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探讨

5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03SC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探讨谢韵清(连云港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1)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地现状,指出了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村经济振兴的意义深远,随后指出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困难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机械化农村经济对策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08)01(c)-0115-021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研究长期以来,国家通过科技计划的实施,重点开展了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及农产品加工等农机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为我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60年代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机械已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日本和美国的学者研究显示,1880年至1960年80年间,农业机械化对美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达70%;2000年,美国工程院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说明农业机械化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领域,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因此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农机化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1)是节约高效型农业发展的关键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节约型农业的发展体现在劳动力、耕作、水、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节约,发展节约型农业、节约型农村,农业机械化是关键。
各种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力和畜力的投人,提供了更大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 圜向导
◇ 职业教育◇
农业机械化( 桐城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
安徽
桐城
2 3 1 4 0 0 )
【 摘 要】 在 当前 我国经济在快速 、 稳 定的发展 , 城市的发展 离不开农业 的稳定 与支持 , 但 是随着我 国城镇化进程 的不 断升级 , 农 业耕地不
断被 占用。为 了提 升农产品产量、 质量 , 就必须采用农业机械化产品 ,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 , 是提 高劳动生产率、 减轻繁 重体力劳动 达到增产的 目的关键 , 是 农业的生产力迈 向更 高的台阶的保障。
【 关键词】 农业; 机械化; 发展 趋势; 稳 定发展
中 国是一个有着 1 3 亿人口 众 多的发展中国家 .农业在保障农产 响和制约 了农机数量和水平的提高 品供给 、 保证食品安全以及保持社会稳定 等诸 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 的 1 . 5 农业机械科研的落后与结构的不合理 作用 中国用 占全 世界只有 7 %的耕地 . 确为世界 2 2 %的人 口提供 了 在 当代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农业 机械科研 的新 技术 、 新机具发展 基本充足的食品。 农业 的现代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 机械化 。中 缓慢 , 满足不了当代农业生产的需要。示 范手段 落后 , 信息化 、 标准化 国农业机械化 经过多年 的努 力发展 . 