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基本原理
齿轮泵参数及原理

齿轮泵参数及原理
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正向位移泵,主要由齿轮、端盖、轴承、轴等部
件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齿轮的旋转运动,在齿轮与齿轮、齿轮与泵
体之间形成密闭工作腔,完成液体的吸入、压缩和排出。
齿轮泵的主要参数包括:
1.齿轮直径:决定泵的流量和扬程大小。
2.齿数和齿形:齿数越多,泵流量越大,反之扬程越大;齿形会影响
泵的效率和噪音。
3.转速:齿轮泵的输出量随着转速增加而增加。
4.接口类型:根据泵的安装环境和工作条件的不同,可以有内齿轮泵、外齿轮泵、进口呈直角等接口类型。
5.用途:不同的齿轮泵适用于不同的液体类型和工作环境,可用于输
送各种液体介质,如水、油、溶剂、化工介质等。
总之,齿轮泵的参数与使用环境、液体介质等因素有很大关系,选择
合适的齿轮泵能够更好地满足工程需求。
齿轮泵的原理

齿轮泵的原理
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传动装置,其原理基于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在齿廓间形成密封腔,通过齿轮的旋转将介质吸入腔体并压缩排出。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吸入阶段:当齿轮泵的正齿轮(驱动齿轮)旋转时,负齿轮(从动齿轮)也随之旋转。
随着驱动齿轮的旋转,吸入腔体逐渐形成,因为驱动齿轮的齿廓与从动齿轮齿廓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将介质吸入腔体。
2. 排出阶段: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腔体逐渐闭合,从动齿轮的齿廓将介质压缩并排出腔体。
由于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的啮合关系,介质被逼入到两齿轮的齿廓间,随着两齿轮间状态的变化,介质被压缩并排出。
3. 密封阶段:在齿轮的旋转过程中,由于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其齿廓间形成的密封腔起到了防止介质回流的作用。
这样,介质只能被吸入和排出的方向。
4. 润滑阶段:为了保证齿轮泵的正常工作,润滑油或润滑脂等润滑介质一般需要加入到齿轮泵的密封腔,以减少齿轮之间的磨损,并起到密封的作用。
总结起来,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利用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在齿廓间形成密封腔,通过齿轮的旋转来吸入介质并压缩排出。
这种工作原理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传递流量大,广泛应用于液压系统、油田抽油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齿轮液压泵工作原理

齿轮液压泵工作原理
齿轮液压泵是一种基于齿轮工作原理的液压传动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齿轮:齿轮液压泵由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通常为一对同时旋转的外齿轮和内齿轮。
外齿轮通常是驱动轮,而内齿轮是被动轮。
2. 泵腔:齿轮液压泵内设有一个密封的泵腔,齿轮通过旋转将泵腔内的液体封闭在其中。
3. 进口通道:泵腔内设有进口通道,用于从液压油箱中吸入液体,进入泵腔。
4. 出口通道:泵腔内设有出口通道,用于将压缩的液体推送出泵腔。
工作过程如下:
1. 吸入阶段:当外齿轮旋转时,沿着进口通道的方向,泵腔内的体积逐渐增大。
此时,外齿轮的齿间空隙朝向进口通道,内齿轮逐渐与外齿轮分隔。
2. 吸入液体:由于泵腔内的体积增大,压力降低,液体被吸入进口通道,进入泵腔。
3. 推送液体:随着外齿轮的旋转,沿着出口通道的方向,泵腔
内的体积逐渐减少。
此时,外齿轮的齿间空隙朝向出口通道,内齿轮紧密与外齿轮啮合。
4. 压缩液体:由于泵腔内的体积减小,压力升高,液体被推送出泵腔,通过出口通道进入液压系统,提供所需的液压力。
通过不断重复上述步骤,齿轮液压泵能够源源不断地吸入和推送液体,实现液压系统的工作。
齿 轮 泵

11
3. 径向力不平衡
▪ 液压径向力的平衡措 施之一:通过在盖板 上开设平衡槽,使它 们分别与低、高压腔 相通,产生一个与液 压径向力平衡的作用。
▪ 平衡径向力的措施
都是以增加径向泄漏 为代价。
液压与气动
1.4 内啮合齿轮泵
• 工作原理 一对相互啮合的小齿轮和内齿轮与
侧板所围成的密闭容积被齿啮合线分割成两部 分,当传动轴带动小齿轮旋转时,轮齿脱开啮 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增大,为吸油腔;轮齿进入 啮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减小,为压油腔。 • 特点 无困油现象 流量脉动小,噪声低
