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震监测系统及定位原理 以及工程应用

合集下载

微震检测技术

微震检测技术

微震检测技术⼀、引⾔微震检测技术是⼀种新型的⽆损检测技术,其应⽤范围⼴泛,涉及到⽯油、化⼯、电⼒、交通等多个领域。

微震检测技术通过对微震信号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对设备或结构的⽆损检测和评估,具有⾮破坏性、⾼精度、⾼灵敏度等优点。

本⽂将对微震检测技术的原理、应⽤和发展趋势进⾏详细介绍。

⼆、微震检测技术的原理微震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微震信号的传播特性,对设备和结构进⾏⽆损检测。

微震信号是由物体内部或表⾯产⽣的微⼩振动,这些振动信号包含了⼤量的信息,如物体的结构、材料性质、应⼒分布等。

通过采集和分析这些微震信号,可以实现对设备和结构的⽆损检测和评估。

具体⽽⾔,微震检测技术包括以下⼏个步骤:1.信号采集:使⽤⾼灵敏度的传感器,对微震信号进⾏采集。

传感器应具有良好的动态范围和频率响应,以捕捉到尽可能多的有⽤信息。

2.信号处理:采集到的微震信号通常包含噪声和其他⼲扰,需要进⾏滤波、放⼤、去噪等处理,以提取出有⽤的信息。

3.信号分析:对处理后的信号进⾏频谱分析、时频分析等,以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如裂纹、腐蚀、疲劳等。

4.诊断和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对设备和结构的状态进⾏诊断和评估,预测其寿命和安全性。

三、微震检测技术的应⽤微震检测技术作为⼀种新型的⽆损检测技术,具有⼴泛的应⽤前景。

以下是⼀些典型的应⽤领域:1.⽯油⼯业:在⽯油⼯业中,微震检测技术被⼴泛应⽤于油井、油⽓管道等设备的⽆损检测。

通过对微震信号的分析,可以发现设备内部的裂纹、腐蚀等缺陷,避免事故的发⽣。

2.电⼒⼯业:在电⼒⼯业中,微震检测技术被应⽤于变压器、发电机等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通过对变压器内部的微震信号进⾏分析,可以判断其内部的绕组状态和是否存在局部放电等故障。

3.交通运输:在交通运输领域,微震检测技术被应⽤于桥梁、隧道、⾼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检测和评估。

通过对这些设施的微震信号进⾏分析,可以发现其内部的损伤和缺陷,及时进⾏维修和加固。

4.机械制造:在机械制造领域,微震检测技术被应⽤于各种机械设备和结构的⽆损检测。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川东地区气田水回注井监测中的应用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川东地区气田水回注井监测中的应用
1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原理
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原理是:当流体在地层中运动时,其自身带有较高的动能。随着其速度的下降,动能逐渐减小;这部分减小的动能传递给流体所流经的岩石,岩石受力产生形变,同时产生微地震波。当微地震波传递到地面的拾振器时,拾振器就能监测到该地震波信号。当某一微地震事件所产生的微地震波同时被几个拾振器识别到,那么这一微地震事件就会被记录下来。利用计算机的矩阵分析计算,就可以把发生该微地震事件的位置(震源)确定出来。
2川东地区气田水回注现状
截止2018年12月,川东地区累计建成气田水处理回注井44口,其中2018年运行回注井25口,2018年暂未回注井9口。停止回注的井有10口。2018年有25口回注井进行了回注,年回注水量9.27×104m3,历年累计回注气田水869.5251×104m3。
3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回注井监测中的应用
[3]张山,刘清林等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2,41(2)
[4]胡志国,等.成35井回注水水向前缘分析报告.重庆气矿,2014年
3.1回注层中回注水的运行情况监测
为了评价监测F2井回注水在回注层的运行情况,2016年11月对该井的回注层开展了微地震监测。监测过程是:首先在停住24小时以上监测回注层的微地震背景噪音;之后开始回注,并监测回注层的微地震情况(如图1所示)。
图2 F2井回注层微地震监测三维拟合图
图3 F2井回注层回注水流动优势方向示意图
图7 Z1井回注层回注水流动优势方向示意图
回注井回注层改造时对目的层段的监测
微地震监测技术还可以用于回注层改造时监测压裂裂缝的发育情况。压裂液在目的层流动过程,压裂的裂缝的不断生长延伸。为了了解裂缝的发育情况,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对整个压裂过程中目的层进行监测,能较为直观的了解到压裂所产生的裂缝的发育情况(如图8所示)。

