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镇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GIS空间分析的应用

GIS空间分析的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地理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它将地理数据与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
以下是几个GIS空间分析的应用示例。
1.土地利用规划:GIS空间分析可以用于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通过分析土地的不同属性和地理位置,可以确定适合建设住宅、商业区、工业区等区域,以及环境保护区。
它还可以预测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帮助规划部门做出合理的决策。
2.灾害风险评估:GIS空间分析可以用于评估地区的灾害风险,如洪水、山火、地震等。
通过分析地形、水文、气象等数据,并结合历史灾害数据,可以确定潜在的风险区域,并制定应对措施。
这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和救援机构更好地做出预警和应对灾害的决策。
3.交通网络规划:GIS空间分析可以用于交通网络规划,帮助优化道路网、公共交通系统和物流运输网络。
通过分析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人口分布等数据,可以确定最佳交通路径,减少交通拥堵和运输成本。
这对于城市交通局和物流公司来说,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和节约资源。
4.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GIS空间分析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
通过分析土壤类型、植被分布、水源位置等数据,可以确定环境敏感区域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这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和自然保护组织制定保护计划,并监测资源利用情况。
5.市场分析和商业决策:GIS空间分析可以用于市场分析和商业决策。
通过分析人口密度、消费行为、竞争对手位置等数据,可以确定最佳的商业定位和市场细分。
这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更好地了解潜在客户和市场需求,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总之,GIS空间分析是一种强大的地理信息处理工具,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能够通过整合、分析和解释地理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预测未来趋势,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无论是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还是市场分析,GIS空间分析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地理信息支持。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城镇(一)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1、聚落的成因(1)地形①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利于聚落向四周扩散②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③在山区,聚落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或者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形态以适应山区地形(2)气候: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3)河流①分布于河流沿岸和河口地区,便于取水,河运便利,有利于军事防御②分布于河流沿岸地势较高处,减少洪灾发生(4)自然资源:分布于矿产资源产地附近,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5)交通:沿海、沿江河、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分布;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兴衰(6)其他:宗教中心、军事要塞、边境口岸和政治中心往往形成聚落;科技、旅游对聚落形成的影响越来越大2、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的概念: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农业用地: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的类型。
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3)乡村的土地利用: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3、乡村聚落的形态(1)团状:分布于平原、盆地,位于耕作区的中心(2)带状:分布于沿河地势高处,为避免洪水浸淹(3)环状:绕山(山地)环水(池塘、井)而建(4)零星分布:分布于绿洲地区、丘陵和山地缓坡处等,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田块小4、城镇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镇的概念: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地区。
(2)城镇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将城镇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3)城镇功能区①形成: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ArcGIS空间统计分析

• 热点分析用于识别要素分布
•
当Z得分或p值指示统计显著 性时,Z为正的位置表示高 值的聚类,Z为负的位置表
示低值的聚类。
演示:案件高发区分析
空间关系建模
空间权重矩阵
• 空间权重矩阵是要素间空间关系量化后的一种表现形式; • 空间权重矩阵中的关系值用于空间统计工具的统计量的计
算。
空间回归
• 回归分析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
纽约州1969、1985、2002的人均年收入(县统计单元)空间分布
1969 1985 2002
5.21
4.26
2.4
穷人和富人在空间上是否更分离了?
