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牙合)与颌位
牙列牙合与颌位(1)ppt课件

➢承受牙合力最大,且该牙的形态特征(牙合面大尖窝及 斜面较多、牙根粗壮)
是牙列中承受咀嚼负荷最重要牙
.
29
(二)唇(颊)舌向关系
ICO的解剖标志及生理意义
(2)上下牙列间存在着覆牙合、覆盖 覆盖 覆牙合
.
30
①覆盖的定义
牙尖交错 时,上颌牙盖 过下颌牙水平距离
前牙,上前牙切缘与下前牙唇面间前后向水平距离。正常2~4mm 后牙,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 颊侧,两颊尖顶之间水平距离31
(除了下颌中切牙与上颌最后一个磨牙)
上下牙列中线对正,一般正对着上唇系带
.
25
(2)、牙列特征
临床常以尖牙和第一磨牙接触关系为标志 ①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对位关系 ②上下颌尖牙的对位关系
.
26
⑴尖牙接触关系反应了前牙的近远中向接触关系
上颌尖牙牙尖顶对应着下颌尖牙的远唇斜面及唇侧远中缘 下颌尖牙牙尖顶对应着上颌尖. 牙的近舌斜面及舌侧近中27缘
⑵第一磨牙关系反应了后牙的近远中向接触关系
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
下颌第一磨牙近颊尖对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合
(侧)楔状隙
.
28
第一磨牙关系对咬合关系重要,称为牙合关键
➢最早萌出、尖窝多,稳定,是其它牙牙合关系正常前提
➢根多,粗、长大,于致密颧弓根,位置固定-引导因素
➢牙列中段,近咀嚼肌附丽部位,肌作用与此牙接近
(一)牙列的外形(构成牙的类型) 1.恒牙列 观察方法:前牙的排列
.
5
牙列的外形(牙列形态特征)
基本类型: (另有混合形)
尖圆形
椭圆形
方圆形
侧切牙即明显转向 远端
侧切牙远中逐渐转 向远端
三种基本颌位概念及关系

三种基本颌位概念及关系
三种基本颌位是指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和正中关系位,以下
是它们的概念及关系:
1. 牙尖交错位(ICP):也称正中颌位,指上下颌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颌位。
此时上下牙列的尖窝关系完全对应,前、后牙都保持着正常的覆合覆盖关系。
2. 后退接触位(RCP):指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向后下移动
约 1mm 左右,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时的颌位。
3. 正中关系位(CR):指下颌处于正中关系时的颌位,此时上下
颌牙列间无牙合接触,上下颌骨间的位置关系称为正中关系。
三者的关系如下:
1. 正中关系位与后退接触位:两者是同一个位置,后退接触位是
正中关系位的一种表现形式。
2. 正中关系位与牙尖交错位:两者是一对调节性关系,正中关系
位是可以重复的、稳定的,而牙尖交错位是可变的。
在正中关系位时,下颌可以做前伸、侧方运动,回到正中关系位时,下颌又回到原来的
位置。
如果正中关系位与牙尖交错位协调,则两者的位置是一致的;
如果不协调,则两者的位置不一致。
三种基本颌位在口腔功能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它们的概念及关系对于口腔医学的学习和临床实践都非常重要。
口腔生理—颌位(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下颌姿势位(MPP)
定义: 头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口腔无功能活动 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的位置。
