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件:小班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托班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蝌蚪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2. 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增进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4. 提高幼儿的音乐兴趣,激发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蝌蚪找妈妈》2. 蝌蚪的动作模仿3. 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小蝌蚪找妈妈》,并能参与音乐游戏。
2. 难点:蝌蚪的动作模仿和团队协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歌曲CD、视频、蝌蚪图片、小池塘场景布置。
2. 材料:小蝌蚪手偶、小鱼手偶、荷叶道具。
3. 场地:宽敞的室内活动场地,布置成小池塘的场景。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播放歌曲《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聆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 讲解:教师通过展示蝌蚪图片和小池塘场景,向幼儿介绍蝌蚪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3. 学习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教唱重点歌词,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4. 动作模仿:教师示范蝌蚪的动作,包括游动、觅食等,引导幼儿模仿并练习。
5. 音乐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分成小组,利用手偶和道具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歌曲和游戏内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六、教学拓展1. 蝌蚪观察:带领幼儿观察真实的蝌蚪,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成长变化。
2.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进行亲子版《小蝌蚪找妈妈》音乐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3. 蝌蚪绘画:组织幼儿进行蝌蚪绘画创作,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绘画技能。
七、教学评价1. 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兴趣表现。
2. 动作协调性:评估幼儿在模仿蝌蚪动作时的协调能力和准确性。
3. 团队协作:评价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八、教学反馈1. 幼儿反馈:收集幼儿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反馈意见,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音乐活动表现,寻求家长的支持与合作。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向指定的方向跑。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户外游戏活动的快乐。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活动准备】1、头饰卡1张(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2、提前熟悉儿歌《小蝌蚪》。
3、活动前场地、器械、幼儿衣着及情绪身体检查,确保幼儿会户外活动的安全【活动建议】一、准备活动:组织幼儿在场地上学小蝌蚪游、小青蛙跳。
二、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创设情境:“现在老师是青蛙妈妈,你们是小蝌蚪,让我们一起做操吧!”“跟着妈妈点点头,转圈游一游,向前跳一跳,和妈妈抱一抱。
”二、学做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
教师扮青蛙,幼儿扮小蝌蚪,“小蝌蚪”跟着“青蛙”四散地边游边念儿歌:“小蝌蚪,游呀游,圆圆脑袋黑黝黝,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游呀游,游来游去想一想,妈妈、妈妈您在哪儿?”当儿歌念到“游来游去想一想”时,幼儿要闭上眼睛蹲下,教师立即跑到场地一端。
当儿歌念完时,“小蝌蚪”睁开眼睛寻找“青蛙妈妈”。
“青蛙妈妈”边招手边说:“孩子,我在这里。
”“小蝌蚪”们迅速跑到“青蛙妈妈”的身边。
2、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当念到“游来游去想一想”时,小蝌蚪要闭上眼睛蹲下。
3、游戏熟练后,可请幼儿扮青蛙妈妈继续玩。
三、放松整理。
幼儿跟着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请你跟我伸伸臂,请你跟我甩甩手,请你跟我踢踢腿。
”活动延伸:可改变动物角色,让各种动物去寻找自己的妈妈,增加游戏的兴趣。
教学反思: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
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2)4篇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2)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2)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运动方式和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1. 游戏道具:蝌蚪形状的标志物(可以是小球、小布娃娃等)。
2. 教具: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1. 说明游戏规则:a. 学生们分成两个队伍,每个队伍有一名“妈妈”和几名“蝌蚪”。
队员站在一起,并保持一个小圆圈的形状。
b. 在每个小圆圈中的一个蝌蚪手中都拿着一个蝌蚪形状的标志物,其他队员是没有的。
c.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们开始转动并同时通过传递标志物来模拟“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d. 音乐停止时,队员们停止转动,每个队伍中的妈妈要尽快找到拿着标志物的队员,队员也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妈妈。
e. 第一个找到的队伍获胜。
2. 游戏实施:a. 将学生分成两个队伍,每个队伍选择一名妈妈。
b. 将队员们站在一个小圆圈内,开始转动并互相传递标志物。
c.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们转动并传递标志物。
d. 音乐停止时,队伍的妈妈尽快找到拿着标志物的队员,队员也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妈妈。
e. 记录哪个队伍最先完成任务,并宣布获胜队伍。
3. 游戏总结:a. 引导学生回顾游戏的规则和操作过程。
b. 总结游戏中的合作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c. 鼓励学生分享游戏中的感受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4. 拓展活动:可以尝试增加游戏难度,如增加标志物的数量、增加队伍的数量等,以适应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挑战。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2)精选4篇(二)教案名称: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加强对身体协调能力的培养;2. 培养幼儿的社交交往能力;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操场或室内空地;2. 足球或其他可以代替的球。
教学过程:1. 游戏介绍说明游戏规则和目标:在游戏中,小蝌蚪们迷失了妈妈,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班歌唱教案:小蝌蚪找妈妈陈典第届幼儿园音乐教育优质课视频教案

