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基础》第三版习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一、简答题

1.答:我国关于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正式发布,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2.答:(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

(3).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4).物流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5).物流的改进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3.答:(1).运输职能

(2).保管职能

(3).包装职能

(4).流通加工职能

(5).配送职能

(6).信息职能

4.答:(1).物流反应快速化

(2).物流功能集成化

(3).物流服务系列化

(4).物流作业规范化

(5).物流目标系统化

(6).物流手段现代化

(7).物流组织网络化

(8).物流经营市场化

(9).物流信息电子化

二、单选题

1.C

2.C

3.D

4.B

三、多选题

1. CD

2.ABC

3.ABC

第二章

一、简答题

1.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包括包装、装卸、运输、保管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内容。

2.包装的合理化原则有:

a.合理设置包装方式

b.合理选用包装材料与技术

c.方便物流的回收利用,实现物流资源再循环

3.装卸的合理化原则有:

a.提高装卸搬运活性

b.防止无效装卸

c.充分利用重力或消除重力影响,减少装卸的消耗

4.合理化运输的原则有:

a.避免运力选择不当(弃水走陆、铁路或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大马拉小车”)

b.避免不合理运输(单程空驶、舍近求远、无效运输)

c.提高车船技术装载量

d.推广先进实用的运输技术方式

5.储存保管合理化主要实施要点有:

a.采取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贯通式货架系统、“双仓法”储存、计算机存取系统)

b.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采取高垛的方法,增加储存的高度;缩小库内通道宽度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减少库内通道数量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

c.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d.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五五化”堆码、光电识别系统、电子计算机监控系统)

e.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避免仓储物品质量的损坏(气幕隔潮、气调储存、塑料薄膜封闭)

6.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要求是:

a.加工和配送结合

b.加工与配套相结合

c.避免盲目设置流通加工

7..配送的作用表现在:

a.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

b.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

c.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d.简化订货程序,方便用户

e.提高企业保证供应的程度

8、配送合理化应采取的措施:

a.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b.推行共同配送

c.推行加工配送

d.实行送取结合

e.建立准时配送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BCE

第四章国际物流

一、填空题

1.必要条件

2. 集装箱海陆联运

3.国际综合一贯运输

4. 更换车轮

二、单选题

1.A

2.A

3.B

三、简答题

1.①广义的国际物流研究的范围包括国际贸易物流、非贸易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投资、国际物流合作、国际物流交流等领域。

狭义的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简称IL)主要是指国际贸易物流,即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更具体点说,狭义的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对物进行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贸易或国际交流活动,从而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即卖方交付单证、货物和收取货款,买方接受单证、支付货款和收取货物。

②国际物流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企业建立了配送中心,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出现了立体无人仓库,一些国家还建立了本国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等等。物流系统的改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活动也已经超出了一国范围,国际间开始形成了大量的物流,在物流技术上出现了大型物流工具,如二十万吨的油轮,十万吨的矿石船等。20世纪70 年代,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国际物流不仅在数量上进一步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而且,出现了提高国际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大量、高服务型物流从石油、矿石等物流领域向物流难度最大的中、小件杂货领域深入,其标志是国际集装箱及国际集装箱船的大发展,国际间各主要航线的定期班轮都投人了集装箱船,一下子把散杂货的物流水平提高了,也使物流服务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际物流的质量要求和速度要求进一步提高,国际物流领域出现了航空物流大幅度增加的新形势,同时还出现了更高水平的国际联运。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已经失去了兴旺发展的势头,陷入长期倒退的危机之中。因此,必须强调国际物流管理的改善,降低产品成本,并且要改进服务、扩大销售,以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此时,正处于成熟的经济发展期的日本,则以贸易立国,实现与其对外贸易相适应的物流国际化,并采取了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加强物流全面质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其物流国际化的效率。这一阶段,在物流量基本不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出现了“精细物流”,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伴随新时代人们需求观念的变化,国际物流着力于解决“小批量、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