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硫天然气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内容:1.1 概述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是石油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油气成藏模式的研究,可以揭示油气成藏的原因和过程,为勘探人员提供找矿的依据。

而富集规律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油气在地下富集的规律和特点,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对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在概述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结构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

接着,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分别讨论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的相关内容。

在油气成藏模式的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断块构造型和盆地构造型两种常见的油气成藏模式,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成因。

在富集规律的部分,我们将重点探讨地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以及地质构造与油气富集规律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的重要性,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油气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概述介绍了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文章结构部分说明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最后,目的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目标和意图,即通过对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的研究,揭示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两个部分。

油气成藏模式部分详细介绍了断块构造型油气成藏模式和盆地构造型油气成藏模式。

在断块构造型油气成藏模式中,探讨了断块构造对油气形成和富集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在盆地构造型油气成藏模式中,分析了盆地构造演化过程中不同地质条件下油气的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

在富集规律部分,探讨了地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以及地质构造与油气富集规律两个方面。

非常规天然气的特点及差异化比较

非常规天然气的特点及差异化比较

非常规天然气的特点及差异化比较作者:许明深许明鹤陈钢李琨杰来源:《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02期摘要:世界剩余可采天然气资源量中,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远远超过常规天然气资源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非常规天然气必然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指致密砂岩气、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本文从天然气的成藏机理、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分析了非常规天然气与常规天然气的不同,并简单介绍了目前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技术。

关键词: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成藏机理;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引言:天然气是一种清洁、优质、具有竞争力的能源和化工原料,而且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非常规天然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具有分子结构简单、热值高、资源丰富等特性,成为能源非碳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天然气的定义天然气根据采出气藏种类的不同可分为常规天然气与非常规天然气。

常规天然气是由常规油气藏开发出的天然气,即勘探实践发现的、能够用传统的油气生成理论解释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是指在成藏机理、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和勘探开发方式等方面有别于常规天然气的烃类(或非烃类)资源,主要指致密砂岩气、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

目前,只有前三种非常规天然气实现了商业性开采。

2、天然气资源潜力据R.E.Wyman预测,世界天然气剩余开采资源量总计为1120×1012m3,其中常规天然气为280×1012m3,占资源总量的25%,非常规天然气为840×1012m3,占资源总量的75%。

我国拥有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约38×1012m3,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比常规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

其中我国致密砂岩气远景资源量约12×1012m3 (与常规天然气有交叉),主要分布在四川、陕甘宁、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松辽盆地;我国煤层气资源居世界第三位,据最新一轮的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埋深 2000米已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6.8×1012m3,主要分布在伊犁、吐哈、鄂尔多斯、准噶尔、海拉尔、二连、沁水等盆地,以及滇黔桂地区;据估算,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26×1012 m3,与美国大致相当,川南、川东、渝东南、黔北、鄂西等上扬子地区是我国页岩气主要远景区之一;我国南海北部有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预测资源量为650×108 t油当量。

页岩气成藏机理及气藏特征

页岩气成藏机理及气藏特征

页岩气成藏机理及气藏特征页岩气是泛指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主要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在埋藏温度升高或有细菌侵入时,暗色泥页岩中的有机质,甚至包括已生成的液态烃,裂解或降解成气态烃,游离于基质孔隙和裂缝中,或吸附于有机质和矿物表面,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就近聚集,形成页岩气藏。

从全球范围来看,页岩气拥有巨大的资源量。

据统计,全世界的页岩气资源量约为456.24xl0i2m3,相当于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资源量的总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规资源[1-6]。

页岩气资源量占3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总资源量的50%左右,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中东和北非、拉丁美洲、前苏联等地区,与常规天然气相当。