小班歌唱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陈典第一、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通过歌曲,让幼儿了解蝌蚪成长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小蝌蚪找妈妈》,并能用自然的音色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把握和歌词的记忆。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小蝌蚪找妈妈》视频、音频、歌词卡片。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小蝌蚪找妈妈》,让幼儿倾听。
2.教师提问:“歌曲里讲述了谁的故事?小蝌蚪在找什么?”(二)新歌教学1.教师出示歌词卡片,逐句教唱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并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节奏。
(三)歌曲解析1.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歌曲的结构,如:歌曲有几个段落,每个段落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歌曲中的角色,如:小蝌蚪、妈妈等,并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
(四)歌曲表演1.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表演。
2.教师提供道具,如:小蝌蚪的头饰、妈妈的围巾等。
3.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表现歌曲中的角色。
(五)歌曲拓展1.教师与幼儿一起创编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的副歌。
2.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如:舞蹈、绘画等。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的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
2.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歌曲中的亲情主题,教育幼儿要懂得感恩。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歌曲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
2.评价幼儿歌唱技巧的提高,如:音准、节奏、表现力等。
3.评价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如:对亲情的认识、对蝌蚪成长过程的了解等。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学会歌曲《小蝌蚪找妈妈》,并能用自然的音色演唱。
2.掌握歌曲中的节奏,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拍手或做动作。
教学难点:1.歌曲中节奏的把握,特别是在歌曲的副歌部分。
小班作品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通用9篇)

小班作品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通用9篇)小班作品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活动目标:1、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重难点: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
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角色的话。
活动过程:一、欣赏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
你们想听吗?(弹奏唱)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3、教师示范游。
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1~8]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
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9~12]小节:老师带领在__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
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1~8]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起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9~12]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
(音乐[13~16]上)三、蝌蚪姐姐带小蝌蚪找妈妈。
(1)音乐[13~16]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老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
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
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起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四、学说角色的话。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4课)一课时,我们在引导学生了解青蛙生长的自然科学知识后,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掌握小蝌蚪身上所表现出来人文知识。
一、学习小蝌蚪正确地对待困难和失败1.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就主动的而且很有礼貌的去寻求别人的帮助。
小蝌蚪们不知道妈妈在哪里,它们想找到妈妈,它们就主动而且很有礼貌地去问鲤鱼阿姨,希望得到鲤鱼阿姨的帮助。
2.在失败面前不气馁。
为了寻找到妈妈,小蝌蚪经历了失败,但它们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自己寻找妈妈的信念,继续为寻找妈妈想方设法,最后终于战胜了困难和失败,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学习小蝌蚪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为了找到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们从开始到结尾都是团结在一起的(从插图中可以看出,五只小蝌蚪从蝌蚪长成青蛙始终都是在一块的)。
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即使在没找到妈妈时,也没有一个退却,它们一起生活一起想方设法寻找妈妈,直到找到了妈妈,它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在一起。
三、学习小蝌蚪勤于观察、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小蝌蚪在找到妈妈失败后,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策略,把鲤鱼阿姨和乌龟说的妈妈的特征进行了综合比较,再结合了自己现在的体态特征,终于找到了妈妈。
第一次找妈妈:小蝌蚪逻辑思维发生错误,没能找着妈妈。
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因为:乌龟有四条腿,所以:乌龟就是我们的`妈妈。
结果:判断错误,乌龟不是我们的妈妈。
原因:青蛙妈妈不光有四条腿、宽嘴巴,还有碧绿的衣裳、头顶上还有一对大眼睛、第二次找妈妈:小蝌蚪在找到妈妈失败后,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策略,把鲤鱼阿姨和乌龟说的妈妈的特征进行了综合比较,再结合了自己现在的体态特征,终于找到了妈妈。
“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鲤鱼阿姨说的,“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乌龟说的,荷叶上蹲着的那只大青蛙就和鲤鱼阿姨、乌龟说的差不多,只不过它还有雪白的肚皮呢──小蝌蚪观察到的。
幼儿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幼儿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幼儿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幼儿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结合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为了让孩子对妈妈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1、学习手指压印作画,以及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爱好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对事物的细致观察2、掌握曲线添加的方法3、对蝌蚪各种动态的表达活动准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PPT、黑色颜料、黑色水彩笔、抹布活动过程(一)引入1、老师:“呱呱呱、宝贝们听一听,是谁在讲话呀?”(课件里呈现青蛙妈妈)老师:“原来是青蛙妈妈呀!可是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不开心的样子,我们一起来问问它是怎么回事吧!”(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贝在到处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老师:“原来青蛙妈妈担心它的宝贝找不到它,那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紧找到妈妈好吗?”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呈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老师:“小蝌蚪们快乐在水里游来游去。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课件里小蝌蚪是往不同方向游动的。
5、幼儿自由讨论。
在前面多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
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
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
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示,把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范文

1. 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感受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2. 学习简单的音乐节奏和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表演能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简单情节介绍。
2. 学习歌曲《小蝌蚪找妈妈》,包括歌词记忆和节奏把握。
3. 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4. 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绘本《小蝌蚪找妈妈》。
2. 音乐播放设备。
3. 舞蹈道具(如小蝌蚪头饰、妈妈的头饰等)。
4. 画纸、画笔,用于幼儿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2. 学习歌曲:播放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教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和节奏。
3. 舞蹈教学: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引导幼儿跟随音乐一起跳舞。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情感。
5. 总结:回顾活动内容,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歌曲和舞蹈的兴趣。
2. 关注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搜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的创意和绘画技巧。
4.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幼儿的表演,增进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关注。
3. 家园共育: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的表现,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七、教学策略1. 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3. 分组教学:分组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八、教学难点1. 舞蹈动作的掌握:幼儿在舞蹈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动作不协调的问题,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2. 歌曲的演唱:部分幼儿可能发音不清或音准不佳,需要教师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