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优秀7篇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优秀7篇

篇一: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篇一

设计说明:

该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材和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篇课文是新课标必修五教材中的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首先,作为文言文,要重视吟诵、品读,于是在教学中我加大了朗读的份量,设计几种朗读方式,包括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齐读、单读、分散读,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知识、体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其次,《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文本中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文言实词是学生读懂文本、真正理清文本思路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中让学生结合文本详尽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进而针对文本提出所陈何情文本的教学设计流程也是按照这一顺序展开的,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的方式

3、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

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是“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一面是宠命优

渥的皇帝诏命,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祖孙之情;一面是言辞切峻的朝廷诏书,一面是恩重如山的养育之恩,在这人生的重要抉择之时,李密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李密的《陈情表》

二、初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做诵读指导,同时做正音指导、点

拨句读)

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段,全班齐读第四段

(要求:诵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三、再读课文、缓读领会:

(要求:缓慢诵读、圈点勾画参照课文注释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四、三读课文、速读课文,思考:

(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陈情的缘由:愿乞终养(陈情是为了达到“奉养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

所遇到的困难: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两难)

(2)、把李密所陈之情用最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

所陈之情:中国古代最传统的两种感情:忠情、孝情

五、四读课文

品读鉴赏文本,挖掘文本的:(要求:小组合作、逐段探究)

提问:李密是如何陈情的?

(一)赏析第一段:

(在理解李密身世悲苦的基础上把握朗读时凄苦、悲凉的语速、语调)

1、本段中总括的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对“险衅”“闵凶”如何展开的:(在文中找出原话并且对所陈之情加以概括)

身世凄苦: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人丁衰微: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这段文字的内容,作者写得凄苦而悲凉,以致使晋武帝对他由恼怒化为同情怜悯)

(二)赏析第二段:

找出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和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此段李密向晋武帝所陈之情

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察、举、拜、除

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所陈之情:进退两难之情,进,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

这种进退两难之情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忠孝不能两全”,对李密而言忠孝之间自然是想先尽孝而后尽忠,那么就要说服晋武帝认可自己这一请求,这也是李密陈情的关键所在

(三)赏析第三段:李密是怎样进一步说服晋武帝,以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

1、讨论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

为达到“终养祖母”的请求提出的理论依据,使自己的请求既合情又合理,又响应朝廷的号召,让晋武帝不得不答应“愿乞终养”的目的

2、引导学生理解“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含义

朝代更迭之际,新君最忌讳的是臣子眷念旧朝,作者李密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矜名节”的人生态度就必须明确突出,此处一笔,正是问题关键所在,晋武帝的疑虑彻底打消

3、品味“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剩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一小节的情感

宋代学者评价说:读《陈情表》不哭者,必不孝这一小节充分体现了李密的拳拳孝情,非常打动人,晋武帝即使是铁石心肠也应该有所触动了

(四)赏析第四段:

本段的层次如何划分

两个层次:第一层表明自己陈情的目的,第二层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忠心

1、本段开头指出“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的作用

从生命的自然规律上,进一步的为自己的“愿乞终养”树立理论根据,依旧合情合理,无可辩驳

2、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

“愿乞终养”

2、理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一句的含义

六、教师总结: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诉忠情赤胆忠心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李密对祖母的拳拳深情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我们的亲人捧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但却真挚的回报

七、板书设计:

陈情表

李密

不幸遭遇,诉祖孙之情

进退狼狈,诉两难之情

孝治天下,找出理论依据

先尽孝后尽忠,解决办法

篇二:《陈情表》教案篇二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探究,了解文中蕴含的情感,梳理文章的脉络

2、通过配乐朗诵全文,感知本文陈情于事、悲恻动人的风格特点,体悟本文独特的魅力

3、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激发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

一、导入课题,了解文体

以补充书下的注释,写作的时代背景导入

1、写作背景简介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

2、表

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补充:这类文章战国时称书,汉代分为四类:章、奏、表、议其中“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二、咬文嚼字,追根溯源

