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山金矿床岩石类型、地化特征及蚀变

合集下载

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的基本特征

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的基本特征

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的基本特征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一座重要的金矿床,其特征与成因机制备受地质学家们的关注。

本文将会从区域地质特征、矿化特征、构造特征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金矿的基本特征。

一、区域地质特征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位于双山子岛斑岩绿岩带中部,它位于古生代尼玛布藏南缘中南段,距离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东南部180公里,属于西伯利亚地块东缘的古太古代岩石带之一。

该绿岩带普遍分布于1.8亿年以前的太古代中,主要由安山岩、玄武岩和辉绿岩等构成,是一种典型的后期弧火山岩。

二、矿化特征1.金矿类型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主要为岩浆热液型金矿。

其主要成矿物质为石英、方解石等金锰矿物、黄铁矿、金矿等,其中石英为主矿物。

金矿以石英中为主,常集中在脉状岩体内沿石英脉构成簇状和股状矿体。

2.矿化类型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的矿化类型主要为脉状矿化。

一般矿体呈低温低压脉状石英黄铁矿矿化,成矿浆液具有高盐度、低pH值的特点。

在成矿活动期间,构造运动为矿化提供了开放的通道,使得流体得以在岩石中的裂缝和孔隙中沉淀。

三、构造特征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位于双山子-杨各庄断裂带上,属于一系列断裂构造成矿。

在成矿期间,构造运动为流体的运移提供了必要的通道,矿化也随之在断裂和构造带中得到了富集和沉淀。

因此,断裂和构造影响了该绿岩带的成矿特征和矿床的分布。

综上所述,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的基本特征包括区域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和构造特征等。

这些特征构成了该金矿的成因机制,并使其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金矿床之一。

同时,对于地质工作者而言,了解这些特征也对于寻找类似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由于缺乏具体相关数据,我将选择某一领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假设我们所需要收集的数据为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情况,收集的数据包括确诊病例、死亡病例、治愈病例、每百万人口确诊病例数、每百万人口死亡病例数等信息。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发表时间:2018-10-01T13:56:00.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芦大超[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但由于我国金矿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实际金矿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直接导致金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金矿开采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就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了金矿矿床成因,望对我国未来金矿开采作业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金矿作为我国矿产资源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整体挖掘开采质量和工业生产效率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

金矿资源主要指具有一定含金量的矿石,可以用于工业当中,经过冶炼提成,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金矿开采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掌握的不够深入。

1 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1.1 矿体特征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

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 矿石特征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

金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金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PPT文档演模板
金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4.1变质热液型(太古代绿岩型)金矿
§ 绝大多数该类矿床产于中到高级绿片岩相的变质地 体中。
§ 矿体可呈透镜状、板状或不规则状,由具复杂矿物 组合的含金石英脉和含金石英-铁白云石(方解石) 构成。
§ 金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形式赋存,黄铁矿是最常 见的硫化物,磁黄铁矿和毒砂也较常见。
主,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次之。
§ 金矿物大多包含于黄铁矿或黄铜矿中,呈包
含金产出,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这类金矿
床大多是多次岩浆热液充填或交代而成。
PPT文档演模板
金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山 东 招 远 玲 珑 金 矿 床
矿区大面积出露斑状花岗岩,
其中有花岗片麻岩的捕虏体
脉岩—矿区及外围常普遍发
§ 斑岩型金矿床发育于大陆和岛弧造山带中,主要形成于新生 代和中生代。
§ 控矿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钙碱性和富钾钙碱性斑状侵入体。 § 围岩蚀变同早期核部的钾化,岩体末端的似千枚岩化,晚期
的绢云母化、高级和中级泥化蚀变发育。
§ 矿体主要受与侵入体有关的脆性构造控制,矿石以浸染状、 细脉状构造为主,少量角砾状。
PPT文档演模板
金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科拉尔金矿矿脉特征
(2)金-石英脉 § 一系列平行的和雁列式的金
-石英脉平行于南北向片理化 方向发育,从东到西矿脉包 括三条矿脉,以Champion 脉最为重要,延伸超过 10km。单矿脉厚度为2m左 右,在褶曲地带还更厚,矿 化向下延深超过3km (Siddaian等,1989)。 § 矿脉由平行的石英-方解石脉 和细脉组成,向西陡倾,矿 脉和其内的单独矿脉沿走向 和倾向都和收缩和膨大现象, 常沿走向在其下盘尖灭再现, 石英脉和围岩的界限是渐变 的。矿脉以交替的条带状石 英和角闪岩为特征,矿脉常 包含一些平行于矿脉走向的 角闪岩碎片。

