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胸腔镜外科发展的20年

合集下载

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胸外科疾病临床经验与体会

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胸外科疾病临床经验与体会

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胸外科疾病临床经验与体会摘要】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胸外科疾病的经验。

方法:选取2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术后临床效果。

结果:手术完成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手术并发症。

结论:VATS诊治胸部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是非常有价值的手术方式,值得研究推广。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胸外科;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13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05-02电视胸腔镜外科(VATS)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欧美的一项全新的胸部微创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在多种胸外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VATS已成为胸外科手术的标准术式,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将发挥重要作用[1]。

本文对200例胸外科患者术后临床效果进行总结,报告如下:1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0 例,其中男120例,女80 例。

年龄15~69岁,平均35岁,病程30 d~1年。

其中,自发性气胸110例,原发性肺癌19例,恶性胸腺瘤8例,结核性胸膜炎18例,纵隔肿瘤切除22例,重症肌无力5 例,包裹性脓胸3 例,胸膜肿瘤6例,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6例,乳糜胸3例。

1.2手术方法:术前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双腔管气管插管,取健侧卧位。

两侧同时手术者,取胸部垫高的平卧位或侧卧位,术中变换体位。

Trocar的位置根据具体手术而定。

胸壁1.5 cm切口2个,5 cm切口1个,分别进胸腔镜和器械。

1.2.1自发性气胸手术:110例。

手术前全部做胸部CT 扫描,了解病变的大小、部位,排除肺内广泛病变等,严重粘连、病变广泛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选择小切口开胸手术。

所有病例均行双腔插管全身麻醉,间断经单肺通气后,常规行腋中线第6肋间放置胸腔镜观察孔,探查肺大疱及胸膜粘连带的位置后,于其附近建立第2个、第3个操作孔。

电视胸腔镜手术158例临床分析

电视胸腔镜手术158例临床分析

疼痛轻 、 患者恢复快 、 住院 时间短等优点 , 具有一 定的美容效 果。
关键词 : 电视 胸 腔 镜 手 术 ; 外 科 胸 中 图分 类 号 : 6 6 R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1 0—4 9 2 0 )40 6 —2 0 820 (0 7 0— 700
电 视 胸 腔 镜 手 术 ( ie—si e h rc u gr , vd oas td toai s rey s c VA S 是 近 十 年 发展 起 来 的 一 项 胸 外 科 新 技 术 , 年 来 电 视 T ) 近 胸 腔 镜 手 术 在 我 国发 展十 分 迅 速 , 为 微 创 外 科 正 广 泛 应 用 作 于 临床 。 院 自 20 我 00年 1 至 20 2月 0 6年 1 2月应 用 电视 胸 腔 镜 , 对 18例 胸 部 疾 病 的 患 者 进 行 了 手 术 治 疗 , 得 较 满 意 的 效 5 取 果 , 报告如下 。 现
维普资讯
第 4期
窦云轲 : 电视胸腔 镜 手术 1 8例 临床 分析 5
第2 0卷
续 漏 气 带 胸 管 6 , 用 5 的 葡 萄糖 +凝 血 酶 胸 腔 注 入 后 , d应 O 次 日顺 利 拔 管 治 愈 出院 , 访 2 未 见 复 发 , 余 患 者 术 后 均 恢 随 年 其 复 良好 无 复 发 , 其 他 并 发 症 。 者 认 为 手 术 是 治愈 自发 性 气 无 笔 胸 及 有 效 预 防复 发 的 可靠 手 段 , 腔 镜 手 术 有 其 独 特 的 优 势 , 胸 是 首 选 手 术 方 法 。不 同 医院 的 医 生根 据 各 自 治疗 经 验 , 择 保 选
2 结 果
全 组 均 按术 前计 划进 行手 术 , 1 经腔 镜 活 检 快 速病 理 除 例

