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全)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文〕一、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二、.中位数: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三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假设这组数据是奇数个,那么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假设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那么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五.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异同:⑴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⑵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单位; ⑶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所以最为重要,应用最广; ⑷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⑸众数与各组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的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数据。
六、对于样本数据x 1,x 2,…,x n ,设想通过各数据到其平均数的平均距离来反映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那么这个平均距离如何计算?思考4:反映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一般用s 表示.假设样本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那么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12||||||n x x xx x x n22212()()()n x x x x x x s七、简单随即抽样的含义一般地,设一个总体有N个个体, 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 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时机都相等, 那么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八、根据你的理解,简单随机抽样有哪些主要特点?〔1〕总体的个体数有限;〔2〕样本的抽取是逐个进行的,每次只抽取一个个体;〔3〕抽取的样本不放回,样本中无重复个体;〔4〕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时机都相等,抽样具有公平性.九、抽签法的操作步骤?第一步,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第二步,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并搅拌均匀第三步,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十一、抽签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优点:简单易行,当总体个数不多的时候搅拌均匀很容易,个体有均等的时机被抽中,从而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缺点: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很难搅拌均匀,产生的样本代表性差的可能性很大.十一、利用随机数表法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其抽样步骤如何?第一步,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起始数.第三步,从选定的数开始依次向右〔向左、向上、向下〕读,将编号范围内的数取出,编号范围外的数去掉,直到取满n个号码为止,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简单随机抽样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高中数学统计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数学统计知识点总结(全)
1. 数据的获取与整理
- 数据收集方法包括直接调查法、间接调查法和实验法。
- 数据整理技巧有频数表、频率表、累计频数表和累计频率表等。
2. 描述性统计
- 描述性统计是通过各种统计指标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描述。
- 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四分位数等。
3. 统计分布
- 统计分布指描述某一现象在不同取值上的分布状况。
- 常见的统计分布有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等。
4. 概率与统计
- 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 统计是通过观察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5.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 随机变量是随机试验结果的数值表示。
- 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可能取值及其对应的概率。
6. 假设检验
- 假设检验用于推断总体参数是否符合某种设定的分布。
- 假设检验的步骤包括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显著性水平和计算检验统计量。
7. 相关与回归
- 相关分析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强度。
- 回归分析用于根据自变量预测因变量。
8. 抽样与估计
- 抽样是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
- 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值。
9. 统计决策与误差分析
- 统计决策是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做出决策。
- 误差分析用于评估统计结果的精确程度和可靠性。
以上是高中数学统计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统计与概率知识点

高中统计与概率知识点
1. 统计描述:
(1)概念:统计描述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的统计学方法,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如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等。
(2)常用指标:
(a)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中间位置的数据值称为中位数。
(b)平均数:将一组数据的所有数据值求和,然后除以总数据的个数,得到的结果称为平均数。
(c)标准差:标准差是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度量,它是每个数据值与平均数之间的差的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2. 概率:
(1)概念:概率是一种数学概念,用来衡量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常用指标:
(a)概率论:概率论是一种数学理论,用来研究不确定性现象的规律性,以及描述不确定性现象的概率分布。
(b)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一种描述不确定性现象的数学模
型,用来表示某一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分布情况。
(c)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即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统计简单随机抽样总体和样本是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总体指研究对象的全体,个体指每个研究对象,总体容量指总体中个体的总数。
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称之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的方法。
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简单随机抽样是其他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
通常只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采用这种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有抽签法、随机数表法、计算机模拟法和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总体变异情况、允许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
