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的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2024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1.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高考作文常常
需要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2.修辞格:包括对偶、倒装、拟声、拟态、叠词等。

修辞格常常用于
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3.古代文学常识:了解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家的生
平以及其代表作品,对于高考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题目的解答有辅助作用。

6.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熟悉文学经典,能够进行文学鉴赏和作品比较。

7.修辞语言:熟悉常见的修辞语言,如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
能够理解和运用。

8.现代汉语规范: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包括词汇、短语、句子结构等。

10.写作技巧:包括写作结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等,能够写出清晰、连贯、有逻辑性的文章。

高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知识点梳理一、诗歌鉴赏1. 诗的韵律和格律: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2. 诗的意象与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 诗的体裁与流派:古体诗、近体诗、民间诗等。

4. 诗的风格与主题:婉约、豪放、山水、爱国等。

5. 名篇欣赏与名家作品:杜甫、白居易、李白、苏轼等名家作品的赏析与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 古代诸子百家:儒、道、墨、法、阴阳家等各种学派的思想内容与文本阅读。

2. 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的赏析与阅读。

3. 文言文阅读技巧: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

4.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历史事件、传统节日、经典典故等文化常识的了解与运用。

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1. 现代散文与小说:熟悉常见作家的作品,如鲁迅、郭沫若、林语堂等。

2. 新闻媒体与时事评论:掌握新闻报道与时事评论的基本写作特点与技巧。

3. 广告与公告:了解广告语言的特点,分析广告宣传的策略与效果。

4. 人物形象与情感描写: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建构以及写实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5. 修辞手法与文体特征:对比、排比、运用对话、夸张、悬念等修辞手法和不同文体的特征。

四、阅读与表达能力1. 阅读理解:培养灵活运用推理、归纳、概括等阅读方法。

2. 写作素材积累:广泛阅读各类文章,积累写作素材与相关背景知识。

3. 作文技巧与命题分析:熟悉不同题材作文的写作要求与常见命题形式。

4. 文学常识与创作技巧:了解文学史、文学流派与创作技巧,提高写作的格调与水平。

5. 口语表达与辩论技巧:培养自信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辩论和演讲的说服力。

五、语言文字知识1. 词汇理解:掌握常见词义、词性、词义辨析和词语搭配。

2. 语法分析与运用:掌握句子成分、句型、语态和语法错误的改正等语法知识。

3. 短语与固定搭配:熟悉各类短语和固定搭配的用法和意义。

4. 表达清晰与连贯:认识段落结构,合理使用过渡词和标点符号。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语文基本要素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一鉴赏形象1人物形象(1)问: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征(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①概括形象特征:本诗塑造了一位的身份形象。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抓关键点手法)③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作用):寄寓的情感蕴含的哲理。

(2)人物描写手法(怎样塑造刻画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怎样表现人物情绪的)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描写(依附于其他描写手法存在)等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正衬对比反衬等借助修辞:比喻象征等2事物形象(咏物诗)(托物言志之物,象征人物品格理想情操)问:描写(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答:①概括物象特征②结合诗句分析(点手法)③作用:象征什么样的品格,寄托什么样的情感常见形象:兰花菊花梅花松柏竹蝉马等(分析总结象征内涵)常用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反衬等(描写物)象征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发情)3景物形象:(1)意象:(蕴含诗人情感(意)的景物形象,在诗词中设有几个意象名词。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名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

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

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

(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

(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

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

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

(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物理学充分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以下是我整理的高考语文必考学问点归纳总结五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高考语文必考学问点归纳总结文言加点词释又有三句要领:一看位置,二看词性,三作解释。

