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金丝猴饲养管理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猴的饲养方法

猴的饲养方法

猴的饲养方法猴的饲养方法猴是一个俗称。

灵长目中很多动物我们都称之为猴。

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目。

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

猴猴类也称是灵长类,它是动物界里最进化的一类。

猴大脑发达,四肢可以使用简单工具和抓取食物,手趾可以分开,有助于攀爬树枝和拿东西,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猩猩,体重可达275千克,最小的是倭狨,体重只有70克 [‘悟空’,为幼年猕猴] 本目包括11科约51属180种,一般猴按区域或鼻孔构造分布,如按地域一般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温暖地带。

大多栖息林区。

猴的生活习性刚出生的猴子总会缠着猴母亲的手或脚,而缠着猴母亲对于幼猴是重要的,因为猴妈妈会用它们的手脚在树上攀爬,因此要缠得好才不至于在攀爬时跌下。

猴子有较长的童年,有时长达三年。

当它们年幼时,总会跟着它们的母亲。

而猴妈妈也会用尾巴抓着幼猴,以免它们迷失或有意外。

当猴子长大,开始会和其他同年的猴子玩。

通过一起玩,猴子学会如何过群体生活,和一些天然技能,例如攀爬树木。

猴具有社会行为,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的姿态,当群体受到攻击,为首的猴子会先站出来抗敌。

猴大多为杂食性、吃植物性或动物性食物。

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如指猴善于抠食树洞或石隙中的昆虫。

猩猩的食量很大,几乎把绝大部分的活动时间用以觅食。

疣猴科胃的构造特殊,大部种类吃粗纤维多的植物性食物。

不同物种的猴子会吃不同的食物,但主要是水果、植物的叶子、种子、坚果、花、昆虫、蜘蛛,动物的蛋和小动物。

虽然多数猴子是素食者,但其中的狒狒却会偶然吃肉,有机会的话,它们更会偷走黑猩猩或其他动物的幼兽来吃。

虽然这样,狒狒不会像狮子和野狗般有准备地去猎食动物。

而毛臀叶猴则主要吃叶子和其他植物部份,但也喜欢吃水果、花、种子和昆虫。

西非洲产的大狒狒除了吃水果,花外,也吃叶子,树皮、草、树茎、昆虫、鸟蛋和蜥蜴。

猴子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猴子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猴子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猴子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猴子养殖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养殖业态,既可用于科研、表演,又可作为休闲娱乐项目。

本文将介绍猴子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领域并提供一些建议。

正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养殖需求的增长,猴子养殖逐渐兴起。

然而,猴子作为具有高智商的灵长类动物,其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与其他动物不同。

以下将重点从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猴子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养殖环境猴子对于养殖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

首先,需要提供一个安全且适宜生活的场所。

猴子喜欢自由活动,并喜欢攀爬。

因此,栖身场所应具备足够的空间和设施。

其次,猴子对温度和湿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5摄氏度,湿度约为60%-70%。

确保室内环境舒适,可防止猴子出现行为异常或生理疾病。

二、饲养管理1. 饲料供应:猴子的饮食主要以水果、蔬菜、坚果和谷物为主。

根据不同种类的猴子,饲养者应了解其饮食习惯,进行科学饲养。

同时,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偏食或营养不足。

2. 水源与补水:提供新鲜、干净的饮用水非常重要。

每日更换水源并及时清洗水盆,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3. 清洁与消毒:养殖场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猴子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定期清理饲养场所,确保环境整洁。

同时,进行规范的消毒工作,有效预防疾病传播。

三、疾病防控1. 疫苗接种:猴子养殖者应根据猴子的年龄和种类,咨询兽医并完成疫苗接种工作。

及时接种可有效预防多种常见猴类疾病。

2. 疾病监测和检测:猴子容易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

因此,饲养者需要时刻关注猴子的生命体征,并定期进行疾病检测。

3. 健康维护:与人类一样,猴子也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并注意猴子的生活习惯、食欲和精神状态。

