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详解详析-巧学高考物理热点快速突破 含解析 精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物理学史

1. C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对落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选项A 错误;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选项B 错误;静电力常量是由库仑首先测出的,选项C 正确;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从而由GM R 2=g 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选项D 错误。]

2.C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选项A 错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法拉第最早提出了场的概念,并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场线,而非奥斯特和安培,选项B 、D 错误,C 正确。]

4.C [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A 项错;牛顿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B 项错;法拉第最先提出了电场的观点,C 项正确;Δt →0时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运用了极限法,D 项错误。]

5.D [当物体的运动时间Δt 趋近于0时,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运用了极限法,选项D 的叙述是错误的。]

6.C [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建立物理模型法,故选项A 错误,速度的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选项B 错误;用实验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C 正确;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选项D 错误。]

7. D [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富兰克林把它们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A 错误;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B 错误;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 错误;电流的单位“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D 正确.]

8. A [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选项A 正确;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因此匀速圆周运动不

是匀变速曲线运动,选项B 错误;根据G Mm R 2=m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R 可得T 2R 3=4π2GM ,选项C 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磁也能产生电,选项D 错误.]

10. B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都是伽利略首先建立起来的概念,A 错.天文学家利用天王星轨道的摄动推测出海王星的存在与可能的位置,海王星是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B 正确.正、负电荷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命名的;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其大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点电荷是理想化的模型,不计电荷的大小和形状,所以C 错.多用电表测电阻时偏转很小,表示待测电阻的阻值较大,应选择倍率较大的欧姆挡重新测量,D 错。]

11. B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终于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选项A 错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一种电场,电场变化时在其周围激发磁场,选项B 正确;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选项C 错误;安培定则是用来判断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方向的,选项D 错误。]

12. B [如果y 轴表示加速度,由a =Δv Δt

知,Δv =a Δt ,则面积等于质点在相应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故A 错误;如果y 表示通过用电器的功率,则面积等于在相应时间内所做的功,故B 正确;如果y 轴表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由q =It 可知面积等于在相应时间内通过用电器的电荷量,故C 错误;如果y 轴表示变化磁场在金属线圈产生的电动势,根据E =

ΔΦΔt

知,ΔΦ=E ·Δt 知,面积等于该磁场在相应时间内磁通量的变化量,故D 错误。]

专题二 直线运动

1.C [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t =Δv a =0-20-5 s =4 s ,2 s 内的汽车位移x 1=v 0t +12

at 2=20×2 m+12

×(-5)×22 m =30 m ,5 s 内的汽车位移就是4 s 内的汽车位移,此时车已停止。x 2=0-v 202a =0-(20)2

2×(-5)

m =40 m ,故2 s 与5 s 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3∶4,C 正确。] 2.C [由Δx =aT 2得a =2 m/s 2,由v 0T -12aT 2=x 1得v 0=10 m/s ,汽车运动的时间t 0=v 0a

=5 s ,故汽车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x =12v 0t 0=25 m ,C 项正确。]

4.BD [根据v -t 图,甲、乙都沿正方向运动。t =3 s 时,甲、乙相遇,此时v 甲=30 m/s ,v 乙=25 m/s ,由位移和v -t 图线所围面积对应关系知,0~3 s 内甲车位移x 甲=12

×3×30 m

=45 m ,乙车位移x 乙=12

×3×(10+25) m =52.5 m 。故t =0时,甲、乙相距Δx 1=x 乙-x 甲=7.5 m ,即甲在乙前方7.5 m ,B 选项正确;0~1 s 内,x 甲′=12×1×10 m=5 m ,x 乙′=12

×1×(10+15) m =12.5 m ,Δx 2=x 乙′-x 甲′=7.5 m =Δx 1,说明甲、乙第一次相遇,A 、C 错误;甲、乙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为x =x 甲-x 甲′=45 m -5 m =40 m ,所以D 选项正确。]

5.A [在v -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图知在0~t 1时间内,

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C 错误;由v -=x /t 知,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故A 正确;如图所示,汽车乙的v -t 图象中,实线下的面积小于上面那

条虚线下的面积,故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B 错误;v -t 图象中

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甲、乙图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均逐渐减小,故加速度

都逐渐减小,D 错误。]

6. B [由图象知,质点在8 s 内的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