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

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8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1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1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1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15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1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鸿门宴》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鸿门宴》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鸿门宴》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3、续:此亡秦之续耳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5、啖:拔剑切而啖之6、操:大王来何操7、刑:刑人如恐不胜8、胜:刑人如恐不胜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卻1、因: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2、如:①万事如意②刑人如恐不胜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④沛公起如厕3、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③孙叔敖举于海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⑤杀人如不能举4、谢: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大王③乃令张良留谢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5、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6、置: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1、军:沛公军霸上2、王:沛公欲王关中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4、活:项伯杀,臣活之5、兄:吾得兄事之6、籍:籍吏民7、目:范增数目项王8、翼:常以身翼沛公9、何:“大王来何操?”10、间:道芷阳间行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此亡秦之续耳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4、壮士,能复饮乎?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大王来何操?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项伯于是当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我进入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3、项庄拔剑起舞。

译:项庄拔出剑来开始舞剑。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译: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之心,杀人如恐不尽。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死了曹无伤。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____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2.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3.疑问句(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4.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篇1: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一、字音缦回màn不霁何虹jì焚椒兰jiāo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辘辘lù剽掠piāo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鼎铛chēng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横槛jiàn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二、重点实词: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合适)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顿,此处是雨停顿)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三、文言现象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防止接触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构造的参过失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亮堂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篇2: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才能层级如下:(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阐述类文本。

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阐述类文体的根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通用12篇)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篇1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

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问)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5、践辞曰(推辞)6、越四封之内(疆界)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8、旅进旅退(俱,共同)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孰为汝多知乎(通"智")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篇2《虎丘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蔀(bù)屋:指穷苦人家昏暗的房屋,这里指贫民。

2、栉:木梳。

3、角:较量,竞比。

4、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5、竹肉:这里指箫管与歌喉。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文言文常识归纳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由官方所追加的称号叫谥号,非官方所加叫私谥。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就是他死后朋友所谥。

官方所加,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古文阅读1. 作者与作品:熟记古文名句、名篇、名著的作者和作品,如《论语》、《左传》、《孟子》,以及王阳明、杨时等。

2. 文言文常用词汇:对古文中常见的文言文词汇进行整理和归类,熟练掌握其意义和用法,如“贤”、“愚”、“善”、“恶”等。

3. 句式和修辞手法:熟悉并掌握古文中常见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如倒装句、比喻、排比等。

二、古文选读1. 文言文名篇:熟悉并分析《论语》、《孟子》、《左传》等经典名篇,理解其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2. 古代文学作品:熟悉并分析《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文学作品,理解其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3. 古代历史文献:熟悉并分析《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历史文献,了解古代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

三、文言文翻译1. 句子翻译:对文言文句子进行翻译,要求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和语境,并用通顺、地道的现代汉语表达。

2. 短文翻译:对文言文短文进行翻译,要求综合运用文言文知识和现代汉语表达能力,力求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四、古文写作1. 仿古文写作:根据提供的古文材料,进行仿古文写作,要求模仿古人的文风和思维方式,写出通顺、自然的古文作品。

2. 古代文人作品赏析:分析古代文人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理解古代文人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

五、文言文修辞性知识1. 文言文常用格调:熟悉并掌握文言文的常见格调,如明理、发扬、陈述、述情等,理解其对文言文表达的作用。

2. 文言文修辞手法:掌握文言修辞手法的用法和效果,如比喻、夸张、对仗、托物等,理解其在修辞中所起的作用和效果。

3. 文言文常见句式:熟练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句、独立主格结构、倒装句等,了解其语法特点和表达方式。

以上是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必备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备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的一大重点,掌握好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非常关键。

本文将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进行探讨,方便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有所依据。

一、词语篇1. 义项辨析:文言文中常常存在多个义项相近的词语,例如“讳”和“憾”。

讳指违背习俗,不按某种规矩做;憾则是感到遗憾、惋惜。

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仔细辨析词义,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2. 异义词辨析:文言文中也存在一些同音或近音的异义词,如“聿”和“欤”,容易混淆。

聿有用笔注文的意思,欤表示疑问、嘱咐之词。

考生在阅读时要对词义有准确的判断。

3. 修辞方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考生要善于分析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用意。

例如,若文章使用了拟人手法,说明作者要赋予非生物事物以人的行为、思维等特点,进而加强表达效果。

二、句式篇1. 并列句: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并列句进行叙述,多采用“而”、“乃”、“况”等连词。

并列句可以使句子意思更加连贯,考生在阅读时要注意并列句的使用。

2. 独立主格:文言文中常常使用独立主格结构,即在主句前面加上一个独立成分。

例如:“童子见我来,喜而迎之。

”独立主格结构是文言文中一种常用的句式,考生要能够准确识别和使用。

3. 定语从句:文言文中的定语从句常常使用“所”,如“口以道人所规”,“所”在定语从句中起到连接作用。

考生要能够分析定语从句的结构,理解其作用。

三、修辞篇1. 比喻:文言文中常用比喻来进行言外之意的表达。

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使表达更具生动性,发挥情感的引导作用。

考生要善于理解作者的比喻手法,抓住比喻的主要意义。

2. 夸张:文言文中的夸张手法常常用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程度或者加强表达的感情色彩。

考生要仔细体会夸张手法的效果,理解并正确解读夸张的用意。

3. 表意:文言文追求表意,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对诗句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考生在阅读时要有敏锐的触觉,理解诗句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我们都知道高考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次至关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语文文言文和阅读是复习的难点和必考点,怎么复习文言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

(……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
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推荐: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翻译错误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
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
2.最新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3.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
4.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5.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