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作文范文共6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作文范文共6篇“君子使物,不为物使”优秀作文

【试题回放】

27. 作文。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800字;⑵不要写成诗歌。

上海2013届十校联考试卷

28.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新数据显示,以微博、微信、人人等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工具与广大手机用户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今天你‘微’了吗”已经成为许多人每天见面的问候语。工信部统计数据表明,在上海,移动3G手机用户超过220万户,手机上网普及率超过80%;上海电信3G手机用户达200万户,每户户均流量已达每月200M……

有人认为我们就这样被手机“绑架”了,也有人说用手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也有人认为手机不可缺,但不宜让它占有生活的主要空间,凡事要有度……

以上材料,一定引发你很多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试题分析:

(1)材料分析:材料所叙述的现象及相关数据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很多人的生活已经与手机密不可分,这一生活现象蕴含很多生活道理。

(2)审题思考:题目中给出的导引:“有人认为我们就这样被手机“绑架”了,也有人说手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也有人认为手机不可缺,但不宜让它占有生活的主要空间,凡事要有度……”,已给出学生审题方向的引导:其一,是否定手机的作用,被手机“绑架”,即失去自我,其实生活中应该“不为物使”;其二,是肯定手机存在的意义,人应该在生活中善于“使物”;其三,是兼顾两者,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要有度。考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角度,展开论证。

纷纷扰扰说“物我”

——作文简析

《管子?内业》篇说:“一物能化谓之神,一事能变谓之智。化不易智,唯执一之君子能为此乎?执一不失,能君万物。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得一之理。”

意思是说,一概听任于物而能掌握物的变化的叫“神”;一概听任于事而能掌握事的变化的叫作“智”。物变化而自己的气不变,事变化而自己的知(智慧)不变,这恐怕只有坚持专一的君子才能做吗?专一而不失,就能够统帅万物了。君子使用万物,而不受外物支配,就是因为掌握了专一的原则。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人应当能善于利用世间万物,而不是被世间万物所役使和束缚。以管子这句哲理性极强的话语作为思考的中心,对高三学生来说,倒是吻合生活中的一句烂俗的话:“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说“挑战”,是这个材料对生活智慧、文化积淀、思维品质的要求很高,包含丰富的哲学思辨;说“机遇”是因为这给很多学生巨大的腾挪空间,给写作高人以展示才华的舞台,事实证明,这个题目之下出现了不少精彩之作。

面对管子的话语,作为审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界定“物”的内涵。“物”即外物,是“我”以外的世界,是“我”的对立面,是“我”存在的重要参照物。“它”可以是“我”存在的物质背景,也可以是“我”追逐的目的、对象。可以是人赖以生存的一般性的工具、器物,也可以是世俗眼光中的金钱、权杖、名声、地位这些极具诱惑力的对象。

第二个思维层面:如何看待物我关系?管子的话中,有一个重要的词:“使”,“使”是使用,是利用,也是驾驭。这就揭示了“物”与“我”之间的对立依存的复杂关系。人不该成为“物”的仆役,人应该驾驭外物,让外物“臣服”于我。“君子使物”是前提,“不为物使”才是目的或归宿。文章思考的重心显然在这后四个字上。虽然,荀子也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但如果通篇只在“使物”上面,显然就偏离了材料的重心。“不为物使”才能更好地显示出“我”的主体意识、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人”的价值、显现“人”的光辉。

“物我”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自古及今,都是人们谈论的中心。单就中学生的阅读范围,就可以汇成一条深远的河流。孟子的“贤者能勿丧”的“本心”,陶渊明“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的感慨,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司马光“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直道而行”的自我约束,苏辙不“不以物伤性”的达观,这些代表着古人高远的人生追求。如何处理“物我”关系,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物欲泛滥,权力崇拜,名利追逐,器物膜拜,更是如一条条绳索,一道道枷锁,让现代人陡生烦恼、迷失方向、远离本真、放逐幸福。这其中有着巨大的思想空间。站在十八岁的门槛之上,作出积极思索,破解人生难题,也是极有意义的。