6 5 4 3 2 1 0
1969 1979 1989 1999
贫富分离度下降
Z得分随时间下降
热点分析(Hot Spot Analysis)
•
使用 Getis-Ord Gi* 统计量 中具有统计上显著的高值( 热点)或低值(冷点)聚集 的位置。
-
聚集或分散
聚集或分散位置和程度
• 空间关系建模
-
空间回归
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
ArcGIS空间统计分析模块
• • • • •
空间统计分析在GIS中的实现 ArcGIS的核心功能 无需购买额外的扩展 在所有许可环境下都可以使用 大部分工具都提供源代码
ArcGIS空间统计分析模块
分布特征 分析
Articles (keyword search: “Spatial Statistics”)
/news/arcuser/0405/ss_crimestats1of2.html
The ESRI Guide to GIS Analysis, Volume 2 by Andy Mitchell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使用教程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使用教程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地理空间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工具。
其中,空间数据分析是GIS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帮助人们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使用教程。
一、空间数据分析方法1. 空间查询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查询分析是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查询和筛选,从而获取特定的空间信息。
空间查询可以通过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实现。
属性查询是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的属性,在数据库中执行条件查询。
空间关系查询是根据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如相交、包含、邻近等进行查询分析。
2. 空间缓冲分析空间缓冲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它以某一地理空间对象为中心,根据设定的缓冲距离,生成一系列缓冲区域。
空间缓冲分析可以用于分析地理要素的覆盖范围、相互作用范围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3. 空间插值分析空间插值分析是通过已知的点数据,推算未知地点的数值。
它使用插值算法,根据给定的空间数据点,在空间上生成连续的表面。
空间插值分析用于补充缺失数据、推算未来趋势以及对地理现象进行模拟和预测。
4. 空间聚类分析空间聚类分析是通过对地理要素进行分类和聚类,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集聚特征。
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空间上的热点区域、人口分布密度等。
常用的空间聚类分析方法有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和基于网格的聚类方法。
5. 空间统计分析空间统计分析是通过计算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揭示地理现象的统计特征。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理数据的空间相关性、局部差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等。
常用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和空间回归分析等。
二、空间数据分析使用教程1. 数据准备在进行空间数据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准备。
这包括收集和整理地理空间数据,将其转换为GIS所支持的数据格式,如shapefile、GeoJSON等。
基于多维视角的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术 。 [30][31] 核 密 度 计 算 公 式 如 下 :
F(x,y)=1
2
(nh
)
n
Σi=1
K(di
h)
(1)
其 中 ,F(x,y)是 点 (x,y)的 密 度 估 计 ,n 是 农
村 居 民 点 的 数 量 ,h 是 核 心 直 径 ,K 是 核 心 函 数
(即 土地面积),di 是 点 (x,y)与 第 i 个 农 村 居 民 点 之 间 的 距 离 。 [32][33]
段公式如下:
V (pi )=∩ ∩p|d ∩p,pi ∩<d ∩p,pj ∩∩(i, j =1,2,3,
…,n)
(3)
其 中 ,d 为 欧 氏 距 离 ,p 为 集 合 V (pi) 中 的 元 素,V(pi)是一个在特殊情况下具有 无 限边界 的凸
多边形,在任意一个凸多边形内,任意一点到该
凸 多 边 形 的 发 生 点 pi 的 距 离 都 小 于 该 点 到 其 他
的 要 求 [5]。 近 年 来 , 已 有 学 者 就 此 问 题 进 行 了 研
农 牧 交 错 区 [21]、 半 山 丘 陵 区 [22]、 环 渤 海 地 区 [23][24] 等
究,研究内容涉及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和影响因 特殊地形区域也有相关研究。 在此基础上,一些
素、时空演变格局和驱动机制、土地整治(包括类 学者还进行了基于“三生空间”协调度视角的农村
导型次之,工业主导型县域变异系数远高于其他产业主导型县域,农村居民点的聚集度也处于最高水平。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农村发展类型;福建省
[作者简介] 董敏,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武林(通讯作者),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
乡村地理学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流

乡村地理学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流一、乡村聚落研究综述聚落通常包括农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类。
作为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的中心,聚落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憩、劳动生产以及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
乡村聚落学是聚落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也是人文地理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部分。
乡村聚落学是研究乡村聚落(狭义的聚落)的景观、形成、演变、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联的一门学科。
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
这一时间段内的乡村聚落研究多侧重于描述聚落的形态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980年以来,后现代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地理学等影响,西方的乡村地理学研究逐步向人文和社会方向转型。
