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研究【开题报告】
枣庄市农村金融服务探究的开题报告

枣庄市农村金融服务探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农村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服务的开展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水平,也是实现金融服务普惠的关键领域。
农村金融服务业是指为农村居民和农村经济组织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
枣庄市是一个集工业、农业、旅游于一体的山东省重要的经济核心区域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苹果之乡”,其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在金融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覆盖率低等,需要引起重视和探讨。
因此,本研究将以枣庄市为例,探究其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问题、原因和解决途径,以期能为当地或其他农村地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探究以下内容:(1)枣庄市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包括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等;(2)枣庄市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如服务体系不健全、覆盖面窄、服务质量差等问题;(3)枣庄市农村金融服务的原因分析,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金融服务理念落后等原因;(4)枣庄市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途径,包括政府引导和扶持、金融机构改进服务模式和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金融教育等方面。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
具体方法如下:(1)文献资料调查法:对枣庄市相关农村金融服务政策、法规、发展报告等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归纳。
(2)问卷调查法:对当地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其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对服务质量的评价。
(3)实地观察法:深入当地农村地区,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获取更具体和实际的信息和社会感受。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系统掌握枣庄市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问题、原因和解决途径;(2)提出适合枣庄市农村金融服务改善的建议,为推进当地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提供参考;(3)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农村地区改善金融服务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研究——基于甘肃农户借贷行为的视角的开题报告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研究——基于甘肃农户借贷行为的视角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金融服务的不足,金融市场的不规范等,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健康发展。
因此,如何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甘肃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在这里开展农村金融供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则能够为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本论文将以甘肃农户借贷行为为视角,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内容1. 甘肃农村金融市场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对甘肃农村金融市场的调查研究,掌握目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甘肃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通过对甘肃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研究,分析借贷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对农户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研究结合甘肃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和甘肃农户的借贷行为特点,提出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具体方案,并探讨其实现路径和可行性。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为解决当前甘肃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问题提供参考。
具体来说,其目的和意义包括:1. 揭示甘肃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参考。
2. 分析甘肃农户借贷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提供依据。
3. 提出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具体方案,为解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
4. 增强甘肃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取调研、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具体包括:1. 采用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甘肃省的农户开展调研,掌握其借贷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
2. 通过实证分析,探讨甘肃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3.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国内外先进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经验和做法,为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提供借鉴。
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农村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然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金融机构的支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调研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针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和访谈。
调研内容包括金融机构的支持政策、支持项目、贷款额度、贷款利率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 金融机构支持政策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优惠贷款利率、贷款额度提升、担保或保险机制等。
2. 金融机构支持项目金融机构广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其中,农业生产所需的农业机械设备和种子、化肥等农资是重点支持的项目。
3. 贷款额度金融机构的贷款额度根据不同的项目和情况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对于合作社和农户等个体经济组织,金融机构的贷款额度会较小;对于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或乡村产业发展项目,贷款额度较大。
4. 贷款利率金融机构普遍给予农村经济发展较为优惠的贷款利率。
这是为了减轻农户和农业企业负担,提高他们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具体利率根据金融机构的政策和考量而定。
四、调研结论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制定支持政策、支持项目、提供贷款等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效率仍有待提高,有些偏远地区的农民和农业企业仍然难以获得充分的金融支持。
二是贷款利率优惠力度和条件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需要与发展需求和风险考量相协调。
三是金融机构在对农村经济项目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情况总体较好,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支持力度。
完善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完善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逐渐完善和提升,中国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东北地区农村金融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这不仅影响了东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限制了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的获得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的能力,防碍了东北地区农村人口的增长及留住乡村人口的努力。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提高其服务能力及金融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完善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体系,以推进东北地区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实现“三农”问题的总体解决。
1.对完善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为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通过对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为东北地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揭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帮助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明确方向和途径。
三、主要研究内容1.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3.分析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状况。
4.探究完善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以了解现阶段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探究完善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预期研究成果1.了解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分析并掌握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3.深入研究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状况。
4.提出完善东北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七、论文结构第一章“引言”,阐明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阐述目前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资源是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失加剧,土地的流转问题也日益突出。