从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来看,联系现实类的比较多,谈及金钱名利,大都能做到言之有物、析之有理。分析现代人的物欲观念,批判葛朗台式的守财奴心态,提倡淡泊宁静的生活观念,主张丰富内在的精神世界,昭告世人有理想、有信仰,做自己的主人,而不做“外物”的奴隶。也有把“物”界定为工具的,比如谈及“网络”的应用,比较有针对性。让网络为人服务,是为“使物”;而不能沉溺其中,否则,人就为物所使了,这就背离了工具发明的初衷了。有少数思辨的高手,更喜欢在哲学的层面上探究,使文章如立云端,高高在上,令人叫绝。有的同学仿照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说,把物我关系分为三个层次:利用外物、不受外物驱使、驾驭外物,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煞费了一番苦心,难能可贵。其实,我们知道绝对超越外物是不现实的,在利用外物的基础上实现精神的超越,是一种理想状态。一位同学把管子的思想看作一种理想、一种乌托邦。不单那个时代难以转化为现实,就是在今天,人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物。“使物”很多时候不过是一种美好愿望罢了。这真有指点迷津的意味。“少年心事当拿云”,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受教育者。

也有反弹琵琶的,提倡万物平等,人应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不要一味主宰外物(使物)。这也能自圆其说,显示出思维的独到之处。

【作文样卷】

物我关系(69分)

通过古人的诗文不难看出古人对于“物我关系”的重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与我皆无尽也”,古人讨论外物与自身的关系,从而践行着安身立命的哲学。

当人类被抛掷到这世界上的时候,我们是孤独的,没有目的也没有计划,始终使孤零零存在的一个“我”,与外物相对。这不仅使可知与不可知的矛盾,物我关系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出于利己的本能,人类希望“役物而不役于物”,这也就是管子所说的“君子使物,不为物使”。随着人的成长,“物”具有了工具意义,使用价值,通过利用外物,人栖居在地球上,生产发展。如此看来,管子所说的“君子”并不难达到,个人主义的人类都会“使物”,但真的那么简单吗?

科幻小说里早早就有人类被机器人指挥的可怖描写,探险小说里也时常有为了金钱奋不顾身,成为财富的奴隶的人。戒不掉的网瘾毒瘾困扰千千万万个人,这种被外物指引控制“役于物”的例子很多,一旦人的自主意识被外物左右,这个“人”就不是完整的人。让我大胆假设这种“役于物”的根源在于人的无“根”,在于源头上的孤独无依、安全感的缺失。众所周知,人出于形而上的本性寻求意义,如萨特所说“人使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你必须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通过选择你也模铸了理想的人”,出于这自由之苦,人类倾向于被“统治”,易造成被外物所役使的情况。

于是我们可知,“使物”和“为物使”的冲动都存在于我们的心中,要做一个超然物外的圣人,一个平心静气的哲人,一个冷静面对自己人生并追求人生无尽可能的人,就必须像管子说的“君子”那样,使物,不为物使。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要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必须具有坚定的意志,宏大的目标,并且深刻领会物我关系。物有物性,人有人性,只有顺天尽性才能达到道家所说的“物我合一”的地步,管子的观点较之道家的观点更切实可行,要求保有“我”的本性,不被外物所更改,并利用外物来帮自身达到完善,修炼完美的人格。

管子所说的“使物”也要顺从物性,使主管符合客观。如果对于自然界无尽地开采砍伐,强行逆规律而为的话,自然界也会进行反击与报复,反而使人“为物使”。

人生是永恒超越,不断回归。处理好物我关系不仅会带来人生的成功,更有精神上的富足与纯净。“君子使物,不为物使”是一条人生信条,指引规范着我们找回放失的本心,追求人生的价值,处理好物我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寻求生命的意义,享受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

【作文样卷】

使物与物使(6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