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工作原理(动画)(1)

合集下载

高粘度齿轮泵工作原理

高粘度齿轮泵工作原理

高粘度齿轮泵工作原理
高粘度齿轮泵是一种用于输送高粘度液体的工业泵。

它由两个对啮合的齿轮组成,其中一个为驱动齿轮,另一个为从动齿轮。

这两个齿轮放置在一个密封的泵腔内,并通过一对轴承支撑。

工作原理如下:
1. 开始时,泵腔内充满了液体。

当驱动齿轮旋转时,它将带动从动齿轮一起旋转。

2. 当驱动齿轮转动时,齿轮的齿与泵腔内液体发生啮合,将液体从泵腔的吸入口吸入。

3. 随着齿轮的旋转,液体被带到泵腔的排出口处。

在这个过程中,泵腔内部的容积不断增大,从而形成真空,促使液体被吸入并流动。

4. 同时,液体被密封在泵腔内,通过齿轮的间隙和内壁流动。

这种密封效应使得齿轮泵能够输送高粘度的液体,因为在高粘度情况下,液体分子之间的黏性能够提供额外的密封。

总的来说,高粘度齿轮泵通过齿轮的旋转来产生负压,从而将液体吸入并排出。

齿轮间的间隙和液体的高粘度共同确保液体的密封,并确保泵的正常运行。

培训课件18齿轮泵

培训课件18齿轮泵

四、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外齿轮泵一般采用渐开线 齿形。前一对啮合齿 尚未脱离啮合时,后一对齿便已进入啮合。
在部分时间内相邻两对齿会同时处于啮合状态, 形成一个封闭空间,使一部分油液困在其中。 而这封闭空间的容积又将随着齿轮的转动而变 化 (先缩小,然后增大),从而产生困油现象。
五、困油现象的危害及排除方法
4.3 验收
• 4.3.1 检修质量符合SHS 01001—2004 《石油化工设备完好标准》项目内容的要 求和规定,检修记录齐全、准确,并符合 本规程要求。
• 4.3.2 设备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或满 足生产需要。
• 4.3.3 设备状况达到完好标准。
5.1 日常维护
• 5.1.1 定时检查泵出口压力,不允许超 压运行。
1、吸油过程 当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右侧油腔由于轮齿逐渐 脱开,使右侧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压在 大气压的作用下,从油箱 经过油管被吸到右边油腔, 充满齿槽,随着齿轮的旋转被带到左边。
2、压油过程 再看左侧的油腔,由于齿轮逐渐进入啮合,使左侧密封 的容积逐渐减小,齿槽中的油液受到挤压,从排油口排 出。
• 3.3.1 油泵齿轮
• 3.3.1.1 齿轮啮合顶间隙为(0.2~0.3)m(m为模数)。
• 3.3.1.2 齿轮啮合的侧间隙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齿轮啮合侧间隙标准
mm
中心距 啮合侧间隙
≤50 0.085
51~80 0.105
81~120 0.130
121~200 0.170
• 3. 3. 1.3 齿轮两端面与轴孔中心线或齿轮轴齿轮两端面与轴中心线垂直 度公差值为0.02mm/100mm。
• 3.7.1 壳体两端面粗糙度为Ra3.2。 • 3.7.2 两孔轴心线平行度和对两端垂直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齿轮泵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它一般做成定量泵,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

下面以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液压齿轮泵主要包括:高压定量齿轮泵,高压双联齿轮泵,润滑泵,化工泵,双向齿轮马达,齿轮泵附调压阀,齿轮泵附升降阀。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它是分离三片式结构,三片是指泵盖4,8和泵体7,泵体7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和泵体接近而又互相啮合的齿轮6,这对齿轮与两端盖和泵体形成一密封腔,并由齿轮的齿顶和啮合线把密封腔划分为两部分,即吸油腔和压油腔。

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滚针轴承支承的主动轴12和从动轴15上,主动轴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图3-3 外啮合型齿轮泵工作原理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3-4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

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

这时轮齿进入啮合,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的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的压油过程。

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

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这就是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泵的前后盖和泵体由两个定位销17定位,用6只螺钉固紧如图3-3。

为了保证齿轮能灵活地转动,同时又要保证泄露最小,在齿轮端面和泵盖之间应有适当间隙(轴向间隙),对小流量泵轴向间隙为0.025~0.04mm,大流量泵为0.04~0.06mm。