随着乡村聚落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诸多学者运用GIS的方法开展对乡村聚落的研究。
2012年,李红波等通过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发表《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及近今趋势》,提出乡村聚落的人文和社会化与乡村重构趋势。
2014年,吴江国等运用GIS的方法,结合土地调查数据在县域、镇域、村域三个尺度上分析了乡村聚落景观的分型特征。
2015年,宋晓英等学者发表《基于GIS的蔚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化与驱动机制分析》一文,引用GIS和密度估算方法,分析了蔚县商周时期至清朝3000多年间的乡村聚落演化,指出其演化受自然、军事、人口、经济等的影响。
二、乡村聚落研究相关理论(一)人地关系论人地关系论是在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产生的理论。
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决定论、或然论(人地相关论)、适应论、人类生态论、文化景观论、唯生产力论、非决定论、协调论等。
人地关系协调是人地关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所达到的最理想的状态。
其主要强调人地关系中各子系统(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人口子系统)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协调,最终目的是人地系统的和谐发展。
人地协调的重要标志是,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可接受性不断加强。
岩溶山区乡村聚落的格局特征及类型分析--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

岩溶山区乡村聚落的格局特征及类型分析--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闵婕;杨庆媛【摘要】China has entered a new period of building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around way,which includes karst mountain where is sparing no effort in developing the rural construction level.It is of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special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settlement in karst mountain for optimizing the rural settlement spatial layout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in karst mountain,in light of special metrics modles of distribution,dimension and shape,the paper conduc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space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Wushan county,and further identifies the regional type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As a whole,in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rural settlements in Wushan are of certain concentrating features but exist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The rural settlements are of low value congregation features and are small in scale generally.In spatial form,the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west Wushan are characterized by good connectivity and high complex but irregular in shape;those in the east Wushan are characterized by poor connectivity and low com-plex.Overall,the rural settle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irregular shape in need of planning and adapting.By means of constructing space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of the ruralsettlements with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 method, six types of rural settlement in Wushan are divided as follows:low-density point-scattered type,low-density small-mass type,medium-density stripe type,low-density irregular-mass type and high-density wide band type as well as high-density point-scattered type.Rural settlement reconstruction works in the future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为探索岩溶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特征,以位于重庆东北部岩溶广布的巫山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布测度模型、空间规模测度模型和空间形态测度模型,定量分析了巫山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并进一步划分了地域类型。
GIS空间分析方法

GIS空间分析方法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是指利用GIS技术和方法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它包括了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统计、计算、模型建立和模拟等操作,旨在揭示地理空间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点线面分析点线面是地理空间对象的常见形式,点线面分析是GIS空间分析的基础。
点线面分析涉及到对点、线、面要素进行拓扑关系的判定和属性数据分析,以及对点线面的距离测量、方位计算和空间关系的判断等操作。
这些操作可以用于地理空间对象的查找、选择、连接和组织等任务。
2.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指在地理空间对象周围建立一个等距离或者等属性值的区域,用于分析地理现象的时空关系。
通过缓冲区分析,可以确定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地理对象数量、密度和分布情况,从而对资源分配、环境保护和区域规划等问题进行优化和决策。