页岩气的资源潜力甚至还可能明显大于常规天然气。

1.1 页岩气成藏机理1.1.1成藏气源页岩气藏的生烃、排烃、运移、聚集和保存全部在烃源岩内部完成,页岩既是烃源岩、储层,也是盖层。

研究表明,烃源岩中生成的烃类能否排出,关键在于生烃量必须大于岩石和有机体对烃类的吸附量,同时必须克服页岩微孔隙强大的毛细管吸附等因素。

因此,烃源岩所生成的烃类只有部分被排出,仍有大量烃类滞留于烃源岩中。

北美地区目前发现的页岩气藏存在3种气源,即生物成因、热成因以及两者的混合成因。

其中以热成因为主,生物成因及混合成因仅存在于美国东部的个别盆地中,如Michigan盆地Antrim生物成因页岩气藏及Illinois盆地NewAlbany混合成因页岩气藏[2l]。

1.1.2成藏特点页岩气藏中气体的赋存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绝大部分是以吸附气的形式赋存于页岩内有机质和黏土颗粒的表面,这与煤层气相似。

游离气则聚集在页岩基质孔隙或裂缝中,这与常规气藏中的天然气相似。

因此,页岩气的形成机理兼具煤层吸附气和常规天然气两者特征,为不间断充注、连续聚集成藏(图l-l)。

有机质和黏土颗粒气体流入气体进入最终形成表面吸附与解吸页岩基质孔隙天然裂缝网络页岩气藏图1-1页岩气赋存方式与成藏过程示意图在页岩气成藏过程中,随天然气富集量增加,其赋存方式发生改变,完整的页岩气藏充注与成藏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中国煤系“三气”成藏特征及共采可能性

中国煤系“三气”成藏特征及共采可能性

中国煤系“三气”成藏特征及共采可能性梁冰;石迎爽;孙维吉;刘强【摘要】煤系地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对煤系地层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认识还较薄弱,资源勘探开发程度也都比较低.根据气藏合层开采经验,把煤系地层视作一个整体,综合勘探开发煤系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不仅可以减少勘探开发成本,增大非常规天然气总储量和技术可采资源量,还可以提高气井使用效率和单井利润.将煤系地层中的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称为“煤系三气”,从煤系地层岩性分布特征、煤系气体成藏机理、不同类型含气储层特征和开采特征等方面分析煤系“三气”共采可能性及共采急需解决的难点.【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6(041)001【总页数】7页(P167-173)【关键词】煤系;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共采【作者】梁冰;石迎爽;孙维吉;刘强【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辽宁阜新1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煤系气是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本文将煤系地层中的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称为“煤系三气”。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煤系三气”成藏机理的研究,认为“煤系三气”具有同源共生的特点。

地质学家A.K.马特维耶夫对前苏联含煤盆地煤层气成藏运移的研究认为,煤层气藏中的气体只约占煤化作用生成气体总量的10%,剩余近90%的气体从生烃煤层运移到其他岩层中[1]。

琚宜文等认为,当煤层与页岩层相邻时,煤层气藏与页岩气藏有可能形成混合气藏[2]。

Law通过研究盆地中心气的生气、成藏特点,指出煤层和碳质页岩是盆地中心气藏的主要烃源岩,而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岩等低渗透岩层是盆地中心气藏常见的储层[3]。

石油地质—为什么天然气比石油分布更广泛

石油地质—为什么天然气比石油分布更广泛

《石油地质》课程自主学习汇报——为什么天然气比石油分布广泛一、命题分析导向众所周知,石油与天然气在诸多方面都表现迥异。

面对“为什么天然气比石油分布广泛”应该从石油与天然气各个方面的不同点着手考虑,具体讲应该从各自物理化学性质、成因、储集成藏情况等方面分析。

天然气分布更加广泛即为生成来源广(气源)、空间分布广。

二、石油、天然气概述1、石油: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主要有烷烃、环烷烃、及其芳香烃3种烃类物质组成,另外H/C较天然气低,分子量较大。

2、天然气:天然气为可燃有机矿产,气态。

其主要成分是烃类,多以甲烷为主、重烃次之。

天然气粘度随温度、压力增高而增大;天然气还具有扩散性,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分子体积很小,在地下具有很强的扩散性。

三、石油、天然气的生成特点具有差异演化阶段:根据有机质演化过程中油气生产机理和产物类型的变化,可将有机质的演化过程划分为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降解生油气阶段、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和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有机质演化阶段和特征由上述的各有机成因演化阶段可知,液态石油形成的最佳时期为成熟阶段,该阶段随温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增长,使得干酪根的化学键断裂,受粘土矿物的催化作用可使长链烃断裂成小分子烃逐渐形成多种烃类物质组成的石油,气态烃类生产少。