已经取得 了一定 的成 就 . 但是仍 建设滞 后 . 不能及时掌握 有关 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 的动态信 息 , 难 以满 然存在一些 不足 . 还得不 断的改进与发展 . 才能把 中国的农 业机械化 足实 际工作 的需要 。大 中型机具较少 . 小型农 机具居多 , 配套率过低 , 推上更高 的层级 农 机作业范围狭窄 , 致 使其整体功能 的发挥受到约束 . 从而影响 了农 业 由粗放型生产 向集 约化生产 的转化 农机化发展 中存在结构性矛 1 . 中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盾. 农机总量机械 的增 长较快 . 但 由于科研的投入较 小导致先进技术 1 . 1 地 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不平衡 虽然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 力度加大 . 农机 已开始 向一 些 由于我 国地域辽 阔在各地区的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存在差异 . 普 的应用仍较慢 : 遍存在 着土地相对稀缺 。 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差别决定了中国农业机 械 中国 自已特 色产业应用 , 但应用 的步伐仍较慢 。 化 的过程在全 国的不 同区域 、 不 同生 产条 件 、 不 同经济 发展水平等条 2 . 中国 农 机 化发 展 对 策研 究 件下 , 对各地 区的不 同特点要按照各地区的特点发展 。对我 国经济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 国. 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 . 没有农 民的小康 . 怎么发达的地 区来说 , 和其他地 区相 比发展速度慢 , 农机拥有量少 . 农 就不可能实现全面 的小康 : 没有农村 的现代化 , 就不可能有全 国的现 业生产水平低 . 农 民收入增长缓慢 : 而相对于我 国一 些经济较发达 区 代化。 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 . 重点在农村 . 难点也在农村 。 积极主动参与 域. 农业 生产水平 较高 , 农 民收人增长较快 . 农 民对农业机械 的购买数 到国际竞争将是农 机企业生存 和发展的关键 . 而而带 动国内农机企业 量较 多 , 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中 国西南地 区农业机械化水 的有序竞争 和 良 性发展 为 了能在新形势 、 新情况下最 大程 度地 创造 平在全 国最低 . 原 因在于其不利 的地理条件 、 落后 的经济状况及 大量 经济效益 . 企业必 须审慎对待 自 身行为 。 的农 村人 口。 而北方地 区好一些 。 据统计资料显示 , 我 国东部地区耕地 2 . 1 开展科 技创新 . 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占全 国耕地总 面积 的 3 2 . 2 %. 而农机动力拥有量 占全 国农机 总动 力的 现代的中国农 业机要很好 的发展就必须通过创新 来带动 , 因为创 5 0 . 7 %: 西部地 区耕地 占 2 3 . 6 %, 农 机动力却 只有 1 5 . 6 %. 相 对动力 拥 新是农业机械化水平 提高 的核心 。不但要加强机制创新 , 把各种农 机 有量为 2 . 4: 1 。 化科技 的体制进行 深切的改革 . 充 分调动企业人 员的积极作用 . 优化 1 - 2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 的不断提高 . 农业环境 问题严重 . 耕 地面 农机科技资源配置。 还要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 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 . 积逐年减少 . 这就带来 诸多的问题 加快农机新技术 、 机具的研究 与开发 . 力争 在粮食 作物 、 经济作物和牧 1 . 3 农机门类 品种结 构与总量上存在 明显缺陷 业等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 关 键技术 , 以及农产 品分级 、 加工转化等方 目前 . 最突出的问题是水 田机械化水平太低 , 机械老化严重 . 更 新 面取得新的突破 . 提高农 机化技 术水平 换代 乏力 我 国有 0 . 2 5亿 h m z 水 田 .稻谷 产量 占全 国粮食 总产量 的 2 . 2 进行结构调整 . 提高农机化 整体素质和效益 4 0 %, 但农 田作 业机械少 , 水 稻生产仍主要靠 手工作业 , 机械在播 种 、 现代 的中国在农机化结构调整还不完善 . 不仅要做到很好的分类 插秧 的比例只 占种植面积的 2 . 