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马铃薯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

合集下载

农田杂草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农田杂草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农田杂草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农田里的杂草可是个大麻烦。

它们就像不请自来的客人,在农田里肆意生长。

杂草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与农作物争夺资源。

首先是养分方面。

土壤中的养分是有限的,就像一块大蛋糕,大家都要分着吃。

农作物需要氮、磷、钾等各种养分来生长发育,而杂草同样也需要这些养分。

杂草的根系很发达,会拼命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这样一来,留给农作物的养分就少了很多。

比如在一块玉米地里,如果长满了狗尾草,狗尾草的根系会和玉米的根系在土壤里争夺氮元素。

玉米得不到足够的氮元素,就会长得又瘦又小,叶片发黄,结出的玉米棒子也会小很多,影响产量。

其次是水分的争夺。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水分,而杂草也是“口渴”的家伙。

它们的存在会让农田里的水分被大量消耗。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或者干旱的季节,每一滴水都非常宝贵。

像稗草这种杂草,它的生长速度很快,而且蒸腾作用比较强,会大量消耗土壤中的水分。

原本可以供给小麦生长的水分被稗草抢走了,小麦就可能因为缺水而干枯,严重影响收成。

再者就是阳光的争夺。

农作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来生长。

杂草如果长得比农作物高或者长得很茂密,就会遮挡阳光。

比如说在一片稻田里,如果有很多水花生这种杂草,它们会覆盖在水稻的上面,水稻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光合作用就会受到抑制。

水稻的叶片会变得细长,茎秆也比较脆弱,谷粒不够饱满,最终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除了和农作物争夺资源,杂草还会成为病虫害的滋生地。

许多杂草是害虫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例如,一些杂草上会生长蚜虫,蚜虫会吸食杂草的汁液,并且会在杂草上大量繁殖。

当杂草和农作物距离很近的时候,蚜虫就会很容易迁移到农作物上,从而危害农作物。

像灰菜这种杂草,容易吸引菜青虫,菜青虫在灰菜上长大后,就可能会跑到附近的十字花科蔬菜地里,把蔬菜的叶片吃得千疮百孔。

有些杂草还是病菌的宿主。

一些病菌可以在杂草上越冬或者越夏,等到合适的时机就会传播到农作物上。

杂草的存在还会影响农田的农事操作。

40%扑·乙EC不同施药期对马铃薯田杂草防效

40%扑·乙EC不同施药期对马铃薯田杂草防效

40%扑乙EC不同施药期对马铃薯田杂草防效李斐;姚满生;宋喜娥;宁娜【摘要】试验采用40%扑·乙EC为土壤处理剂,剂量为3750 mL/hm2,分4个时期喷施,以探讨除草剂喷施的最佳时期。

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播种后14~21 d喷施除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苗前无论何时喷施40%扑·乙EC,对马铃薯均安全,植株生长发育正常。

%In order to study the optimal period to spray, acetochlor+prometryn 40%EC was used as a soil treatment with a dosage of 3 750 mL/hm2, and sprayed in four different periods.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s on weeds were the best when sprayed acetochlor+prometryn 40%EC during the 14th-21th days after sowing. The herbicide was safe to potato and potato plant growth whenever it was sprayed before seedling.【期刊名称】《现代农药》【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4页(P51-53,56)【关键词】乙草胺;扑草净;马铃薯田;杂草;防效【作者】李斐;姚满生;宋喜娥;宁娜【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 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 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51.22;S482.4马铃薯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种植区域广、粮菜兼用、营养成分丰富和耐贮藏等特点,在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马铃薯常见的病害防治技术