金矿矿物岩石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金矿矿物岩石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金矿矿物岩石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摘要:金矿的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成矿类型种类繁多,不同地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找矿和采矿人员应重视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多方位特征,加强对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以提高找矿的水平和效益。

目前,我国矿产勘查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创新勘查方法,这样才能将现有资源高效率的开发。

关键词:金矿;矿物岩石;特征;矿床成因;措施1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1.1矿体的性质和分布金矿床的形成条件复杂,且不限于单一矿化点。

一般来说,地质环境在成矿作用的各个阶段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贯穿于矿脉形成的全过程。

此外,岩浆岩和地层因素对成矿作用也有相应的影响。

以连续分布的特殊金矿床为例,矿源常受断裂影响,断裂作用表现出多种复杂的脉状构造。

此外,就金矿本身而言,矿体与构造破碎带围岩之间存在良好的过渡。

此外,金矿体多呈弧形,矿体轮廓光滑规则,矿体呈透镜状。

同时,大多数金矿体在中部具有较大的规模,具有分支重组、挤压繁殖等特征。

过去发现的大多数金矿床具有相对简单的地质特征,尤其是粉砂岩和热液石英岩。

1.2金矿地质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金矿床富矿围岩按矿石性质可分为热液石英岩、硅化粉砂岩、硅化泥岩和硅化角砾岩。

每种岩石类型的数量是随机分布的,这使得金矿床的地质意义更加复杂。

此外,金矿床相对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多呈轴向斜向分布,具有向东延伸的特征,附近常出现轴向小角度逆冲断层。

矿床的形成有两种常见的断裂类型和层控类型。

从形态上看,断层类型:一般位于矿轴附近的逆冲断层上,多呈透镜状和板状。

相应的地层控制矿体为碳酸盐岩和强硅化围岩,与生产剖面相对应。

矿体多位于轴向剖面和水滴裂隙中,这也是矿脉分布的层间性质。

矿体呈层状或透镜状、马鞍状。

1.3金矿特征石英脉型金矿的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银金矿、碲金矿等,金的赋存形态主要为天然金。

湘中双峰包金山Au-Sb-W矿床钨成矿特征

湘中双峰包金山Au-Sb-W矿床钨成矿特征

包金山矿区位于湘中 SbAu成矿带东段,紫云 山岩体北侧。前人研究工作[1-3]和矿山开采历来以 金矿为主。近年来,在矿区发现石英脉型金矿体内 伴生白钨矿[4-6],但是针对白钨矿的成因研究较少。 本次以包金山矿区的白钨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 探针测试等手段分析白钨矿成因,探讨钨成矿机制, 为矿区今后勘查工作提供指导。
包金山矿床钨矿石英脉,以石英—白钨矿脉为 主,部分为石英—自然金—白钨矿脉,偶见石英—自 然金—白钨矿—辉锑矿脉。白钨矿呈黄白色,与其 共生的石英呈乳白色和烟灰色。
乳白色石英脉脉宽数厘米到数十厘米不等,其 中夹杂少量黑色条带,偶见明金,白钨矿分布在脉壁 两侧,呈对称梳状构造,自形程度较高,颗粒较大,最 大者粒径 20mm(如图 3a,b)。烟灰色石英脉脉宽 度变化较大,数厘米到数米皆有出露,部分石英脉中 夹杂少量乳白色石英,偶见黑色条带和明金,白钨矿 在脉中脉壁都有分布,呈不规则浸染状或团块状,局 部有白钨矿细脉出现(如图 3c,d)。白钨矿自形程 度低,颗粒较细,少数白钨矿团块中可见围岩钙质角 砾混入。石英脉两侧围岩以钙质板岩为主,主要呈 黑灰、灰绿、灰白色,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蚀变 严重,见一处碳酸盐化,明金通常产于石英脉与围岩 的接触带上,同时,接触带中多见呈黄铁矿假象的磁 黄铁矿。 1.3 钨矿物特征
- 0.069 0.076 0.015 0.08 0.065 0.047 0.095