营造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猴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总结:猴子养殖是一项关乎动物福利和保护的行业,需要养殖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在进行猴子养殖时,我们需要为猴子提供优越的养殖环境,合理管理饲养,并进行疾病防控。

笼养怒江金丝猴rhinopithecusstrykeri时间分配及成效

笼养怒江金丝猴rhinopithecusstrykeri时间分配及成效

大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第14卷第6期2015年6月Vol.14No.6Jun.2015[DOI ]10.3969/j.issn.1672-2345.2015.06.0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60085;31260419)[收稿日期]2014-11-07[修回日期]2015-01-26[作者简介]王新文,科员,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研究.*通信作者:张利祥,工程师.怒江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 属灵长目Pri⁃mates 猴科Cercopithecidae 疣猴亚科Colobinae 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 ,为Geissmann (2010)于缅甸克钦邦发现并命名的世界第五种仰鼻猴〔1〕。

怒江金丝猴形态上与滇金丝猴相似,除面部和会阴部有少许白毛外通体黑色。

Geissmann 等〔2〕2011年对该种仰鼻猴于缅甸境内的调查结果显示,共3个种群,约260~330只,活动区域海拔范围1700~3600m ,面积约270km 2。

2012年在我国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高黎贡山保护区内也发现了该物种〔3〕。

中国灵长类专家组组长、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项目首席科学家龙勇诚将其中文学名定为“怒江金丝猴”〔3〕。

该怒江金丝猴种群生活在怒江以西,种群数量估计仅有300只,已极度濒危〔4〕。

同年,怒江金丝猴作为极度濒危(CR )物种列入了IUCN 红色名录中〔5〕。

经进一步调查,目前中国境内怒江州高黎贡山分布着怒江金丝猴10个种群,约490~620只左右,海拔范围2600~3100m 〔6〕。

2013年9月,怒江州林业部门收容了1只2岁左右的雌性怒江金丝猴,笼养在怒江州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姚家坪管理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笼养的供室内研究的怒江金丝猴活体〔7〕。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对该活体进行了细致笼养,记录了笼养投食时间、投食食物种类和日行为时间分配等数据,现报道如下。

川金丝猴的人工育幼

川金丝猴的人工育幼

川金丝猴的人工育幼
田明亮;周东;黄振;贾学海;赵广敏;苏伟红
【期刊名称】《山东林业科技》
【年(卷),期】2024(54)2
【摘要】2021年6月24日,济南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动物园工作部一只雌性川金丝猴因产后感染破伤风死亡,所生婴猴由保育员进行人工育幼。

婴猴取出时体重
960g,饲喂以婴儿配方奶粉配制的人工乳,并随日龄增加及时添加果汁、水果、蛋黄、树叶等辅食;192日龄,婴猴体重增至1535g,开始回群训练,白天与成年个体合笼,夜
晚返回育幼室;281日龄,正式与成年个体合笼回群,通过学习模仿,婴猴树叶采食量迅速增加;365日龄,婴猴成长为亚成年猴,人工育幼成功。

【总页数】5页(P87-91)
【作者】田明亮;周东;黄振;贾学海;赵广敏;苏伟红
【作者单位】济南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动物园工作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65.31
【相关文献】
1.人工饲养川金丝猴流产死产原因调查
2.人工饲养川金丝猴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与比较
3.川金丝猴全人工育幼失败原因探讨
4.川金丝猴的野外人工投食招
引的方法5.金丝猴人工育幼失败原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及其保护管理建议