马铃薯常见的病害防治技术
农 林科 研
・ 2 2 7 ・
马铃薯常见的病害 防治技术
李 富 ( 黑龙 江省嫩 江县九三管理局荣军农场 , 黑龙 江 嫩 江 1 6 1 4 4 7 ) 摘 要: 马铃 薯是我 国 目前种植较 多的粮食 作物之一 , 近 几年 随着社会 的发展不断推 出 了各 种新 的脱毒 中熟品种 , 使得其在 产量和 品质上都有 了不 少的提 升。但是 就马铃 薯病 虫害防治的实际情 况而言 , 其 中还是存在 着一 些不容 忽视 的问题 , 这些 问题的存在对马铃薯 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不可小觑 的影响 。但是 就现 阶段 马铃 薯种植 而言, 其 防止技 术多应 用于田问防治。本文就常见的马铃薯病 害进行分 析, 并提 出了相应 的防治措施 。
关键 词 : 马铃薯 ; 病 害; 防治技术 ; 田间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是在马铃薯生长的各个时期发生的,其目前最 马铃薯是当前 人 类社会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 其种植仅此与水稻 、 为常见的发生时期为开花前后的—个阶段。这种病害的病原是以菌丝 玉米和小麦 , 是我们生活和餐桌上常见的菜品之一。 就 目前我国马铃薯 体的形式存在于田 地中 遗 留的块茎 、 有机体或者种子种越冬 , 等到来年 种植情况而言 , 其多是一年生或者一年两季的栽培模式 , 其中地下块茎 春天在繁殖。 马铃薯晚疫病最容易发生在—些气候凉爽 、潮湿的条件下的土豆 多呈现出圆 、 卵和椭圆等形状, 目 在应用的时候具备着芽眼、 皮红等。 在 我国马铃薯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 , 近年来随着大西洋 、 夏波蒂等早熟马 中, 但是女 I 1 果灌溉、 潮湿状况和凉爽温度持续, 它可以在任何地方、 任何 铃薯品种的引进 , 使得在种植中各种病害问题也较为常见 , 从而对种植 时期发生 , 即使在炎热、 干燥的夏季 , 受到雨水的冲刷也容易形成植株 一旦植株受到感染, 感染部位很 生可由空气和水传播的孢 质量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人们在种植 中为了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 影响。 度, 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去控制和处理 。 子, 进行再度传染。 1马铃薯种植概述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在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下各不相同,但在大 马铃薯在我国是—种较为常见的菜品之一,人们也经常将其称之 多数情况下 , 最初的症状是暗绿色圆形浸水的小斑点 , 经常出现在较底 然后再向整个叶面扩散。 在 为土豆 、 洋芋 , 其虽然在名字上被称之为土豆 , 但是它确实一种地地道 层的植株叶片上以及 围绕在叶尖和叶缘上, 潮湿的环境中, 叶片的背面可能会有白色绒毛出现在病斑的边缘。 受侵 道的 洋货 , 是国外传过来的。马铃薯作为一种块茎类作物 , 埋地下的茎 部膨大 , 含有这Ni t 的淀粉, 具有营养丰富的特点。因 此其在我国除了 染的块茎表面会呈现 出不正常的、 凹陷的、 大小不一的、 紫褐色的区域。 作为菜品之外 , 甚至有多数人将其作为一 日 三餐的主食。 在当 前我国的 2 . 2 . 2防治措 施 农作物种植中, 马铃薯 以产量高 、 营养价值丰富对环境适应性强而遍布 ( 1 ) 播种健康种子 , 种薯最好单收、 单存、 单藏。( 2 ) 监控天气状况 , 尤其是 8 月, 以便在需要时采取措施 。( 3 ) 开花前后定期喷施保护性杀 全国 各地 , 尤其是在西北 、 东北 、 内 蒙等气候较凉的地区更是常见。 2常见的马铃薯病害及防治措施 菌剂——百菌清 7 5 %可湿性粉剂 6 0 0 倍液, 当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时 , 马铃薯在生长中其主要可以分为地上和地下N4 - N 9 ,地上部分 使用 5 - 8 %甲霜灵 O 锰锌可湿性粉剂 8 0 0 倍液或 6 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0 0倍液进行系绕 『 生 防治, 每隔 7 d喷 1 次。尤其在植椽 陕速生长期 , 植 主要含有茎 、 羽状复叶、 花蕾和果实等 , 而地下部分主要是地下茎 、 根、 5 块茎等 。 其在种植的过程中地 E 结果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一 株每隔 兀 . 天会成倍地生长,所 以关键在于预防新生叶片受到病菌孢子 种产品在不 同的年份和不 同的实践对于开花结果 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的侵染。 