CaO 17.081 17.457 17.094 17.256 16.692 17.1 16.997 17.068 16.889 17.021 16.988 16.859
BaO 0.037
- 0.011
- 0.039 0.032 0.013 0.026 0.039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金矿资源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矿产资源,其在研究金矿资源的时候,不光需要考虑到其金的含量以及分布情况,更需要考虑到金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以便更好地实现有效的探矿和开采。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包括矿体形态、区域构造环境、岩石属性以及地下水体影响等方面。

其中对于金属矿产而言,区域构造环境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地质因素,因为其往往决定了金矿资源产生的环境以及矿体分布的特点。

因此,在进行金矿资源研究时,需要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的了解以及地质学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来理解区域构造环境。

区域构造环境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基性火山纵向系统,比如说玄武岩盆地,这种构造环境可以产生较大的金矿资源体。

第二种是岩浆弧环境,比如说侵入岩体与带状岩系和花岗岩体的接触带,这个构造环境则可以形成富含金矿化的岩体。

在研究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时,矿体形态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

金矿矿体通常在岩体中以密集、块状、蛋状、脏状、网状或石榴状等形态存在。

其中以脏状和网状矿体比较普遍,而块状矿体则往往产量较大。

当然,不同的矿体形态也往往与不同的矿化特征有关。

此外,岩石属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

金矿资源往往存在于一些特定的岩石类型中,比如变质岩和火山岩等。

这些岩石类型往往富含一定的金源,而且在矿床形成过程中也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最后,地下水体影响也是金矿资源地质特征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地下水体对矿体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地下水体的流动和化学特性往往对金矿床的形成和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说地下水体中的硫酸根离子往往会与岩石中的铁矿物反应,从而促进了金的沉淀。

同时,地下水体流动的作用也可以将部分金矿物从源地异位运移,最终形成富含金的矿床。

总之,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金矿资源的产生、分布以及开采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我们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开采策略,从而更有效地利用金矿资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李文超摘要:在金矿找矿及其开发过程中,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形成原因的科学明确,本文对其主要地质特征和主要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其中包括: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分析的重要性、金矿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金矿矿床的主要形成原因的实例分析。

希望通过本次分析,可以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的科学分析提供一定参考,从而有效促进金矿找矿及其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金矿矿床;形成影响因素;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形成原因在对金矿矿床进行地质特征和形成原因分析的过程中,相关单位与技术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要深入了解金矿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金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其主要形成原因展开科学分析。

然后,合理地将相应的分析方法应用到具体的金矿矿床分析中。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科学明确金矿矿床所具有的地质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从而为后续的金矿开发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分析的重要性随着近年来我国金矿资源开发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黄金矿床开始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然而,由于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矿产资源,加之金矿具有十分复杂的生态条件和地质条件,因此其矿床类型也有很多种,即使是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其黄金资源也可能以不同的金矿矿床形式存在。

但是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主要的金矿矿床类型通常只有一种。

为实现主要金矿矿床类型的科学确定,在具体的金矿找矿与勘查过程中,就需要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以明确主要的矿床类型。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更有利于后续黄金资源开发,还能使其产量和质量得以良好保障,并进一步提升黄金资源开采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更充分地满足当今社会对黄金资源的实际需求,从而有效促进金矿企业以及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2 金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金矿矿床的形成过程中,矿区的变质活动、热液活动、地质构造以及地球化学环境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含金石英脉、破裂蚀变岩型金矿[说明]

含金石英脉、破裂蚀变岩型金矿[说明]

含金石英脉、破裂蚀变岩型金矿[说明] 含金石英脉、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含金石英脉、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吉隆矿业的矿脉,以含金石英脉金矿为主,已破碎变蚀岩型金矿为辅。

学习这些概念有助于加强对吉隆矿业前景的认识。

一、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有明显的空间垂直分带现象,一般埋藏较浅,金品位高,易开采。

矿体呈单脉、复脉、脉带出现。

矿石成份及结构。

石英脉型金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次要的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等,还含有斑铜矿、毒砂、辉铜矿、辉钼矿、斜方辉铅铋矿、白铁矿、磁铁矿、镜铁矿、褐铁矿、金红石、赤铁矿、软锰矿、菱铁矿、硬锰矿、孔雀石、蓝铜矿、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等。

