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

摘要全球化不仅带来了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而且也改变了生物分布的空间格局——导致生物种群的重新分布, 由此而产生的生物入侵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全球变化问题。生物入侵、全球变化和生境丧失是21世纪的最棘手的三大环境问题。随着生物入侵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所带来的影响也愈来愈严重,已严重危胁全球的生态安全,成为危害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问题。我国作为受害国之一,预防生物入侵造成的生态安全影响要从生态安全认识、生态安全管理和生态安全预警等方面入手。当前,我国十分重视生物入侵的防治工作,正在从加强立法、建立生物入侵预警机制、提高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等方面解决生物入侵问题。

前言

随着全球化、商业和旅游的增长以及对外自由贸易的重视,有意或无意地为物种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

生物入侵引起公众和媒体广泛关注的首要原因是它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Pi2mentel等从经济学的角度得出生物入侵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每年1366亿美元。我国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同样惊人,每年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人民币,入侵种造成的总体损失可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其次,生物入侵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生物入侵可在个体、遗传、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水平上产生影响,造成物种濒危、灭绝, 生物多样性丧失,并严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入侵造成了目前为止最难以恢复的的生态系统变异,这些改变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仅次于生境破坏,且马上会上升到第一位。

入侵生物学的奠基人Elton认为,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分布区扩展到一个新的(通常也是遥远的)地区,在新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生物入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质历史时期。在自然界,生物扩散或者迁徒是普遍现象。第四纪冰期后,人类诞生有意或无意地将一些生物带到新区域。但是, 只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随着全球航行的兴起,这种人为因素带来的生物入侵才真正地形成威胁,近百年来的生物入侵更是加快了千万倍。

生物入侵途径可分为自然与人为途径。自然途径又赖自然媒介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人为途径也可分为无意识引入和有意识引入外来种。生物入侵无处不在, 并对世界生物区系产生深刻影响,人类则成为外来种越洋跨洲迁移的主要传播者,许多生物借此达到自然迁移无法企及的生境。伴随运输方式现代化,生物入侵速率呈几何级数增长。

1 生物入侵的现状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报道,全球范围内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高居前

5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 木本植物变为入侵物种的例子超过650个,而森林树种则成了入侵自然生境的先锋。南欧海松(Pinuspinaster)侵袭了南非地中海类型的生境以及夏威夷、新西兰。在德国的下萨克森州,一种从北美来的晚花稠李严重胁迫当地的森林,该州为防止其蔓延而进行清除。美国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在19世纪中期已经出现。据统计, 入侵美国的外来植物约有4000种,外来动物约有2300种。这些外来入侵者没有天敌,在美国迅速繁殖。有关部门统计,外来物种至少使美国每年损失1220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对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重要外来物种的入侵生态学效应及管理技术研究”项目组2003年发布《中国生物入侵警报》,报道最新发现的外来入侵生物种,包括椰心叶甲、澳洲阿克象、褐纹甘蔗象、水椰八角铁甲和西花蓟马。2003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公布了16种外来入侵生物名单, 包括紫茎泽兰、微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凤眼莲、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美国白鹅、非洲大蜗牛、福寿螺和牛蛙。目前认定的生物入侵物种至少在100种以上,其中动物约有40种,植物大约50种,微生物或病害约有10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入侵动植物危害日益猖獗,近几年我国加紧了这方面防治工作。

2002年6月,在海南省海口市首次发现危害椰子树等棕榈科植物的外来害虫椰心叶甲。截至2004年1月底,海南18个市县,已有12个市县的椰树出现疫情,虫害发生总面积达3万多hm2,受害椰树等棕榈科植物上百万株,占全省椰树总量的6. 6%。一方面采用挂药包,另一方面引进并大量繁殖放养蓟小蜂,最终控制了椰心叶甲的危害和蔓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各国科学家就开始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澳大利亚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生物入侵现象比较突出,对其研究较早而且深入;美国、英国、南非、新西兰等国也从各自的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我国对生物入侵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目前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生物入侵是一个动态的不稳定的过程,加之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因此我国对生物入侵的研究还处在初级的阶段,停留在概述、定性、模糊的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还比较滞后。