抽签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具体步骤是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随机数表法是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系统抽样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
它是根据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这一前提条件,先对总体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
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如果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提高估计精度。
分层抽样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统计与概率高考知识点归纳

统计与概率高考知识点归纳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高考数学中的一个考点。
在统计与概率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将对统计与概率的高考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统计学是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统计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数据来了解事物的规律,并作出科学的决策。
高考中可能涉及的统计学知识点主要包括:频数分布、频数分布直方图、统计图表、数据的度量指标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是对数据集中的各个数值进行计数,并将其呈现在表格中。
通过频数分布,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个数值出现的次数,从而更好地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
频数分布在高考中常作为基础题出现。
其次,我们来讨论一下频数分布直方图。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对数据集中的各个数值进行统计,并将其用柱状图进行可视化呈现。
通过直方图,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每个数值所占的比例,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高考中常常会出现要求根据一组数据绘制直方图的题目。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是通过图形的形式来呈现数据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统计图表有折线图、饼图、条形图等。
这些图表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可以根据数据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表示。
在高考中,可能会遇到要求根据一组数据绘制指定统计图表的题目。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数据的度量指标。
数据的度量指标是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常见的数据度量指标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特征。
高考中常常会遇到要求计算某些数据的度量指标或者利用已知的指标进行推断的题目。
综上所述,统计与概率是高考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对统计与概率的归纳,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提高应对高考数学题的能力。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增强对统计与概率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统计知识点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

高中数学统计知识点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
一、引言
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展示和组织。
在高中数学中,概率与统计是理解现实世界数据和随机事件的基础。
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数据类型
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
数据的收集
实验数据
调查数据
数据的描述
中心趋势的度量(均值、中位数、众数)
离散程度的度量(方差、标准差、极差)
三、概率论基础
随机事件
事件的分类
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
经典概率模型
几何概率模型
条件概率
贝叶斯定理
概率分布
离散型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
连续型概率分布(如正态分布)四、统计量的计算与应用
均值、中位数与众数
计算方法
应用场景
方差与标准差
计算公式
意义与作用
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相关系数
线性回归
非线性回归
五、统计图表的应用
条形图
折线图
饼图
散点图
箱线图
六、假设检验
概念介绍
类型I与类型II错误
t检验
卡方检验
七、置信区间与样本大小的确定置信区间的计算
样本大小的确定
八、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市场调查数据分析
医学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教育测试分数的统计处理
九、统计软件的应用
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
SPSS的使用基础
R语言入门
十、总结与展望
统计学不仅仅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帮助我们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数学高考必备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数学高考必备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数学高考中,概率与统计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占据大约10%的考试比重。
掌握好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点,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数学高考中必备的概率与统计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实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基本概念和概率计算1.1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在概率理论中,随机事件是指实验过程的一个结果,而样本空间则是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的集合。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明确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将题目中的问题抽象成适合计算的形式。
1.2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了解概率的定义和性质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掌握概率的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概率计算问题。
1.3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指与随机事件相对应的可数的数值,概率分布则定义了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其对应的概率。
掌握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在解题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1.4 用排列组合解决概率问题排列组合是概率计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掌握计算排列和组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定范围内的概率计算问题。
二、离散分布2.1 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一种重要的离散分布,在高考中经常出现。