致压力冲击和油液发热,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会引起汽 蚀和噪声。 • 卸荷措施 在前后盖板或浮动轴套上开卸荷槽 • 开设卸荷槽的原则 两槽间距a为最小闭死容积,而使闭 死容积由大变小时与压油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 吸油腔相液压通与。气动
8
2.泄漏与间隙补偿措施
▪ 齿轮泵存在端面泄漏、
径向泄漏和轮齿啮合 处泄漏。
液压与气动
13
螺杆泵
• 工作原理 相互啮合的 螺杆与壳体之间形成多 个密闭容积,每个密闭 容积为一级。当传动轴 带动主螺杆顺时针旋转 时,左端密闭容积逐渐 形成,容积增大为吸油 腔;右端密闭容积逐渐 消失,容积减小为压油 腔。
• 特点 流量均匀,噪声 低;自吸性能好。
液压与气动
14
液压与气动
• 齿轮节圆直径一定 时,为增大泵的排 量,应增大模数, 减小齿数。
液压与气动
5
1.2 齿轮泵的输油量计算 • 齿轮泵的瞬时理论
流量是脉动的,这 是齿轮泵产生噪声 的主要根源。为减 少脉动,可同轴安 装两套齿轮,每套 齿轮之间错开半个 齿距,组成共压油 口和吸油口的两个 分离的齿轮泵。
拖拉机齿轮泵工作原理

拖拉机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是:当泵内的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其齿面上的压力高于泵外的压力时,齿面上的流量就会增加。
当这些流量超过了齿轮啮合时的排出量时,齿面上的压力降低,齿面上的流量也随之减少。
这样,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便把液体吸人到泵内。
在泵的工作过程中,齿轮啮合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
在吸人液体前,由于泵壳内容积变化小,转速不高,而齿与齿之间为真空吸人状态;在吸人液体后,由于齿轮啮合间隙减小和转速提高,此时轮齿间容积变化很大,这时泵内压力增大。
轮齿通过啮合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油液的内能而使容积变化达到最大值;同时,由于吸人液体引起轮齿间相对运动(包括齿轮和齿圈表面),也使
容积变化达到最大值。
这样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吸人和排出液体。
齿轮泵有单向阀、安全阀和旁通阀三个主要元件。
1.单向阀
当泵内压力超过泵的安全阀设定压力时(即工作压力),安
全阀打开向系统泄放气体。
—— 1 —1 —。
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工作原理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
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
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
齿轮泵的排出口的压力完全取决于泵出口处阻力的大小。
基本信息KRACHT高压齿轮泵中文名称:齿轮泵英文名称:gearpump定义:依靠密封在一个壳体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齿轮,在相互啮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作空间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的泵。
齿轮泵是容积泵的一种,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
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
齿轮泵的排出口的压力完全取决于泵出处阻力的大小。
gear pump 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
外啮合双齿轮泵的结构。
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和泵缸把吸入腔和排出腔隔开。
齿轮转动时,吸入腔侧轮齿相互脱开处的齿间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齿间。
随着齿轮的转动,一个个齿间的液体被带至排出腔。
这时排出腔侧轮齿啮合处的齿间容积逐渐缩小,而将液体排出。
齿轮泵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无腐蚀性、粘度范围较大的润滑性液体。
泵的流量可至300m³/时,压力可达3×107帕。
它通常用作液压泵和输送各类油品。
齿轮泵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容易,维护方便,有自吸能力,但流量、压力脉动较大且噪声大。
齿轮泵必须配带安全阀,以防止由于某种原因如排出管堵塞使泵的出口压力超过容许值而损坏泵或原动机。
编辑本段运行维护齿轮泵1、起动:(1)启动前检查全部管路法兰,接头的密封性。
(2)盘动联轴器,无摩擦及碰撞声音。
齿轮泵有关知识

齿轮泵学习资料一.概述齿轮泵是机器润滑、供油(或其它液体)系统中的一个部件。
其体积小,要求传动平稳,保证供油,不能有渗漏。
它也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一般做成定量泵。