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的应用通用课件

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的应用通用课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胸腔镜手术的手术方法与技巧
胸腔镜手术的麻醉与体位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是胸腔镜手术的常规麻醉方式,需要专业的麻醉师 进行操作。
体位选择
根据手术需要,患者可能采取侧卧位、仰卧位或半坐卧位等 不同体位。
胸腔镜手术的器械与设备
胸腔 镜
胸腔镜是胸腔镜手术的核心设备,通 过胸腔镜可以观察胸腔内部情况并进 行手术操作。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疼痛控 制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减 轻患者痛苦。
呼吸道护理
引流管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必要时进行吸痰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 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及时发现并处 理异常情况。
胸腔镜手术后的康复锻炼
早期活动 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血 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增强肌肉力量
气胸治疗
放置引流管,排出胸膜腔内气体,促 进肺膨胀。
肺萎陷处理
通过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促进肺部 膨胀。
神经损伤治疗
根据损伤程度,可选择保守治疗或手 术治疗。
胸腔镜手术的术后护理与康复
胸腔镜手术后的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
疼痛管理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 呼吸、血压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严格掌握适应症
选择适合胸腔镜手术的患者, 避免禁忌症。
提高手术技巧
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减少 不必要的损伤。
术后管理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处理 并发症。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 术后感染。

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应用现状

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应用现状
v i tn s s a d o c u i n f lo i g u p r e te t I e n se o i n c l so ol w n p e x r mi P CC d p r y n a ot
染临床分析 [ ] 1 J. 临床荟萃 , 0 ,1 1 ) 7 6— 9 . 2 6 2( 1 : 0 9 77 9 吴肇汉 , 黄德骧 , 吴肇 光. 期 胃肠 外营 养在 外科 的应用 [ ] 普பைடு நூலகம்外 长 J.
临床 ,93,0 2 :9 19 2 ( ) 7 .
p cm n[ ] C r oac n r n R do, 0 , ( ) 13. 2 . l e etJ . a i s lt v t ai 2 3 2 2 : . 7 a d v ee l0 6 2 1
1 Grv R, e e C. n u h o oi eae op r h rlyisr— 6 o eJ P vc W Ve o strmb ssrltd t i eal n et e p
荣 , 海萍 , 何 高 岩 , 中心 静脉插 管 感染 的原 因分析 与护 等.
医学 ,O o 5 5 2 20 .( ):1—2 . 2
I 贺联芳 , 7 薛
岗. 疗病人应用 C A E静 脉输液接头 的临床观察 化 LV 瑛 , . 术室外 中 心静脉 穿刺置 管的方法 等 手
[ ] 护理研究 ,0 3 1 ( )6 . J. 2 0 ,7 6 :5
( 收稿 日期 :06 l —2 修 回日期 :0 70 .8 20 一11 2 0 -11 ) .
1 刘雨村 , 4 和海燕 , 建平 , 外周置 人 中心静 脉导 管异 常拔 管的 郑 等.
电 视 胸 腔 镜 手 术 的 应 用 现 状

医学专题张立国胸腔镜在胸外科的应用ppt

医学专题张立国胸腔镜在胸外科的应用ppt
胸膜(xiōngmó)固定器等 吸引器系统
10
第十页,共二十四页。
麻醉(mázuì)
全麻
双腔气管插管 双腔管的应用是术侧肺萎陷,术野良好
暴露的保证 (liánghǎo)
11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体位(tǐ wèi)
侧卧、标记胸腔镜手术(shǒushù)切口
同时按开胸手术标记手术切口,以便必 要时该为开胸手术
胸椎融合术
8
第八页,共二十四页。
二、胸腔镜手术(shǒushù)准备
9
第九页,共二十四页。
基本(jīběn)手术程序及器械
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 准备好常规开胸器械 胸腔镜 高分辨率电视监视器 胸壁辅助小切口 胸腔镜器械:内镜持物钳,剪,止血钳,
血管夹,放夹器 特殊器械Endo-GIA,Endo-TA,钛夹,肺钳,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zhǒngliú)切除
心包开窗术
6
第六页,共二十四页。
心脏(xīnzàng)
PDA钳闭术 二尖瓣交界(jiāojiè)分离术 二尖瓣置换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7
第七页,共二十四页。
其它(qítā)
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
椎旁脓肿 引流术
(nóngzhǒng)
膈神经游离术
肺大疱型疾病
周围型肺良性肿瘤切除术
肺癌
4
第四页,共二十四页。
食管(shíguǎn)
食管肌层切开术(Heller 术) 食管囊肿切除(qiēchú) 食管平滑肌瘤切除
抗返流手术
食管切除术
5
第五页,共二十四页。
纵隔(zònggé)
胸腺瘤切除
伴有重症肌无力的胸腺切除术 良性畸胎瘤切除术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临床资料本组56例肺气肿患者,男49例,女7例,年龄14〜46岁。