同时,由于我国长时间实行计划经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致使在土地流转和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因此,进一步研究中国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对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流转和农业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中国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现状概述。
(2)农村土地资源流转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3)已有的农村土地金融服务方式及其不足之处。
(4)国外先进国家的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经验介绍。
(5)对中国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改革建议。
2.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研究成果。
(2)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农村土地流转和金融服务的实际情况,及其现存的问题。
(3)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国内外不同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优缺点,挖掘其中的有益经验并加以借鉴。
四、研究意义(1)为推进中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和重要支撑。
(2)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借鉴和指导。
(3)为加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手段。
五、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中国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现状2.1 农村土地资源产权制度2.2 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制度2.3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第三章: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和问题3.1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3.2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已有的农村土地金融服务方式及其不足之处4.1 农村信用社的作用与问题4.2 金融企业参与农村土地流转4.3 其他土地金融服务机构第五章:国外先进国家的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经验介绍5.1 全球农村土地金融市场现状5.2 美国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体系和运作5.3 欧洲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体系和运作第六章:对中国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改革建议6.1 注重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设计6.2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6.3 加强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服务6.4 改革金融监管体系第七章:结论7.1 主要研究发现7.2 不足之处7.3 进一步研究展望参考文献。
农村金融发展的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状况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解决农村“三农”问题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一大重点。
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中国的区际、省际、甚至省内的经济金融发展都极不平衡。
正因如此,“三农”问题成了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我国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在积极解决“三农”问题。
基于此,2002年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2003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及五个统筹发展;2005年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同时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调查,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达到新农村最基本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投入4万亿元的资金。
在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形势下,农村金融究竟该以何种方式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该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使农村经济得以增长,这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农村金融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而浙江省作为东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省份,其“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将推动浙江省整体经济的发展,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作为整个省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来看,金融支持的力度和金融服务水平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学者有关对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研究的基础上,对浙江省1980年—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V AR模型分析,从而让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浙江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浙江省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结合了新农村建设问题和浙江省的区域性来阐述,其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此,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目前,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基于国家层次上或整个产业层次,对国家层次内某与省级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的实证研究系还不是很多。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目的农业产业化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金融服务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视和支持,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然而,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服务之间的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产业化项目风险大、缺乏可供参考的市场数据和信息、金融机构信贷技术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也给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了障碍。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以期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可靠的金融支持,并解决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服务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和趋势,探究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2.分析农业产业化项目的风险和风险评估方法,探索金融机构如何通过合理的风险评估实现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有效金融支持;3.探讨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服务之间的配合问题,分析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金融机构的角色和作用,提出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思路;4.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和文献综述等方法,对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实践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提高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水平提供参考。
三、预期效果和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预计能够实现以下预期效果:1.分析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探索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服务之间的有效配合模式;2.总结和分析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实践经验和不足,为提高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水平提供参考;3.提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金融保障;4.为政府、金融机构和农业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四、论文结构和进度安排本文预计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预期效果和意义,以及论文结构和进度安排。
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考和建议的开题报告

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考和建议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金融作为支持农业、农民的重要保障,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尽管近年来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金融机构布局不均衡、金融服务粗放、风险控制不足等。
因此,对于如何优化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未来农村金融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农村金融市场特点、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问题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分析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
研究现有农村金融结构和特点,分析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深入探讨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
2.研究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布局特点。
分析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类型、经营范围、各类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情况等,评估其现有服务能力和不足之处。
3.探讨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研究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的具体形式、服务内容及其能力,发掘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等。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调研,通过对文献的搜集、整理、分类和分析,了解农村金融发展的历程、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前沿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等。