矿石结构,主要是自形、半自形晶粒状压碎结构,致密块状和浸染结构。

矿体赋存规律含金石英脉严格受断裂控制,脉体形态简单、规则,以单脉型为主,复脉型次之。

矿体产状呈脉状、透镜状、囊状、串珠状等,脉体一般呈陡倾斜产出,在空间上具有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现象。

石英脉常常呈密集的脉群产出,沿走向和倾向常呈雁行排列。

二、蚀变岩型金矿床蚀变岩型金矿床,具有规模大,距地表浅,延续深,矿化连续性较好,矿物组合简单,易选冶等特点。

但金品位较低,矿体产状较缓,矿岩松软破碎,有些厚矿体内有夹石,给开采带来一些困难。

地质特征; 一类是低硫蚀变型金矿床。

该类型金矿床赋存在大型的控矿断裂带中,多为大型矿床(10,30吨金储量),少数是特大型和中小型;另一类是中硫蚀变岩型金矿床。

该类型金矿床主要赋存在次级断裂构造中,略带有石英脉型的某些特征,但含矿岩石仍以黄铁绢英岩为主;金储量一般为数吨,个别达十数吨;矿物组合、矿石结构及围岩蚀变。

蚀变岩型金矿床的矿物组合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磁黄铁矿、闪锌矿、石英、绢云母、长石等。

金矿物的形态。

该类型矿床的金矿物,主要是银金矿和自然金,呈它形粒状、树枝状、片状等。

金的粒度一般是细粒金,常见粒级为0.004,0.07毫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溢 流相 为 主 , 其 出 露 的火 山产 物 中 , 为 大面 积 的 中
与火 山作用 有关 的次火 山熔 岩 出露 广泛 , 但 面积 有限 , 大都 分 布于 火 山机 构 附近 , 呈 岩 筒状 、 岩 枝状 、 或沉 火 山滑塌 构造 成脉状 分 布 。 由于次 火 山岩 为火 山
2 0 1 3正