均完全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护理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手术场所:该类手术医生须通过胸腔镜术野进行操作,主刀医生和第一助手均需直接观看监视器上的图像,因此通常是两套监视器,呼吸机以及高频电刀等也会占据较大空间,防止术中发生意外,便于中转开胸,为了方便病情观察颜色及抢救,需在40〜50m2大手术间。

术前准备:手术前应仔细检查器械,设备功能是否完;数量是否齐备,消毒是否合格]1],还应注意患者皮肤保护。

①器械的准备:此手术器械需专用的胸腔镜器械如:胸腔镜套管、抓钳、组织分离钳、内镜剪、胸腔镜肺钳、吸引器头、施夹器、内镜持针器、电凝钩、内镜切割缝合器等。

为防止术中发生意外而中转开胸,另需准备常规开胸器械以备急用[②手术体位2]o的摆放,此手术为患者在全麻下支气管插管后取健侧卧位。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是在胸壁上打孔,通过摄像头将胸腔内的术野转换到监视屏幕上,手术医生根据图像来确定手的操作,操作角度将受到限制,为获得尽可能宽的术野,患者体位需侧卧,腰桥顶起第7〜9肋间,从而获得良好的术野暴露。

全身麻醉,由于患者全身松弛,全身关节处于无支撑无保持状态[3],在摆放体位时应注意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转动。

同时要保证患者手术体位的舒适、安全,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功能位置及皮肤受压的情况,防止肢体过度伸展。

③高频电刀分散电极(负极板)的使用,由于手术操作对组织的游离主要依赖高频电刀,高频电刀使用时间相对较长,分散电极应粘贴在皮肤完整血管丰富的肌肉区,尽量靠近手术部位以防电灼伤。

术中配合要领:手术中要求建立清晰的术野,一次性腔内切割缝合器正确使用,标本的便捷取出方法和准确的腔镜配合。

① 建立清晰的术野,由于胸腔内的温度(37C左右)较镜头温度(室温)高。

胸腔镜镜头在胸腔内遇热会在镜头表面产生冷凝现象,使术野变得模糊,为了防止冷凝现象的发生,需用络合碘纱布擦拭镜头,以获得清晰的术野,方便手术操作。

218例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回顾分析

218例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回顾分析

n hs t m hm t a ) ei ri i s,m da il u r ln oa dndls e hg ei ds ss i a i adcetru a( e ohrx ,pr ada dsae e i t a tmo, ugi l e o uu , sp a sbng i ae.Vd — s— a o e l e s n s t o u n e o e s s
g r .M eh d 2 8 e s so i e ・ s itd t o a i u g r t rwi o ts l i c so n c e th v e n s id ey to s 1 a e fvd o a sse h r c cs r e y wi o t u mal n iin i h s a e b e t e .Th i ie e h h ud e st o d s a ef s i cu e lu ,c e t u g,me i tn m ,e o h g ,p r a d a ,dip r g n ld d pe r a h s ,l n d a iu s s p aus e i r i e l a h a m.Re u t Al t e e e e r e f r e yVAT t sl s lh s a swe p r ma d b s e o S wi h o ih u ma li c so . r w to ts l n iin No a y c s s r q i d a c s n iin . a e u r c e s ic so s No p f n d e u n p r t n.a d n v r o lc t n r n e e ae  ̄ i d r goe i i d i a o n o s e c mp ia i s we e e o e fu d d i h s a e .No p t n s r q i d b o d ta su in.Co c u i n Vi e — s it o cc s r e s a x e ln tr aie o n e n t e e e s s a i t e u r lo r n f so e e n l so d o a sse t r i u g r i e c le ta e n t d h a y n l v