气态烃类物质可在未成熟、高成熟、过成熟三个阶段形成,因此天然气从形成阶段来讲其形成的时间要比石油充裕很多,而石油的形成则显得十分苛刻。

天然气成因特点: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生产具有成气母质类型多、成气机理多、成气环境广泛的特点。

1、生气母质具有多元性(1)无机物石油是有机成因的,天然气除有机成因外还可以通过无机成因生成,比如:CO2与H2在细菌作用下还原生成甲烷。

(2)原始沉积有机质在早期的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在没有生成干酪根前就可通过细菌分解作用生产天然气。

(3)Ⅰ、Ⅱ、Ⅲ型干酪根石油仅仅局限于Ⅰ、Ⅱ型干酪根而天然气可由Ⅰ、Ⅱ、Ⅲ型干酪根生产。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大范围成藏机理与富集条件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大范围成藏机理与富集条件

3 .Per Chn o twetOi to iaS uh s l& Ga ed C mp n sFil o a y,Ch n d 1 0 1。Chn ) eg u6 0 5 i a
Ab t a t sr c :W ih t e a a y i f t e Gu n a n c a e e v is a h a i ,t e r s r o rf r n o d t n n t h n lss o h a g’ n a d He hu n r s r o r s t e b ss h e e v i o mi g c n i o s a d — i
摘 要 :以广 安 、 川 等 典 型 气 藏 解 剖 研 究为 基 础 , 川 合 对 I中地 区天 然 气 成 藏 条 件 与 机 理 等进 行 研 究 。川 中须 家 河 组 天 然 气 为 “ 范 围斑块 式” 藏 : 大 成 平缓 构 造 背景 和 生储 盖 组 合 “ 明 治 ” 构 为 大 面 积 成 藏 提 供 了基 础 , 源 灶 生 气 强 度 平 面 分 布 不 三 结 但 均衡 和 储 集 层 横 向非 均 质 性 决 定 不 能大 面 积 连 片 式 成 藏 , 是 大 范 围 斑 块 式成 藏 ; 而 白垩 纪 末 期 以 来 的 整 体 抬 升 是 一 次 重 要 的 卸 载排 烃 、 藏 事 件 , 藏 是 大 范 围 的 , 岩 和 构 造 作 用 以 后 保 留 下 来 的 有 效 储 集 空 间是 “ 块 状 ” 非 “ 状 ” 布 成 成 成 斑 而 席 分 的 , 定 经 济 性 的 天 然 气 成 藏是 “ 范 围斑 块 状” 决 大 而非 “ 面 积连 片 式” 大 的。 须 家 河 组 天 然 气 成 藏 具 有 源 控 性 , 然 气 富 集 天 主 要 受 气源 灶 、 砂体 、 造 背 景 和 裂 缝 发 育 的联 合 控 制 , 细 化 气 源 灶 研 究 , 高 生 气 强 度 区 内 , 找 主 砂 体 和 裂缝 共 生 主 构 应 在 寻 发 育 带 。此 外 , 强 与须 家 河组 一 、 、 段 源 岩 同期 沉 积 砂体 的评 价研 究 , 有 新 气 藏 发 现 。 图 8参 2 加 三 五 应 1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绪论知识点:石油地质学的概念: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中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的学科,是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的简称。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经典内容:1、油气藏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油气藏中的流体(气、油、水)、储集层、盖层、圈闭和油气藏)2、油气藏形成原理(形成机理:烃源岩和油气成因、油气运移和聚集、油气藏形成及破坏)3、油气分布规律(含油气盆地、盆地中的油气聚集单元和油气在时、空、深上的分布规律)扩展内容:含油气系统和盆地模拟、非常规含油气系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油气勘探基本程序和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基本概念: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 ),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的灰分:石油燃烧后的余烬。

石油的比重:单位体积石油的重量。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荧光的特性,即石油的荧光性。