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及其保护管理建议

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及其保护管理建议
顾海军;Rirk.,Cr
【期刊名称】《四川动物》
【年(卷),期】1998(17)3
【摘要】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白河自然保护区的川金丝猴野外生态学进行阐述,对其种群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评价.结合生态学和受迫因素提出了该保护区川金丝猴资源的保护管理建议.
【总页数】3页(P109-111)
【作者】顾海军;Rirk.,Cr
【作者单位】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成都610082;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协会;白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
【相关文献】
1.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四川省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评价 [J],
2.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分布和数量 [J], 金贵祥;李沂韦;孙治宇;任宝平;冷志成;黎大勇
3.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分布和数量 [J], 金贵祥;李沂韦;孙治宇;任宝平;冷志成;黎大勇
4.基于MaxEnt模型的川金丝猴栖息地评价——以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 朱宇静;李沂韦;俞丹莉;孙治宇;金贵祥;夏万才;黎大勇
5.基于MaxEnt模型的川金丝猴栖息地评价——以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 朱宇静;李沂韦;俞丹莉;孙治宇;金贵祥;夏万才;黎大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昼间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陕西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昼间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关键 词 : 川金 丝猴 : 时 间分配 ; 活动 节律
中图分类号 : Q 9 8 5 . 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t O O l 一 3 6 7 9 ( 2 o 1 5 ) 3— 0 3 2 4— 0 6
Da y t i me Al l o c a t i o n a n d Be h a v i o r Rh y t h m o f S i c h u a n

( 1 . C o l l e g e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s , J i a n g x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3 3 1 X / 2 2 , N a n c h a n g , P R C ;
i t s t i me a l l o c a t i o n a n d b e h a v i o r r h y t h m f o r 7 3 d a y s i n t h e Q i n g m u e h u a n N a t u r e R e s e ve r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f e e d i n g , m o v i n g a n d r e s t m a d e u p o f t h e m a j o r i t y o f d a y t i m e a c t i v i t y o f S i c h u n a s n u b - D o s e d
移动行为、 玩耍行为和警戒行为显著减少。每天上午和下午 , 川金丝猴分别有一个取食高峰。夏季取食 高峰分别发 生在 8 : 0 0— 9 : 0 0与 1 6 : 0 o 一1 8 : 0 0 ; 冬季取食高峰 分别发生在 9 : 0 0—1 0 : 0 0与 1 6 : 0 0—1 8 : 0 0 。冬季和夏季, 川金丝猴

实验猴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实验猴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实验猴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实验猴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其饲养管理对于实验研究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能够保证实验猴的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猴饲养管理应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操作,以下是一份实验猴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一、实验猴环境条件的要求1. 室温:实验猴的饲养环境应保持在20-26摄氏度之间。

2.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70%之间。

3. 光照条件:在实验饲养室内,应提供适宜的光照,每天供应10-14小时的光照。

4. 通风条件:实验饲养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空气的流通。

5. 声音条件:在实验饲养室内应控制噪音,避免噪音对实验猴的影响。

二、实验猴的饲养管理要求1. 饲养设施:(1)饲养区域应干净整洁,设施要求合理布局,以便进行监测和观察。

(2)饲养箱、笼具等设施应具备清洁、结实、耐用、防溢等特点。

(3)饮水设施应为实验猴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定期更换饮水器。

(4)饲料设施应设置合理,以便实验猴获取饲料,并避免饲料污染。

2. 饲料管理:(1)饲料应富含营养,满足实验猴的生长和发育需求,同时避免过多的重金属和污染物质。

(2)饲料的供应应根据实验需要和实验猴的饲养要求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实验猴的饥饱感。

(3)饲料应保持干燥,避免发霉和变质。

定期检查饲料质量,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

3. 卫生管理:(1)饲养区域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预防和遏制传染病的发生。

(2)实验猴笼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保持干燥和无臭味,避免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3)实验猴应定期洗澡并进行身体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治疗。

(4)处理实验猴粪便和废料应按规定进行,防止污染和传染。

4. 健康管理:(1)实验猴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体重、食欲等指标的观察和记录。

(2)实验猴应定期进行免疫接种,预防常见的感染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3)实验猴饲养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识别和处理实验猴常见疾病的能力。