电视胸腔镜诊治胸外伤的进展

电视胸腔镜诊治胸外伤的进展
21 第 l 0 0年 4卷第 l 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u l f 1 i l dc ei rci omao i c ii P at e C n a Me n n c ・l ・ 3
电视胸 腔 镜 诊治 胸 外伤 的进展
徐 驰 ,初向 阳,薛志强,张连斌
( 放 军 总 医 院 胸 外 科 , 京 ,10 5 ) 解 北 0 8 3
基金项 目: 队“ 军 十一五” 课题资助项 目(8 2 ) 0 G10

l ・ 4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第 l 4卷
后接种 的发 生是 直 接损 伤 的结 果 , 自于胸 腔 闭 来
式引流手 术污染 、 腔 内感 染伤在一 系列 案例 中发生率 高达 7 % , 8 这似乎 是一个合理 的办法 。这 种推理 的支持 者认 为胸 腔
要开胸手 术来处理伤 情 。近年来微 创手 术 已渗透
步应 行开 胸手 术 。胸外 伤 中 , 电视 胸腔 镜第 1 个
入外 科 的各 个 领域 , 随着 电视 胸 腔镜 ( I ) V 、 的 S 发展 , 胸腔镜 在胸 外 伤诊 断 和 治疗 中发挥 的作 用
越来越大 , 早期 用 于治 疗 残 留性 血 胸 和诊 断膈 其
电视胸 腔镜手 术和局 部外科 封闭剂 。所有 的患者
1 持 续 性胸 腔 出血
患者大量 血胸 ( 次放置 胸管后 , 首 引流 出超 过
1 0 0mL血 液 ) 持 续性 出血 ( 置 胸管 前 3 h 0 或 放 ,
出血 量 2 0mL h 均应 进 行开 胸手 术 控制 出 血 。 0 / )
的, 但如有 需要 , 外科 医生应 毫不 犹豫地 转为开 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3年3月第29卷第3期Chin J Thorac Cardiovasc Su .March 2013.Vo1.29 N0.3 
中国电视胸腔镜外科发展的2O年 
赵珩 
1990年底,电视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内镜缝合切 
割器的临床应用促成了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thoracic surgery,VATS)的诞生。几年后, 
VATS成功应用到绝大多数胸外科疾病的I临床诊疗 
之中,给传统胸外科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年,一批中 
国胸外科医师及时抓住了这一学科发展的新动向, 
于1992年将其引入国内。如今,VATS在我国不断 
普及和发展,已成为胸外科临床中最常用的新技术, 当代胸外科也因为这一技术的深层次介人而发生了 实质性变革。纵观中国电视胸腔镜外科2O年的发 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萌芽期、成长期、稳定期和成熟 期4个阶段。 1.萌芽期(1992—1994年) 1992年11月,在美国外科公司(USSC)和德国 Storz公司的资助下,美国德克萨斯州胸外科医师 Michael Mack来到中国传授VATS技术,培养了王 俊、刘桐林、崔忠厚、朱恩良、单根法等我国第1批胸 腔镜外科医师。在老一辈胸外科专家的关心和支持 下,多家医院随即各自独立开展了VATS,从此开启 了我国的VATS之门。1993年l2月在北京胸心外 科学会的学术活动中,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胸外 科报告胸腔镜手术治疗20例经验,引起了同仁们的 广泛关注和争鸣。 1994年,又有一批年轻医师加入了胸腔镜外科 的行列,包括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何建行、福州 军区总医院肖海、天津胸科医院卢文秋、石家庄白求 恩国际和平医院李晓辉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梁正 等。1994年6月,《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和北京大 学第一医院联合在京举办了“首届全国胸腔镜外科 学术交流及技术演示会”,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 共95位代表参会。当时11家已开展VATS医院的 医师介绍了他们的初步经验。会议还安排美国的 Tea E.Acuf和北京医科大学的王俊进行肺楔形切 除、肺大疱切除和胸交感神经链切除等胸腔镜手术 DOI:10.3760/cma.j.issn.1001-4497.2013.02.023 作者单位:20003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 回顾-9展望· 表演。会议期间,成功举办了第1期全国胸腔镜技 术操作训练班,培训了80名学员,奠定了我国胸腔 镜手术医师的培训模式;标志着我国胸腔镜外科迈 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中华外科杂志》1994年第 10期特别刊登VATS专题,集中展示了当时我国 VATS的最新进展。 2.成长期(1995—1999年) 经过2年多胸腔镜技术的“启蒙运动”,尤其是 
