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____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2.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3.疑问句(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4.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或近音)代替的办法写成另一个字;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汉语是表义文字,文言文一般一字一词,用语精练,多义性强,语境意义地位突出。
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其中最常用的文言虚词,2003年《考试说明》只限定了18个。
3.文言句式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①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的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也”的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③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的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④主语后既没有“者”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⑤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⑥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用“为”放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表示方法:①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为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通用12篇)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篇1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
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问)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5、践辞曰(推辞)6、越四封之内(疆界)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8、旅进旅退(俱,共同)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孰为汝多知乎(通"智")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篇2《虎丘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蔀(bù)屋:指穷苦人家昏暗的房屋,这里指贫民。
2、栉:木梳。
3、角:较量,竞比。
4、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5、竹肉:这里指箫管与歌喉。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及解析随着高三阶段的到来,语文学科成为了学生备考的重点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应对高考,以下是对高三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及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古文篇在古文篇中,主要包括文言文阅读理解、古文作文和古代文学常识三个方面。
1.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是高考中的必考题型之一,需要同学们掌握古文词汇的理解和阅读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注重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内容。
2. 古文作文古文作文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古文知识,写出符合古人文风和特点的文章。
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字句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营,力求达到与古文相似的效果。
3. 古代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常识主要包括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流派的了解。
同学们需要熟悉古代文学作品的名篇和作者,同时了解古代文学的流派特点和代表作品。
二、现代文篇现代文篇主要包括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修辞手法运用和现代文作文三个方面。
1. 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是高考中的基础题型之一。
同学们需要通过阅读理解短文,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要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同时,注意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现代修辞手法运用现代修辞手法在现代文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学们需要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便在作文中灵活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现代文作文现代文作文要求同学们结合社会现象和个人经历,进行议论或叙述。
写作时,应注意选材符合时代背景,语言表达准确清晰,逻辑性强,同时注意论证的准确性和说理的逻辑性。
三、文学常识篇文学常识篇主要包括文学常识的了解和文学鉴赏的技巧。
1. 文学常识的了解同学们需要了解文学史中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文学作品和作家的背景,熟悉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演变过程。
2. 文学鉴赏的技巧文学鉴赏的技巧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和意境感知。
同学们需要通过对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的分析,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高考重点文言文必背知识资料

高考重点文言文必背知识资料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6.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7.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
二、虚词。
1.之。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
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4.时则不至则:或。
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三、实词。
(一)重点实词。
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二)词类活用。
1.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
2.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
3.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4.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
5.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
四、特殊句式。
(一)介宾结构后置。
1.岁征民间。
2.焚拜如前人。
3.掭以草尖。
4.既而得其尸于井。
5.覆之以掌。
6.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
(二)省略句。
1.令以责之里正。
2.折藏之,归以示成。
3.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4.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五、古今异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2.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
3.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4.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
5.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
6.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可能会包括以下内容:
1.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文言文的古代标准音读音规律等。
