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已储存的表象进行的思维。而“每一种进入

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

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表象,而这一表象就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

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每一个挂勾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

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这些挂勾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

人数据库。”这一“数据库”的容量和组织形式决定了形象思维的优劣程度。而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

脑的模拟,所以这一“数据库”的储存方式和组织结构和思维导图的“构图”方式不谋而合。本人在数

学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采用便于生长出知识点的树状思维导图——“智慧树”的表现方式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形成一种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表现形式,培养小学生的联想与创意,引导学生对其所

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从而找

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关键步骤。通过富有趣味的“智慧树”,让学生的思维如枝繁叶茂的大树

一样,无限延展,智慧迸发。

一、利用“思维导图”架构一年级数学知识体系,优化知识呈现方式。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比较清晰、简单,结合一年级的小学生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一棵棵形象直观的思维“智慧树”将低年级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激发小学生思维动机,帮助小学生理清思维脉络,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而在“智慧树”的建构过程中,包含

了概括、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等思维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从低年级小

学生思维方式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突出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结合不同的课例,采用了不同的架构方法,同时赋予枝干不同的色彩,与

学生共同建立了低年级数学学习知识体系的“智慧树”,包括:计算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建构、图形

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建构等方面,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建构培养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空间图形“智慧树”。

1.搭建异中求同的空间图形“智慧树”。

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

并能概括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空间观

念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小学生辨别、发现知识点中的异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能

力非常关键,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每一种

物体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存在大小、形状等各方面的差异,我采用用“智慧树”的枝干来表现

每种物体的各种表现形式,形成最佳教学方式。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先将长方体变换不同的位置、大小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异中求同,因而对长方体的特点有了初步感悟。继而再出现不同表现形式的正方体、圆柱体、球,在这样的不断建构过程中,逐渐发展了学生的求同思维,对各种物体的表现形式有了进一步

的清晰认识。

2.同中求异,形成完整的空间思维体系。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在学生认识每种物体的基本特征之后,将这些作为枝干的物体通过线条归

并于一棵“智慧树”之中,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种物体的异同,继而进一步准确掌握每种图形的

特点,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空间图形体系。

(二)在口算教学中建构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智慧树”。

1.通过口算中的多样化算法构筑具有发散思维的“智慧树”

一年级计算教学的知识体系比较简单,主要是100以内的加减法,所以结合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我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不同的方法用数的枝干表示出来,激发了学生探究、对比的学习欲望,并

且在对比中逐步优化出较好方法。如:结合例题13-9,我先画出树的主干即题目,请学生讨论、

交流自己的算法,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将各种方法在枝干中进行展示,经过对比,学生普遍认

为第二种和第四种方法比较好,于是发挥“智慧树”的可以刺激大脑的表现因素之一:色彩的功能,用彩笔将两种方法凸现出来。经过进一步的练习,学生又进一步发现了十几减9的计算规律,看

十几中的个位上是几,然后加上1很快就知道答案了,于是,在第2种方法的枝干上又延伸出一

个枝条。通过这棵智慧树的建构,学生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于发散思维

中经过逻辑分析最终得出最优化的算法。

2.复习课的“智慧树”建构过程中发展学生求同思维,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复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建立知识链接和形成知识网络,引导学生依据基础知识形成综

合分析、思维的框架,更好地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复习课中学生练习

时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利用思维导图便可以引导学生迅速快捷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口算

复习教学中通过“智慧树”构建,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优化算法,并有效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如:

在复习9加几,8加几等算式的计算方法时,我采用从枝干开始构建的方法,逐一出示9+6、8+6、7+6、6+6、5+6,在这些枝干上延伸出各题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优点,从而引出主干,在引导学生在逐步求同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形成完整知

识体系。

(三)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智慧树”建构,发展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生今后学习中一直要面对的,通过智慧树的架构能够清晰的予以表现

与归纳。一年级主要掌握的是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复习、总结阶段,结合“智慧树”的直观优势,我以加法、减法为枝干,把各种实际问题用枝条形式予以展开,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体会加减法的异同。在构建时,我选择学生平常生活

中喜闻乐见的情景,以吃水果为例首先出示:有5个苹果,又买来2个,一共有多少个?然后出示:吃掉5个苹果,还剩2个,原来有多少个?在引导学生讨论中,进一步明晰解题思路:都是

把5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这时我相机用纸条勾勒出枝条,用枝干表现:加法。在提炼减法

解题思路时,采用同样的形式,分别出现三道例题:①有7个苹果,吃掉2个,还剩多少个?②

有7个苹果,吃掉一些后还剩5个,吃掉多少个?③苹果有7个,桃子有5个,苹果比桃子多多

少个?让学生在对比不同中发现其中的相同之处:都是从7里面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通过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学生的认知越来越广,还可以进一步把乘法、除法做成枝干,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形成更加

完整的体系,在寻找各种解题方法的异同中,形成系统思维。

二、多种方式构建“智慧树”,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发展

除了利用“智慧树”的形式呈现教材知识体系,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构建“智慧树”的过程

更是一个相互学习、交流与提高的过程。因此,我采取了多种策略引导学生认识“智慧树”,尝试

构建“智慧树”,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

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的目的。在促使学生积

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就感。1.教师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智慧树”构建过程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思维还比较单一,但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在这期间如果能很好地培

养学生采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的意识,将直接影响这些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状况及逻辑思维能力

的培养。因此教师从“智慧树”构建之初,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做好引导示范作用,让学

生对“智慧树”的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有清晰的了解,熟悉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同时在构建智慧树

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不论在学生个人尝试还是小组

合作时都要参与学生的思考,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详例在后面均有体现)

2. 个人尝试,使学生感悟“智慧树”的便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