同时,我们还将设计适当的问卷调查,与当地的农村金融机构及农民群体开展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现状与问题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四、预期结果及成果本研究预期可以从多个角度解答农村金融改革的难点和问题,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改革建议。
具体成果包括但不限于:1.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探讨当地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布局特点。
2.深入剖析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指出解决问题的可能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从很多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经济的发展总是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改
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业和农村发展仍
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这些都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解决农
村经济发展问题就更依赖于金融。农村金融制度作为农业经济发展中最为重
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在我国农
村经济发展中,恰恰未能获得金融手段的有效支持。近年来,农村正规金融
机构网点收缩、农村资金大量流失、农村金融服务滞后、农民贷款难等现象
的普遍存在,表明农村金融支持在不断的弱化,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对农村的建设中,需要有大量资金的积累和再投入,当前,资金严重短缺困
扰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的研究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对宁波地区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和
农村经济增长间存在的问题,找出农村金融抑制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相关的
金融支持策略,探讨新形势下解除我国农村金融抑制,进行农村金融改革的新
思维,从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当前
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很强的实践意
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金融支持和经济增长间存在的关系,农村经济金融支持存在的
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优化对策做了大量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外关于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的研究
Hellmann和Murdock、Stiglitz(1997)等人又提出了“金融约束论”,认为
对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深化具有极大的社会福利
效应,因此,应鼓励银行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市场。但
由于竞争性习惯和高昂的交易成本会使银行体系产生内在的不稳定性,且银行
在开拓新市场方面的相关信息具有公共品性质,不仅银行自身没有动力,而且
自由竞争也达不到社会最优的结果。因此,他们提出: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
利用自身优势,为银行创造条件,从而促进金融深化,实现经济增长。Adams
和Vogel(1986)认为,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应该实行更灵活的利率政策、获取较
少的贷款对象,并且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
2 国内关于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的研究
关于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纪淼、李宏瑾(2007)通过
对我国1994年1季度到2007年l季度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等代表农村正
规金融的指标与第一产业增加值进行的协整检验表明,目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
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
远远没有满足农村经济增长的需要。
关于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房艳(2010)对当前农村金融
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农村金融主体供给不足、农
村金融工具供给单一、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约束等问题。孙艳英(2007)通过研
究发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是金融资源总量支持不足和金
融支持偏离度增大。
关于农村经济金融支持不足原因研究:吕学山(2007)认为现实层面中金融
支农存在着四大制度缺陷:政策性金融步履维艰、商业性金融市场失灵、合作
性金融发展迟滞、非正规金融发育失范。潘江(2003)认为农村金融支持不足的
原因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服务基本退出农村市场;邮政储蓄的快速发展
从农村抽走大量资金;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基本丧失;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
管理脱离实际。
关于解决农村经济金融支持诸多问题的方法研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何
更好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支农作用的问题上,何广文(2008)认为,新型金融机
构的良性运转需要配套措施,如准入机制呼唤《合作金融法》;要强化政策金
融机制;要注意发挥现有商业金融机构的作用;健全的存款保险制度:完善的
监管手段和监管机制,保证监管的独立性和监管的有效性;培育良好的金融生
态环境;建立农业保险和农村保障机制;要促进和寻求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
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形成合力的机制;要鼓励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
3.参考文献
[1]房艳.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5).
[2]何广文.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全面推进[J]. 银行家,2008(1).
[3]纪淼,李宏瑾.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南方金融,2007(8).
[4]孙艳英.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5]吕学山. 金融支持:三农难题化解中的制度缺陷与路径创新[J].东岳论丛,2007(3).
[6]李琴英.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我国固定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J].河南社会科学,
2007(5).
[7]太贞子,金忠善. 对邮政储蓄银行立足农村市场的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7(9).
[8]陆磊. 农村金融的性质与商业性金融的职能[J].农村金融研究,2007(10).
[9]张颖慧.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4).
[10]马立党. 论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J].农村经济,2006(11).
[11]董晓林.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12]蔡友才,陆娟.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国际借鉴与改革思路[J].当代财经,2005(4).
[13]李似鸿,韩伟明. “三农”问题的金融成因及其对策[J].武汉金融,2004(10).
[14]马素玲. 农村信用社改革之路[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10).
[15]潘江. 从金融方面探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J].南方金融,2003(10).
[16]Hellmann, Murdork, Tand Stiglitz, J. Financial Restaint: Toward a New Paradigm,
InAoki, Hyung一 KiKim, and Masairo Okuno, The Role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J].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17]P. B. Ghat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financial sectors:The Asian
experience[J].World Development, 1992(1).
[18] Dale W, Adams, Robert C, Vogel.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low-income countries:
Recent controversies and lessons[J].World Development,1986(1)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研究目的
2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理论
2.1农村金融理论的几种观点
2.1.1农业融资论
2.1.2农村金融市场论
2.1.3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2.2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理论
2.2.1金融体系
2.2.2金融体系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机理
3宁波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的现状
3.1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
3.2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村金融供给
4宁波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4.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需要创新
4.2 正规金融服务体系尚须完善
4.3 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5农村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5.1发达国家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经验
5.2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经验
6强化宁波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思路与对策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调研方案:文献主要研究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的重点是农村经济金
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将通过中
国期刊网、维普、学位论文数据库和EBSCO等查找相关的文献;实地调查通
过对查找年鉴获取一手资料。
进度计划:
第6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第1-5周: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7学期第6-14周: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完成详细提纲。
第7学期第15-20周: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7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8学期第1-2周:修改、完善毕业论文。
第8学期第3-6周:参加毕业实习;开展调查研究;修改、完善论文,完
成定稿。
第8学期第7周:进一步修改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定稿、上交。
第8学期第9-11周:毕业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