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1.1《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材分析 湘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几种地理学习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知道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与途径。培养学生逐渐养成科学而规范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使学生认识到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从地图中可以获得很多地理知识,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等运用地图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绘制比较规范的校园平面简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子地图,有条件的学校教会学生初步运用电子地图的技能。

4.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地理问题,并逐渐形成在户外观察自然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了解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指明地理知识获取的途径,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教材包括学会看地图、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和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四部分内容,其知识结构为:

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主要集中在“学会看地图”部分,它们分别是:“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由于地图的空间有限,因此在表现地球表面的现象时,一方面必须按一定比例尺缩小表示,另一方面要对地表现象进行选择或综合,保留和突出主要的、本质的特性,显示有用的地理现象,因此地图不是地球的机械缩小。人们阅读地图,可以了解某个地区、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地理事物的数量、质量、分布、联系和变化等内容。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是地图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辨别方向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包括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其二是能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互方位。

一般情况下,地图比实地要小许多倍。地球上的地面事物不可能全部反映在地图上,只有进行一定的取舍(选择)和概括(综合),地图才有可能清晰、易读。在将详细的地图缩小成更小的比例尺地图时,对原图的内容也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和概括。比如,一个居民点,在比例尺较大(例如1∶10000)的地图上,往往街区和房屋都有较详细的反映;但在比例尺较小(例如1∶100000)的图上,只能概略地反映它的主要轮廓;在比例尺更小(例如1∶1000000)的图上,甚至只能采用一个圆形符号,或者根本不能在图上反映。这种对地图内容的取舍和概括,叫作制图综合。制图综合是绘制地图中最复杂的创作过程。

地图的比例尺又叫缩尺,是图上的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里,图上的单位距离一般是1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为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比例。

由于地图是采用一定数学方法绘制而成的,所以,使用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时就需要量算,需要用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形象特征,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方位的概念。

地图上的地面景物是采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表示的。除了符号,多数情况下还要附加必要的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可以有选择地、形象地突出反映地面景物的许多地理特征。因此,要利用好地图语言,必须熟悉地图的图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这一条标准包含的信息比较多,我们可以做如下理解:第一,了解不同比例尺地图所承载信息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根据所要查找的地理信息的性质,选取适当比例尺的地图,并学会在图上查找地理信息。第二,在日常生活中,有几种图是人们经常要用到的,如平面图、导游图、交通线路图等。因此,需要学生熟悉这几种图的内容特点和阅读方法,以便于顺利地从这些图上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第三,强化学生的用图意识,使他们在遇到有关的地理问题时,主动地到地图上查找,并逐渐养成用图的习惯。要达到上述要求,需要训练学生在课堂内外,养成带着实际问题来读图、用图的习惯。例如,去公园游玩,根据导游图寻找景点;在城市里游玩,根据交通线路图设计最佳游览路线等。

由于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体现现代地理技术,并从培养21世纪公民的角度,课程标准中提出“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要求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对于本条“标准”,课程标准中已做了比较详细且明确的“说明”,把握的要点是“列举实例”。

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从地图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知识,在需要地理信息时可以借助于地图,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技能。要把众多地理事物尽收眼底,靠我们零打碎敲地观察、识记是不容易做到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人不可能跑遍全球所有的地方,把地理事物完整地记录下来。因此通过看地图来知晓天下,是人类认识地球与区域的“捷径”。教材把“学会看地图”安排在本节内容开头,就是源于上述的认识。在这一部分,教材先告知了地图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通过运用地图可以获取大量的地理知识,从而重视对地图运用的学习。但教材并不是立即投入到地图知识的学习,而是设计了一个活动,要求学生仿照范例来绘制校园平面草图,让学生亲身感受地图的与地理事物的关系,不仅加深对地图的认识也为学习地图主要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打下基础。使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从感性到感性加理性,再到理性,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着“分散难点”的原则,教材在地图方向的学习中,只讲到指向标和没有指向标地图的方向确定,将用经纬网定方向放在下一章。为了加深对“方向”的理解和重视,教材设计了一组与生活密切相关、非常实用的活动。

比例尺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把难点的突破放在学生的演练上,正文后面的一组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容易混淆、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开展的。

地图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按性质划分有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按要素划分有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人口图、交通图、商业图、工程建设图、城市规划图等;按技术划分有三维透视地图、电子地图、卫星影像图等。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之本。地理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才能在终身的地理学习中获得主动权,才会获得常新的地理知识。教材从多方面教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方式:网上查询、图书馆查阅资料、社会实践中了解情况等。同时让学生在收集地理信息时学会怎样处理这些信息。

学会思考地理问题是学习地理的关键。学习地理不是素材的堆积,而是对地理素材的整理、加工与分析的过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培养学生用地理的空间思维、综合想象能力去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辩证地分析地理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地理问题或发表有新意的见解。

野外旅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使学生通过野外旅游获取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在地理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总结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