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总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总结

1.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

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2.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3.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⑴.熟悉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涉及面广,有了正确的分析,才能确定研究重点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⑵.研究数据的采集。农业生态系统研究涉及各组分的结构功能、

投入产出,需要收集第一手数据,也需要收集第二手数据。⑶•研究数据的分析整理。农业生态学研究中也运用到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以及常见的数理统计方法。⑷•研究策略。①多学科协作②多系统大跨度对比③用空间换时间④选择适当的研究单元⑤把握合适的研究层次

4.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的设

计原则⑴.以一种生物为主的原则。如稻田生态系统以水稻为主,水体生态系统以渔业养殖为主。

⑵•正确分析竞争与互补关系。应从物种的形成特征、生育期、营养及代谢产物等各个方面,全面分析物种组合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并且通过规格、密度、养分、水分控制等技术措施减少竞争伤害,提高互补作用。⑶•增加初级生产者,提高光能利用率。作为初级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是农业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基础。物种选择要尽可能增加绿色植物的种类和容量,又要注意选择光能利用率高的高光效植物,并根据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科学的组合。⑷•注意社会经济因素。物种选择除考虑生长习性外,还要求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注意到市场的状况和人们的需要。

5.生态交错带与边缘效应⑴.生态交错带在景观中不同板块连接之处的交错区域为生态交错带。①城乡交错带②干湿交错带③农牧交错带④水陆交错带⑤群落交错带⑵边缘效应在这些交错带环境条件明显区别于两个斑块的内部核心区域。生物种类和系统结构都有明显的变化。由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不同斑块间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频繁,生物种类繁多,生产力较高,称为边缘效应。积极合理地开发这些边缘地带,可使其维持高生产状态,促进经济发展。

①城郊农业城市郊区地处城市和乡村边缘地带交通方便,信息灵通,可以较快地引进城市的先进技术又可以将优势辐射到周围农村② 基塘系统和滩涂养殖③ 农户庭院经济

6.杜能农业经济区位⑴. 杜能的农业圈层结构①第一圈为自由农作圈。紧靠城市,地租很高,农业生产以蔬菜、牛奶、鲜花为主。

②第二圈为林业圈。③第三圈层为农业圈④第四圈层谷物作物圈⑤第五圈层为三浦农作圈三浦圈形式:谷物- 牧草- 休闲⑥第六圈层为畜牧圈。第六层以外(自然区域)则是以休闲、狩猎为主的灌木林带。杜能的农业圈层理论说明了农业布局不但取决于自然条件,而且取决于离城市的距离。

⑵.杜能的两个理论①生产集约度理论。越靠近中心城镇,生产集约程度越高。

②生产结构理论。易腐烂变质、不耐储藏和单位质量价格低的农产品在靠近城市的区域生产,反之亦然。

7.农业生态系统垂直结构垂直结构又称立体结构,是指农业生物之间

在空间垂直方向上的配置组合,在一定的单位面积土地上,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不同农业生物的特征、特性,在垂直方向上建立由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养殖等的生态系统。

这类结构可能会提高自然利用率,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物质产量,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从一个流域的上游到下游,海拔高度、水土环境等均存在较大的差

异,从而对作物的种植结构和产量产生很大影响。

山顶松杉戴帽、半山腰果棕缠腰、沟坝田土间套、低洼处养四大家鱼

立体结构的生态学基础:①对资源的利用的种间互补(空间、时间、营养等)②抗灾,对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互补(少病虫害,改善生境、提高土壤肥力等)

8.食物链的加环和解链食物链的加环是指在原有的食物链中间通过人工引入新的生物物种,延长或完善食物网。

食物链加环的作用:①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②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③ 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食物链加环的类型:①生产环能够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这种新的食物链环节称为生产环。分为一般生产环和高效生产环②增益环本身转化产品并不能直接为人类需求,而是加大了生产的效益③ 减耗环④复合环复合环是指具有两种以上功能的环节。⑤加工环传统加工型、多次加工型、农工商结合型。

食物链加环注意事项:①食物链的加环并非越长越好,关键是要尽早从链条中获取更多的产品。十分之一法则证明,链条越长,营养级层次就越多,沿食物链损耗的能量也就越多。而且太长、太复杂的食物链在实际应用中也有许多技术与经济方面的困难。

②食物链加环要讲究综合效益。

9.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除太阳能外,通过自然补加或人工投入方式,对生态系统输入的其他形式能量,这些能量对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繁衍乃至食物链能量转化与传递起辅助作用,统称为生态系统的辅助能(auxiliary energy )。

自然辅助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水力能、降雨能等。人工辅助能:投入人力、畜力、燃料、电力、机械和肥(饲)料、农(兽)药、农用薄膜、良种等。

辅助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培育和使用优良农业生物品种,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等

②开展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为农业生物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

③使用农机具,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和人工合成饲料、兽药等,创造更有利于农业生物生长的内外环境

⑤使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科技投入,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自然生态系统辅助能特点:①自然辅助能为主,选择适应演替过程中,形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结构;

②生产的生物物质不能直接满足人类对食物能及其他农产品需求;

③初级生产者转化固定能量5%-10%为草食者利用,进入草牧食物链,9%以上留下,以化学能贮存在生物体内(有机残骸)。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①同等资源条件下,农田生态系统固定太阳辐射能的能力可能高于自然生态系统也可能低于其

②大部分能量随农副产品一起移出系统外,需大量人工辅助能弥补能量和物质(养分)亏空,维持系统持续生产

③次级生产者由于人为调控,能量转化率常高于自然

④主要特征之一:能量大量输入输出。

10. 初级生产 (primary production ) 是指自养生物利用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进行同化作用,在生态系统中首次把环境中的能量转化成有机体化学能,并储存起来的过程。

提高初级生产的途径:①选育高光效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②保护农业环境,治理生态环境退化,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