2 %. 机械收获 占 2 . 5 %. 仅相 当于全 国平 发展 , 配合 实施 退耕还林 、 还草工程 , 大力 发展保护性耕作 、 旱作节水 均机播水平 的 1 / 1 0和机收水平 的约 1 , 5 . 严重地制 约了水 稻生产的进 农业 、 牧业 等农 机化技术还要 提高拖拉机 和农 具配套 比 . 重 点鼓 励农 步发展 。在农 田作业各主要环节 上 . 收获机 械化 是水平较低需求最 业生产所需要 的大 中型农机具和复式作 业机具的发展 . 努力提高农机 大的一类 。此外 , 玉米机械 化与棉花机械处 于刚刚起步 阶段 . 具有节 利用率和作业质量 . 增加农民收入 这样 的进行结构调整 才能把农机 水、 节肥 、 节种等优 良性 能的机械也存在数量 不足 、 水平不高 的问题 . 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 对大 面积推广应用影响 了节本增 效技术 的 由于农机 门类 品种和适用 3 . 结束 语 性上 的缺陷 . 使农机 产 品存 在过剩与短缺并存 的现象 . 制 约了农 业机 面对现代 的中国农业机械化 . 不仅要把中 国的市场要牢牢把握还 械化 的全 面发展和农机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要放 眼世界走 出国门. 2 l 世纪人类 已进入知识经济 的时代 . 要把各种 1 . 4农机使用 中存在 的问题 的高科技技术利用在农业机械化上 . 进行多元化发展与农业可持续 发 有许多地 区因为农 民是收入并不高 . 在许多地方都 出台了购买农 展 不仅要利用好信息 和网络技术革命更好 的学习世界各地区的人们 机补贴政策 。 但是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 面对 高价农机 的只能看看 。 而对 的革命技术 . 还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 按市场规律运作 . 抓住机 于一些 买得起 的农 民因为 自己的文化有限 , 农 机的引进 、 试验 、 推广工 遇, 实 现我国 农业机械化的 跨越式发展。 ● 作以及 农机技 术无偿培训工作难 以开展 . 造成部分农 民虽然买得起农 机, 但也用不好农机 , 不能更 好的利用农机达不到好 的效益 。当农 民 【 参考文献 】 文化素质 比较低 , 培训机 会少 , 不 能科 学地使用农机 , 造 成故障多 、 效 [ 1 ] 宋宜清.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 与技术 , 2 0 0 7 , ( 0 2 ) : 2 5 — 2 8 率低 . 就直接影 响了农 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由于这些 问题影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方向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方向导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是农业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特色方向,致力于研究如何应用现代机械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背景、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背景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满足粮食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作为一种应对挑战、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该领域旨在通过引入先进的机械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效果,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系统设计与优化该方向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和优化农业机械化系统,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研究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机械化作业工艺、机械化设备的选型和配置等。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农业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该方向致力于研究和应用各种自动化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研究内容包括农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控制、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无人化农业机械的开发等。