因 此我们在马铃薯种植中还需要对栽培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于此同时, z 3马铃薯黑胫病 2 . 3 . 1 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我们还需要对各种病害进行严格分析, 目 前我们常见的马铃薯病害有: 属细菌性软腐病害, 侵染茎和块茎, 种薯从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被 2 . 1马铃薯早疫病 2 , 1 . 1 症状及发生规律 侵染 , 而以幼苗最多。最明显的症状是病株明显矮小 , 心叶黄化、 变小 、 马铃薯早疫病是—种原菌属半知菌类。早疫病菌源最初都是在植 卷曲, 茎基部及根部变黑、 腐烂。 腐烂处有臭味。 病株极易从土中 拔出, 株残体或者其以其他的形式寄生在植物 七 生存 的。随着时间推移, 在潮 多半死亡。 病薯从脐部开始变黑 , 向髓部呈放射状扩展, 并产生黏液, 有 湿的天气下病菌在受感染的植物部位产生孢子 , 其存活温度范围广, 并 臭味。 且受到风力 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进行传递与扩散 。 早疫病所产生的孢 2 . 3 . 2 防治措施 子比晚疫病较少 , 通常比晚疫病发生的时间早, 但是其在生长传播中传 ( 1 ) 选用无病种薯或幼壮薯整薯播种。( 2 ) 催芽或晒种 , 淘汰病薯。 3 ) 切薯播种时, 用5 5 %敌克松按种子量的 n 1 %拌种 , 拌种时先将敌克 播速度却更少的依赖于叶片表面的潮湿环境。早疫病在诞生之初常见 ( 的症状主要是有角的黑色小斑点 ,随着受害部位的逐步扩大而逐步趋 松与少量干土或草木灰拌匀 , 再加 1 0 k g 左右的干土拌匀 , 然后与种薯 于成熟 , 并 出现病斑逐渐形成 凹凸不平的同心圆 , 在 叶边缘出现退色 的 拌匀 , 必须随拌随播。或者将 5 5 %敌克松 3 5 0 g 与1 5  ̄ 2 0 k g 干土拌匀后 枯黄组织。 直接撒施在马铃薯播种沟内。田间发现发病病株时, 及时拔除 , 或用 5 5 %敌克松稀释 5 0 0 - 8 0 0 液灌根 , 或在茎基部喷雾。 2 . 1 . 2发生原因 马铃薯早疫病症状 的产生原因主要在 于植株处于逆境生长的时 2 . 4蛴螬、 蝼蛄、 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期, 而这些逆境中常常来缺肥、 气温偏高、 植株出现缺水 、 生长衰弱等现 防治方法 : ( 1 ) 秋翻、 秋耙 , 破坏其越冬场所 , 可杀死大量幼虫和卵 , 减少越冬基数。( 2 ) 中耕灭虫。铲除地边、 田埂边杂草。( 3 ) 设置糖蜜诱 状原 因。 杀器或黑光灯诱杀成虫 。( 4 ) 药剂 防治 : 每亩用 5 0 %辛硫磷乳剂 4 0 0 ~ Z1 . 3防治措施 ( 1 ) 加强栽培。 在种植的过程 中要尽可能的减少马铃薯出现逆境状 5 0 0 g , 或3 %辛硫磷颗粒 1 . 5 - 2 k g , 拌在 5 0 k g 细土或沙里 , 于伏 、 秋耕 时 况下生长局面 , 保证植株的需要水肥以及相关条件 , 进而促进植株的正 或播前施人犁沟内, 打耱或播种复土。在成虫盛发期 , 对害虫集 中的作 喷 施5 % ̄ 0 L N 1 0 0 0 倍液, 或9 0 % 晶 ̄ ¥ g t - g 虫1 0 0 0 倍 常生长 , 一次来提高其抗病能力。( 2 ) 在马铃薯收获之后要及时的进行 物或树上, 液 ,或 2 . 5 %溴氰菊酯乳油 3 0 0 0倍液,或 3 % 0 乙酰 甲胺磷乳油 5 0 0倍 深更灭茬, 减少来年年初的早疫病发生率。( 3 ) 马铃薯封垄后, 植株生长 或2 ∞徽 菊酯乳油 3 0 0 0 倍液防治 。 稳定期开始 , 每隔 1 0 d 喷施 1 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 7 5 % 可湿 陛 粉 液 , 结束语 剂6 0 0 罐0 o 倍液 。在 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 时喷施治疗性 杀菌剂 马铃薯 的 病虫害较多 ,目 前我国比 较普遍 的 病害有晚疫病 、 早疫 8 0 %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 0 0 倍液或 6 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 0 0 倍 病 、 环腐病 、 黑胫病 、 病毒病等 ; 主要虫害有马铃薯瓢虫 、 蚜虫 、 蛴螬 、 金 液, 每7 d 喷1 次, 共喷 3 次。 针虫 、 地老虎等。 本文主要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 为 日 后同行 2 . 2马铃薯晚疫病 2 . 2 . 1 症状及发生规律 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