天然气(Natural Gas):广义: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

凝析气:一种特殊的气藏气。

在地下较高温度、压力条件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呈单一气相存在,故称凝析气。

(凝析油:指在地层特殊温压条件下,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凝析气被开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力降低而逆凝结为液态烃即称凝析油。

)(含有凝析油的气藏,称为凝析油气藏,或称为凝析气藏)固态气水合物:(何生、叶加仁等编著《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油田水(Oil And Gas Field Water):(何生、叶加仁等编著《石油及天然地质学》称为油气田水)广义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气层水和非油气层水。

狭义是指油气田范围内直接与油气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气层水。

油田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油气田水中溶解固体物质的总和。

知识点: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C)和氢(H),其次是氮(N)、硫(S)、氧(O)。

石油化合物组成及特征:碳、氢两元素主要呈烃类化合物存在,是石油组成的主体。

973项目申报书——2009CB219300-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

973项目申报书——2009CB219300-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

项目名称: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首席科学家:陈树民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起止年限:2009.1至2013.8依托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一、研究内容能源供应紧张威胁国家的战略安全。

近年我国火山岩油气勘探的成果已展示出火山岩油气资源的巨大潜力。

本项目旨在建立新的火山岩油气藏理论,开拓油气勘探新领域和新途径,提供大型油气田的后备基地,为解决国家能源危机做贡献。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为: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模式、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

回答①火山岩油气富集区的地质背景和控制因素;②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展布规律和成储机制;③火山作用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的关系及其成藏模式;④火山岩储层及油气藏的地球物理响应;⑤火山岩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重大地质事件与火山岩油气成藏的关系、火山岩储层、火山岩油气成藏机理、火山岩油气藏识别与评价技术、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等五个方面内容(1) 重大地质事件对火山岩油气成藏的制约以古亚洲洋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及其叠加转换各阶段发生的重大地质事件为背景,研究东部中新生代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构造格局、重大构造-火山事件与控盆断裂、沉积作用和盆地演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类型、不同时代含火山岩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演化;研究西部古生代含火山岩盆地区域大地构造格局、盆地周边构造接合带与盆地性质和形成演化的关系,研究后期构造事件对含火山岩盆地的叠加改造作用特征、过程和效果。

通过对火山作用类型、火山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确定火山机构类型、火山喷发模式及其旋回和时代,揭示重大地质事件对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

通过中国东、西部含火山岩盆地及其与境外相同构造域内含火山岩盆地的综合对比,研究火山作用与成盆、成烃、成藏的时空响应,探索火山岩与油气成藏的相关性,总结不同区域构造背景下重大地质事件对火山岩储层及其油气藏、油气运移和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发展区域地质背景约束火山岩油气成藏和有利远景区带的理论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含硫天然气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
(09.5.19中国石化报油气周刊7版头条)
日前,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项目通过中国石化鉴定,该项目是由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承担完成的。

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运用硫化氢气体硫同位素分析技术和模拟实验方法,对硫化氢气体气藏的形成预测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资料齐全,方法技术先进,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天然气藏中,硫化氢含量超过5%时称为高含硫天然气。

高含硫天然气藏资源量大,目前全球已发现300多个具有工业价值的高含硫气田。

硫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天然气中硫化氢的存在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有不利影响。

硫化氢对钻井设备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缩短油气井和其他设备寿命,增加了气田勘探开发成本和技术难度。

硫化氢也是一种剧毒气体,硫化氢的泄漏易造成人身伤亡和环境污染。

因此,开展高含硫气藏研究,对于降低行业成本、保证安全生产、促进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探索硫化氢形成、富集和分布规律,为安全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硫化氢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极易溶于水,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

这使其分析测试水平明显较低,尚未建立较为成熟的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方法体系,研究者对不同成因硫化氢天然气的组成及稳定同位素特征仍不清楚,因此,无法从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上对高含硫天然气的形成条件和形成环境进行追索,也难以确定烃类气体与硫化氢气体的亲缘关系。

在含硫化氢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方面,我国对硫化氢组分及其同位素测试分析很不规范且研究薄弱。