通过引入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研究该方向旨在将机械化和智能化相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方式的智能化水平。
研究内容包括农业机械的智能化设计与控制、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农业机器人的研发等。
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度和灵活性,优化农业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将趋向智能化、自动化和无人化。
同时,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还将与其他领域相结合,如精准农业、农业物流等,形成更为复杂和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
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研究

农 业机械 化是现 代农 业发展 的重 要环 节 ,是 影响农 业现 代化 进程 的决定性 因素 。发 展农 业机械 化是 现代 农业建 设 中 带有 方 向性 的战略 任务 。 随 着社会 经济发 展与城 市化加 深 , 农 村 务农人 员逐步 由农转为 非农 , 进 入城 市进行 第二三产 业 。 这 转 变使得 务农人 口老龄化 , 专 门务农 人 口减 少 , 农业机 械化 提高单 产量在 这个 当 口显 得尤为 重要 。 改 革开放 以来 , 由于政 府 的大 力支持 、 人 民的积极 实践 , 农机 的下 乡与农机 化作 业得 到 了稳 健而长 足 的发 展 。
到, 我 国的农机 装备大 多属于单 一作业 类型 。 机 械利用率 低且 作业效 率也不容 乐观 。 发 达国 家多采 用复 合式作 业 , 一 台机器 能够 同时完成 多台型机 器要 完成的作 业量 。既节 省资源 又可 以减短操 作时 间。提高 了社会劳 动率 。
三、 机 化 发 展 对 策
【 中图分类 号】 ¥ 2 3
一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3 -1 6 5 0( 2 0 1 3 ) 1 0 — 0 1 4 5 - 0 2
、
农 业 机 械 化 当前 状 况 及 评 价 分 析
业基础 、 不 同经济发 展水平 的条件下 , 也体现 出了不 同的发展
一
二 、当 今 农 机 化 存 在 的 问 题
l _ 创新能 力跟不 上农机 化发展 农业 机械化科 技 创新条件 体 系不健 全 ,在农业 工程 技术 方面 ,不论是 包括各 种高精度 三维 测量仪 的 设计手 段还 是如 田间作 业参数 无线遥 测系统 的实 验手段 ,就连 新 品试制 和天 健 中试 基地都 由于 多年投入 人力物 力 的不 足 而在 与国外 同领 域的较 量 中只能望其 项背 。 农机 研究 队伍 中, 科 技人 才缺乏 , 严 重影 响了科技 创新 的 发展。 在 当今利 益先行 的约定 俗成就 业选择 中 , 农机 装备科 研 方面与 其他科技 研究 类行业 间具有 明显 的收入 差距 ,这使 得 大批 骨干人 员 , 特 别是青年 人才脱 离农机科 研 创新行业 。 这 是 对农机 装备 创新 的一大打击 。 农机化 一般来 说都是 以粮 食作 物为对 象进 行机械 装 备创 新, 据 资料统 计 , 目前小麦 生产 已基 本实现 机械 化 。而经 济作 物 等 非 口粮 作 物的 科技 创新 探究 工作 则相 当 于刚 刚起 步 , 难 以与需 求 相 迎 合 , 也 给 实 现 农村 经济 结构 调整 工作 加大 了
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

展, 不但可 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保 障国家粮食 安全 , 促进 农业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还 可 以加快 农 业 劳 动 力 的转移 , 促进农 村经 济发 展 , 增 加农 民收入 , 加 快 现 代农 业建 设进程 。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代农 业 的概念
所 谓的现代 农业 是相对 于传 统农 业 而 言 , 是 广 泛 应 用现代 科学 技术 、 现代工 业 提供 的生 产资 料 和科 学 管 理方法 进 行 的 社 会化 农 业 。在 按 农 业 生 产 力 性 质 和 水平划 分 的农 业发展史 上 , 属 于农业 的最新 阶段 。 二、 农 业 机械化 的概念 农业 机 械化指 的是农 业从 使 用手 工 工具 、 畜力 农 具 转 变 为普 遍 使 用 机 器 , 是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重 要 内容
