T梁-湿接缝-桥面系-施工方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面系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兰新铁路红柳河至烟墩段是兰新线红柳河至乌西段的组成部分。兰新线红柳河至乌西段大部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地处我国西部地区久负盛名的河西走廊西段、哈密- 吐鲁番盆地北缘,自南向北穿越天山山脉后进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与内地联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线路自位于甘肃省境内的红柳河车站, 至新疆哈密境内的烟墩车站。自东向西行进跨越甘、新两省交界。

共16座桥,共360孔(其中32米358孔,24米2孔)。

附表1(见后)

2. 主要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

2.1 编制范围

既有线兰新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里程DK1144+000 至HDK1190+00范围内的16座桥桥梁横向连接及湿接缝施工。

2.2 编制依据

2.2.1 建设单位提供的兰新线红烟桥梁施工图。

2.2.2 依据《通桥(2005)2101》施工图;

2.2.3 引用标准:

TB10424-200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T3043-2005《预制后张法预应力砼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

GB/T5224-2003《预应力筋》;

GB/T14370-200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联结器》;

2.3 适用范围

2.3.1 本方案适用于《通桥(2005)2101》梁的横向连接施工。

2.3.2 本方案规定了横向联结、湿接缝施工、横向张拉、压浆、封锚等内容。

3. 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3.1 施工工艺流程

穿横向波纹管、预应力钢绞线—绑扎中间隔板、桥面钢筋—

安装模板—浇筑中间隔板混凝土浇筑桥面混凝土

拆除模板—张拉横向预应力钢束—压浆—封锚—

铺设桥面防水层—浇筑保护层。

(双线时先施工边梁与中梁间湿接缝,然后施工中梁与中梁间湿接缝)。

3.2钢筋工程

本工程所用钢筋为HPB235光圆钢筋和HRB33熱扎带肋钢筋,钢筋下料前应将油渍、漆污清理干净。下料时应使其平直,无局部折曲。钢筋绑扎后应整体安装就位,垫块应符合规范要求。桥面湿接缝及隔板联结处钢筋的联结详见横向联结图。

3.3模板施工

3.3.1横向联接所使用的模板分为端模、跨中模板及中间模板。模板的安装应确保稳固、牢靠、位置正确、表面光滑,钢筋保护层符合要求。

3.3.3在T梁端头、横隔板湿接缝施工完后,进行翼缘湿接缝施工。翼缘底模采用吊模施工工艺。

3.4混凝土工程

3.4.1现场浇筑横隔板及桥面连接湿接缝混凝土采用等同梁体强

度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即32m梁采用C55混凝土。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吊车提升。灌注时按先中间后两端、先上后下的方法进行。采用①

30mm振动棒进行捣固,振捣时应注意保护钢筋及波纹管,使其在灌注过程中位

置正确、不松不散、不漏不堵。砼灌注完毕后应立即将预应力钢绞线前后穿动,以防波纹管漏浆造成管道堵塞。在拌制、灌注的过程中应随机制作试件,为预应力钢筋张拉和最终评定混凝土质量提供依据。砼浇筑完后覆盖毛毡或土工布,并适当进行洒水养生。当砼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即可拆除模板,拆除模板后应及时检查砼的灌注质量,发现缺陷时应根据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定补救方案。

3.4.2 封锚混凝土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强度等同梁体,即采用

C55 砼。

3.5 预应力工程

3.5.1 预应力设备选用及校准规定:

3.5.1.1 同一束预应力钢绞线,应采用相应吨位的千斤顶整束张拉。

3.5.1.2千斤顶额定张拉力宜为预应力筋张拉力的1.2〜1.5倍, 最大行程宜按预应力筋的伸长量加初始张拉时预留行程计算。张拉油泵额定油压宜为使用油压的1.4 倍,油泵容量宜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 倍以上。

3.5.1.3 与千斤顶配套使用的压力表宜采用防振型,其精度等级不低于1.0级,最小刻度值不大于I.OMPa,表盘直径不小于15cm,表盘量程应在最大油压的1.25〜2.0 倍之间。

3.5.1.4 千斤顶使用一个月,且张拉作业达300次时,应进行校准。压力表张拉作业达300次,1.0级压力表校准周期为一周,0.4 级压力表校准周期为一个月。

3.5.2施加预应力

3.521预施预应力前,应对构件的外观和尺寸以及锚垫板后的混凝土密实性进行检查,并将孔道中的灰浆清理干净。

3.5.2.2施加预应力前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和龄期应符合设计要求。

3.5.2.3预应力筋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张拉时,依次安装好工作锚具、工作夹片、限位板、千斤顶、工具锚、工作夹片。

3.5.2.4施加预应力时,锚垫板、锚具和千斤顶应位于同一轴线上。

3.5.3预应力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参照下表:

32m (24m)梁需施加的预应力

3.5.4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集中预制的T梁宜按初张拉和终张拉两个阶段进行。张拉顺序按照设计钢束编号,采用逐级加压的方法进行,当钢丝达初应力O.IMpa时作伸长量标记,并观察有无滑丝情况发生,张拉力达到c con时,持荷2分钟后,千斤顶油缸回程,低回缩夹片锚自动跟进锚固。

3.5.5 张拉控制采用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双控,以张拉应力控制为主,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当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差超过6%时,

应停止张拉,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再进行施工。

张拉程序为:0—10%。k T100%。k (持荷5min锚固)—补拉

100%° k (测量长度)—锚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