1、探究“臣、陛下、除”,了解典故“结草衔环”

总结:晋武帝有招揽之心,李密言有报恩之意

2、紧扣文本分析李密和祖母的境况重点探究“吊”“夙婴疾病”“圣”

总结:李密用“孝”来力辞不就

3、“孝”是优良传统,引《诗经》

三、诵读涵泳,体味真情

苏轼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我们不一定流泪,但是应该以情带声,读出真情那就需要我们理解文章

李密的这篇《陈情表》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准如所请晋武帝嘉勉他的孝心,赐给奴婢

两人,使郡县供养他的祖母刘氏亡后,他丧限期满,才入京任太子洗马,后官至汉中太守

四、归纳重点,总结全课

总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篇三:《陈情表》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

作为教读课,选择串讲的方式,突出朗读,以期能做到既落实知识,又能体会文章之美。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要重点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步骤】

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预习检测

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终鲜(xiǎn)兄弟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责臣逋(bǔ)慢犹蒙衿(jīn)育宠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yì)日薄(bó)西山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过蒙拔擢(zhuó)门衰祚(zuò)薄更(gēng)相为命

分析:B责臣逋(bū)慢,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职之意,或称“到…当…官职”。

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学生读以下文字,了解相关背景,以利于学习。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四、梳理课文

(一)第一段:

1、先读课文,注意不同颜色的字的解释: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问题串讲: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学生讨论,明确: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翻译下列词语和句子: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舅夺母志:

悯臣孤弱: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

成立: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

(二)第二段:

1、朗读课文,注意不同颜色字体的解释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自由诵读第2段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明确:

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

明确:

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确: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3、翻译词语和句子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供养无主,除臣洗马,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

(三)第三段:

1、同上: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串讲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四)第四段:

1、同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具体研习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五、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梳理课文结构

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七、艺术特色

1、融情于事。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八、讨论课后练习

九、字词整理

2 、古今异义:

至于:到

成立:长大成人

辛苦:辛酸苦楚

告诉:申诉

不行:不能行走

3 、通假现象: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同“褥”,草褥子

4 、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十、板书

十一、课后总结

篇四:《陈情表》教案篇四

一、教材分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一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三是体会古代散文在记叙中兼以议论或者抒情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理解“险衅、夙遭闵凶、见背、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夙婴疾病、乌鸟私情”等文言词语。

《陈情表》第一课时[范文]

《陈情表》第一课时[范文] 第一篇:《陈情表》第一课时[范文] 青年教师过关课教案 教学班级:高二7班教学时间:第五周星期四第一节教学内容:《陈情表》第一课时授课教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表”等有关文体知识。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教师点拨,正确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教学重点: 正确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意。教学难点: 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教学方法: 诵读法,启发点拨,合作探究。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教师点拨,正确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意。 2、感悟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语: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据着人们的心灵,这就造成了有些人在忠与孝前的矛盾心理,到底孰轻孰重,如何选择呢?下面就让我们从李密的《陈情表》中寻找答案。 二、知人论世: 1、作者及背景介绍(多媒体显示):(1)作者简介 李密,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 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

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2)背景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2解题: 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熟悉课文,注意划线字的读音。险衅(xìn)行(xíng)年四岁祚(zuò)薄(bó)应(yìng)门之童猥(wĕi)以微贱床蓐(rù)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日笃(dǔ)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 2、字词回顾: 险衅:命运祸患,指命运不好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祸患见背:婉辞,指长辈去世成立:成人自立 废离:停止侍奉,离开期功:期,jī期功,指近亲逋慢:有意回避,怠慢上命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 四、分析段落,掌握重点字词 1、学生齐声朗读第一段。 2、找学生结合注释说出自己所理解的本段内容大意,并指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 3、让学生分句翻译,教师根据情况讲解,并强调重点文句。通假字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子词类活用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状,在家之外内无应门五次之童。名-状,在家里