1 6
农 机 使 用 与 维 修
2 0 1 3年第 7期
建 设 现 代 农 业 与 农 业 机 械 化 发 展 的研 究
黑龙 江省农 业经 济技 术 信息 中心 许北 鸥 黑 龙 江 省 农 机 信 息 中 心 习 羽
现 代农业 的发 展 离不开 农 业机 械 化 , 农 业 机 械化 是现代 农 业 发 展 的技 术 基 础 。农 业 机 械化 的快 速 发
一
决 于农业 机械化 , 因此 说农 业机 械化 是 现代 农 业 的重 要 标志 。 四、 我 国农 业机械 化现 状及存在 的 问题 1 . 我 国农 业 机 械 化 的现 状 。我 国农 业 机 械 化 的 现状 大致 可 以概括 为 发 展 速度 快 、 发展 空 间广 , 但 是 与此 同时 , 也存 在着 一些制 约其发 展 的问题 。 2 . 我 国农 业机 械化存 在 的问题 。( 1 ) 农 民对 农业 机械 的认识 不足 。 目前 , 许 多农 民对 科技 含量 高 的农 业新 机具 、 新 技 术 不 够 了解 , 认识 不 全 面 , 无法 适 应 , 处 于犹豫观 望状态 , 这导致 他 们 没有 购买 农 业 机 械的 欲望 , 从 而 严重 制 约 了农 业 机械 化 的发 展 。 ( 2 ) 农 业 机械装 备落 后 。农 业机械 多 以小 型 为 主 , 大 中型 农 机 具较 少 , 而 且配套 率较低 , 农 机作 业 范 围狭 窄 , 严 重 影 响 了农业 的增产增 收 。( 3 ) 投入 成本 多 , 产 生效 益 少 。 近些 年来 , 油料 价 格 一 直 上 升 , 而且 随着 农 机 使 用 时 间的加长 , 机 车 老化 耗 油 增 大 , 这极 大地 增 加 了农 民 的成本投 入 , 减少 了农 民 的经济 效 益 , 降低 了农 民购 买农 机具 的热情 。 五、 促进农 业机械 化发 展的措 施 1 . 加 强政府 资金扶 持 , 增加 农业 机 械 购置 和使 用 补 贴力度 。 随着 我 国经济 的快 速发 展 , 政 府要 实行 宏 观 调控 , 加强 资 金扶 持 , 加 大 农 业 机 械 的 购置 补 贴 力 度, 以增 加农 业 机 械在 农 业 生 产 中 的运 用 , 促 进 农 业 机 械化 水平 的提高 。 2 . 努力提 高 农 业 机 械 化 的技 术 水平 。科 技 进 步 和技术 创新 是提高农 业机 械 化水 平 的决 定性 因素 , 国 家应加 大财政 投人 , 鼓励 研究 、 发 展农 业 机 械化 技 术 , 将重 点放在 农 业 机 械新 技 术 、 新 机 具 科 研 开 发上 , 努 力提 高农业 机械化 的技术 水平 。 3 . 实施农 业机 械化 “ 走 出去 ” 战略 , 扩 大对 外交 流 与合 作 。具 体 措 施 有 两 种 , 一 是 加 强 农 业 机 械 标 准 化、 质量监 督等领 域 的交 流 , 做 到 因地制 宜 , 积极 借 鉴 别 国经验 , 逐步建 立适应 中国农 业发 展 的农 业 机械 化 标 准体 系和 质量 监 督 体 系 。二 是扩 大有 竞 争 优 势 的 农 业机械 化 技 术输 出和 农 业 机械 产 品 出 口。借 鉴 别 国的生产 技术 , 研制具 有 中 国特色 的高 质 量 的农业 机 具, 从 而扩大 我 国农 业机械 产 品在 国际上 的竞 争力 。 综上 所述 , 农业 机械对 于 我 国现代 农 业 的发展 起 着 巨大 的促 进作 用 , 因此 , 我 国必 须 要 重 视农 业 机 械 化 的发 展 , 加 大 财 政投 入 力 度 , 解 决 农 业 机 械 化 发 展 中存 在 的问题 , 从 而促 进 农 业 机 械 化 健 康 、 稳 步 的 发 展, 为现代农 业发 展打好 基础 。
关于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研究展望

农 机 使 用 与 维 修
1 5
关 于 科 学 发 展 农 业 机 械 化 的 研 究 展 望
黑 龙 江 省 农 机 信 息 中 心 习 羽 黑龙 江省农 业 经济技 术信 息 中心 许北 鸥
在促 进 我 国农 业科 技 发展 、 加速 农业 实 现 现代 化 的 过程 中 , 农业 机 械化 背负着 重 要 的使 命 。农 业 机械 化 的 水平 直 接决 定着 我 国农 业 在 国际领 域 中 的位 置 。科 学 、 快 速发展 农 业机 械 化 , 对搞活农村经济 , 提 升 我 国 农 业 地位 具有 重 要 的意义 。 农 业机械 化 的重 要性 农业 机 械化 不仅 可 以解放 农 民的劳 动 力 , 改善 农 民 生 活条件 , 提升农 民 的 幸福 感 , 更 能 够 大 幅 度 减 少 劳 作 时间 , 提 高农 业 生 产 效 率 , 增 加农 作 物产 量 。农 业 机 械 的很 多作 用 是人 力无 法取 代 的 , 特别 是 在抢 农 时与 抗 灾 害方 面 。 由此可 见 , 农 业 机 械 化在 增 加 农 民 收入 、 提 高 农 民生 活 水 平 、 促 进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中 发 挥 着 重 要 的 作用。 