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在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使产出的马铃薯备受市场欢迎和好评。

生产中及时有效的防治马铃薯病虫害,是增收增效的基础措施之一。

一、马铃薯主要病虫害1、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是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块茎也可受害。

①发病症状。

叶片发病初期,病叶上生出圆形褐色斑点。

发展后形成边缘不明显的褐色至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有的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

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黑色霉状物。

后期多个病斑连片形成不规则状的大枯斑,病叶局部枯死,严重时全叶枯死。

叶柄、茎部染病,初期生出稍凹陷状的褐色线条斑。

发展后呈椭圆形的灰褐色病斑。

后期茎、叶枯死。

薯块染病,初期出现不规则稍凹陷的暗褐色病斑,病部皮下薯肉呈褐色干腐状。

②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

早疫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并逐渐向上部蔓延。

病菌在病残株、土壤、病薯上越冬,是翌年的主要侵染源。

在-35~-45℃下病残株上的病菌也可存活。

病菌通过风雨进行传播,从气孔、伤口或直接侵入寄主内部组织,引起发病。

早疫病多在7~8月雨季发生,雨水多,湿度大,多雾多露,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大,通透性不佳,管理粗放等都会引起病害的高发。

适宜发病的温度24~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

2、晚疫病。

晚疫病是一种危害马铃薯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茎、薯块,一般年份可造成20~40%的减产,严重年份减产高达50%以上。

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西南地区、东北、华北与西北地区均有发生,尤其是在多雨潮湿的年份。

2020年9月15日,马铃薯晚疫病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①发病症状。

晚疫病主要危害叶、茎、薯块。

叶片发病初期,病叶上出现不规则状的黄褐色斑点。

潮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大,边缘为水浸状的并生有一圈白霉的大病斑。

病叶背部密布白霉。

马铃薯最新种植管理技术

马铃薯最新种植管理技术

马铃薯最新种植管理技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分为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西南一二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

近三年来,我国马铃薯面积稳定在7500万亩左右。

为科学指导今年马铃薯生产,现将主要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北方一作区该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7%左右,细分为东北、华北和西北3个一季作区,东北一季作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部和辽宁北部,华北一季作区包括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西北一季作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全部及陕西北部。

(一)东北一季作区1.选用优良新品种。

适合种植早熟和中晚熟、抗晚疫病的品种,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搭配早熟品种和加工型品种。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选择抗病、高产和优质品种。

2.种薯选择与处理。

选用符合 GB18133-2012国家标准的一、二级大田用脱毒种薯。

播种前15-20天出窖(库),在室温15-18℃下催芽,芽长0.5-1厘米,散射光下壮芽。

切种应切成立体形状,切忌切成片状,切刀用75%的酒精或0.3%-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消毒。

每个切块重25-35克为宜,保留1-2个完整芽眼。

切块用杀真菌剂和杀细菌剂拌种。

种薯生产提倡35-50克重小整薯播种。

3.选地及整地。

地块要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团粒结构好、排水保水性能好、通气性好,且轮作倒茬三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及其他茄科作物,前茬未使用过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甲磺隆、异噁草松等除草剂。

推荐进行秋耕整地,整平耙细,耕深35-40厘米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随耕翻整地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2-3吨或适量商品有机肥作基肥,配合施用微生物菌剂。

4.适期播种。

土壤10厘米地温稳定(连续三天)在7-10℃时播种。

黑龙江省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其中南部地区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北部地区一般5月初至5月中旬播种。

5.合理密植。

采用垄宽80-90厘米的垄作方式,根据品种、土壤肥沃程度和产品用途确定密度。

一般早熟品种每亩4000-4500株、晚熟品种3000-3500株为宜,肥沃土壤种植密度适当小一些,贫瘠土壤适当增加密度。

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摘要:马铃薯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本文结合异龙镇的气候特点、生产实际,从选地、品种选择、种薯处理、中耕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并对其常见病虫害提出了防治策略。

关键词: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引言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

马铃薯营养丰富,是一种宜粮、宜菜、宜饲、宜做多种加工型原料,用途较为广泛的粮经作物。

马铃薯适应性广,栽培容易,产量高,因而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经济效益日益增加,现已成为全球栽培最为普遍的农作物之一,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世界第四大作物。

