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策略

角美中心小学陈惠娜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非常沉重,却不容我们回避。“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中的三个重要的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学习主体

(一)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要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培养创新型人才,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而且从娃娃抓起,从儿童开始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小学科学课承当着重要作用。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不盲从的科学精神。

探究的作用:

(1)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

(2)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3)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

(4)由于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增进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十分关键。

(5)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交流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6)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

在国内,经调研,小学科学课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不重视现象: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及评价机的制影响出现“四不”重视。一是学

校领导不重视,(相对于语数英考试科目而言);二是教师不重视;三是学生不重视;社会因素造成学生将学习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语数外三个学科的学习上,他们要应对主要学科的考试压力。四是家长不重视。

通过对科学课堂探究现状的调研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在小学师资方面存在:科学教师专业不对口,大多是兼职;科学教师培训跟不上。语数英教师不论是外出培训,还是校本培训都在不间断的进行。科学教师就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科学课内容包罗万象,涵盖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的学科知识。由于专业问题、培训问题,所以教师知识储备严重不足,要胜任科学科的教学是有难度的。

2.在设备方面也存在问题,如实验器材短缺。科学课离不开实验,没有器材,教师只能靠讲授,这显然与科学探究背道而驰。

3.从教材方面分析。教学目标隐藏在图片中,教师很难挖掘,科学课程难度较大,教学参考书中也很难找到答案。科学教材内容开放性强,有些内容受到时空限制。如地球与宇宙内容。

4.小学的大班额很难组织有效探究活动。大班额分的组多,教师组织起来困难,实验活动会有失控现象。

造成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低效的原因,是多方因素的综合结果。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沟通,不会合作。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策略,表现为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这些都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表面性质的,学习中所体现的或能训练的思维过程大多是低质的,最终获得的知识往往又具有很强的纯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因不能有效迁移而无法灵活应用。

从小学课堂探究活动情况分析:

1.内容不实际,探究走过场。有些时候,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要求探究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不符,学生缺乏探究能力,脸上一片迷茫,无从下手或随意摆弄,致使探究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走过场,毫无意义。

2.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良好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但我们经常会碰到或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才进实验室,或刚到导入环节,就开始偷偷

摆弄材料,到了活动环节,学生只顾着抢玩材料,甚至打翻了水,打破了烧杯,不会倾听,不会观察,不会记录,不会交流,课堂上一片热闹,老师扯着嗓子叫,或者拿着小棒敲桌子,学生充耳不闻。

3.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这是针对原来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而言的,虽然说:收获尽在过程中,学生在探究中有技能、方法、情感上的收获,但现在有些老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新课程的理念,学生通过对一堆材料的摆弄,毫无收获也是徒劳。因为,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相当于只要耕耘不要收获,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无意义的过程。

4.分组不合作,只作壁上观。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但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和探究能力上的高低等原因,真正参与科学探究的学生只占少数,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承担全部探究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其它学生成了观众的现象不在少数。有调查发现,有五分之二的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小组活动,只作旁观者,看别的学生探究。这种分组不合作的现象屡见不鲜。

5.动手不动脑,探究浅层次。虽然“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位科学老师的心,教师都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但是学生科学探究作表面功夫,多动手,少用脑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问题刚提出,学生就摩拳擦掌,准备操作,缺乏了有根据的猜想,缺乏对研究方案的思考与制定,也缺乏组员之间思维的碰撞。这样虽然能保证较长的探究时间,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动了手,到底在探究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记录什么,学生却不知。

尽管多方因素造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科学教师身上,教师在科学探究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缺乏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这成为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有效性的最主要问题。

所以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要强调科学探究特别重要。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学习目标,又是科学学习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的核心是科学探究。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探究是指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获得实验证据,分析和解读数据,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把结果和结论告诉他人等等。科学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