面对 新 时期 、 新形势 , 农 业 机 械 化 是 现 代 化 农 业 发 展 的必 然趋 势 , 在今 后一段 时期 要 明确农 业 机 械化 的发 展 思路 和方 向 , 坚 持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 紧 紧 围 绕 服 务农 民 、 发 展农业 经 济理 念 , 采 取有 效措 施 , 提 高农 业 机 械 化水 平 , 以适应 新 时期要 求 , 更好 地为 农业 服务 。 二、 我 国农 业机械 化 现状 大 部分 农 民深受 传 统 文 化 的影 响 , 观念 陈 旧 落后 , 对农 业 机械 化 的认 识 不深 刻 , 对 科技 含量 高 的新 设 备 接 受 能力 差 。 同时 , 农 民 的经 济 水 平 普遍 较 低 , 购 买 能 力 有限 , 不 愿 意花 高 价 钱 去正 规 渠 道 购 买 新 型机 械 , 而 我 国农 业 机械 化 尚未进 入法 制化 管理 , 农 机市 场被 伪 劣 产 品 占据 , 农 民为 省 钱购 买 到 以次 充 好 的农 机 , 又 找 不 到 质量 投诉 监督 体 系 , 利 益得 不 到 保 障 , 农 业 机 械 化很 难 融 入到 市场 经济 的发 展步 伐 中 。 现存 农 业机 械 中多 以微小 型设 备为 主 , 大 中型 设 备 较少 。微 小 型机 械功 能和 作业 范 围都十 分 有 限 , 不 能 充 分体 现农 机 在农业 生 产 中的价值 , 对 提 高生 产效 率 和增 加作 物 产值 的作 用不 高 。 农业 机 械化 宣传 力度 和售 后服 务体 系 较弱 , 致 使农 民很 难 了解农 机 在农业 生 产 中的重要 作 用 , 严重 阻 碍农 机 的推广 和农 业 机械 化 的发展 。 三、 发展 农 业机械 化 的首 要任务 是 合理控 制成 本 农业 生 产最终 剩余 的经济 收益 , 是 由种 植农 作 物 的 收入 和所 发 生 的成 本 共 同决 定 的 。农 业 生 产成 本 包 括 种子、 化肥 、 农 药 的 采 购成 本 , 劳动 力 成 本 , 农 业 机 械成 本等 。农 业 机械贯 穿农 业生 产 的整个 过 程 , 它 的成 本 占 生产 总成 本 的 比例 最 大 。因此 , 对农业 机 械 化成 本 的研 究具 有十 分重 要 的现 实意 义 。首 先 , 农 业 机 械在 制 造选 材上 , 要尽 量 选择 资源 丰 富的材 料 , 避 免 选择 稀 缺 材料 , 以降低生产成本 ; 其次 , 农业机械在设计上 , 要加强易拆 卸、 易安装 、 易 清洗 和 可 回收 性设 计 , 以 降低后 期 机 械维 护成本 ; 最后 , 在农 业机 械 内燃机 燃料 的 开发 上 , 要加 快
德国研究农业机械的高校与企业

德国研究农业机械的高校慕尼黑大学、斯图加特大学、汉诺威大学,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德累斯顿技术学院:学院在农业机械方面的研究领域有:收获技术、种植和耕作技术。
具体方向为:机械功能、可靠性和磨损特性;部件和拖拉机应用工具;可替代电动力、可再生初产品(生物质能)、安全加工与控制加传感器。
参考文献:张晓晨,刘旭.德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中国借鉴意义的思考(上).农机质量与监督,2011(2) 德国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幕尼黑工业大学设有专门的农业机械研究所.参考文献:谭仁忠.德国农业机械化体系考察.湖南农机,2003,4.德国农业机械企业蓝色字体的企业是德国几个巨头农业机械企业。
特别是格力莫农机有限公司(GRIMMER),德国克拉斯农机有限公司(CLAAS) 德国雷肯(LEMKEN)农机有限公司,道依兹〃法尔(Deutz-Fahr)公司。
下面是我查到的涉及生产农业机械的企业(有些资料有限,内容不全):德国Zoewe公司,Walter公司,凯斯万国公司、福特公司和麦赛福格森公司,原东德的前进农机联合企业,,CASE公司,德国格莱美,阿巴公司(RABE),、科洛那、棱垦,阿玛松、道依兹〃法尔(Deutz-Fahr)公司,采夫(ZF)公司德国机动车检测协会(DEKRA):这是德国一个很重要的农业机械检测协会,该协会在德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芬特(Fendt)公司斯特尔(Steyr)公司德国Lechler公司德国的Mangle公司、英国伦敦郊区的凯斯纽荷兰(CASE NEW HORLLAND)公司生产基地,产值排名世界农机企业第三,是欧洲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企业。
印度的Mahindra&Mahindra公司:其目前是全球第四大拖拉机制造商。
格力莫农机有限公司(GRIMMER):GRIMMER公司坐落在下萨克森州达莫市,是全球唯一提供土豆种植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土豆机械生产商,产品涵盖了从起垄、种植、收获(全自动、半自动)到包装、仓储运输、堆栈的各类土豆机械(也可以收获洋葱、山药、甜菜等),机械化全套解决方案的厂商,是一家拥有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培训、市场销售与服务多部门的综合性大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设备十分先进和专业化。