齿轮泵原理及工作图解A

齿轮泵原理及工作图解A

华中科技大学
齿轮泵原理及工作图解A
是否要求变量 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 是变量泵。
工作压力 柱塞泵压力31.5MPa;叶片泵压力6.3MPa, 高压化以后可达16MPa;齿轮泵压力2.5MPa,高压化 以后可达21MPa。
工作环境 齿轮泵的抗污染能力最好。 噪声指标 低噪声泵有内啮合齿轮泵、双作用叶片泵和螺
作用。
▪ 平衡径向力的措施都是以增加径向泄
漏为代价。
华中科技大学
▪齿轮泵原理及工作图解A
▪ 困油现象产生的原因 齿轮重迭系数ε>1,在两对轮
齿同时啮合时,它们之间将形成一个与吸、压油腔均 不相通的闭死容积,此闭死容积随齿轮转动其大小发 生变化,先由大变小,后由小变大。
▪ 困油现象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齿轮泵原理及工作图解A
泄漏与间隙补偿措施
▪ 齿轮泵存在端面泄漏、径向
泄漏和轮齿啮合处泄漏。
▪ 端面泄漏占80%—85%。
▪ 端面间隙补偿采用静压平衡
措施:在齿轮和盖板之间增 加一个补偿零件,如浮动轴 套或浮动侧板,在浮动零件 的背面引入压力油,让作用 在背面的液压力稍大于正面 的液压力,其差值由一层很 薄的油膜承受。
V = 2πz m 2 B
z — 齿数,m — 齿轮模数,B — 齿宽
齿轮节圆直径一定时,为增大泵的排量,应增大模数, 减小齿数。
齿轮泵的齿轮多为修正齿轮。
▪ 齿轮泵的瞬时理论流量是脉
动的,这是齿轮泵产生噪声的 主要根源。为减少脉动,可同 轴安装两套齿轮,每套齿轮之
间错开半个齿距,组成共压油
口和吸油口的两个分离的齿轮 泵。
杆泵,双作用叶片泵和螺杆泵的瞬时流量均匀。 效率 轴向柱塞泵的总效率最高;同一结构的泵,排量大

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齿轮的相互啮合来实现液
体的吸入和排出。

齿轮泵通常由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一个是驱动齿轮,另一个是从动齿轮,它们分别安装在泵的两端,并通过轴来连接。

当齿轮泵工作时,驱动齿轮通过外部动力源(如电机或发动机)驱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一起旋转。

在齿轮的啮合过程中,液体会被吸入到齿轮之间的密封腔中,随着齿轮的旋转,液体被逐渐排出。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吸入→压缩→排出。

在齿轮泵工作时,
首先是吸入阶段,当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时,它们之间的密封腔会扩大,从而形成一个低压区域,液体会被自然吸入到密封腔中。

随着齿轮的旋转,密封腔逐渐向出口方向移动,液体也被逐渐压缩。

最后,在排出阶段,当密封腔到达泵的出口处时,液体会被排出到系统中,从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齿轮的啮合和旋转运动来实现的,因此其工作过程相
对简单、稳定。

齿轮泵通常适用于对流量要求较高、压力要求较低的场合,例如液压系统中的润滑、液压传动等。

由于齿轮泵的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齿轮泵是一种通过齿轮啮合和旋转来实现液体吸入和排出的液压泵,其工作原理简单、稳定,适用于对流量要求较高、压力要求较低的场合。

齿轮泵在液压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液压元件。

第七章 齿轮泵

第七章 齿轮泵

第七章 齿 轮 泵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泵。

它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造价低;重量轻;外形尺寸小;自吸性能好;对油的污染不敏感;工作可靠;由于齿轮泵是轴对称的旋转体,故允许转速较高。

其缺点是流量脉动和困油现象比较突出,噪声高,齿轮泵的排量不可变。

低压齿轮泵的工作压力为2.5Mpa;中高压齿轮泵的工作压力为16~20Mpa ;某些高压齿轮泵的工作压力已达32Mpa 。

齿轮泵的最高转速一般可大3000r/min 左右,在个别情况下(如飞机用齿轮泵)最高转速可达8000r/min 。

其低速性能较差,一般不适于低速运行。

当泵的转速低于200~300r/min 时,容积效率将降到不能允许的地步。

齿轮泵利用一对齿轮的啮合运动,造成吸、排油腔的容积变化进行工作。

啮合的齿轮为其核心零件。

按照它们的啮合形式,可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

外啮合齿轮泵一般都采用一对齿数相同的渐开线直齿齿轮。

内啮合齿轮泵除采用渐开线齿轮外,还有采用摆线齿轮。

§7-1 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流量公式一、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图7-1是我国的CB 型齿轮泵。