(4)实验猴饲养员应及时报告实验猴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

金丝猴生活习性的调查研究

金丝猴生活习性的调查研究

金丝猴生活习性的调查报告金丝猴(jinsihou)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

毛质柔软,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

金丝猴的珍贵程度与大熊猫齐名,同属“国宝级动物”,它们毛色艳丽,形态独特,动作优雅,性情温和,深受人们的喜爱。

滇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之一,它仅存于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和萨马阁自然保护区。

专家认为,这里的金丝猴最少有两个特点可称为世界之最:在全世界近200种灵长类动物中,分布地在海拔超过2000米的种类寥寥无几,而滇金丝猴分布的海拔高度都在4000米左右,这种分布的绝对高度是很罕见的。

另外,滇金丝猴还有一副“面白唇红”的娇好容貌为其得来一份“最美的灵长类动物”的美誉。

嘴唇宽厚,红艳,一双杏眼,上翘的鼻子,非常好看。

幼仔灰白色,憨态可掬。

金丝猴有四个种类: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川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

其中除了川金丝猴全身是金黄毛色外,其它三种都没有金色的体毛。

滇金丝猴的体毛主要是黑灰色和白色的,它背披黑毛,臀部、腹部和胸部都是白毛,面部粉白有致。

1外形特征体长约70厘米,尾长约与体长相等或长些。

鼻孔大,上翘。

唇厚,无颊囊。

背部的毛长发亮,颜色为青色,头顶、颈、肩、上臂、背和尾的毛为灰黑色,头侧、颈侧、躯干腹面和四肢内侧的毛为褐黄色,毛质十分柔软。

因其鼻孔极度退化,即俗称“没鼻梁子”,因而使鼻孔仰面朝天,所以又有“仰鼻猴”的别称。

2生活环境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常年栖息于海拔1500-3300米的森林中。

其植被类型和垂直分布带属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以及次生性的针阔叶混交林等四个植被类型,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不向水平方向迁移,只在栖息的环境中作垂直移动。

群栖生活,每个大的集群是按家族性的小集群为活动单位。

最大的群体可达600余只在灵长类中,如此庞大的群体亦属罕见。

3生活习性食物—金丝猴群栖高山密林中。

主要在树上生活,也在地面找东西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金丝猴饲养管理技术研究 技术报告

项目主持人:余建秋 项目承担单位:成都动物园

课 题 来 源: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

2011年12月 1

目录 内容摘要………………………………………………………………………….………….…… .1 一 立项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2 1.1 立项背景……………………………………………………………………….………………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3 1.3 目的意义…………………………………………………………………..……………..…….5 二 课题来源及工作分工……………………………………………………..……………………5 三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6 3.1 研究内容……………………………………………………………….…………….………..6 3.2 技术路线………………………………………………………………………………………7 3.3 研究方法……………………………………………………………………………………….7 四 研究结果与讨论………………………………………………………………………………..8 4.1 川金丝猴的日常饲养管理…………………………………………………………………….8 4.1.1 饮水、投食、消毒隔离、光照、季节变化、活动等……………………………………..8 4.1.2 川金丝猴的饲养管理系统…………………………………………………………………..8 4.2 饲料配方的研究……………………………………………………………………….……..11 4.2.1 川金丝猴的饲料搭配……………………………………………………………….….…..11 4.2.2 川金丝猴的各类饲料比例……………………………………………….……………..….12 4.2.3 川金丝猴的营养配给………………………………………………………………………14 4.3 环境丰容与金丝猴的行为研究……………………….……………………………………..14 4.3.1 金丝猴的行为谱…………………………………….…………………………………..….14 4.3.2 环境丰容对金丝猴行为的影响…………………….………………………….…………..15 4.3.3 年龄对金丝猴分类行为的影响…………………….…………………….……………..…16 4.3.4 环境丰容对金丝猴分类行为的影响……………….……………………………….……..18 4.3.5 金丝猴的日节律……………………………………………………………………………21 4.4 川金丝猴疾病防治…………………………………………………………………………..24 4.5 金丝猴种群与植被环境关系的研究………………………………………………………..24 4.6 金丝猴的繁殖………………………………………………………………………………..29 4.7 川金丝猴的育幼……………………………………………………………………………..31 五 技术难度……………………………………………………………………………….…….31 六 研究特点与创新……………………………………….…………………………………….31 2