2 我国生物入侵的分布

生物入侵已经遍及我国34 个省级行政区,它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时间动态性和地理区域性。

2.1 时间动态性及原因分析

自从生物诞生那一天起,几乎就开始了生物入侵,但由于人类起源较晚,科学技术发展缓慢,忽视了早期的生物入侵。即便是有5000多年文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缺乏这方面的记载。这就使我们今天的研究陷入了零起点。这里只能从20 世纪谈起。

20世纪初,凤眼莲又叫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是世界上漂浮型小草中危害最严重、蔓延最广泛的杂草之一,在1901年被引入我国。

20世纪30年代,入侵我国的生物有豚草,空心莲子草,飞机草等。豚草包括

普通豚草和三裂叶豚草,为菊科豚草属植物,原产北美。空心莲子草又叫水花生,苋科莲子草属植物,原产巴西,该草于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上海及华东一带,50 年代后南方很多地区将此草作为猪饲料人为引种扩散种植,后逸为野生。飞机草原产中美洲,大约于解放前后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我国云南南部。

20世纪60~80年代,大米草原产于欧洲,1963年从英美传入福建。紫茎泽兰,人称魔鬼草,原产于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从中缅和中越边境传入云南。薇甘菊又叫小花假泽兰,原产于南美洲,属于菊科植物,20世纪80年代从东南亚蔓延到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植物杀手”之称,至今仍未能制止其蔓延危害。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1981年由一位巴西籍华人引入广东,到1984年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曾作为牛蛙食料。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松材线虫,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在短短的10多年间,松材线虫以燎原之势迅速扩展蔓延至江苏、安徽、广东、浙江等省。还有其它危险性害虫如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等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段时间的统计资料较少。2002年11月传入我国的有食人鲳。食人鲳原产地南美,活动猖獗,经常攻击靠近河水的家畜,仅在巴西的一个州,每年会有超过1200头牛被吃掉,如不加控制它会破坏我国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的损失。外来物种入侵的确是我国生物安全的大敌。

总体来看,入侵生物数量是逐渐增加的,其主要原因是人为引进。人为引进分为有意识引进和无意识引进。(1)有意识引进: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需求增加,思维活跃,为了某种目的而引进新的物种,如为了保护滩涂而引进的大米草,为了净化水质和作为饲料而引进的水葫芦等;(2)无意识引进:由于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加强,一些生物借助交通工具、运输的货物、旅游者等途径传入我国。这些生物传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生长、发育、迅速繁殖后才泛滥成灾的。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一个重要现象,即“时滞”。如薇甘菊是20纪80年代传入我国,90年代才成灾的。水葫芦是1901年引进,在20世纪60年代成灾。针对这一特征,可以有效的预防生物入侵灾难的发生。

2.2 地理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

生物入侵现象在我国的分布很不均衡,呈现一定的区域特性。

西北、青藏、内蒙区生物入侵现象很少。东北区和华北区主要入侵生物有豚草、白蛾等。西南区主要有飞机草、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等,飞机草从我国云南南部传入,现已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的很多地区并以较快的速度向北推移。空心莲子草分布广泛,据1986年调查,仅四川的35个县,累计发生面积达34.7hm2,最高发生密度达339.6m2。华南、华中和华东区主要的入侵生物有大米草、薇甘菊、豚草、水葫芦、福寿螺、蔗扁蛾、松材线虫等。大米草从英、美等国引进,主要用于保护滩涂。几十年来,经过人工种植和自然繁殖扩散,已经大面积传播到我国南北80多个县、市的沿海滩涂上。

有些生物分布很广,如豚草已经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东南等15个省市,并形成了沈阳、南京、南昌和武汉4个扩散中心。水葫芦现已波及云南昆明、江苏、浙江、上海、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和河南南部。紫茎泽兰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在其发生地总是以满山遍野密集成片的单优植物群落出现,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和消失。

一些物种目前分布范围不大,但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且生物入侵传播速度很快。70年代侵入我国的一种原生活在美国的小麦蚊虫,30年间已遍及全国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