许多分析测试单位在分析天然气组分时都不分析硫化氢项目。

尽管硫化氢含量和硫同位素是气源对比和成因研究的主要指标,但由于尚未建立统一的硫同位素标准,致使硫同位素研究成果极少且缺乏系统性,难以将其作为气源对比和成因鉴定的有效指标。

我国含硫化氢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震旦系、奥陶系、石炭系、三叠系和下第三系等五大层系。

世界上已发现的400多个含硫化氢气田中,90%以上都分布在碳酸盐—蒸发岩地层中,而在陆源储层中发现的绝大多数含硫化氢气田,也都与区域上碳酸盐—蒸发岩地层有着明显的联系。

因此,一般认为硫酸盐(或石膏)是含硫化氢地层中硫化氢的最主要硫源。

我国石膏绝大多数为沉积成因,有利于硫化氢的形成。

加强南方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是中国石化油气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川东北地区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已陆续发现普光、罗家寨等大中型天然气田,特别是普光气田是川气东送工程的主要资源基地。

这些气田普遍高含硫化氢,如何准确认识该地区硫化氢形成、富集和分布规律,有效指导勘探开发和安全生产,成为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科研问题和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2)开展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模拟试验,获得重要试验数据和新认识
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项目组在认真总结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油气地球化学和沉积岩石学相结合,利用野外剖面和岩芯观察及样品采集、室内各类模拟实验和现代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测试等手段,应用宏观与微观、有机与无机、地质与地球化学等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围绕川东北地区高含硫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硫化氢形成机理、高含硫天然气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含硫天然气的分布规律等,进行了为期3年的刻苦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及新认识。

项目组率先建立了高含硫天然气从气井采样、现场制备、模拟实验到地球化学测试的完整方法体系。

他们独创的气态硫组分定量及其同位素组成质谱直接测定分析法,使该领域研究和测试更加安全、快捷、简易可靠,为含硫天然气、硫化氢含量及其硫同位素组成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他们开展了包括水溶气在内主要含硫物质的分析测试,对不同赋存状态含硫物质硫含量与硫同位素组成对比分析,提出了天然气中硫化氢主要受控于储层中含镁的硫酸根溶液的新认识。

项目组科研人员利用黄金管模拟实验技术,系统开展了硫化氢成因机理实验研究,首次成功进行了系统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模拟实验,获得重要实验数据和新认识,对高含硫天然气的研究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3)探讨高含硫气藏硫化氢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受控因素
针对川东北地区主产气层—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高含硫化氢特点,科研人员以普光气田及其邻近无硫—微含硫气藏为重点,以硫地球化学为主线,从物质来源、演化过程、主控因素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川东北地区硫化氢形成、聚集及保存过程,揭示了硫化氢的主要来源及其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为油气勘探开发中有效预测硫化氢分布提供了重要依据。

结合地质背景,研究人员利用天然气组分、碳氢硫同位素组成,探讨了川东北天然气成因类型,论证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对碳同位素、氢同位素和硫同位素组成影响,建立了含硫天然气中硫化氢成因的判识指标体系。

项目研究认为,川东北地区高含硫气藏中硫化氢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控于四个因素:一是富烃、高硫、含镁流体共存的物源,二是达到120-150摄氏度以上深埋的高温能量,三是适时的物源流体赋存的储集场所(空间),四是最终还原、封闭的就地保存条件。

普光气田高含硫天然气形成、成藏经历了物源准备、硫化氢形成、聚集成藏三个过程。

项目研究人员通过川东北典型含硫气藏的解剖,对比研究其成烃成硫成藏特征,提出高含硫天然气具有“优源优储、早期聚集,藏内成硫、裂解成气,抬升运聚、调整成藏”的成藏过程,而无硫-微含硫天然气藏具有“次生聚集,晚期成藏”的成藏过程,揭示了高含硫天然气成藏机理,并以此预测了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可能的分布区域。

专家认为,该项目的完成将有助于加深高含硫气藏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的认识,对四川盆地含硫天然气的分布预测以及川东北中石化探区高含硫天然气的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对发展我国硫地球化学的理论研究和测试技术,促进我国海相含硫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及安全生产,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