陈情表教学设计一等奖

陈情表教学设计一等奖 导语:孝敬父母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学习陈情表,理解忠孝的含义。为大家整理几篇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领会作者的诚挚的感情,理解这篇文章的积极意义,从而树立孝敬父母的正确伦理观。 2.学习作者巧妙立意,抒发感慨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3.学习这篇课文情理交融的技巧,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点 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闵、期、举、庶、见、相、以 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 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 因为本文属魏晋时期的散文,年代久远,学生对文中所抒发的情感难以领悟,理解的难度较大,所以应将课文讲深、讲透。 作者表现出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忠”“孝”问题颇为复杂,因与现实有很大距离,故较难理解。

教学设想 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可采用先让学生自学,自己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小结的教学方法。 采用反复诵读的办法,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梳理《陈情表》故事情节导入。 二.(初读课文)师生接力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教师小评学生朗读 三.(精读)学生放声、快速朗读。 学生在阅读当中把无法理解的语句圈点勾划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四.(默读)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李密为什么要向皇上陈情?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问题2:李密陈的情可以分为哪几种情?用最精练的语句进行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总结。) (明确)问题1:“愿乞终养”“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问题:两种情,一是对祖母的亲情、孝情、私情;一是对皇上的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优秀7篇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优秀7篇 篇一: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篇一 设计说明: 该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材和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篇课文是新课标必修五教材中的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首先,作为文言文,要重视吟诵、品读,于是在教学中我加大了朗读的份量,设计几种朗读方式,包括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齐读、单读、分散读,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知识、体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其次,《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文本中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文言实词是学生读懂文本、真正理清文本思路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中让学生结合文本详尽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进而针对文本提出所陈何情文本的教学设计流程也是按照这一顺序展开的,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的方式 3、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 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是“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一面是宠命优

《陈情表》优秀说课稿

《陈情表》优秀说课稿《陈情表》优秀说课稿范文 《陈情表》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背诵全文,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能力目标: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情感目标: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的重点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二、说学生 本篇课文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 三、说教法与手段 为完成教学目标,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采用默读、朗读、背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以课文的理解。 2、点拔。避开详细透彻的讲解,以简要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 3、以写促读。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合适的写作练习。

对于学法,照应教法,我做了如下设想: 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疏通、反复诵读课文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诵读的能力。 2、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问题探究,针对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上是对教法和学法的设想。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言文常规学习内容,设想按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 (一)课题导入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陈情表》受人推崇。) (二)文本研讨 对课文内容的研讨,分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读准字音。 先让学生试读,发现问题纠正。而后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再读课文,做到准确无误。 2、读懂文意。 一般采用让学生口译全文的方式。要求:尽量不借助其它条件,逐句口译,字字落实。遇到阻碍则参考课后注释,查阅古汉语字典,对仍不能解决的地方则可参考《文言文全解》。全文完成后,简要梳理结构,理清思路。 3、识记字词。 先让学生自行寻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因文章一般较长,可采用分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全文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分给四组同学,然后每组同学出一名代表发言,其余做补充,其他同学注意记录。然后老师点评,补充。全文完成后,立刻让学生把所标注字词读记一遍,接着独立完成《学案导学》相关内容,以及时巩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陈情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学设计 课程 名称 《陈情表》第二课时 执教 教师 学校名称 年级高二科目语文 一、学情分析 经过必修上、下和选择性必修上、中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基本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体读懂文章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等文言现象。学习本文,学生一般能感知文章的主旨,并会受到形象、生动的语言的感染。但文章古今异义词很多,虽有注释,仍会给学生阅读造成障碍。体悟文字表面“虚情”背后的“实情”则是学习的难点。为此本课将设置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梳理文言现象,第二课时深入分析。本课为第二课时。 二、内容分析 《陈情表》是古代散文史上的经典名篇,是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精讲篇目。 《陈情表》是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疏,开篇陈述祖母抚养自己、自己奉养祖母的情况,接下来备述守臣推举、天子征辟与祖孙两人相依为命、不可分离的矛盾,表示自己并非不知满足、别有所图;最后再次强调祖母朝不保夕、自己不能远离的事实,祈请皇帝以孝道为重,容许自己先孝后忠。 从实用文的角度来看,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推辞征辟、保全自己,但文章写得恳切真挚,感人至深。千载而下,读之仍令人动容。本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忠”“孝”含义的认识,进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三、目标分析 1.熟读文本,自主整理文言知识(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成语等),能翻译重点语句。 2.文本细读,辅之课外材料导读,揣摩人物心中的“真意”,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四、 重点难点 体悟文字表面“虚情”背后的“实情”。 五、 教学资源 及环境准 多媒体辅助(希沃白板、幻灯片)