第一届全国胸腔镜学术交流会和技术培训班的成功 
召开,为我国VATS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仅 
1995年,国内报道胸腔镜手术的文章就达51篇,手 
术适应证也有较大扩展。1994年9月,第1例胸腔 
镜胸腺切除术完成。1994年6月,何建行首次开展 
同期双侧胸腔镜手术。1995年6月,《中华胸心血 
管外科杂志》第3期刊登了王俊等“胸部肿瘤的胸 
腔镜诊断和治疗”一文,首次介绍了胸腔镜下的解 
剖性肺叶切除术;同月的《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刊登 
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完成的我国第1例小儿胸 
腔镜手术的文章。1995年11月,第二届全国胸腔 
镜外科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举办,参会代 
表来自28个省市和香港地区共170人;本次会议上 
第1次介绍了胸腔镜食管癌手术、纵隔肿瘤切除、动 
脉导管未闭手术及肺包虫囊肿手术等较高难度的胸 
腔镜手术。截至1995年底,全国开展胸腔镜手术的 
单位已达几十家,手术近千例,其中北京医科大学第 
医院和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都超过百例。 
1996年1月,王俊首次将胸腔镜肺气肿肺减容手术 
引入中国,并于其后研制出用于肺减容手术的国产 
牛心包垫片。1996年11月,第三届全国胸腔镜外 
科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香港中文大学严秉泉教 
授和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刘会平教授到会做学术报 
告。国内开展的肺气肿肺减容手术、肺癌的胸腔镜 
手术以及胸腔镜胸腺切除术首次在会上报告并成为 
关注的热点。1997年,由陈鸿义和王俊主编的我国 
第一部系统介绍VATS的外科专著《现代胸腔镜外 
科学》出版‘,同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 
胸腔镜外科学组成立。这是我国胸腔镜外科史上具 
心血管外科杂志2013年3月第29卷第3期Chin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March 2013 7Vo1.29 No.3 
有历史性意义的2件大事,对于推动VATS在我国 
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纵观这5年 发展,VATS从国内几家大医院走向各地中心医院, 再由中心医院走向基层医院;从东南沿海地区逐渐 走向中西部地区;完成的手术从简单的胸膜活检、肺 活检、肺大疱切除、肺楔形切除逐渐走向较为复杂的 胸腺切除、食管切除以及肺叶切除等。在这一时期 的后几年,临床医师在拓展手术适应证的同时,开始 关注疗效、治疗原则以及卫生经济学等问题,有关 VATS麻醉、术后护理、并发症防治以及在基层医院 开展的经验等文章广泛出现。这些反映了胸腔镜技 术在中国逐渐走向了稳定和成熟。 3.稳定期(2000—2005年)进入2000年以后, 早期开展这一技术的医师逐渐走过了他们学习曲线 中的“爬坡期”,陆续进入稳定发展的“平台期”。 VATS在中国完成了其量变上的积累,深入地渗透 到了胸外科的临床实践中,胸外科医师从关注其微 创性逐渐转向了关注其疗效方面。此时,胸腔镜已 经成为了胸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常用甚至必备设备。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2000年5月,北京大学 人民医院成立了“胸部微创诊疗中心”,率先系统地 开展胸腔镜、纵隔镜和电视激光硬质气管镜等一系 列胸部微创技术的诊疗实践、临床研究和继续教育 工作。