微震监测技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微震监测技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微震监测技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背景介绍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可靠的基础,以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地基处理的过程中,微震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微震监测技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一、理论依据与方法微震监测技术是通过监测地下岩石和土壤中的微小震动信号来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地基的力学特性。

通过分析这些微小震动信号的频率、振幅以及传播速度,可以对地质特征进行判断,并为地基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目前常用的微震监测方法包括振源谱分析、波形、信号的地震动脉冲、地震动自相关函数等。

二、地基处理中的应用1. 地质探测与评估微震监测技术能够追踪地下的不均匀介质,提供地质探测的重要参考数据。

通过对微震信号的分析,可以判断岩土层的层次结构、强度特征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这对于准确评估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地质灾害预警地震与地质灾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下的微小震动信号,从而提早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

如山体滑坡、地面沉降等。

通过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尽量减少地质灾害对地基的破坏,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3. 地基稳定性分析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地震信号的频率、振幅等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地基的变形情况和承载能力。

这为地基处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帮助工程师做出准确的决策。

4. 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与优化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反馈地基的变化情况,帮助工程师确定和优化地基处理方案。

通过分析微震信号的变化趋势,可以调整处理方法和施工参数,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三、微震监测技术的优势微震监测技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优势:1. 非破坏性检测:微震监测技术不需要对地基进行破坏性探测,可以实现实时、连续地进行监测。

这减少了对地基的干扰,同时也降低了工程成本。

2. 高精度测量:微震监测技术能够对地基的变形、应力等参数进行准确测量,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高精度地震监测技术的原理与实践案例

高精度地震监测技术的原理与实践案例

高精度地震监测技术的原理与实践案例地震是地球表面地壳构造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地震的监测和预警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工作。

如何能够准确地、高精度地监测地震成为了科学家长期以来的追求。

本文将从地震监测的原理和实践案例两方面进行探讨。

地震监测的原理是基于地震波的传播和检测。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后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一种机械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物质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不同的影响。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会产生强度和频率不同的振动,这些振动可以通过合适的设备进行检测。

地震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地震台网系统、加速度计等设备对地震波的检测和记录来实现地震监测。

在实践中,高精度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一个典型的实践案例是2019年的西安地震。

西安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地震事件,地震烈度达到了IX度。

面对如此强烈的地震波,西安市地震局通过地震台网系统和加速度计设备实时监测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并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这使得很多居民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安全疏散和避难,最终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除了传统的地震监测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的高精度地震监测技术也开始得到应用。

例如,地下水位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地下水位变化可以作为地震监测的指标之一。

研究表明,地震会引起地下水位的瞬时变化,因此通过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和强度。

此外,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法、重力法等方法也可以用于地震监测。

这些新型技术的应用使得地震监测的准确性和精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然而,高精度地震监测技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地震波的传播受到地壳构造和介质性质的影响,地质条件的不同会导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地震监测的准确性。

其次,地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地震波的传播路径、能量释放形式等因素都会对地震监测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震与技术创新: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

地震与技术创新: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

地震与技术创新: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地震监测系统:地震监测系统通过感知地震波传播的方式,收集地震事件的相关数据,从而实时监测地震活动。

这些系统通常由地震仪器、地震台网和数据处理中心等组成。

1. 地震仪器:地震仪器是地震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感知地震波传播和测量地震参数。

常见的地震仪器包括地震计、加速度计、地震传感器等。

它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震波的强度、震源位置以及地震发生的时间等信息。

2. 地震台网:地震台网是由多个地震台站组成的网络,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

这些台站通过地震仪器实时采集地震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分析来自多个台站的数据,可以确定地震的发生和性质。