该系列泵的额定压力为2.5Mpa 。

如图所示,装在泵体3中的一对齿轮由传动轴5驱动。

当传动轴顺时针转动时(见图7-1A-A 剖视),在泵的吸油腔中的齿逐渐退后啮合,使吸油腔容积增加而吸油;在排油腔,主动齿轮的齿挤入被动齿轮的齿间,使排油腔容积减小,通过排油口排油。

在泵体的两端面各铣有卸荷槽b ,经泵体3断面泄漏的油液由卸压槽b 流回到吸油腔,以降低泵体与端盖结合面上的油压对端盖造成的推力,减小螺钉载荷。

在泵前后端盖上开有困油卸荷槽e ,以消除泵工作时产生的困油现象。

孔道a 、c 、d 可以将流入轴承腔的泄漏油排入吸油腔。

因此传动轴的旋转密封圈处于低压,泵不需要设置单独的外泄漏油管。

这种结构的泵的吸油腔不能承受高压,其吸、排油腔不能交换,泵不能反转工作。

二、瞬时流量及理论排量对泵的瞬时流量的分析,其目的在于了解影响瞬时流量脉动的因素。

齿轮泵原理简介

齿轮泵原理简介


1、齿轮泵的结构
主要有主要有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轴、泵
体、轴承套、调节螺母、泵盖和安全阀等
组成。
齿轮泵的结构图
2、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两啮合的齿轮将泵体与前后盖板包围的密闭容 积分为两部分,当原动机通过传动轴带动主齿,从齿如图 示旋转时,由于齿轮啮合半径小于齿顶圆半径,齿轮进入
啮合一侧的容积减小,经压油口排油。退出啮合的一侧密
闭容积增大,经吸油口吸油。吸油腔所吸入的油液随齿轮 的旋转被齿穴空间转移到压油腔,齿轮连续旋转,泵连续 不断的吸油1-壳体
端盖
2-被动齿轮
3-主动齿轮 4-吸油区 3 4 2 1 5-压油区
齿轮、壳体、端盖形成密封空间,分为:
1 吸油区:退出啮合,密封容积周期性由小到大
3成本低; 4工作可靠,维修方便; 5对污物不敏感; 6流量波动大,噪音大,排量不可变。
end
(径向力不平衡)
3.困油 为使传动连续,重合度要大于1 困油现象:封闭腔容积减小阶段压力升高,封闭腔 容积增大阶段压力下降
危害:压力升高,径向力增大,轴变形
压力下降,产生气穴,振动和噪音
减小困油方法: -在泵体两侧盖板上开卸荷槽
(困油现象)
4.优缺点 1结构简单,紧凑,允许转速高;
2重量轻,可以制成多联;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一、概述
由两个齿轮相互啮合在一起而构成的泵称为齿轮泵。它是 依靠齿轮的轮齿啮合空间的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的,它属 于回转泵,也可以认为属于容积泵。齿轮泵的种类较多。 按啮合方式可以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按轮 齿的齿形可分为正齿轮泵、斜齿轮泵和人字齿轮泵等。
(外啮合齿轮泵)
2

b-齿宽

bb-b齿轮泵工作原理

bb-b齿轮泵工作原理

bb-b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元件,它通过齿轮的旋转来实现
液体的输送。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原理概述,齿轮泵由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通常为一对
外啮合齿轮或内啮合齿轮。

液体通过齿轮间的吸入口进入泵腔,随
着齿轮的旋转,液体被挤压至排出口,完成液体的输送。

2. 吸入阶段,当齿轮泵旋转时,齿轮之间形成一个低压区域,
液体被吸入泵腔。

在外啮合齿轮泵中,液体从泵的吸入口进入泵腔;在内啮合齿轮泵中,液体则从泵腔外部的吸入口进入。

3. 排出阶段,随着齿轮的旋转,液体被挤压至泵腔的排出口。

液体在齿轮之间被挤压,压力增加,从而通过排出口排出。

4. 密封作用,齿轮泵的密封性较好,因为齿轮啮合的间隙小,
液体难以从齿轮间泄漏。

5. 优点与缺点,齿轮泵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由于齿轮的
啮合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噪音,同时对液体的脉动性较大,因此在
一些对流体流动平稳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可能不太适用。

总的来说,齿轮泵通过齿轮的旋转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其工作原理简单清晰,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元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