掌握二项分布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二项分布相关的问题。
2.2 泊松分布泊松分布是一种常见的离散分布,用于描述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
了解泊松分布的特点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与泊松分布相关的问题。
三、连续分布3.1 均匀分布均匀分布是一种常见的连续分布,描述了在一定范围内任意取值的概率相等的情况。
掌握均匀分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与均匀分布相关的问题。
3.2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一种重要的连续分布,具有对称性和钟形曲线的特点。
在高考中,许多问题都可以近似看作正态分布,因此掌握正态分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非常重要。
四、统计分析4.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统计分析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第一步。
高中数学必修一概率与统计概念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概率与统计概念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概率的基本概念- 事件:指某个特定的结果或情况。
- 样本空间: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 随机试验:具有确定结果但无法预知的试验。
- 事件发生的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的计算方法频率定义法- 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来估计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古典定义法- 对于具有确定结果的试验,通过分析样本空间和事件的个数来计算概率。
几何定义法- 通过几何形状的面积或长度来计算概率。
组合计数法- 通过组合的方法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概率的性质- 概率的取值范围:[0,1]- 必然事件的概率:1-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0- 互斥事件的概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概率为两个事件概率之和。
统计的基本概念-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
- 样本: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
- 参数:总体的某个数值特征。
- 统计量:样本的某个数值特征。
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每个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被选中。
- 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
- 分层抽样:将总体划分成几个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随机抽取样本。
- 整群抽样:将总体划分成若干个互相独立的群组,然后随机选择某些群组作为样本。
统计的应用- 描述统计:通过图表和指标等方式描述数据特征。
- 推断统计: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练题1. 一个骰子掷一次,计算以下事件的概率:- 出现奇数的概率- 出现大于4的概率2. 甲、乙、丙三个班级参加校运动会,根据每个班级报名人数的统计数据,计算以下事件的概率:- 一个学生随机选中是甲班的概率- 一个学生随机选中是丙班的概率3. 一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根据往年的统计数据,该学生获奖的概率为0.4。
如果该学生连续参加了5次数学竞赛,计算以下事件的概率:- 至少获奖一次的概率- 恰好获奖3次的概率4. 某商品以正态分布的价格出售,平均价格为100元,标准差为10元。
计算以下事件的概率:- 价格大于90元的概率- 价格在90元到110元之间的概率5. 一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分为80分,标准差为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文)一、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二、.中位数: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三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五.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异同:⑴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⑵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单位; ⑶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所以最为重要,应用最广; ⑷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⑸众数与各组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的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数据。
六、对于样本数据x 1,x 2,…,x n ,设想通过各数据到其平均数的平均距离来反映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那么这个平均距离如何计算?思考4:反映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一般用s 表示.假设样本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则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七、简单随即抽样的含义一般地,设一个总体有N 个个体, 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n≤N), 如果每次12||||||n x x xx x x n22212()()()n x x x x x x sn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 则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八、根据你的理解,简单随机抽样有哪些主要特点?(1)总体的个体数有限;(2)样本的抽取是逐个进行的,每次只抽取一个个体;(3)抽取的样本不放回,样本中无重复个体;(4)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抽样具有公平性.九、抽签法的操作步骤?第一步,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第二步,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并搅拌均匀第三步,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十一、抽签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优点:简单易行,当总体个数不多的时候搅拌均匀很容易,个体有均等的机会被抽中,从而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缺点: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很难搅拌均匀,产生的样本代表性差的可能性很大.十一、利用随机数表法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其抽样步骤如何?第一步,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起始数.第三步,从选定的数开始依次向右(向左、向上、向下)读,将编号范围内的数取出,编号范围外的数去掉,直到取满n个号码为止,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简单随机抽样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思考:如果从100个个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你认为对这100个个体进行怎样编号为宜?解法1:(抽签法)将100件轴编号为1,2,…,100,并做好大小、形状相同的号签,分别写上这100个数,将这些号签放在一起,进行均匀搅拌,接着连续抽取10个号签,然后测量这个10个号签对应的轴的直径。
解法2:(随机数表法)将100件轴编号为00,01,…99,在随机数表中选定一个起始位置,如取第21行第1个数开始,选取10个为68,34,30,13,70,55,74,77,40,44,这10件即为所要抽取的样本。
