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被动句)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一、明确意象,辨析意象的特征、冷暖色调、季节色彩、虚实动静等存在状态。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
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例1:暮春归故山草堂(唐·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诗中写的是暮春之景。
前两句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例2:定西番(唐·牛峤)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上阕描写边塞风物。
下阕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漫漫飞雪中乡关迷茫,戍楼之间回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愁人听来,真是如泣如诉。
景物的色调悲凉、凄冷,表现了征人的乡愁。
[当堂演练]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中的意象有何特征?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解析]“无言"而又“独上”,见出了“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月如钩",“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无言独上”是寂寞,“梧桐深院”是寂寞,“锁清秋”是寂寞,眼前一切都着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抒发出幽囚生活的愁苦。
二、解读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
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对妙处的品味。
例: 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采用对比手法。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小说阅读专题复习讲义第二课时理解标题含意体会标题用意上

第二课时:理解标题含意,体会标题用意(上)【小说拟题技巧】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棋王》、《阿Q正传》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3、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4、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春之声》6、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小说标题的考点】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标题含意解题思路指导】一、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例1]梦非梦老关说自己做了个梦,梦见小李和小金了。
老关说,这个梦太有意思了,我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呢?小李和小金听主任说梦见自己了,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非叫老关讲讲不可。
小李说,主任,你梦见我干什么了?我没干坏事吧?小金也说,关主任,我想,在您的梦里,我们依然对您忠心耿耿。
老关哈哈大笑。
老关说,那我就讲讲吧,不过,你们听了,可别往心里去!——我梦见我住院了,生的什么病,不知道。
你们两个来医院看我,问我想吃点什么。
我说,我想吃鸡蛋。
我怎么想吃鸡蛋呢?我也不知道。
——小李对我说,关主任,您等着,我马上就来。
很快,小李就从外面回来了,是空手回来的。
小李说,关主任,小鸡娃已经买回来了。
我很纳闷,我没说要吃小鸡娃呀,我说的是要吃鸡蛋。
小李说,关主任,等小鸡娃长大了,让母鸡下蛋,给您吃新鲜的!说完,小李就闪身不见了。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小李又冒出来了,小李说,关主任,小鸡娃长大了,是公鸡不是母鸡!——这时候,一直默默无语的小金说话了。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计划知识点讲义解析总结计划古代诗歌表格达技巧第二课时高品质版

第二课时:表现手法1、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诗,阅读后答复以下问题。
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突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著:放进,置入。
1〕这首小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2〕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梅花〔或“白梅〞〕;耐寒、高洁、芬芳、报春〔答对2点即可〕;〔2〕衬托,以冰雪林衬梅之坚毅耐寒;比照,与混芳尘的桃李比照显梅之高洁守志;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答对2点即可〕。
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唐诗,答复以下问题。
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在此夜宴文士。
②无忌:战园〞乐府诗?莫愁乐?云: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③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石城即今南京。
⑴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分析。
⑵“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⑴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学生答此题,不必求全。
上述各点可任选,意思对即可。
鼓励有创见的赏析。
〕⑵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
〔从作者个人角度答复,抒发了身世沧桑之感,亦可。
〕3、阅读下面这首秦观的?春日?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文言文被动句》课件

详细描述
在鲁迅、茅盾、巴金等现代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可以 找到一些文言文被动句的例子。这些句子在表达被动 含义的同时,也增加了文学作品的古雅气息。
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总结词
虽然日常生活中文言文被动句的使用较少, 但在一些特定场合仍可找到其踪迹。
详细描述
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如演讲、信函等,人们 可能会使用“被”这个词来表示被动含义, 如“这个问题被广泛讨论”。此外,在一些 方言中,也可能存在一些表达被动含义的特
04
文言文被动句的翻译技巧
直译法
总结词
直接翻译,保留原文形式
详细描述
直译法是按照原文的句子结构和语序进行逐词翻译,尽可能 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这种方法能够保留原文的 特色和风格,但有时可能会造成译文不够流畅或出现生硬的 感觉。
意译法
总结词
理解意义,重新表达
详细描述
意译法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是根据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进行翻译,重新组织语言,使 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能够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但有时可能会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某个地方或时间 ,强调被动关系。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于”字句通常表示被 动关系,通过在动词后加上“于”来 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地点或时间。例 如,“受命于君”、“战于野”等。
“见”字句
总结词
表示被动行为,强调动作行为的 受事者。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见”字句通常表 示被动行为,强调动作行为的受 事者。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 ”、“吾未见其功也”等。
“为”字句
总结词
表示被动行为,强调动作行为的受事者。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为”字句通常表示被动行为,强调动作行为的受事者。例如,“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天下笑”等。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鉴赏诗歌的语言技巧(二)【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4、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
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
文言文专项复习被动句