亚洲发达国家及地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亚洲发达国家及地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摘要:根据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结合我国丘陵山区特点:地形复杂、耕地面积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农机作业受限等,从农业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社会服务体系、政府扶持以及科研投入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农业基础建设;政府扶持;科研投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出现了快速提高,从总体上看,却凸现出我国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极不平衡。
中央对此高度重视,2008、2009年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条文中,突出把研发、推广适合丘陵山区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列为重要内容,这充分表明我国农机化发展已进入了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新阶段。
本文旨在分析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结合实际探讨如何又好又快地提高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1亚洲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农业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情况1.1日本的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耕地面积为499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3.2%。
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产值占种植业(水稻、小麦、蔬菜、水果等总产值)的47%。
1995年日本农业就业人口为490.2万人,比1975年减少38%,占总人口的3.9%。
同时,农业劳动力素质也不断下降,当今高中毕业后务农的青年人只有1.2%,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十分严重。
1.2韩国丘陵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70%,其中耕地191万公顷。
水稻是韩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一年一作。
韩国农业属于小农体制下的家庭农业,1998年,每户农户平均占有耕地1.35公顷,其中水稻面积为0.82公顷。
1970年以后,韩国农业人口以平均每年3.5万人的速度减少。
韩国同样存在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农村劳力妇女化的倾向也日趋严重。
1.3我国台湾地区地狭人稠,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现有耕地面积86万公顷,农业人口400多万,占台湾总人口的19%,平均每一农户拥有农地面积约为1.16公顷,是小农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率、 高速度发展 。近几年 , 美国在谷物联合收割机 、 喷 雾机 、 种机等农 业 装备上 开始 采用 卫星全 球 定位 系 播
统监 控作 业等 高新技 术 , 出现 了 向精 准农业 方 向发 展
的趋 势 。
化。9 年代以来 , 0 经济发达 国家的粮食作物、 经济作 物( 如甘 蔗 、 菜 、 甜 马铃薯 、 花生 、 油菜 籽 、 部分蔬 菜 等 ) 从种植到收获都实现了全过程高度机械化。 印度 、 律宾 、 美 等 发展 中 国家也 在 加快 本 国 菲 南
发展 , 其成功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
对农业一直采取支持和保护政策 。 使农业成为其在世 界上 最具 有竞争 力 的产业 。 当前 美 国 的农 业生 产 已进