2. 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语法: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和语法结构,如并列句、偏正结构、倒装句、状语从句等。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以及它们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4. 文言文中的典故和引用:文言文中常见的典故和引用,如《左传》、《史记》等经典文献中的名言警句,了解其背景和含义。
5. 文言文中的常见词汇和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和短语,了解其意义和用法,掌握基本的词汇量,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6. 文言文篇章结构和逻辑思维:文言文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起承转合、结构严密、逻辑严谨等特点,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转换。
7. 名篇阅读和评论:熟练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名篇,如《论语》、《孟子》、《史记》等,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8. 文言文的应用写作:能够运用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如写景、描写人物、抒发感情等,增加写作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以上是一些可能出现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具体的考纲和考题还需要以教育部和各省份的具体要求为准。
建议再详细了解教材和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备考。
第 1 页共 1 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语法现象:1.积累性的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2.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各类句式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达、雅“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翻译的程序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1、留(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古今同义的词语,专有名词如:帝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名、称谓、器具、度量衡单位、典章制度可照录不翻译。
如果名称不全的要补全。
例:1:阳嘉元年,复造地动仪。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德佑二年____月____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文言文常识归纳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由官方所追加的称号叫谥号,非官方所加叫私谥。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就是他死后朋友所谥。
官方所加,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高考语文知识
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一直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类型的文言文该怎么阅读呢?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
传记阅读
人物传记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主要选材方向,而其中又以史传文为最多。
史传文的篇章结构大致相同,内容大同小异,不外乎官职变动、政绩功勋、言论才学、品德修养等几个方面。
阅读传记时,首先要分清传主何时,在何地,为何官,在何背景下,做了何事,有何效果,避免混淆不同事的细节。
其次,要分清文中涉及的其他人物跟传主之间的关系,在传主的升迁沉浮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再次,要特别关注传主言论以及他人和作者对他的评价。
议论文阅读
古代议论文见解深刻,结构精巧,论证严谨,事例富有时代气息,尤其是立论思维很有特色,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巧妙融合。
阅读时,要注意其论证的说理性、结构的逻辑性、段落的条理
性、语句的严密性以及虚词的衔接,从而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阅读这类文章,可结合文后的内容分析题来理解全文,在此前提下,重点解读各小题在原文中对应的部分,然后一一解题。
应用文阅读
应用文指的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较为正规的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的实用文体。
古代应用文大致有诏令奏疏、碑墓哀祭、事略传状、题跋书序等专用公文和人际交往的一般文体,其中表达方式有以议论为主的,也有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的。
高考中选用的文体,一般都是课本或读本里见过的。
阅读这类文章,要了解该文体的写作格式、写作对象、主要表达方式以及文章的基本内容,从而很快地进入文章的情境,把握中心事、主要人物和作者意图。
杂记阅读
古代杂记,以记叙为主,综合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
内容广泛,种类繁多,有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和人事杂记等。
杂记具有短而活的特点,读起来生动、有趣。
杂记记的是人、事、物、景,但并不是纯客观地记叙,而是通过主观的感受去发现,去开掘,去表现。
因此,阅读杂记,要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情感、态度,要善于抓住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关键词、中心句,特别要注意文章的结尾。
同时,要注意杂记的写作技巧,最常见的是借景抒情、托物寓意等。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题目。
独孤后性妒忌,后宫莫敢进御。
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没宫中,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得幸。
后伺上听朝,阴杀之,上由是大怒,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
高熲、杨素等追及上,扣马苦谏。
上太息曰:“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高熲曰:“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上意少解,驻马良久,中夜方还宫。
后俟上于阁内,及至,后流涕拜谢,熲、素等和解之,因置酒极欢。
先是后以高熲父之家客,甚见亲礼,至是,闻熲谓己为“一妇人”,遂衔之。
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志,从容谓熲曰:“有神告晋王妃,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熲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上默然而止。
独孤后知熲不可夺,阴欲去之。
会上令选东宫卫士以入上台,熲奏称:“若尽取强者,恐东宫宿卫太劣。
”
上作色曰:“我有时出入,宿卫须得勇毅。
太子毓德东宫,左右何须壮士!此极弊法。
如我意者,恒于交番之日,分向东宫,上下团伍不别,岂非佳事!我熟见前代,公不须仍踵旧风。
”
熲子表仁,娶太子女,故上以此言防之。
熲夫人卒,独孤后言于上曰:“高仆射老矣,而丧夫人,陛下何能不为之娶!”上以后言告熲。
熲流涕谢曰:“臣今已老退朝唯斋居读佛经而已虽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纳室非臣所愿。
”
上乃止。
既而熲爱妾生男,上闻之,极喜,后甚不悦。
上问其故,后曰:“陛下尚复信高熲邪?始,陛下欲为熲娶,熲心存爱妾,面欺陛下。
今其诈已见,安得信之!”上由是疏熲。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意少解少解:稍有缓和
B.遂衔之衔:怀恨
C.潜有废立之志废立:废弃
D.今其诈已见见:看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
B.先是后以高熲父之家客
吾尝终日而思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其可废乎
D.恒于交番之日
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隋文帝与独孤皇后、高熲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独孤皇后小心眼、爱计较、心计多、擅政谗忠的个性特征。
B.文章表现的隋文帝,畏惧独孤皇后,听从独孤皇后的参政意见,外能治理邦国,内却不能厘清家务,悲哉!
C.从文中看,高熲对国家忠心耿耿,知进退,顾大局,敢直谏,不贪色,有大略,明世务,然最终被隋文帝疏远。
D.因为高熲的儿子高表仁娶了太子杨勇的女儿,所以隋文帝提醒高熲不要在增强皇宫守卫力量这事上替杨勇说话。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臣今已老退朝唯斋居读佛经而已虽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纳室非臣所愿。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后俟上于阁内,及至,后流涕拜谢,熲、素等和解之,因置酒极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仆射老矣,而丧夫人,陛下何能不为之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