3.可视化分析可视化分析是将地理空间数据以图形、图像或者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方便人们对数据进行直观理解和分析的过程。
可视化分析能够将地理空间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图像,帮助人们发现地理空间模式、趋势和异常现象等信息,从而辅助决策和规划过程。
4.空间插值分析空间插值分析是利用已有的有限样本数据来推测或者估计未知位置上的属性值的方法。
通过空间插值分析,可以对地理现象的分布进行估计和预测,从而为资源管理、环境评价和风险分析等提供重要的参考。
5.空间网络分析空间网络分析是指在地理空间数据之上进行网络建模,进行路径分析和网络优化的方法。
空间网络分析常用于交通规划、物流分配和资源调度等问题的求解,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最优路径、确定最佳服务区域和优化交通运输等任务。
综上所述,GIS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点线面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视化分析、空间插值分析和空间网络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揭示地理空间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GIS的镇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摘要:本文以乡村聚落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选择位于广州市边缘区的江高镇为研究对象,利用全镇域的卫星遥感地图,先用密度分析功能,分析出江高镇乡村聚落的总体分布特征;通过缓冲区分析等手段,探究江高镇各村落沿城镇、河流、交通路线的分布规律,利用SPSS软件对圩镇、河流、交通线路等变量相关分析,得出各变量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1)交通线路、河流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影响较强,相关系数较大;(2)圩镇对乡村聚落的辐射能力有限,对乡村聚落的辐射影响仅限于一定范围,随着中心圩镇规模的扩大,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和扩张影响将加强;(3)铁路、高速公路等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影响不明显,且对乡村聚落的扩张起阻隔作用。
关键词:乡村聚落、分布特征、GIS、密度分析、缓冲分析,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K901.2 文献标志码:A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学界的重视,乡村聚落地理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乡村聚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落体系、聚落规模、聚落形态、聚落分布区位因素分析、聚落内部空间结构以及聚落空间演化等领域。 部分学者重视乡村聚落区位研究,关注乡村聚落的分布位置、特征以及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等。如冯文兰等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的乡村聚落集聚特征作了定量化研究,乡村聚落沿水源、交通等因素的分布规律;马利邦,郭晓东采用景观格局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分析,高程、河流、交通等因素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单勇兵等利用ArcGIS软件对空间分析模块对徐州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得出乡村聚落沿水系、道路的分布特征。当今的对乡村聚落分布的研究关注的影响因素不再集中于自然因素,而是结合城镇化、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发展、地域文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李全林等运用密度分析工具,对苏北地区的乡村聚落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从宏观上总结出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这些研究都重视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的运用,重点分析水系、地形、交通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影响,但没有对这些因素的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程度以及两个因素的综合影响进行比较。 另有部分学者关注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变化,认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变化是由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引起的,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变迁过程。邢谷瑞对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类型和特征;范少言等在分析我国乡村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作出了研究。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对山地、丘陵区的乡村聚落进行分布特征和形态结构分析,很少涉及到发达城市地?^周边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大,基础设施、市场发展、地域文化等逐渐成为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主导因素,而地形等因素将降于次级地位。本研究基于此背景,对位于广州大城市边缘区的江高镇乡村聚落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运用核密度分析法以及缓冲分析法,探讨江高镇乡村聚落的总体分布特征以及交通线路、圩镇、河流等因素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并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各因素与乡村聚落分布的相关程度。 2研究区域概况 江高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面积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64401人,辖区内共有10个居民委员会,以及35个行政村。镇域内地势低平,南面临流溪河,西面临巴江河,属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和山前残丘分布区,平均海拔仅2-7.5米。作为近郊农业镇,江高镇既受广州大城市的辐射影响,同时也保留着近郊农业乡村聚落的传统特征。 现今的江高镇由原江高镇和原神山镇在2004年合并而成,两镇合并后原神山镇改称为江高镇神山管理区。由于两镇合并时间较短,相互之间地域观念的融合尚未形成,因此本文在进行城镇辐射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研究时对其分作两个独立的村镇体系进行研究。