1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1.1 选地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砂质土或沙壤土田(地)块最为适宜,应尽量避免选择前作为茄果类作物如番茄、茄子、辣椒等的田块进行种植,以减少共患病害的发生。

1.2 整地理墒,施足底肥马铃薯是地下结薯作物,须精细整地,保持土层疏松。

前作收获后,即进行犁翻深耕细耙,保证松土层30cm以上,整地要求做到墒平、土细、土层疏松,沟直、沟沟相通、能排能灌。

理墒:大垄双行:用犁间距40cm的微耕机进行开沟理垄,种两条沟空一条沟,即成独垄双行(小行距40cm,大行距80cm);大垄单行:用犁间距40cm的微耕机进行开沟理垄,种一条沟空一条沟,即成大垄单行;厢作:1.8米开墒,1.4米墒面,沟宽40cm,每行种5株。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

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普钙50-100公斤,尿素5-1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

在整地时,条施于播种沟中,注意防止肥料与种薯接触。

1.3 选用良种及种薯处理1.3.1种薯选择根据市场行情,宜选用白皮黄心或白皮白心及早、中熟的丰产、优质、抗病脱毒良种。

如丽薯6号、宣薯2号等。

选取薯块整齐、表皮光鲜,大小适中(50克左右),无病虫害,无伤痕的块茎作种薯。

贵港市冬种马铃薯霜冻发生情况及防御措施

贵港市冬种马铃薯霜冻发生情况及防御措施

贵港市冬种马铃薯霜冻发生情况及防御措施作者:陈新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7期摘要霜冻冷害对冬种马铃薯生产危害较大,综述了贵港市冬种马铃薯霜冻灾害发生的情况和防范实践,提出了防御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种马铃薯;霜冻;发生情况;防御措施;广西贵港中图分类号 S532;S4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102-01贵港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冬季温度较高,适宜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也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霜冻灾害,造成较大损失。

笔者亲历10多年霜冻灾害发生和防灾救灾恢复生产工作,现将贵港市冬种马铃薯受灾情况及防御措施介绍如下,仅各地参考。

1 贵港市冬种马铃薯霜冻灾害发生情况1999—2011年的12年中,贵港市有5年出现霜冻灾害,其中较轻的有2年,较重的有3年。

2004年12月29日、2005年1月4日的霜冻为轻霜冻,1999年12月21—27日、2009年1月10—12日、2010年12月16—17日为重霜冻。

贵港市霜冻类型主要是辐射型霜冻,其次是平流型霜冻,发生时间多为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

1999年12月、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霜冻属于辐射型霜冻,出现范围广、危害重。

马铃薯性喜冷凉,不耐高温,一般气温降到-0.8 ℃时,植株受冷害,气温降到-2 ℃时植株受冻害,茎叶枯死、变黑。

1999年12月的霜冻,地表温度低至-3.7 ℃,且持续时间长,冬种马铃薯遭受了毁灭性危害,几乎所有马铃薯被冻死。

2009年1月10—12日的霜冻,低洼地带早晨地面和植株叶片布满白霜,不到半天时间,马铃薯迅速萎蔫,导致冬种马铃薯受灾面积达12 546 hm2、成灾面积7 280 hm2、绝收面积891 hm2,直接经济损失达9 550万元;2010年12月16—17日的霜冻,马铃薯受灾面积4 793 hm2、成灾面积2 066 hm2、绝收面积353 hm2,直接经济损失达2 550万元。

