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西北地区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思维导图

西北地区

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地形:山脉阻隔湿润气流来自海洋的湿润

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河流少,以

内流河为主

人口多沿河或山

麓水源地分布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山地牧场

初中地理经纬线与经纬度思维导图

纬线与纬度 特别补充: 1、在地球仪上相同度数的纬线有 条,所以在书写时都要注明方向N 或者S 。0°纬线只有 条,所以在书写时可以不带方向。 2、纬线越长纬度越小。如30°N 比60°S 纬线更 。 3、五条重要的纬线: ①赤道:0°纬线,最长的纬线(圈);是纬线和纬度的起点;是 的分界线和 的分界线,属于 纬度、 带; ②北回归线:23026’N ,用虚线表示;属于低纬度;是 的分界线;是太阳直射点的最 端; ③南回归线:23026’S ,用虚线表示;属于低纬度;是 的分界线;是太阳直射点的最 端; ④北极圈:66034’N ,用虚线表示;属于高纬度;是 的分界线;北极圈及其以北有 现象; ⑤南极圈:66034’S ,用虚线表示;属于高纬度;是 的分界线;南极圈及其以南有 现象; 备注: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之和正好是 ; 纬线: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圈的圆圈。 指示东西方向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长度不相等 赤道最长,可平分地球 南北纬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形状为圆形 数量有无数条 用纬度区分(某点与地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所成的夹角如图∠AOB ) 纬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最大值为90° 高纬度:60°--90°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

经线与经度 1.180°W和180°E是重合为一条经线。0°W和0°E也是重合为一条经线,所以在书写时可以不带方向,而其他经线在书写时都要 注明方向W或E; 2、东西半球判断方法: 方法一:小于20°的经度位于,大于160°的经度位于,20°-160°之间的则东经在,西经在; 方法二:在西经中,小于的在东半球,其余的在西半球;东经中,大于的在西半球,其余的在东半球。(如下图所示)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点并与纬线垂直的弧线。 指示南北方向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长度 相等,有无数条。 形状为半圆 用经度区分(地球上一个地点离本初子午线 以东或以西的度数。如图∠AOB) 最大值为180° 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向西增大的是西经。 两条正相对(方向相反, 度数之和为180°)的经 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是 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 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期末必背考点(商务星球版)

第八章西北地区核心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考点1西北地区 1.位置与范围:西北地区主要位于A大兴安岭以西,B昆仑山脉和C祁连山脉以北的地区。包括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内蒙古自治区以及③甘肃省等省份。 2.地形:西北地区地形主要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有D内蒙古高原、E准噶尔盆地和F 塔里木盆地。 3.气候 (1)气候与特征:西北地区地处大陆内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冬冷夏

热,降水少,主要以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为主,因此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2)降水与植被:西北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地区,自然景观东西差异明显,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主要是因为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4.河流: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主要以内流河为主,其中甲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5.农业: (1)畜牧业:本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畜牧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分布着内蒙古和新疆两大牧区,主要畜种有新疆细毛羊以及三河牛等,因此饮食中牛羊肉、乳制品比重大。 (2)种植业: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主要以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为主。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a河西走廊、b宁夏平原以及c河套平原等地,其中河西走廊主要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主要引黄河水灌溉。绿洲农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生态环境: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植树种草。 7.资源: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 考点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位置: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边疆,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 2.地形:新疆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格局,三山即A阿尔泰山、B天山、C昆仑山,两盆即①准噶尔盆地与②塔里木盆地。 3.气候: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冷夏热,降水少。新疆分布着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也是陆地最低点。

初中地理《西北和青藏地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西北和青藏地区 适用年级八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四大区域划分和南北方之后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的方法,但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自然特征缺乏认识,这是我们上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以上知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本节课主要引领学生探究本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地域特色等内容,把知识重点放在特殊环境下的农牧业与交通上。我将本节课设计整合为三个专题,专题一:自然环境考察;专题二:人文环境考察;专题三:本区域的未来发展考察。专题一——自然环境考察,主要通过先锋考察队、生态考察队、资源考察队及旅游考察队的分组合作,让学生们在课前借助网络、PPT软件等多种信息工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展示、交流,引领全班同学进一步理解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还是学习后面两个专题的基础。专题二——人文环境考察,我们成立农业考察队和突交通考察队,突出了特定环境下的人文地理的分布学习,通过这些身边的人文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感悟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专题三——本区域

的未来发展考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结合当地现状,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群体智慧与想象力,帮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问题讨论中去,在献计献策的同时,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保护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意义,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三个专题始终围绕着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预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合作制作演示文稿,引领全体同学深入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撰写保护生态环境倡议书。 激发学生对我们祖国边疆建设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