根据行政级别、历史传统、乡村聚落的面积大小等因素,将江高镇的乡村聚落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自然村,第二等级为行政村,第三等级为城镇。第一等级的聚落共有101个,第二等级共34个,第三等级共2个。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及处理 3.1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选用缓冲区分析法分析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先对卫星遥感图进行人工解译,然后对河流、聚落、交通线路等进行矢量化,以城镇、河流、交通线路为中心,分别作城镇、河流、交通线路缓冲区分析,计算缓冲区范围内的聚落点的个数以及聚落的斑块面积。探讨城镇、河流、交通线路等影响因子对乡村聚落居民点分布特征的影响程度。 3.2数据采集及处理 本文采用2012/2013年的江高镇卫星遥感图像,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坐标配准以及解译、矢量化处理。具体处理过程包括:提取江高镇各乡村聚落的用地边界,建成乡村聚落用地图层;利用ArcGIS软件中的featureto point工具,提取各乡村聚落的中心点;提取江高镇域内公路、铁路等交通线,建立交通线图层;提取河流信息,建立河流图层。 4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 4.1乡村聚落总体分布特征 利用Arcgis9.3软件中的feature to point模块,提取聚落斑块的中心点,采用Kemel方法生成江高镇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的密度图,得出江高镇乡村聚落总体分布特征如下: (1)江高镇域内乡村聚落的平均密度为1.43个/km2,整体分布较为密集; (2)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中部密集,南北稀疏”的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3)江高镇地区的乡村聚落分布存在显著的沿交通线分布的特征,在一般的公路经过的地方,居民点的分布要比远离公路的地区密集;但在高速公路两侧、京广铁路两侧乡村聚落的分布较为稀疏; (4)河流沿岸,居民点分布密集,且沿河呈条带状分布。 4.2乡村聚落缓冲分布特征 4.2.1沿圩镇缓冲区分布特征 根据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村落之间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会形成商业贸易集散中心,进而发展成城镇甚至城市。农村商业贸易中心即圩镇,其对周边乡村聚落产生辐射作用,影响周边乡村聚落的分布和扩张。受圩镇规模大小以及交通便利程度的影响,圩镇对乡村聚落的辐射作用限于一定范围之内。 现江高镇由原江高镇和原神山镇合并而成,在镇域南部和北部各有一个圩镇,分别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村镇体系。原江高镇圩镇位于南部流溪河北岸,神山圩镇位于中北部。根据距离与历史沿革,将乡村聚落划分为两个村镇体系,即原江高村镇体系和原神山村镇体系。 数据表明,乡村聚落的分布数量与城镇的距离呈正对数非线性关系,标准系数为0.9;乡村聚落的分布数量与城镇的距离相关系数为0.4,显著性水平为0.3,相关程度不大。随着与城镇距离的增加,乡村聚落的分布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根据乡村聚落数量变化趋势,可知本区两个圩镇的辐射影响范围是4000千米左右,在这个距离范围内,乡村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密集,圩镇附近的乡村聚落,与圩镇公路相连,共用基础设施,加之新建成的工业区多建在圩镇与附近村落之间,填补了圩镇与村落之间的空白,使圩镇附近的村落逐渐与圩镇连成一片,聚落空间紧凑。在这个范围外,交通落后,人口较少,圩镇的辐射能力弱,所以乡村聚落数量少、规模小、分布分散。 大城市边缘区相比于中心区,低价低廉,可利用土地广,外来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建设的推进,由于拥有便捷的交通以及充足的建设用地,两个圩镇附近建成规模较大的工业区,如神山工业区、江高镇私企区等,新工业区的建成为两个圩镇添加了新职能,使两个圩镇的辐射能力加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两个圩镇之间大量耕地将成为城镇建设用地,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将进一步改变。 4.2.2沿交通线路缓冲区分布特征 交通运输用地是乡村聚落景观斑块之间和乡村聚落景观与其它类型景观进行物质和信息传递的景观廊道。交通通过改变乡村聚落的交通区位,使其空间分布产生影响。聚落的分布形态,直接影响着交通流量和交通线路的走向,交通线路的分布格局会改变聚落空间分布结构。随着乡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深刻影响着乡村聚落的空间布局。对截获的遥感地图提取信息,进行矢量化,提取县级以上的主要公路,建立交通线图层。对提取的公路图层建立缓冲区,缓冲区范围是:300m以下、300m-600m、600m-900m、900m-1200m,分别计算每个缓冲区范围内的乡村聚落板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面积占景观比重以及平均斑块面积等。 公路缓冲区300m范围内是聚落集中的地方,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聚落数量减少,聚落面积随之减少,说明大部分乡村聚落居民点离主要交通线较近,公路的布局直接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布在交通线附近的村庄,对外联系方便,人员往来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结构多样,居民生活水平较高;远离交通线的地区,居民点数量较少,空间分布比较分散,规模较小。 根??spss的软件的统计结果,乡村聚落的数量与公路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89,显著性水平为0.005,相关系数大,显著性水平低,交通线路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影响密切。不同级别和类型的交通线路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影响程度不同。与国道、省道、县级公路、村镇公路等距离越近,乡村聚落数量越多;与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距离越小,乡村聚落数量越少;铁路、高速公路等大型运输线路,不会对居民的就近出行提供方便,对区域联系起切割作用,不利于小范围内的物质和信息传递以及乡村聚落的空间扩张。乡镇公路、县级公路、省道、国道等级别的公路作为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沟通了小范围内的人口和物质流动,促进了乡村聚落的形成和空间扩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员往来和物质流动的频率会越来越高,周期越来越短,聚落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交通线路,交通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影响程度会越来越高。 4.2.3沿河流缓冲区分布特征 河流两侧的平原地区给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便利条件。流经江高镇域的河流有巴江河和流溪河及其支流,这两大河流都属于珠江水系的一部分。巴江河在镇域西部自北向南流经,流溪河自东向西流经镇域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