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文本解读 一、检查课前预习任务 1.苏轼这样评价《陈情表》——“读《陈情 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还有人将其誉为 “千古第一孝文”,这两句评价均突出一个“孝” 字,那么这篇文章真的只有“孝慈之情”吗?请谈 谈你的理解,字数不限。 二、尽孝之必须 1.解题 分析课题,补充文体知识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2.第一段中有一句总起句,请把它找出来。 明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小组讨论,概括出李密有哪些不幸? 明确: 父丧母嫁,祖母抚养 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几代单传,形影相吊 夙婴疾病,常在床褥 4.面对常在床褥的祖母,李密应该怎么做?必须怎 么做? 明确:应该留在祖母刘的身边,必须好好报答 祖母刘的抚养之恩,必须尽孝。 5.课文第一段中哪句话对应写了李密尽孝? 明确:“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可见,李密 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孝子。 补充材料: 父早亡,母何氏醮(jiào)。密时年数岁,感 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 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 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书》 三、尽忠之必须 1.李密在向谁陈情? 学生发表 自己的看 法。 小组讨论 并概括。 学生回 答。 本环节 主要培 养学生 的理解 能力和 表达能 力,给 学生提 供日常 练笔的 机会。 本环节 从标题 的 “表” 切入, 顺势切 入第一 段,提 炼李密 的“四 大不 幸”, 感受李 密所陈 之“苦 情”, 体会李 密必须 尽孝的 “苦 衷”, 概括李 密“孝四大不幸

陈情表获奖说课稿(共7篇)

篇一:陈情表说课稿 以“孝”为本以“情”纬文 ——《陈情表》说课稿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谭辉 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说课的内容设计为:说教材、说学情、说重点、说教学目标与方法、说教学过程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陈情表》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单元,是高中教材中的古文经典,晋代李密的名作,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李密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具体地讲,就是围绕“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从而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虽然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甚至有惧怕的心理,这就直接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是文言文的内容脱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学生自身又对中国历史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同时文言文中繁多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三、说重点: 高中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对中学生的情感培养,一封《陈情表》,篇幅不满五百字,却流传千古,作者李密也因此被后世的史官载入正史《孝友传》,成为封建时代立德立行的楷模。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概括要点”的要求下,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在对文章的品读、悟读上,通过诵读品味感受美文直击人心的魅力,深入体会文章抒写的孝情,并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体会父母之爱,懂得感恩,懂得如何孝亲。 四、说教学目标和教法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构思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陈情表》情辞恳切,婉转凄恻。“学习语言,要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所以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三读法”诵读法、赏读法、悟读法重视了学生的赏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再现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以声激情,导入新课 以满文军《懂你》进入情境,用苏轼的“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导入 【设计意图】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第二个环节:以读诉请,整体感知 理解文意是品读的基础,学生边自由诵读全文,边对照注释自行圈点加注。结合资料归纳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及重点实虚词,积累成语。 伴着舒缓忧郁的节奏,老师背诵全文,将学生引进文本后,学生配乐朗诵,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出问题: 是谁陈情?