马铃薯苗前防除田间杂草试验

马铃薯苗前防除田间杂草试验

试 验施药 当 日( 6月 1 日) 查 杂 草 基 数 , 9 调 分 别 于 施 药 后 l 、 O 4 5 3 、 5d调 查 除 草 效 果 , 小 区 采 对 用 Z字 型 4点 取 样 法 , 点 取 0 2 主 要 调 每 . 5m 。 查 小 区 内 杂 草 的 种 类 和 株 数 。 算 株 防 效 ; 药 计 施
效 果 最 佳 , 杂 草 的 株 防 效 达 到 8 . 7 ~ 9 . O , 重 防 效 为 9 . 5 , 产 1 . 7 o。 对 4 4 1 9 鲜 17 增 4 5%
关键词 : 铃著 ; 马 处理 组 合 ; 效 防
中图 分 类 号 : 5 3 ¥ 5 . 2 S 2 ; 4 1 2 3
展 。黑龙 江省 马铃 薯 田主要 杂草 有稗 草 、 、 、 藜 蓼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供 试 除草剂 见 表 1 供 试 马 铃 薯 品 种 为 早 大 ;
白 原 种 二 代 , O 0年 5月 4日播 种 。 21
表 l 供 试 除 草 剂
表 2 各 处 理 组 合
混合施用进行 田问 防除杂草试验 , 以期筛选 出高效
安 全 的 马 铃 薯 田封 闭 除 草 剂 , 导 马 铃 薯 生 产 。 指
占有 重要 地位 J 。。黑 龙 江省是 我 国种薯 和 商 品薯 生产 基地 , 铃薯年 种 植 面积 4 马 0万 h m 左 右 , 田
问 杂 草 种 类 繁 多 , 害 问 题 也 越 来 越 突 出 , 重 影 草 严 响 了 马 铃 薯 的 产 量 和 品 质 , 约 马 铃 薯 产 业 的 发 制
处 理 对 马 铃 薯 产 量 的 影 响 。 对 调 查 数 据 进 行 方 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寒地马铃薯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
作者:杨明志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17期

摘 要: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属于高纬度寒地冷凉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且品质优
良,商品马铃薯销往周边县城及东北地区,种植效益较高。马铃薯农田杂草多且难于防治,县
乡农技人员通过杂草发生规律研究,总结出一套杂草综合防治技术,效果好易于掌握,已经在
全县推广应用。

关键词:寒地;马铃薯;杂草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60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1008
农田杂草是指拌生于农田中,对农田作物构成不同程度危害的植物。马铃薯田禾本科杂草
和阔叶杂草混生,分布广泛且危害较重的主要种类有藜、扁蓄、稗、反枝苋、蒺藜、苍茸、苣
荬菜、狗尾草、猪毛菜、田旋花等。

1 发生与危害
杂草是马铃薯生产的大敌,由于其抗逆性强,与马铃薯争夺水分、养分、光照和空间,影
响作物的通风透光和光合作用,从而使作物生长受到阻碍,传播病虫害等,从多方面直接或间
接地危害作物,结果使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杂草不同地区发生
程度不同,其危害程度也受生态环境,栽培方式、管理水平及防除措施的综合影响。通常藜、
扁蓄、稗、反枝苋、蒺藜、苍茸、苣荬菜、狗尾草、猪毛菜、田旋花、卷茎蓼等多种杂草共
生,有时也成片形成单一群落。据调查,藜发生频率为50.72%,危害指数27.86%;密度大,
生长快、株高枝多,为害较重,也是草地螟、地老虎等害虫的产卵场所。扁蓄发生频率为
78.35%,危害指数48.04%,并可诱发黑绒金龟、蚜虫等多种害虫。猪毛菜发生频率为
5.63%,危害指数2.5%,因其出苗早、生长快、生长期长,对地力消耗大。反枝苋发生频率为
13.21%,危害指数5.91%。稗发生频率为28.71%,危害指数13.85%,大量发生时盖度大,强
烈抑制作物生长。

2 发生规律
黑龙江省龙江县马铃薯各产区因地理位置、耕地类型、积温多少不同,其种植制度也不
同,播种期不一致,田间杂草发生种类及发生规律也不同。

2.1 发生较早,耐寒力强
在马铃薯田杂草中,有许多杂草发生规律也不同。它们在早春气温和土壤温度较低的情况
下,先于作物而萌发。其中一年生杂草以种子进行繁殖的,如酸膜叶蓼、卷茎蓼、扁蓄、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猪毛菜等早春性杂草,当旬平均温度5~10℃时,已开始萌发。与此同时,越季生杂草如黄花
蒿、益母草等也相继返青出苗,多年生杂草如苣荬菜、大刺儿菜、田旋花的地下芽或地上芽陆
续萌动出土。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南部头站、景星、杏山等乡镇杂草于4月下旬出现高峰,龙
兴、济沁河、鲁河等乡镇5月上旬可出现杂草幼苗的第一高峰期。