3. 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是地震监测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存储和分析来自地震台网的数据。

它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和模型,对地震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一旦发现地震活动超过一定的阈值,数据处理中心会触发地震预警系统。

二、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是基于地震监测数据,提前预报地震并向受影响区域发出警报的系统。

它能够在地震波传播到目标区域之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发出预警信号,为人们提供躲避和采取防护措施的宝贵时间。

1. 预警原理: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是基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性。

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会沿着地球内部传播,其中P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而S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通过监测到达台站的P波信号,地震预警系统可以计算出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并在地震波到达目标区域之前发送预警信息。

2. 预警应用:地震预警系统在减轻地震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可以提供给公众和相关部门关于地震发生的预警信息,使人们有时间采取适当的避险措施,例如迅速躲进安全的地方、切断电源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的影响。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地震预警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一、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是基于地震的传播速度和先进的地震监测技术。

这种系统利用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特点,通过监测地震波在不同地点的到达时间,来预测地震的到来,并发送警报信号。

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量:地震波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包括P波(纵波)、S波(横波)和表面波。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这些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可以判断地震的位置和强度。

2. 地震监测设备的运作:地震监测设备通常是由地震仪和数据传输系统组成。

地震仪用于检测地震波的到达时间和波形,而数据传输系统则负责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地震预警中心。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地震预警系统会将从不同地震监测设备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比较这些数据,系统可以推测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并预测地震发生的强度。

4. 警报信号发送:当地震预警系统判断地震即将发生时,它会向相应地区发送警报信号,告知人们地震即将到来,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采取适当的避险措施。

二、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范围广泛,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公共安全:地震预警系统在公共安全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地震即将发生时,系统可以通过发出警报信号,帮助人们及时撤离危险区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建筑工程:地震预警系统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至关重要。

当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时,正在进行施工的建筑工地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工人的安全和建筑物的稳定。

3. 交通运输:地震预警系统对于交通运输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地震即将来临时,系统可以向铁路、地铁和机场等交通枢纽发送警报,以确保运输工具的安全,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4. 物联网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震预警系统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联网,实现更精确的预警和应对。

地震预警系统的运行原理与应用科技

地震预警系统的运行原理与应用科技

地震预警系统的运行原理与应用科技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基于科技应用的技术体系,可以及时监测、分析和预测地震活动,提前发出预警信号,从而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它在地震科学和地震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了多种先进的传感器、通信设备、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实现了地震事件的快速检测和准确预测。

本文将介绍地震预警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应用科技。

一、地震预警系统的运行原理地震预警系统主要依靠地震监测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然后通过专业的算法和模型对地震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最终发出预警信号。

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地震事件检测、地震事件定位、地震事件分析、预警信号发出。

1. 地震事件检测地震事件检测是地震预警系统的第一步,通过监测地震波信号,对地震的发生进行实时检测。

地震波信号可以通过地震仪等地震监测设备获取,这些设备广泛分布在地震活动区域。

一旦地震波信号超过设定的阈值,地震预警系统就会触发地震事件检测。

2. 地震事件定位地震事件定位是地震预警系统的第二步,通过对地震波信号的到达时间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地震的发生位置。

地震波信号在地震发生后,会在不同的地震监测设备上以不同的速度到达,通过计算到达时间差,可以精确定位地震的发生位置。

3. 地震事件分析地震事件分析是地震预警系统的第三步,通过对地震波信号的频谱、振幅等特征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地震的规模和强度。

地震事件分析需要借助专业的地震学知识和算法模型,对地震波信号进行处理和解读,从而得出地震的相关参数。

4. 预警信号发出地震预警系统的最后一步是发出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如短信、声音或者亮灯等方式。

预警信号的传递速度需要尽可能的快,因为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很快,预警信号的传递速度需要超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才能提前几秒或者几分钟发出预警,给人们逃生和避险提供时间。