二.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当一对齿轮在泵体内做啮合传动时,啮合区前边空间的压力降低而产生局部真空,油池内的油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油泵低压区内的进油口,随着齿轮的传动,齿槽中的油不断被带至后边的出油口把油压出,从而提高油的压力,送至机器中需要润滑的部位。
主动齿轮通过轴端的皮带轮与动力(如电动机)相连接,为了防止油沿主动齿轮轴外渗,用密封填料、填料压盖、螺钉组成一套密封装置。
一般齿轮泵有两条装配线,一条是传动装配线,一条是从动装配线。
装配线上是一对啮合齿轮,为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根圆直径与轴径相差较小,因此和轴均做成一体,叫齿轮轴。
泵体与泵盖间采用毛毡纸垫密封,两零件之间采用两销钉定位,以便安装。
泵的流量直接与泵的转速有关。
实际上,在泵内有很少量的流体损失,这使泵的运行效率不能达到100%,因为这些流体被用来润滑轴承及齿轮两侧,而泵体也绝不可能无间隙配合,故不能使流体100%地从出口排出,所以少量的流体损失是必然的。
然而泵还是可以良好地运行,对大多数挤出物料来说,仍可以达到93%~98%的效率。
三.齿轮泵的分类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
下面分别以内、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1.外啮合齿轮泵齿轮泵工作原理很简单,外齿轮泵就是一个主动轮一个从动轮,两个齿轮参数相同,在一个泵体内做旋转运动。
在这个壳体内部形成类似一个“8”字形的工作区,齿轮的外径和两侧都与壳体紧密配合,传送介质从进油口进入,随着齿轮的旋转沿壳体运动,最后从出油口排出,最后将介质的压力转化成机械能进行做功。
以下是四张为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图: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3-4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
齿轮泵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齿轮泵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输出流量稳定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齿轮泵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齿轮:齿轮泵的核心部件是一对啮合的齿轮,其中一只齿轮为驱动齿轮,另一只齿轮为从动齿轮。
驱动齿轮通过轴将动力传递给从动齿轮,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齿轮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以确保齿轮的啮合平稳。
2. 泵体:齿轮泵的泵体通常由铸铁或铝合金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泵体内部设置有进出口口,通过进口口将液体吸入泵体,再通过出口口将液体排出。
3. 端盖:齿轮泵的端盖用于固定齿轮和轴,同时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液体泄漏。
端盖还设置了进出口口,与泵体的进出口口相连接。
4. 轴:齿轮泵的轴是将动力传递给从动齿轮的关键部件,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制成。
轴通过轴承支撑,以减少摩擦损失。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下:1. 吸入阶段:当驱动齿轮旋转时,从动齿轮也会跟随旋转。
在齿轮的啮合间隙中,液体从进口口吸入泵体内部。
液体进入齿轮的间隙后,由于齿轮的旋转,液体被挤压向齿轮的出口口。
2. 排出阶段:随着齿轮的旋转,液体被推向出口口,同时新的液体继续从进口口进入泵体。
液体在齿轮的间隙中被密封,形成一个密封腔,液体被推入出口口后,密封腔内的压力降低,液体从进口口进入密封腔,循环往复。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齿轮的旋转产生的间隙变化,使液体被吸入和推出泵体,实现液体的输送。
总结起来,齿轮泵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齿轮、泵体、端盖和轴等部件上。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齿轮的旋转,使液体被吸入和推出泵体,实现液体的输送。
齿轮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输出流量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小齿轮、内齿环、 组成 小齿轮、内齿环、月牙形隔板等 小齿轮
渐开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