息止合间隙(free way space) 下颌姿势位时,上下牙无接触,上下颌牙之间 保持一个前大后小的楔形间隙。 垂直距离:鼻底到颏点之间的面下1/3高度 space)
前提:牙尖交错合存在(牙位) 正常标志: 口颌系统协调 合 肌肉 关节 正中合位(COP)
正常牙尖交错位的特点
牙尖交错合位于颌面部中央,牙列与咬 合都是很规范的,牙列中线与颌面部一 致,与唇系带一致。
两侧TMJ对称。 两侧咀嚼肌张力均等,下颌运动无偏斜。
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标志。
正常牙尖交错位的特点
尖牙 3对¯34颊外展隙 ¯3对23舌外展隙
合关键:第一磨牙的咬合关系
牙尖交错牙合
正常标志:
1.上下牙列中线对正 2.每牙都与对颌的两牙相对应接
触(除8 ▔1) 3.尖牙关系正常 4.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 5.前后牙的覆合覆盖正常
牙尖交错牙合
异常情况 错合:形态学异常 安式I类错合---- 面型正常
关系正常
第一磨牙
安式II类错合
面型 下颌后缩 上下颌第一磨牙为远中合关系 II类I分类:上颌切牙唇向倾斜 II类II分类:上颌切牙舌向倾斜
安式III类错合
面型 下颌前伸 第一磨牙为近中合关系
牙尖交错合
乳牙期(2.5岁~6岁)
早期(2.5岁~4岁)特征:
1.牙齿排列紧密无间隙 2.牙冠直立,无尽远中向及颊舌向的倾斜 3.牙合曲线不明显 4.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成垂直平面(平齐末端)
4+5<IV+V 5.前牙轻度拥挤:4+5<IV+V 6.暂时性深覆合:5 7 建牙合,
[牙合]与颌位的解剖生理学内函及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牙合]与颌位的解剖生理学内函及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7c76dfbf90f76c661371a1f.png)
腔 医学 的各二 级 临床 学科 进 行 有 机 的 串联 ,从
而有 利 于 临 床 实践 中各学 科 之 间 的合 作 ,最终 美 观 的 解 剖 形态 结 构 。牙 与颌 位是 口颌 系统 行 使 经 过 治 疗 的 口颌 系 统 的生 理 功 能 和形 态 结构 使功 能 的主体解 剖生 理 结构 ,本文 即对其 内函 、 达 到 协调 舒适 与美 观稳 定 的统 一 。 相互 关 系和 临床 意 义作一 综 述 。 2 骀 与颌位及 四个基本颌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国际 医药 卫生导 报 2 1 年 第 l 01 7卷 第 0 2期
I MHG N,Jn ay2 1 ,V 1 7 No0 a u r 0 1 o. 1 .2
・
综述 ・
骀与颌 位 的解 剖 生理 学 内函及 相 互关 系和 临床 意义
陈勃 郑 春 玉
【 摘要 】 稽与颌 位是关 于咀嚼运 动这一 同一 问题 的两个 方面 ,二 者统 一于个体 瞬间 的下
时 可称 为牙 合;后者 是指 咀 嚼运 动 过程 中上 下 牙 个体 瞬倒 的 咀嚼运 动 型 。 之 间的接触 关系 ,此 时可称 为 咬合 。因此 , 殆与 人 们 可 以不 假 思 索 的进 行 咀 嚼 ,甚 至 可 以
咬合 的 内 同 时分 心 做 其 他 的事 ;缺牙 患 者 可 以 在一 定 时 期 内无 变 化 ,而 咬 合 时发 生 接 触 的上 逐 渐 适 应修 复体 并 借 以代 偿 恢 复 咀 嚼功 能 。这 下牙 的部位 在不 断变 化 。 ’ 生 理 现 象 正好 说 明 了骀与颌 位 统 一 于 中枢 神
牙 为人 体最 为 特殊 的解 可 以使 面 部 表情 自然美 观 ,并可 使 功 能状 态 下 提 剖 生理 结 构 ,甚 至 可 以认 为 它 是一 种特 殊 的关 可 能造 成 的 口颌 系统 内 尚无 临 床症 状 的微 小 创 3 1 骀的临 床意 义 .