二、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科技1. 多传感器监测技术地震预警系统依赖于大量的传感器进行地震波数据采集,传感器的选择和布局对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影响。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毕 业 论 文微地震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完成日期 2014年6月10日院系名称: 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名称: _勘查技术与工程_____学生姓名: _ _* *____ ___学 号: ___**********______ __指导教师: * *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其应用摘要本论文以微地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微地震产生的机理与微地震监测技术分类与过程为基础,通过具体的地震监测技术原理分析与在油气勘中的应用研究,更加清楚的了解微地震监测技术的技术特点与作用,为今后的微地震监测在油气勘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本文着重论述了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非常规油气特别是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

为微地震检测技术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技术;油气勘探;页岩气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AbstractIn this thesi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mechanism to produce micro-seismic technology with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process-based classification, through specific analysis of 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principle and applied research in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a more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le of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pplications. Meanwhi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role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prospects in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Micro 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ur country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Keywords: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shale gas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毕业论文第III页目录第1章前言 (4)1.1课题背景及目的 (4)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第2章微地震监测技术综述 (4)2.1微地震监测技术原理 (4)2.2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分类 (9)2.3微地震监测技术野外施工的一般过程 (13)第3章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 (15)3.1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气勘探过程中的作用 (15)3.2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 (16)3.3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20)第4章结论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4)第1章前言1.1 课题背景及目的随着非常规油气(页岩气等)开采逐渐发展和重要性的提高,微地震监测技术成为压裂裂缝形成、发展的重要的判断依据,监测结果也为提高页岩气勘探技术,提高非常规油气采收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岩石破裂过程中产生微地震事件的原理
支承 压力
微震 事件
岩层 运动
岩体 破裂
微震监测技术是以岩体破裂的被动监测 作为监测目标,通过定位和能量计算得到岩 体破裂的位置和破裂尺度,为各种应用提供 基础数据。
冲击地压监测的对象:支承压力分布特征
控制冲击地压根本:岩层运动规律
飞机的定位原理
检波器
监测原理
在破裂区周围的空间内布置多组检波器实时采集微 震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应用震动定位原理,可确 定破裂发生的位置 。
定位原理
岩层破裂发生在应力差大的区域,因此,岩层破 裂区总是与高应力差区域相重合,并与高应力区域 接近。
应用原理
σ 微震
数量
全应力应变曲线 微震事件数
ε
A
支承压力曲线 岩层破裂
1#
S波
P波 4#
2#
5#
实体煤
采空区
实体煤
3#
6#
检波器接受岩层破裂产生的声波信号,利用时间差和波速进行定位
S波的速度仅次于P波(最快的地震波)。S波的S也可以 代表剪力波(shear wave),因为S波是一种横波,地球
内部粒子的震动方向与震波能量传递方向是垂直的。 微地震监测定位原理示意图
P波意指(primary wave)或是压力波(pressure wave)。 在所有地震波中,P波拥有最快的传递速度。P波的P也 能代表压力(pressure),来自于其震动传递类似声波, 属于纵波的一种(或疏密波),传递时介质的震动方向与 震波能量的传播方向平行。
回采区 应力
构造 应力
外界 触发力
挤压力 水
煤岩体
挤压力 气
涌水量 增大
渗水 突水
形变 微破裂 大破裂
渗气 气突出
瓦斯浓 度增加
冲击
崩塌垮 落
火源
爆炸 燃烧