工作原理:小齿轮带动内齿环同向异速旋 工作原理 小齿轮带动内齿环同向异速旋 左半部分轮齿退出啮合, 转, 左半部分轮齿退出啮合, 形成真空吸油。 形成真空吸油。右半部分轮齿 退出啮合,容积减小,压油。 退出啮合,容积减小,压油。 月牙板同两齿轮将吸压油口隔 开。
工作压力和额定压力
工作压力 额定压力(公称压力、铭牌压力) 额定压力(公称压力、铭牌压力) 最高允许压力
工作压力
指泵(或马达)实际工作时输出( 指泵(或马达)实际工作时输出(或 输入) 油液的压力, 输入) 油液的压力,其值取决于外界 负载:管阻、摩擦、外负载 ) 负载:管阻、摩擦、外负载*)
额定压力
排量和流量
排量V 排量 理论流量q 理论流量 t 实际流量q 实际流量 额定流量q 额定流量 n 瞬时流量q 瞬时流量 m
排量V
排量—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 排量 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泵 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 或马达) (或马达)每转一周所排出 的液体的体积。 的液体的体积。
理论流量qt
不考虑泄露的情况下, 不考虑泄露的情况下,单位时 间内所排出的液体的体积。 间内所排出的液体的体积。 qt = Vn
3.2 齿轮泵
3、2、1 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 、 3、2、2 齿轮泵的流量计算 、 、 3、2、3 齿轮泵的结构 、 、 3、2、4 提高外啮合齿轮泵压力的措施 、 、 * 3、2、5 内啮合齿轮泵 *3、2、6 螺杆泵 、 、
3、2、1
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组成: 前、后泵盖,泵体,一对齿 后泵盖,泵体, 组成 模数、 数、 模数、齿形完全相同 的渐开线外啮合。 结构图动画
径向不平衡力图示
泄 漏
齿侧泄漏— 齿侧泄漏 约占齿轮泵总泄漏量的 5% 径向泄漏—约占齿轮泵总泄漏量的 20%~25% 径向泄漏 约占齿轮泵总泄漏量的 端面泄漏* 约占齿轮泵总泄漏量的 端面泄漏 —约占齿轮泵总泄漏量的 75%~80% 总之:泵压力愈高,泄漏愈大。 总之:泵压力愈高,泄漏愈大
提高外啮合齿轮泵压力措施 3、2、4 提高外啮合齿轮泵压力措施
3、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概述 、
功 用
液压泵: 将电动机或其它原动机输入 液压泵 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 向系统供油。 能,向系统供油。 向系统供油 液压马达: 液压马达:将泵输入的液压能转换为机 械能而对负载做功。 械能而对负载做功。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关系
功用上 — 相反 结构上 — 相似 原理上 — 互逆
3、2、3 外啮合齿轮泵结构要点
困油现象及其消除措施 径向作用力不平衡 泄漏
困油现象及其消除措施
困油现象 产生原因 引起结果 消除困油的方法
困油现象产生原因
为保证齿轮连续平稳运转, ∵ 为保证齿轮连续平稳运转,又能够使 吸压油口隔开, 吸压油口隔开,齿轮啮合时的重合度 必须大于1 必须大于 有时会出现两对轮齿同时啮合的情况, ∴ 有时会出现两对轮齿同时啮合的情况, 故 在齿向啮合线间形成一个封闭容积
指泵(或马达)在正常工作条件下, 指泵(或马达)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 实验标准规定能够连续运转的最高压力
(受 泵(或马达)本身泄 漏和结构强度限制) 或马达) 漏和结构强度限制)
p > pn
即泵过载
最高允许压力
或马达) 泵(或马达)在短时间内允许超载 使用 (p max) 的极限压力 p ≤ p n ≤ p max
功率和效率
理论功率 输入(或输出)功率 输入(或输出) 输出(或输入) 输出(或输入)功率 结 论
理论功率
Pt = pqt
或输出) 输入(或输出)功率
即泵轴的驱动功率或马达的输出功率
PI = ωT = 2πnT π
输出(或输入) 输出(或输入)功率
PO = pq
结 论
液压传动系统液体所具有的功率, 液压传动系统液体所具有的功率,即液压功率等于 若忽略能量损失, 压力和流量的乘积 若忽略能量损失,则 即 ∵ Pt = pqt = pVn = ωTt = 2πnTt ∴ PO < PI PO = PI
3、2、1
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动画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密封容积形成—齿轮 泵体内表面、 齿轮、 密封容积形成 齿轮、泵体内表面、前后泵盖围成 齿轮退出啮合,容积 容积↑吸油 齿轮退出啮合 容积 吸油 密封容积变化 < 齿轮进入啮合,容积 容积↓压油 齿轮进入啮合 容积 压油 吸压油口隔开—两齿轮啮合线及泵盖 吸压油口隔开 两齿轮啮合线及泵盖
摆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摆线转子泵) 摆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摆线转子泵)
组成 工作原理 特点
摆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组成