七 存在问题与不足……………………………………….…………………………………….31 八 致谢…………………………………………………….…………………………………….31 九 参考文献…………………………………………………………………………………….32 3 内容摘要

“川金丝猴饲养管理技术研究”项目对川金丝猴的行为谱、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群体数量的川金丝猴环境丰容前后的个体和社群行为变化、金丝猴的食谱搭配、营养供给、日常和繁殖育幼期间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以及环境植物品种、数量、搭配和环境面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研究中主要涉及到了川金丝猴饲养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其中关于金丝猴的饲料搭配种类、数量和比例是通过成都动物园自主开发的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信息化系统来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关于金丝猴的行为观察采用瞬时观察法,每分钟记录一次动物行为的方式,获得了成年和未成年川金丝猴日常行为的发生频次,成年川金丝猴的繁殖行为以及环境富化对其行为的影响。关于动物种群与植被环境关系的研究:观察记录川金丝猴在馆舍内的栖息、嬉戏地点以及行走路线,并观察和记录川金丝猴对馆舍内植被的喜好和破坏程度,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成年雄性川金丝猴的饲料供应量接近3公斤,雌性为2公斤左右,但它们的实际摄入量要低一些,因动物在摄食过程中,有些水果皮、蔬菜皮或较老的叶会被动物抛弃;其中水果和蔬菜占60~74%,精饲料只占很少一部分,年龄越小的阶段精饲料的比例越高;川金丝猴的每日蛋白供应量成年~幼年41.58~13.68g。 项目实施期间,园方修建了仿生态的金丝猴新馆,使金丝猴的笼养环境变成了仿生态环境,大大提高了金丝猴的福利。项目研究了同一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川金丝猴分别在不同植物品种、数量的不同环境面积活动场内的个体和种群行为。结果表明,在仿生态兽舍内,成年川金丝猴的跳跃、探究、攀爬和观望行为有明显增加,休息行为明显减少;在川金丝猴到新环境1个月后,雌梳理雄和行走行为明显较它们在旧兽舍和刚搬入新馆舍时多,休息行为进一步减少;对未成年川金丝猴,生活环境更加丰富后,动物的跳跃、探究、行走、观望行为都有所增加,自我梳理行为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雄对雌的梳理行为和相互嬉戏行为有所减少。未成年的金丝猴运动时间最多,其次为休息时间,其中12:00-14:00的休息期间达到昼间的高峰,运动相关行为在12:00-13:00期间最低,其余时间都比较活跃;成年金丝猴昼间行为最多的是梳理和休息行为,其次为警戒行为、运动行为。10:00-12:00期间梳理行为所占比例较高,10:00-15:00期间的休息行为都比较高,早晨9:00-10:00以及下午15:00-17:00的运动相关行为所占比例相对于昼间其它时段较高。未成年金丝猴运动行为明显高于成年金丝猴,梳理行为和警戒行为明显低于成年金丝 4