撞击磨 擦升温
设备损坏
电火花外 泄
人为 因素
此色是灾害 此色有破坏 此色表示各种力 黑色或灰色表示煤岩体
应 力
监测 预警 原理
断裂—震动
普通微震
矿震、冲击地压与微震的关系
矿 震——矿区范围内有感震的 动力现象
冲击地压——采场与巷道周围的灾害性 动力现象
微 地 震——采动引起岩体破裂时产生的 动力现象
三者之间的对比
事件数量上
微震 > 冲击地压 > 矿震
能量上
微震 < 冲击地压 < 矿震
影响范围上
微震 < 冲击地压 < 矿震
微震烈度的描述
应变
应 力
监测 预警 原理
破裂-震动
高精度微震
应变
高应力作用下岩石出现微破裂(微尺度、 微能量)——裂缝扩展、贯通(小尺度、小能 量的破裂)——岩体局部失稳(中尺度、中能 量的冲击)——岩体结构破坏、大范围失稳 (大尺度、大能量的矿震)
研究“宽频带和高密度”一体化的震动监测技 术,实现“小尺度破裂——扩展——中尺度破裂— —冲击——结构失稳——矿震”的过程监测,特别 是前端的前兆监测,以提高震动监测的预警水平。
微地震监测定位数学原理 震源坐标
微地震监测定位数学原理 检波器坐标
微地震监测定位数学原理 波速 到时 震时
微地震监测定位数学原理 未知数(4个):x,y,z,t
工作分工
地测人员的工作
监测人员的工作
到时拾取(确定到时)
1# 70ms 2# 76ms 3# 82ms 4# 55ms
5# 61ms 6# 77ms 拾取P波到达时间,根据到时差和波速计算震源(破裂点)位置
适合于监测大能量事件,如矿震
国内:监测范围小、搬家次数多、精度高 适合于监测冲击地压、岩体破裂
检波器的选取 依据:监测目的
微震事件震动能量一般为10^2~10^10J,频 率一般为0~150Hz。微震事件能量越大,频 率越小。
中频—矿震、冲击地压、岩体破裂
低频—矿震、冲击地压
低频检波器(起始4.5Hz)
3 高精度防爆型微地震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矿震和岩层破裂,特点是井 下设防爆分站,地面设监测中心,检波器采用井田内分布式、区域内集中 式布置,可以布置深孔检波器,矿震和破裂事件的定位精度达到10米左右, 适合采掘工程尺度,用于监测工作面和顺槽附近的冲击地压、透水范围、 三维破裂场和高应力场。
注:大尺度和小尺度微地震监测系统各有其应用范围,解决的工程问 题是不同的,因此,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微地震监测系统是成功的关键
数据采集软件 定位软件
微地震监测结 果分析软件
微地震监测结果分析系统
北京科技大学
微震事件定位过程 修改当日工作面位置
修改当日检波器坐标
拾取到时
定位计算检Leabharlann 器布置方式内场定位 3~8m
近场定位 5~10m
外场定位 10~50m
国外设备检波器布置方式
国内设备检波器布置方式
两种布置方式对比 国外:监测范围广、搬家次数少、精度低
(BMS)微地震监测系统结构
硬件:检波器、监测主机、监控主机、数据传输线路 软件:监测软件、分析软件、定位软件、后处理软件
BMS微地震监测系统 地面监测主机
BMS微地震监测系统 地面数据处理主机
BMS微地震监测系统 地面数据处理主机
BMS微地震监测系统 KZ-1型三分量检波器
BMS微地震监测系统 检波器安装机具
破裂点剖面位置
破裂点平面位置
按定位尺度分为三类:
1 分布式矿井地震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矿震,特点是注重监测大震级破 裂事件,定位精度100-500米左右;
2 分布式微地震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小型矿震,特点是可监测小震级破 裂事件,采用分布式结构,定位精度50-100米左右。大部分国外的产品属 于此类系统;
指标:能量、震级
地震 世界上最大震级为9.5级 中国最大震级为8.6级 震源深,数千米 5级以下不会造成严重破坏
矿震 世界上最高震级为4.6级 国内矿震的最高震级为4.3级 震源较浅,数百米 1.5级以上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有震不一定有灾 有灾一定有震 监测震能够预测灾
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坏,并产生微震和声波。
(KZ型) (伪三分量检波器)
(真三分量检波器)
中频检波器(起始60Hz) (CJ型)
微地震监测技术
矿井动力灾害治理现状
武器不精,敌情不清 措施不力,效果不佳
我们在打一场“灰色”战争,时有牺 牲
微地震监测系统及定位原理 微地震监测数据的后处理 微地震监测系统的工程应用 冲击地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冲击地压监测设备应用现状
第一部分 微地震监测系统及定位原理
采空区 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