文言文专项复习六被动句一、文言文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1、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
例如: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上》)⑵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⑶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史记项羽本纪》)2、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介词“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
例如:⑷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⑸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⑹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3、用“见”或“见……于……”(“见”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被动。
例如:⑺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⑻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⑼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4、用“被”表被动。
“被”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类似。
例如:⑽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⑾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贾生列传》)⑿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战国策齐策一》)5、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
例如:⒀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被兵势所逼)耳。
”《资治通鉴》)⒁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韩非子五蠹》)⒂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二、翻译下列句子⑴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⑵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⑶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曹丕《与吴质书》)⑷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⑸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⑹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句式被动句(PPT31页)

解题方略 判断被动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 命题角度 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
•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 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 者。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形式:
被动句的类型
例句
“于”字句: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当堂训练
A 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A. 同屋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 B.现在如果不赶快去,恐怕被曹操抢占了先机。 C.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D.瘦弱无力的兵士被人马践踏。
C 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这样就可以报将军的仇,燕国被欺侮的 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6.太子丹见荆轲迟迟未发,“疑其改悔”。荆轲怒斥太子丹,告别赴秦。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表
“见” 两种形式区分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②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见的用法练习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乃翁见事可怜迟。 《示儿》 ④总不许见哭声。 《林黛玉进贾府》 ⑤敢陈愚见。 《晋书·王浑传》 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 ⑦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 ⑧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自荐》
1、洎牧以谗诛。 2、城之破也。 3、戍卒叫,函谷举。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王之蔽甚矣。
池州市江南中学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词类活用 第二课时(动词活用、数词活用)

第二课时【动词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例1: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例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2、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1: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例2:外连衡而斗诸侯.(斗:让……争斗)3、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例1:哀吾生之须臾。
(“哀”,就是“为……哀叹"之意。
)例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例1:六王毕,四海一。
(“一”,就是动词“统一”的意思。
)例2: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形容词“专一”)[当堂演练]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得:收获、心得)3、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4、以夭梅病梅为业.(夭、病:使……弯曲,使……生病)5、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6、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形容词“全、满")7、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后汉书》)(作、制:措施、制度)8、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9、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1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动词,从属二主;对……有二心;背离)1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的类型有:
1.“见”、“于”、“……见……于”、“……受……于”表被动。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③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⑥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⑧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⑨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⑩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为”、“为……所”表被动。
例如: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③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
到了]
④恐为操所先。
⑤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劫:胁
迫,挟持]
⑥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被”表被动。
例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②妆成每被秋娘妒。
③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④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五人墓碑记》)
⑤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4.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例如: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②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③戍卒叫,函谷举。
④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谏逐客书》)
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当堂演练]
一、请把下面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同“盍”)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
1、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译文:
2、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译文:
参考答案:
1、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2、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
所容忍。
[稼:耕种。
穑:收割庄稼。
“纲而纪之,统而理之”中的“纲、统”是名词作状语,“用法度、用道统”,“而”是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
“而志不远矣”中的“而”是通假字,通“尔”。
]
[附参考译文]:
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
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
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
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收容。
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
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二、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英雄之言
(唐)罗隐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
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冠履焉,衣服焉。
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
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
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
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
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1)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
译文:
(2)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译文:
(3)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译文:
参考答案:
(1)物品隐藏不露的原因是为了防备盗贼。
(2)他们与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长久保持不变罢了。
[“不常其性”为主谓倒装句]
(3)所以说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不被人们羡慕觊觎,那是太少了。
[附参考译文]:
物品隐藏不露的原因是为了防备盗贼。
人也是一样。
盗贼也是人,同样要戴帽穿靴,同样要穿着衣服。
他们与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长久保持不变罢了。
看见财宝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出于寒冷饥饿;看见国家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拯救百姓的困苦。
出于寒冷饥饿原因的人,不用去多说;拯救百姓困苦的人,应该以百姓的心为心。
但是汉高祖刘邦却说:“我的住室应该像秦皇这样。
”楚霸王项羽也说:“秦皇可以取而代之。
”想来他们并不是没有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可能是因为看到了秦皇的奢华尊贵,然后产生了取而居之与取而代之的想法。
像他们这样的英雄尚且如此,何况是普通人呢?所以说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不被人们羡慕觊觎,那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