小结、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有两种选取个体的方法:放回和不放回,我们在抽样调查中用的是不放回抽样,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法.抽签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当总体的容量非常大时,费时、费力,又不方便,如果标号的签搅拌得不均匀,会导致抽样不公平,随机数表法的优点与抽签法相同,缺点上当总体容量较大时,仍然不是很方便,但是比抽签法公平,因此这两种方法只适合总体容量较少的抽样类型.简单随机抽样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都相等,均为n/N,但是这里一定要将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第n次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特定的个体在第n次被抽到的可能性这三种情况区分开来,避免在解题中出现错误.解题应用如果从600件产品中抽取60件进行质量检查,按照上述思路抽样应如何操作? 第一步,将这600件产品编号为1,2,3, (600)第二步,将总体平均分成60部分,每一部分含10个个体.第三步,在第1部分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一个号码(如8号). 第四步,从该号码起,每隔10个号码取一个号码,就得到一个容量为60的样本.(如8,18,28, (598)十二、系统抽样的定义:一般地,要从容量为N 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系统抽样.由系统抽样的定义可知系统抽样有以下特征: (1)当总体容量N 较大时,采用系统抽样。
(2)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指的是将总体分段,分段的间隔要求相等,因此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这时间隔一般为k =[n N].(3)预先制定的规则指的是:在第1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一个起始编号,在此编号的基础上加上分段间隔的整倍数即为抽样编号.思考.下列抽样中不是系统抽样的是 ( C )A 、从标有1~15号的15号的15个小球中任选3个作为样本,按从小号到大号排序,随机确定起点i,以后为i+5, i+10(超过15则从1再数起)号入样B 工厂生产的产品,用传关带将产品送入包装车间前,检验人员从传送带上每隔五分钟抽一件产品检验C 、搞某一市场调查,规定在商场门口随机抽一个人进行询问,直到调查到事先规定的 调查人数为止D 、电影院调查观众的某一指标,通知每排(每排人数相等)座位号为14的观众留下来座谈 十三、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用系统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如果用系统抽样从605件产品中抽取60件进行质量检查,由于605件产品不能均衡分成60部分,应先从总体中随机剔除5个个体,再均衡分成60部分.一般地,用系统抽样从含有N 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其操作步骤如何? 第一步,将总体的N 个个体编号.第二步,确定分段间隔k ,对编号进行分段.第三步,在第1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个体编号l. 第四步,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 十四:分层抽样的定义: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抽样时,先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再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 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十五. 应用分层抽样应遵循以下要求及具体步骤:(1)分层:将相似的个体归入一类,即为一层,分层要求每层的各个个体互不交叉,即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2)分层抽样为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需遵循在各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每层样本数量与每层个体数量的比与这层个体数量与总体容量的比相等。
一般地,分层抽样的操作步骤如何? 第一步,计算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之比.第二步,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按比例确定各层要抽取的个体数. 第三步,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在各层中抽取相应数量的个体. 第四步,将各层抽取的个体合在一起,就得到所取样本. 十六、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三种抽样的类比学习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根据下表,你能对三种抽样方法作一个比较吗? 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组,组距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数据分组的组数与样本容量有关,一般样本容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十七 列频率直分布表的步骤列出一组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表可以分哪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求极差.第二步,决定组距与组数.第三步,确定分点,将数据分组. 第四步,列频率分布表.十八、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共同方法适应范围相互联系抽样特征特点类别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相等将总体分成均衡几部分,按规则关联抽取将总体分成几层,按比例分层抽取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起始号码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少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从总体中逐个不放回抽取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对各层抽样月均用水量/t频率组距0.50.40.30.20.10.5 1 1.5 2 2.5 3 3.5 4 4.5 O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高组距频率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是根据频率分布表画出来的,一般地,频率分布 直方图的作图步骤如何? 第一步,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步,在横轴上均匀标出各组分点,在纵轴上标出单位长度.第三步,以组距为宽,各组的频率与组距的商为高,分别画出各组对应的小长方形.小结1.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总体分布是指总体取值的 频率分布规律.我们通常用样本的频率分布表或频率分布直方图去估计总体的分布.2.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对相同数据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用紧凑的表格改变数据的排列方式和构成形式,可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通过作图既可以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又可以利用图形传递信息.3.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通过各小组数据在样本容量中所占比例大小来表示数据的分布规律,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整个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情况,并由此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十九、如何根据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别估计总体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1)众数:最高矩形下端中点的横坐标.(2)中位数:直方图面积平分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3)平均数: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与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的乘积之和.二十:什么是茎叶图茎叶图又称“枝叶图”,它的思路是将数组中的数按位数进行比较,将数的大小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的位作为一个主干(茎),将变化大的位的数作为分枝(叶),列在主干的后面,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主干后面的几个数,每个数具体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