如“一邑之医举十人”句,“举”的位置居中为谓语,当解作动词,然后释“举荐推举”意。

位置最重要,打算一切。

文言句子翻译也有三句要领:一要逐字翻译(除专有人名、地名、官名照抄外),这是区分古今异义非常重要的一点。

现代汉语经常两字一义,如“睡觉”,即睡;而古义则译为“睡醒”,一字一义。

二要做到“省略要补齐”,尤其是主语,或者“之”、“于”类的代词和介词等,以括弧标明,使句意完整通顺。

三要留意“倒装要还原”。

如宾语提前,定语状语后置等,肯定要按现代文语序还原倒装。

文言文的主观题较多体现在主旨、方法与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方面。

“规章”是:记叙类文体多留意文尾中心句,谈论类文体多关注文首中心句。

能用原句;若无,则可退而求其次,找出抽象概括意义的中心关键词也可,然后再自己组句。

其他类型的主观力量题要强调“对号入座”法,将问题放入所对应的语段或句子中去,认真比较参照,与现代文学习的一些方法相像。

高考语文必考学问点归纳总结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源头。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另有“赋比兴”三种手法。

赋:直抒胸臆,比:比方,兴:气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咏之物。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3、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4、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

其他知识点:1、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3、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4、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标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标点符号考题是常出现,它的分类比较多,所以要谨记每个符号使用的方法。

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点号的连用、后括号的位置、引号和句末点号的关系等都是重点。

在写作文中标点符号也是核心考点,如果运用不好会影响到作文的分数。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通过*的学习能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长生歧异,可不用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用顿号。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并列词语做谓语、做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或感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7.并列的成分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关于冒号的使用: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中间,则不能用冒号。

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3.如果后文是应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高考语文知识必背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必背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必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在高考语文中,文学常识是必备的基础知识。

包括了各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著名的作家以及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等等。

各个时期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也是需要了解的。

例如近现代文学时期的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的特点,以及鲁迅、韩寒等作家的代表作品。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高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需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场景。

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以及常见的修辞手法错用的情况。

三、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作家和主题。

例如《红楼梦》、辛弃疾的词等等。

同时也要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如诗词的格律和韵律等。

四、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涵盖了二十世纪以后的文学作品,需要熟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作家及其思想。

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余华的《活着》等。

同时还要了解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区别和特点,如现代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反映等。

五、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部分,需要熟悉不同体裁、不同时期的诗歌,包括古诗、近代诗等。

熟悉诗歌的韵律、意象及其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是必不可少的。

六、阅读与鉴赏阅读与鉴赏是高考语文的核心能力,需要熟悉各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包括小说、散文、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文章。

同时还需要培养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包括理解作者意图、把握文本的核心思想等。

七、修辞语言高考语文中经常会出现修辞语言的分析题,需要掌握修辞语言的类型和特点。

如比喻、借代、排比等等。

同时对于修辞语言的运用要有清晰的认识,考虑作者选择修辞语言的目的和效果。

八、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高考语文中的关键要点,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写作技巧。

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

同时还需要培养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文章的写作水平。

以上是高考语文中必备的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 汉字基本知识汉字是汉族的传统文字,包括基本汉字和常用汉字两个层次。

基本汉字有214个,常用汉字则有近3500个。

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笔画顺序和读音是语文学习的基石。

2. 拼音与音标拼音是用来标注汉字读音的字母系统,音标则是用来表示语音发音的符号。

掌握拼音和音标有助于正确地读、写和理解词语。

3. 词语辨析词语辨析是指在语言使用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近义词、反义词或相近词语之间的差异。

例如,区分"善良"和"友善"、"大胆"和"冒险"等。

4. 词汇搭配与固定搭配词汇搭配是指词语之间常常搭配使用,形成搭配习惯,例如"高兴"搭配"快乐","生病"搭配"去医院"等。

固定搭配则是表示一种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例如"纸上谈兵"、"一帆风顺"等。

了解和运用词汇搭配和固定搭配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1. 阅读理解技巧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章、课文或段落,理解其中的意思、细节和结构。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掌握快速阅读、 skimming 和 scanning等技巧,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本。