2 9
双 峰 山金矿床岩石类 型 、 地化特征及蚀变
马桂 萍
( 新 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有 色地 质勘 查局 7 0 4队 哈 密 8 3 9 0 0 0 )
摘 要 双峰山金矿主要出露下石炭基性 一 酸性火 山岩 , 熔岩 占据多数 ; 次为各类火山碎 屑岩 , 广泛发育有晚期 的次火 山相 超浅 成岩
量 的 以玻 屑 为主 的玻 屑凝灰 岩及 岩屑 玻屑凝 灰 岩 、 火
1 主要岩石类 型特征
工作 区 内主要 出露 着 下石 炭 火 山岩 ,基 性 一酸 性 火 山岩 为 主 , 熔 岩 占多数 ; 次 为各类 火 山碎 屑 岩 , 而 且 广 泛 发 育有 晚 期 的次 火 山相超 浅 成 岩 石 。从 火 山 岩 岩石 类 型及 火 山作用 的特 征考 虑 , 该 区火 山岩 产状
基性火山熔岩流 。第二旋 回中岩浆酸性程度增高 , 粘 度增大 , 流动变慢 , 围绕火山机构形成面积较第一旋
回小 的酸 性熔 岩 一流 纹 岩 。在 熔 岩 流 的前 端 及 表 层 面形 成 大 量 的岩 泡 , 石 蘑 菇及 云朵 状 团块 , 流 纹 构造
作用岩浆演化的最终产物 , 往往为酸性偏碱性 , 因而
1 . 3 次 火 山岩类
此 类 岩石 出露 相 当广泛 , 从 基性 的玄 武岩 至 中性 的安 山岩及 中酸性 英安 岩 , 酸j 生流纹 岩 均有大 面 积 的 出露 。在 火 山作用 的第 一 旋 回 中 , 主要 以中基性 一中
酸性的熔岩为主 ;第二旋 回则演变为以中酸性 一酸 性火 山岩为 主 ; 第 一 旋 回 由于岩石 偏 中基 性 , 粘度小 ,
关 的断裂 、 火山机构 、 中性侵人体发育 。为浅成低温 凝灰岩很少。岩石碎屑物成分复杂 , 在第二旋回中火 热液活动形成 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 矿化范 围大 , 山碎屑 岩较 发育 。 早期 往往 形成 以岩 屑为 主 的各 类凝
具 有 很好 的远 景 。
灰岩 , 粗细不等。 当岩浆演化至酸性时, 则喷发形成大
3 0
马桂萍 : 双 峰 山金 矿 床岩 石类 型 、 地 化 特征及 蚀 变
增刊 2
酸性 为 主要 岩石 组 合 的火 山 建造 ,即玄 武 岩 一安 山
经 碱 度 A・ R计 算 , 并作 S i O 一 A・ R图, 第一 旋 回
岩 一英 安岩 组 合 , 且 以火 山熔 岩相 安 山岩 为主 , 火 山 的火 山岩投影 点 集 中的分 布在 钙碱 质 区 ; 第 二旋 回的
山灰流凝灰岩及熔结凝灰岩。此类岩石野外易于辨
认。 火 山灰 流凝灰 岩多 以灰色 、 黑 色为 主 , 成 隐 晶致密 块体 , 局 部 隐约可 见微 粒序层 理 , 易与 霏细岩 相混 。 熔 结 凝灰 岩成 杂色 , 断 面粗糙 , 假流 纹构 造清 晰 , 呈 断续
以中心式火 山喷发为主, 且伴之有裂隙式喷发 , 其成
岩 环境 属 岛弧 火 山岩 , 区 内主要 出露 岩 石类 型如 下 :
1 . 1 火 山熔岩 类
状, 流纹延续不远 , 易与流纹岩相混 。 玻屑凝灰岩成致 密 块状体 , 灰 白色 、 青灰 色 , 偶 然见 有较 少量 的长 石 晶
屑板 条 , 形 如斑 晶 , 岩石 风化 面上呈 灰 白色斑 点 , 易与 各类 斑岩 相混 , 特别 注 意与霏 细斑 岩 的区分 。单 纯 的 晶屑凝 灰 岩较 少 , 但 由于 晶屑含 量 相 对较 多 , 加之 岩 石致 密 , 有 时 易被误 定 为玢 ( 斑) 岩类 岩石 。
关 键 词
火 山熔岩 火 山碎 屑岩源自火 山作用旋 回 喷发
蚀变 青磐岩化
硅化
粘土化
双 峰 山金 矿床 地 处 准 噶 尔板 块 库 兰 卡 孜 千 岛弧 度 在岩层 走 向上变 化 也悬殊 。根 据粒 度 的变化 , 可 以 南缘 , 克拉 麦 里一 梅钦 乌拉 大 断裂北 侧 的库 兰卡 孜千 从 集块 岩至 火 山灰 流凝 灰岩 过渡 。 依所 含碎 屑成 分划 A u 、 Hg 、 c u成 矿 带 上 , 成 矿 地 质 条 件 良好 , 与 成 矿 有 分 , 则 为 混 屑凝 灰岩 与 玻 屑凝 灰 岩 为 主 , 单 纯 的 晶 屑
形成 了石 英斑 岩 、石英霏 细斑 岩及 石英 正长斑 岩 、 正 长斑 岩 、 花 岗斑 岩等 。 此类 岩 石斑 晶明显 , 石英 斑 晶油 光发亮 , 呈 油脂光 泽 , 长石斑 晶呈土 黄色 , 灰 白色且 往
极广泛 。浅灰色 、 浅黄色者大都为霏细状熔岩流 , 流 纹构造较紫红色不甚发育 , 但仔细观察仍可见到。这
石。 矿 区经历 了两次大 的火 山作用 , 形成玄武岩 一安山岩 一 英安岩 , 及偏碱性 的酸性流纹质熔岩为主的岩石组合 。 受到火 山晚期热液作用的改 造, 该 区围岩蚀变其一为 面型的弥漫 型蚀变一 青磐 岩化 ; 其二 为与本 区金矿床极 为有关 的线 型蚀变作用一硅化 、 粘土化 、 绢云母化 、 泥化作用 。
点 必须 严格 与碎 屑 凝灰 岩 加 以区别 。
1 . 2 火 山碎 屑 岩 类
往为钾长石 , 此类岩石产状特殊 , 不难辨认 。
2 火 山旋 回
金矿体产于下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 中, 经历了
此类 岩 石大 都 为 中酸性及 酸性 碎屑岩 , 具 有 良好 两次大 的火山作用 ,第一旋 回以爆发 一 溢流火山作 的成 层 性 , 单 层 厚 度变 化 很 大 , 同一 层位 碎 屑物 的粒 用为主 , 且 以溢流相为主 , 形成了一套 由中基性 一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