这一时期,为满足广大中青年胸外科医师对 新技术的渴求,各种全国性和地方性胸腔镜手术培 训班如雨后春笋般举办,为我国VATS的技术普及 和人才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这是我国 胸腔镜技术发展的相对稳定期,绝大多数胸腔镜外 科医师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磨练和积累,镜下手术操 作已相当熟练,在大多数的常规手术中,辅助小切口 的操作逐步被摈弃。但在这时期,对于一些复杂胸 外科手术,如肺癌、食管癌的根治 切除以及大胸腺 瘤的切除等,只有少数单位和医师能够做到完全腔 镜下手术,多数还在探索阶段,往往需要辅助小切 口,间断配合直视操作。可喜的是,进入21世纪后, 高清晰内镜开始用于胸腔镜手术,使十分精细的内 镜操作成为可能。技术与设备软硬件两方面的进步 为胸腔镜手术新时期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4.成熟期(2006—2012年) 操作技术逐渐规范,严格审核培训中心,胸腔镜 医师进行专门培训。胸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肺 癌、食管癌、纵隔肿瘤领域。2006年,美国国家综合 癌症网络(NCCN)首次将VATS治疗肺癌写入临床 指南,称其为国际上肺癌治疗的标准术式之一。这 
年,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用于早期肺癌及支气 
管扩张症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在随后几年,全胸腔 
镜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成为国内胸外科学术会 
议、专业期刊以及临床实践中最大的热点,从而掀起 
了胸腔镜临床应用的又一高潮。这标志着电视胸腔 
镜开始取代传统开胸手术在胸外科的核心地位,成 
为胸外科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同时也标志 
着VATS技术成熟期的到来及其在胸外科领域主角 
色的实现。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大样本、远期疗效 
分析的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研究结果的出现,国内 
关于肺癌胸腔镜手术治疗在外科原则和肿瘤原则上 
的异议渐趋于平息,胸腔镜手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 
的地位基本确立;中国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手术 
方法:如王氏手术方法、单向式肺叶切除术和俯卧式 
食管癌根治术等。肺叶切除、肺段切除、纵隔肿瘤切 
除、肺叶袖式切除、肺叶及肺动脉双袖式切除已经普 
及。研发出多款自主专利的胸腔镜专用器械,这标 
志着我国VATS逐渐迈向成熟。同时,随着手术病 
例和手术经验的积累,我国VATS在自我提高和完 
善的过程中也为世界胸外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王 
俊和涂远荣及其研究团队从远期疗效角度对手汗症 
治疗的神经切断方法做了前瞻性研究,对国际上这 
疾病治疗的术式选择做出了有指导价值的探索。 
国际期刊和会议上中国人的名字和身影越来越多。 
国内胸腔镜文章和各单位胸腔镜手术所占比例越来 
越高,一些医学中心胸腔镜手术已占到了胸外科手 
术的80%以上。多篇高质量文章刊登在国际权威 
杂志。到目前为止,中国学者刊登的SCI文章43 
篇;中文期刊相关文章2409篇。全国已经开展多项 
多中心的联合课题研究。最为可喜的是由北京大学 
人民医院王俊教授为首的“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 
体系的建立、临床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广”获得了 
2012年中国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这在胸外科历 
史上是首次,为我国微创外科争得了荣誉。 
胸腔镜技术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正造福于人 
类,我国的胸外科医师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实 
现了我国胸外科手术的变革,同时也使我们的学科 
跟上了世界发展的步伐。 
(收稿日期:2012—12-01) 
(本文编辑:牛立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