2.2 生育期短,生长迅速
一年生晚春性杂草的生育期,比马铃薯生育期短,但生长迅速。如稗、狗尾草、苍茸、马
齿苋等,其种子萌发温度较高,一般旬平均温度在10~15℃时,才开始萌发。最适宜的萌发
温度是20~25℃。一般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之间,生长迅速,发育较快,随着在8月中
旬就可开花结果了。多年生杂草的生长发育迅速,如田旋花、大刺儿菜等,于4月下旬出苗,
从返青至成熟仅2个月。农田杂草在生长发育上远比马铃薯优胜,具有顽强的竞争力。

2.3 繁殖力强,种族昌盛
以种子繁殖的杂草大多结实量大,结实期长,而且种子成熟落粒期不一致,这就增加了种
子的数量和土壤侵染度,如扁蓄、反枝苋、藜的花果期从6月可延迟到9月。种子成熟度不
同,其休眠特性也有差异,造成同杂草发芽期不同,同时杂草种子寿命较长,传播方式多样,
增加了防治杂草的困难。

3 防除技术
3.1 农业防除
3.1.1 轮作
通过轮作降低伴生性杂草的密度,改变田间优势杂草群落,降低田间杂草种群数量。
3.1.2 耕翻
深翻整地可防除多年生杂草。土壤通过多次耕翻后,多年生杂草被埋在地下,使杂草逐渐
减少或长势衰退,从而使其生长受到抑制,达到除草目的。

3.1.3 中耕培土
这项措施不仅除草,还有深松、贮水保墒等作用。马铃薯田中耕一般在苗高10cm左右进
行第1次,第2次在封垄前完成,能有效地防除杂草。

3.2 人工除草
适于小面积或大草拔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3 物理防除
利用有色地膜如黑色膜、绿色膜等覆盖具有一定的抑草作用。
3.4 化学防除
喷施除草剂,具有省工省时、争取农时,防除彻底等优点。通常有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2
种方法。土壤处理是将除草剂在水中搅匀喷洒到土壤表面或拌细土撒施到田间,在土壤表层形
成药层,杀死出土的杂草幼苗。对于苗后土壤处理,要定向喷雾,尽量不要喷到马铃薯茎叶
上。茎叶处理是使用选择性除草剂,可以同时喷在杂草和马铃薯上;使用非选择性除草剂,只
能喷在杂草上,而不能喷在马铃薯上。

马铃薯田使用化学除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初次使用时,要进行试验示范后再大面积使用,
防止产生药害;喷施要均匀周到,雾滴细密均匀,单位面积用药量准确;土壤湿润是药效发挥
的关键;施药时要做好安全防护,勿使药剂污染水源。

苗前土壤封闭除草。马铃薯田化学除草以苗前土壤处理为主,可使用的除草剂有防除禾本
科杂草和部分双子叶杂草的乙草胺。异恶草铜,以及防除藜、蓼、苋、芥菜、扁蓄、马齿苋、
苣荬菜、繁缕、荞麦蔓、香薷、苘麻、苍茸、龙葵等阔叶杂草的嗪草酮(赛克洋)等药剂。既
可选择单剂 也可为了扩大杀草范围选择2种不同药剂混用。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1hm2用
0.525~0.6kg,对水300~4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乙草胺混嗪草酮。马铃薯播后出苗前
1hm2用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0.45~0.6kg混90%乙草胺乳油1.7~1.95kg,对水300~
4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异恶草酮混嗪草铜。马铃薯播后苗前2~3d用药,1hm2用48%广灭
灵乳油0.3~0.45kg混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0.45~0.6kg,对水300~450kg,均匀喷雾于土
表。该配方杀草谱广,且对马铃薯安全无后作问题,但使用成本高;1hm2 70%嗪草酮可湿性
粉剂用0.525~0.6kg混50%异丙草胺乳油0.3~0.375kg,对水300~4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

苗后茎叶处理除草。马铃薯田苗后防除禾本科杂草的药剂可选用稀禾啶、精喹禾灵、精氟
吡甲禾灵、喷特、吡喃草酮、烯草酮等的一种。在禾本科杂草3~5叶期,1hm2 用12.5%稀禾
啶乳剂1.2~1.5kg,或5%精喹禾灵乳油0.9~1.2kg,或15%稀精吡氟禾草乳油0.75~
0.975kg,均匀喷雾于土表。或10.8%精氟吡甲禾灵乳油0.45~0.525kg,4%喷特乳油0.75~
0.9kg,10%吡喃草酮乳油0.375~0.45kg,12%烯草酮乳油0.525~0.6kg,对水300~450kg均
匀喷雾于土表。

作者简介:杨明志(1963-),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