《陈情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陈情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 二必修五)共3篇 《陈情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 《陈情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内容为《陈情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陈情表》的背景、历史和作者的生平。 (2)理解《陈情表》的主要情节和思想内容。 (3)掌握名言警句,化用经典台词。 2. 能力目标 (1)通过本文的阅读,提升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经典名句。

(3)学会自主探究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 3. 情感目标 (1)学生能够感受到陈寿的孝心和报国精神。 (2)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陈情表》的主要情节和思想内容。 (2)学会自主探究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经典名句。 2.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会运用经典名言引领思考。 四、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探究文本背后的文化、历史和人文内涵。 2. 多元化学习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外阅读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贴近生活实践法:通过呼应社会、实际和生活的话题和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和发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热身(10min) 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看图片、听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导入本次课程,让学生了解《陈情表》写作的背景和历史,对唐朝末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进行简单的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30min)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介绍《陈情表》的主要情节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重点,掌握作者在文中的表达方式和思想。 3. 阅读(40min) 在小组内,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进行交流和讨论,切换

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优秀教学设计

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优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用法的知识 【思维发展与品质】:梳理文章的文脉,领会古代散文章法之妙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款款深情,把握其中承载的孝道的文化理念,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特有的语言形式抒发情志产生的独特美感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评价导入,激发兴趣 《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宋代赵与旹在《宾退录》曾评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落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不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魏晋时代李密的身

旁,倾听他的诉说,感受他的款款深情。 二、走进作家李密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其生平见载《华阳国志》、《晋书》。代表作为《陈情表》。 三、深情朗读,纠正字音 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行(xíng)年愍(mǐn)臣孤弱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é)立夙婴(yīng)疾病床蓐(rù)床逮(dài)奉前太守臣逵(kuí) 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逋(bū)慢日笃(dǔ)矜(jīn)育宦(huàn)达不矜(jīn)名节拔擢(zhuó)优渥(w ò)盘桓(huán)更(gēng)相为命

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三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三篇】 本文是写给皇帝的信,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小编整理了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陈情表教案1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 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

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 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 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 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二、熟读背诵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 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 ○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 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

《陈情表》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品读李密在《陈情表》中的口口称“臣” 学科语文授课年级高二年级授课时数1课时执教者 教材分析 《陈情表》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至情至性”人文主题的第一篇,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中的古代散文作品,是西晋李密创作的一篇奏疏。当代学者余诚在《<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七》中,针对《陈情表》一文的品读鉴赏作出如是评说:“层次说来,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性至情之文,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雅,更极尽结构之妙。读者须细玩其词旨及其转落承接,方不辜负作者苦心,而得此文之益。若徒随人道好,何以读为?”余诚不“徒随人道好”的品评意见,正好契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古今中外优秀散文作品”的教学要求。“课标”中要求:“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涵,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所以,这篇文章非常适合个性解读和作为情感教育的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感染。 学情分析 多年教学经验的累积以及实地谈话调查表明,学生对文言文人学习缺乏兴趣,感觉逐字逐句地解释枯燥乏味,读着拗口,理解困难。鉴于此,这节课教学试图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寻找一个突破口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文本并深入体味情感主旨。 教学目标【语言构建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阅读古代官文奏折——“表”,体会古人情感。 【审判鉴赏与创造】 品读表示谦敬的词语,体会文意表达上的委婉与得体。【文化传承与理解】 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古代奏表中隐含的文化信息与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 2.品读作者在行文中的口口称“臣”。 【教学难点】 古代奏表中隐含的文化信息与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在查阅“汉魏晋时期奏疏”的研究文献、海昏侯墓出土奏牍图片及清代奏疏等相关资料(仅为一小部分)后,将《陈情表》文稿设计成两则古代奏折。 2.结合教材文本及仿拟的古代奏折,设计如下课前预习练习: (1)《陈情表》一文是何人向何人陈情?陈什么情?为什么陈情?请简要谈谈陈情者是如何陈情的? (2)阅读下面古代奏折,概括其行文格式及内容特点。

