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摘要: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剩余价值理论就是马克思创立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起源与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配或转化等理论。

马克思科学地揭示剩余价值的起源与本质,关键在于把“劳动力”与“劳动”区分开来,并且依据价值规律阐明了劳动力这个商品的特殊性质。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后,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这样资本家才有利可图。于就是,剩余价值的起源与性质也就昭然若揭了,剩余价值无非就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马克思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与本质之后,又考察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马克思根据她创立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工人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与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就是劳动过程也就是价值增殖过程的科学论断。进而通过对劳动过程中不同要素的不同作用的分析,又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即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因而称之为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因此叫可变资本。由于代替可变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力,以其具体的有用劳动创造出有用产品,把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同时由于支出了抽象劳动,它再生产出自身的等价物与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即剩余价值。资本自身内部的这种区别,反映了不同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突出了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特殊作用。科学地阐明了这个问题之后,才有可能考察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剩余价值率,即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或称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揭示了劳动力受资本的剥削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剩余价值率就就是资本榨取工人血汗的测量器。

紧接着马克思又深入地考察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她指出,工作日就就是资本家消费她所购买到的劳动力的一日劳动时间,它由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或者说由工人生产她的劳动力的

补偿价值与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所构成。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来说就是一个一定量,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则就是一个可变量。工作日虽然不就是固定的量,但它的变动并非漫无边际,它只能在一定的界限内变动。这就就是说,工作日的长短就是有界限的,它的最低限度不能与必要劳动时间相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必要劳动始终就是工人的工作日的一部分,而绝不能就是它的全部,否则资本主义也就不会存在了。因此,资本家总就是千方百计地延长工作日,以便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工作日的长度也有其最高限度,那就就是还有生理与道德的界限,超过这个界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就无以为继了。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欲望就是无止境的,一旦资本获取更多的剩余劳动的欲望不能由工人的过度劳动,即不能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得到时,或者说不能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得到满足时,资本家就会在既定的工作日,想方设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满足其贪婪的欲望。马克思指出:“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就是降低劳动力的价值,而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提高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或社会劳动生产率。马克思考察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把资本主义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与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她指出,正就是榨取剩余价值的原始推动力,资本主义生产才一步步进到大机器生产阶段,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使资本主义制度最后战胜封建制度而居于统治地位;同时,资本家也借助于机器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与奴役,使工人真正成为机器的附属物。马克思抽象地考察了资本家对工人加强剥削的两种方法,这种科学的抽象,大体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历史进程相一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初期,它还没有创造出相应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得不靠手工工艺的生产方法,资本家要加强剩余价值的生产,就只能采取比较原始的剥削手段——延长工作日,即靠绝对延长劳动时间以加强剩余价值的生产。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手工劳动逐步被取代,资本家便主要采取加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依靠技术进步与加强劳动管理,从而在一定的工作日时间内,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即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关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两种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关系,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而相对剩余价值就是以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的,这种剥削方法更隐蔽、更巧妙、更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

余价值的生产并不就是绝对地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而截然分开的。因为一方面,两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就是统一的,延长工作日正就是大工业的特有产物。并且相对剩余价值也就是绝对的,它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到超过工人本身生存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的。从另一方面来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也就是相对的,它以劳动生产率提高到能够把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为工作日的一个部分为前提。从表面上瞧,资本主义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就是瞧不出来的。

剩余价值生产出来后,还要在资本家间进行分配。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就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利润与剩余价值就是一回事,利润掩盖着剩余价值。因为剩余价值只同可变资本有关,利润则表现为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这也就使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转化为生产价格,其结果,利润的真正性质与起源就完全被掩盖起来,价值决定的基础也被掩盖起来。

马克思在揭示了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利润的分割问题。由于商品资本独立化为商业资本,所以作为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利润便分割为产业利润与商业利润,这种形式的分割就是受平均利润率支配的。作为职能资本家,由于借用货币资本而以报酬形式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则表现为利息。马克思在阐明了利润的分割之后,还考察了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与地租问题。她指出,资本主义地租不过就是租佃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体现土地所有者与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马克思揭露批判了“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样所谓的“三位一体”公式,指出这就是现实社会经济关系的异化,就是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转化表现形式。

从而马克思完成了她的剩余价值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瞧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与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就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就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与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马克思从“劳动就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