2. 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

掌握写作技巧需要了解文体的特点、写作结构的组织和常用表达方式。

同时,提高词汇量、加强逻辑思维和培养文学素养也是写作的关键。

三、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是指古代文学作品按照传统、风格或题材进行的分类。

例如"诗"、"词"、"赋"、"曲"、"小说"等。

了解古代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有助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兮辞》 ) 29.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 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 陶潜《归去来兮
辞》 ) 30.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
晨光之熹微。 ( 陶潜《归去来兮辞》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2 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
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古今异义:
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 颁:通“班” ;“斑”;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
关键在态度生命只有一次 【教学目标】 、知道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带来结果;掌握遇到时应策略。 、了解青少年轻生的主要心理原因,通过学习使命重性善待 【新课讲授】 一、导入新课: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曾先后实验了七千六百多种材料失败八次。有人对赞叹道:“你真不起!”回答错我只是证适合做丝而已 想一: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对待挫折,不同的人有态度又会导致结果。 二、新课探究 关键在态度 、面对挫折,不同的心态会带来什么结果(怎样正确待?) 当我们用消极的态度对待挫折,只能看到悲观、失望和灰暗一面遇总是退缩回避或者妥协最终被所压倒。 ()当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就会看到乐观、进步向上一面能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强者。 、如何走出挫折,取得事业的成功?(你认为积极战胜向需要做到哪几点) 正视挫折,端心态。(前提) 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根本保证) 冷静对待,客观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基础) 确定恰当的理想和目标。(动力)
2.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 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
里霜。 (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 3.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 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
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 郑愁予《错误》 ) 4.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 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 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而挟重器多也。 ( 《触龙说赵太后》 )
15.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
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孟子《寡
人之于国也》 )
16.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荀子《劝学》 )

17.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 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
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朱自清《荷塘月色》 ) 7.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 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用心一也。 ( 荀子《劝学》 )
22.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2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贾谊《过秦论》 )
24.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5.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何辞为 ?( 司马迁《鸿门宴》 )
焉,或不焉。 ” 不: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
人之璧可予不 ?” 雠:同“仇” ;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 联合抗秦。 动词。“其后秦欲伐齐,
齐与楚从亲。 ”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从:同“纵” ;与“横相对,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
高考语文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课相对于小学初中的语文基本常识来说 难度大了很多, 要掌握的知识难度也会大很多。 下面就让 XX
给大家分享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1 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
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 毛 泽东《沁园春长沙》 )
26.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
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27.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
由今之视昔,悲夫!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28.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惘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 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陶潜《归去
蔽甚矣!
11.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
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
14. 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暴:同“曝”晒。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
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
露,” 倍: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 被: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 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 ;不。副词。 “或师
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 语,貌似现代汉语中双音词, 容易造成错觉, 使人望文生义,
把他们看成一个双音词,造成误解。 1、汝岂得自由 ( 自作主张 ) 《孔雀东南飞》 2、璧有瑕,请指示王 ( 指出来给……看 ) 《鸿门宴》 3、至于成立九岁不行 ( 成人自立, 不能行走 )《陈情表》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不平常、不一般 ) 《石钟
自我疏导,排解。(主要方法) 请求帮助,向他人倾诉。(有效方法) 精神升华,将挫折、痛苦忧愁转化为行动的不竭力。(主要方法) 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具体有:自我疏导、合理宣泄移情目标升华 不同的心态,结果 积极心态:取得成功,就事业 消极心态:悲观失望,一事无成 反思你以往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如何改进 、积极走出挫折的方法 ()正视现实和挫折,不回避端心态。 ()认真分析和解剖挫折产生的原因。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 ()树立信心,增强勇气。 生命只有一次 生命之美 生命是美丽的,真正虽然有时并不完但我们无法去赞。会走向尽头如同鲜花繁衰草木枯荣这些世间在自己限中展现了那么绚风采 我珍惜生命,因为崇拜真正的美丽。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过分地看重目标的和程艰辛忽视了快乐美好。他们一旦遇到严挫折往会用自己命换取问题所谓“解决” 某县七年级(九)班的历史老师江检查学生作业时,发现王未完成便把他叫到教室外走廊上批评了几句承认错误但还让在全同面前讨当近后没有跟进去竟转身从四楼跳下。事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不治亡
山记》 5、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 一丈见方 ) 《项脊轩志》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
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 ; 二是双声通假 ( 两个字声母相同 ) ,如“胡”通“河” ; 三是叠韵通假 ( 两个字韵母相同 ) 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 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 ( 或“×同×” ) 。通假字与 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 考虑该字为通假字。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 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通假字: 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 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 ;字版。名词。 “板印书
亦无所害。 8.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 (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10. 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8.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
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20.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
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子《劝学》 )
21.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