入全 程 机 械化 、 自动化 阶段 , 仅 大 田作 物 生产 及 收 不 获 已全部 机械化 . 一些 难度 大 的行业 与作业 也 实现 了 机械 化 。 国农 业 机械化 的一个 重要 特点 就是 向大 功 美
随着科 学技 术 的不 断进步源自, 世界农 业 发生 了 巨大 右 。9 0年代 苏 联解体 后 , 由于农 业经 营体 制 的变化 、 土地 经 营规 模缩 小 、 济 不景 气 等 原 因 , 农 业 机械 经 其 化水 平有所 下 降 。
变化 , 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水平均有大幅度提 高 。除 了采 用农 畜 良种 、 理施 用化肥 及 改 良灌 溉 技 合
的农 业机 械化 步伐 , 积极 采用 拖拉 机配套 农业 机 械进 行 耕整 地 、 种 、 割 、 械 排 灌 、 保机 械 防治 病 虫 播 收 机 植 害、 机械 脱粒 等作业 。 但总体 来看 , 其机 械化 水平 还较 低 ,只相 当于除美 国外 其他 经济 发达 国家 5— 6 0 0年
2 德 国、 国、 ) 法 荷兰 、 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基本以 旱作农业为主。其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经济
和 园艺作 物 以苹 果 、 、 萄 、 菜 、 梨 葡 蔬 花卉 为主 。 这些 国 家 的农 田一般 比较 大 , 家庭 农场 的经 营体 制和农 业 专 业 化有利 于机 械化 作业 , 农业 机械 化 已经达 到 了相 其 当高 的水 平 。 目前 这些 国家 小麦 和玉米 的整地 、 种 、 播 收获 、 运输 等 生产 环 节 已全 面实 现 了机械 化 , 少 农 不 业 机械 还装 备 了 G S系统 进行 精 确农 业作 业 。西 欧 P 国家 发达 的农 机 生产 为其农 机 化 发展 提 供 了 坚实 的 物质基 础和 强大 的技术 支撑 , 机社 会化 服务 体 系是 农 农业机械化应用 、 推广 、 服务的重要载体。 政府重视农 机 科研 、 教育 和技 术 推 广宣 传 工 作 , 注重 农 机 具 的配
术 外 .农 业 机 械 化是 农 业 经济 发展 的最 主要 促 进 因
2 国外农 机化发展现状
1 国是世 界上 农业 最 发达 、技 术最 先进 的国 )美 家之 一 。地多人 少 和丰富 的 自然 资 源 , 加上 美 国政府
素。 目 , 前 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高低 已成为衡量各
国农业 现代 化水 平 的重要 标志 。 些 国家在农 业机 械 一 方 面取得 了令人 瞩 目的成 就 , 力促进 了本 国经济 的 有
曹兴 乔
( 宁省农业机械化研 究所 , 辽 沈阳 10 6 ) 1 1 1 摘要 : 发达 国家农业 机械化发展 已进入全盘机械化和 自动化阶段 , 许多发展 中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快速提高 。介绍国外农业 机械化发展概况 , 分析各 国的农机化发展特点及经验 , 总结 国外农 机生产情况 , 以期 为我 国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借鉴 。 关键词 : 农业机械化 ; 发达国家 ; 生产 ; 现状 ; 特点 中图分 类号 :2 一 1 ¥ 3 O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16 (0 20 — 0 8 0 17 — 1 1)2 07 — 2 1 2
代初期的水平。 前 苏 联 在 2 纪 8 代 时 的农业 机 械化 水 平 0世 0年 也较高 , 粮食作物 、 甜菜、 亚麻等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 收获和畜牧业 的集约化养殖都已实现机械化 , 但马铃 薯收获机械化仅 4 % 5 %, 7 棉花收获机械化 4%左 1 5
套生产 、 销售及维修服务工作 , 使农机具能够不断适
第 2期 总 第 22期 1 21 0 2年 2月
农 业科技 与装 备
c t a S inc &T e hn l ' nd Equ o e t ul url ce e c o og a v im n
NO2T t .1 . oaNO22 l
Fe 2 2 b 01
.
国外 农 业 机械 化 发 展 研 究
1 国外农 业机械化发展概 况
经 济 发 达 的美 国 、 t 、 国 、 国 、 国 、 大 E本 德 法 英 意 利、 澳大利 亚 、 荷兰 、 以色 列等 国 的农 业机 械化水 平 很 先进 . 在农 作物 种植 及其 使用 的农业 装备 和机 械化 水 平 等方 面具有 典型性 。 国在 2 美 0世纪 4 0年代 率先 实 现 了粮食 生产 机械化 。 其他经 济发 达 国家 , 加拿 大 、 如 澳 大利 亚 、 国 、 国 、 国 、 大利 、 英 法 德 意 日本 、 兰等 也 荷 都在 6 —7 0 0年代相 继实 现 了粮食 等作物 的生 产机 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