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

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教学内容:《陈情表》二.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作家作品: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被祖母刘氏收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曾仕蜀汉侍郎。蜀之后,李密被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辞命不从。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二)写作背景:这篇散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李密是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会采取这样坚决的态度。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三)表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三.文章简析:1.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第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落笔十分凄楚。接着写“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二单元 第七课 陈情表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目标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文言文的 分析概括 技能目标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进而理解“忠”“孝”的含义 [知作者]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称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李密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母亲改嫁,祖母刘氏将其抚养成人。 后李密以对祖母至孝而名扬于乡里。据《晋书·李密传》记载: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必亲自口尝膳食、汤药,然后将其进献。《陈情表》的传世,就是以其至孝动天下。 李密于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任河南温县令,以刚正见称,政绩显著。李密出仕后,本想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报效朝廷,但由于朝中权贵畏惧他的刚正,故朝中无人推荐他。后任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主要作品:《陈情表》《赐钱东堂诏令赋诗》。 [知背景] 《陈情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 [知常识] 1.表 表,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章、奏、表、议四种文体。《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2.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来表达:(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提升官职。而“左除”则是降级受职。(3)迁。调动官 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4)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5)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6)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7)调:官职的调动。(8)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9)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10)致仕: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11)举:提升官职,对无官人士的提拔。 3.汉代的选举制度 在汉代采用的是选举制度。选举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朝廷或地方官员看中了谁,直接提拔,这叫“选”;一个是地方官员看中了人才直接向朝廷举荐,这叫“举”。汉代的选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和后来投票决定人选的选举方式不一样。这里的“孝廉”指孝顺而品行正直,这里的秀才指的是优秀人才,和科举制度时期的秀才也不一样。孝廉和秀才,是当时选举的人才的等级。 一、了解行文脉络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学设计 教案

陈情表 一、内容与解析 本课要学的内容《陈情表》是一篇抒发亲情的古代散文,其核心是要理解作者流露的感情,理解它的关键是要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处境,从而理解作者陈了那些情。 学生已经学过《归去来兮辞》和《滕王阁序》,知道它们分别表达了回归田园的乐情和怀才不遇的悲情,本课内容中所抒发的亲情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但格调和笔法均有所不同。由于它与之前所学课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有借鉴意义,因而在本学科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本单元学习中有巩固、提高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作品流露的情感,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掌握作品融情于事的笔法,其方法要多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感悟。 二、目标与解析 目标定位:①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②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③掌握融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④背诵全文。 2、目标解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作者进退两难处境的不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功利心或实用主义作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关键还要联系时代背景。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课文言字词和文化常识教学中,准备使用幻灯片,以有效利用时间来总结字词,介绍文学常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三)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 让学生阅读课下注释①,标划要点,老师再补充。 1、解题 点拨: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也是一种文体。“陈”是陈述的意思,“情”,课下注释中没有注解,那是什么意思呢?(提示: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点拨:李密为什么要给皇帝写《陈情表》呢?自然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介绍 李密自幼丧父,四岁时母亲改嫁,依靠祖母X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闻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屡次出使东吴,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国灭亡后,李密退居家里侍奉祖母。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了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蜀国灭亡后,晋武帝为笼络人心,征召蜀汉旧臣到某某任职。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没有接受任命;晋武帝又征召李密为郎中,李密又未去应诏;不久,晋武帝又征召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又上表辞谢;晋武帝很生气,地方官催逼甚紧。在这种情况下,李密写了这篇千古闻名的《陈情表》。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 的高度评价将两篇文章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四)研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听读。放录音或者老师X读,学生听读,注意体会字音、节奏和感情。 2、.老师展示一、二段的部分重点字词。 点拨:重点词的分类,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文学常识、成语等方面。

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

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 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陈情表》 二.教学目的: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一)作家作品: 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被祖母刘氏收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曾仕蜀汉侍郎。蜀之后,李密被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辞命不从。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二)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

会采取这样坚决的态度。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 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 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三)表 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三.文章简析: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 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开篇以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落笔十分凄楚。接着写“险衅”、“闵凶”的具体 内容:“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 成人。然后叙述家庭的孤独单薄,叔伯兄弟,远近亲属,一概没有,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段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应诏之意。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