猴。项目组对金丝猴的行为观察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对我园新馆进行环境改造和行为富化后,金丝猴所有行为与野外行为比较,没有显著差异,表明项目组对川金丝猴的环境改造和富化方式非常成功。 对川金丝猴圈舍植物品种、数量及其搭配研究表明,馆内需要达到一定高度的乔木,如法国梧桐、朴树、桑树,但金丝猴对它们的破坏比较强,需要及时的维护;成片栽植的植物抗动物破坏性较强,受破坏后恢复能力较强,可以种植在动物经常玩耍的区域,如大树下的洒金叶珊瑚、石榴等,因此在有限的活动面积里进行植物种类选择和搭配栽植上,应该在不对动物经常玩耍的区域造成干扰的基础上选择植物成片栽植,这样避免了植物的破坏,同时植物受破坏后能较快恢复,从而达到活动场的整体绿化效果。 由于圈养川金丝猴的环境有限,为了保证它们的正常生长、繁殖以及环境的优美,达到动物、环境的和谐,项目组开展了金丝猴数量与圈养面积的关系研究,其结果表明,1对成年金丝猴的馆舍面积至少在70m2左右,5~6只亚成年川金丝猴馆舍面积在250 m2左右,当然空间更大更好。 在项目实施期间,2004年项目立项时我园有9只金丝猴,其中有2只雌性个体,因年龄过大,于立项当年死亡;2002、2003年救护进入的2只雌性个体也因病死亡,导致于2006年时,我园金丝猴种群数量一度降到6只个体。为了恢复金丝猴种群,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调整金丝猴的食谱、改善它们的生活环境、严格管理,对幼年川金丝猴适宜断奶的时间进行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半岁断奶与一岁断奶对幼仔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为尽快扩大川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半岁断奶是比较适宜的,这样,母体金丝猴就可以每年繁殖,加快了种群增长的速度。经过2006~2011年间的努力,终于使金丝猴种群数量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扩大,这期间金丝猴共繁殖了10胎,但有2胎可能因为母体年龄太大而导致死胎,另外8胎8仔全部成活,育幼成活率为100%,目前形成拥有13只川金丝猴的种群。 5

一 立项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立项背景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 Milnc-Edwards 1870,Snub-nosed monkey ) 属于哺乳綱、灵长目、猴科、疣猴属,是我国所特有的珍稀物种。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森林砍伐、人类活动的干扰及偷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栖息地面积缩小、数量逐渐减少,现在已经非常稀少,在《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中,川金丝猴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除大熊猫之外的“第二国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川金丝猴列为“稀有级”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其列为附录I,禁止买卖; 川金丝猴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和湖北省。除了湖北省神农架

的川金丝猴分布区域外,它们的栖息地与大熊猫的栖息地几乎完全重合;和大熊猫类似,川金丝猴有随着季节、气候和食物的变化沿着山脉垂直迁徙的习性,夏季在高处,冬季到低处;他们好合群,有时一群多达200~300只,由强壮的雄猴率领,主要在树上生活,不具寒冷;食物有各种树叶、嫩芽、野果、树皮、昆虫、鸟卵等;寿命达16~18年。金丝猴大多生活在两千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那里的空气远较其它种类猴子生活的区域稀薄得多。由于鼻梁骨越短,越有利于呼吸时减少吸气的阻力,因此,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金丝猴的鼻梁骨逐渐退化,最后全部消失了。正因为它们拥有一对朝天的鼻孔,所以又称它们为仰鼻猴。川金丝猴浑身上下披挂着金灿灿的长毛,风一吹就掀起一层金色的波纹,因此俗称为“金丝猴”。川金丝猴体长约为60-70厘米,尾巴和身体差不多一样长,有一副兰色的面孔,连嘴唇都是兰色的,而且大公猴的嘴角两边各有一个小肉瘤。川金丝猴以金黄色体毛为主外,其头顶的毛是深褐色,脖子、脸颊两侧和腹部的毛发为红褐色,尾巴则是灰白色的。由于其外貌独特、毛色鲜艳、动作敏捷、活泼可爱,深得人们的喜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展出价值。 近些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川金丝猴这一物种的保护工作,一方面,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对其生境进行保护;另一方面,根据保护生物学的原理,在大力开展川金丝猴就地保护的同时,移地保护也在积极地进行着。自1956年开始,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动物园相继饲养、展出川金丝猴。至2009年底,共有227只个体饲养在33家机构中,但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饲养管理技术的研究和种群遗传管理,近年来,整个圈养种群的圈养出生个体的繁殖率较低,以及种群近年持续增高的死亡率(于泽英,2011),特别是死胎和流产的发生率非常高,动物的性别比例有些失调,动物的配对繁殖还没有从整个圈养种群的角度来考虑等因素导致种群增长缓慢。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