组成: 组成 内外转子相差一齿且分,轮齿脱开啮合容积↑ 吸油 左半部分,轮齿脱开啮合容积 左半部分 工作原理 < 压油—右半部分,轮齿进入啮合容积 压油 右半部分,轮齿进入啮合容积↓ 右半部分
问题: 问题:齿轮泵存在间隙 ,
径向不平衡力也∝ 径向不平衡力也∝p 泵压力的方法: 提高齿轮泵压力的方法: 补偿原理:将压力油引入轴套背面, 浮动轴套补偿原理:将压力油引入轴套背面,
p↑ p↑
ηv↓ △q↑ 径向力↑ 径向力
端面, 使之紧贴齿轮 端面,补 偿磨损,减小间隙。 偿磨损,减小间隙。 补偿原理: 弹性侧板式补偿原理:将泵出口压力油引至 侧板背面, 侧板背面,靠侧板自身 的变形来补偿端面间隙。 的变形来补偿端面间隙。
实际流量q
指泵(或马达)工作时实际输出的流量 指泵(或马达)
q = qt-qs
额定流量(公称流量、铭牌流量) 额定流量(公称流量、铭牌流量)qn
指泵在正常工作条件下, 指泵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 必须保证的输出流量。 标准 规定 必须保证的输出流量。 q ≤ qn ≤ qt
瞬时流量qm
瞬时流量—泵在某一瞬 瞬时流量 泵在某一瞬 时的几何流量
实际上有能量损失
效 率
容积效率 机械效率 总效率
容积效率
液压泵: 液压泵: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之比值 ηv = q/qi =(qi-qs)/qi = 1-qs/qi ( 液压马达: 液压马达:理论流量与实际流量之比值 ηv = qi/q = 1-qs/q
机械效率
液压泵: 液压泵: 理论转矩与实际输 入转矩之比值 ηm = Ti / T = 1+ Ts / Ti 液压马达: 液压马达:理论转矩与实际输 入转矩之比值 ηm = T/Ti =(Ti-Ts )/Ti = 1 -Ts /Ti (
消除困油的方法
径向作用力不平衡
径向不平衡力的产生: 径向不平衡力的产生:液压力 液体分布规律:沿圆周从高压腔到低压腔, 液体分布规律:沿圆周从高压腔到低压腔, 压力 沿齿轮外圆逐齿降低。 , 沿齿轮外圆逐齿降低。p↑,径向 如图所示 不平衡力增大齿轮和轴承受到很 大的冲击载荷, 和噪声。 大的冲击载荷,产生振动 和噪声。 改善措施:缩小压油口,以减小压力油作用面积。 改善措施:缩小压油口,以减小压力油作用面积。 增大泵体内表面和齿顶间隙 开压力平衡槽, 开压力平衡槽,会使容积效率减小
齿轮泵的流量计算
排量计算 流量计算 瞬时流量
排量计算
假设: 齿槽容积=轮齿体积 假设: 齿槽容积 轮齿体积 排量=齿槽容积 齿槽容积+轮齿体积 则 排量 齿槽容积 轮齿体积 即相当于有效齿高和齿宽所构成的平 面所扫过的环形体积, 面所扫过的环形体积, V=πdhb=2πzm2b 则 齿槽容积>轮齿体积 实际上 ∵ 齿槽容积 轮齿体积 ∴ 取 V=6.66zm2b
浮动轴套式
外啮合齿轮泵的优点 外啮合齿轮泵的优点
1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廉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2 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 结构紧凑,体积小, 3 自吸性能好,对油污不敏感 自吸性能好, 4 工作可靠,便于维护 工作可靠,
外啮合齿轮泵的缺点 啮合齿轮泵的缺点
流量脉动大 噪声大 排量不可调
困油现象产生原因
a→b 容积缩小
困油现象产生原因
b →c 容积增大
困油引起的结果
a→b 容积缩小 p↑
高压油从一切可能泄漏的缝隙强行挤出, 高压油从一切可能泄漏的缝隙强行挤出,使轴 和轴承受很大冲击载荷,泵剧烈振动, 和轴承受很大冲击载荷,泵剧烈振动,同时无 功损耗增大,油液发热。 功损耗增大,油液发热。 b→c 容积增大 p↓ 形成局部真空,产生气穴,引起振动、噪声、 形成局部真空,产生气穴,引起振动、噪声、 汽蚀等 总之:由于困油现象,使泵工作性能不稳定, 总之:由于困油现象,使泵工作性能不稳定,产生
3、1、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 、
液压泵的基本原理 动画演示
吸油:密封容积增大, 吸油:密封容积增大,产生真空 > 容积式 压油:密封容积减小, 压油:密封容积减小,油液被迫压出
液压泵基本工作条件(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1 形成密封容积 2 密封容积变化 3 吸压油腔隔开(配流装置) 吸压油腔隔开(
摆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特点
特点: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 特点 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
运转平稳, 运转平稳,噪声小 流量脉动 但齿形复杂,加工困难, 小。但齿形复杂,加工困难, 价格昂贵
*3、2、6 螺杆泵
组成 工作原理 特点
螺杆泵组成 螺杆泵
一根主动螺杆——双头、右旋、 凸螺杆 双头、右旋、 一根主动螺杆 双头 < 两根从动螺杆——双头、左旋、 凹螺杆, 双头、左旋、 凹螺杆, 两根从动螺杆 双头 装在泵体内, 装在泵体内,和其它零 件组成螺杆泵。 件组成螺杆泵。
3、2、2
外啮合齿轮泵的流量计算 外啮合齿轮泵的流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