2020云南医疗卫生招考口腔医药学专业知识:三种基本颌位的关系

2020云南医疗卫生招考口腔医药学专业知识:三种基本颌位的关系(一)颌位颌位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关系。
由于下颌骨位置的变化,可产生不同的颌位,其中有重复性、又有临床意义的有三种颌位(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和正中关系。
1.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的位置称牙尖交错位,也称牙位。
当牙尖交错(牙合)位于正中时(可称为正中(牙合)时),此位也称为正中(牙合)位。
上、下牙的牙尖交错位是不稳定的,它会因(牙合)面磨耗,牙齿位置的改变以及牙齿的缺失等,产生适应性的改变。
该位置因牙尖交错(牙合)而存在,又称为“牙位”或者最大牙尖交错位。
2.后退接触位:从牙尖交错位下颌可以向后移动约1mm,此时,前牙不接触,只有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髁突在下颌窝的位置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不能再向后退,从此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侧向运动和单纯铰链运动。
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后退接触位。
后退接触位与正中关系(牙合)两者确定的方法不同,但后退接触位也是髁突在下颌窝中最上、最前(最中)位时发生上、下牙咬合接触的(牙合)关系,因此,一般认为与正中关系(牙合)是同一位。
3.下颔姿势位:曾称为息止颌位。
当头直立位,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为息止(牙合)间隙,也称为自由间隙,约为1~3mm。
此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
(二)三种基本颌位的关系1.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正中关系(牙合))的关系(1)协调关系:有两种情况:①两者为同一位置,约有10%的人从牙尖交错位不能向后退,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为同一位。
②由牙尖交错位保持牙接触向后下退达到后退接触位,或者确定正中关系(牙合)(后退接触位)后能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牙尖交错位(如有偏斜不超过0.5mm),其滑动距离多在0.5~1.0mm,这一距离称为长正中。
人群中两位者约占90%,协调关系属生理性关系。
解剖生理--牙列与颌位(共46张PPT)

从12岁第 二恒磨牙 萌出到18
岁第三恒磨 牙萌出,恒 牙列基本形 成,建立恒 牙牙合。
牙合的建立
牙合的建立
前后向动力平衡 向前的动力 颞肌、咬肌、翼内肌、
舌肌、颌骨生长
向后的动力
来自于唇颊肌
牙合的建立
牙列的完整, 牙与牙之间 的相互支持, 在维持咬合 前后动力平 衡方面起重 要作用。
下颌髁状突中心 和下颌中切牙近 中接触点的连线 与牙合平面的交 角(约26°)。
意义:表明了关节 与牙合之间的关系。
面部标志及面部协调关系
下颌骨的双侧髁状突中 心与下颌中切牙近中切 角相连,构成了一个边 长为的等边或等腰三角 形。
意义:从解剖学上阐明 了口颌系统的左右两侧 的对称性,它是下颌在 张闭口运动中正中不偏 的解剖基础。等边三角 形者颌骨较宽,等腰三 角形者颌骨较窄。
牙合的建立
内侧:舌体肌肉 的作用,使牙弓 外扩。
外侧:唇颊肌的 作用,使牙弓向 内而限制 外扩。
牙弓在两种肌肉的 作用下,保持一定 的宽度和大小。
牙合的建立
上下颌牙弓 的密切稳定 的咬合接触 关系,闭口 肌与开口肌 之间的动力 平衡,维持 了牙槽骨和 牙萌出的高 度。
长正中(long centric):RCP直向前滑动1mm到ICP
替牙期(6~12岁)
暂时性错合的表现:
1.上唇系带位置过低:面部颌骨发育不完善
2.上中切牙出现间隙:侧切牙牙胚挤压牙根 3.上切牙牙冠偏远中:牙胚挤压牙根
4.暂时性远中牙合:I+II+III<1+2+3 4+5<IV+V
5.暂时性拥挤:4+5<IV+V
6.暂时性深覆合:增加咬合高度,自行消失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400010课程名称:口腔解剖生理学学分:5总学时:80学时理论学时:80学时实验学时:40学时先修课程要求:系统解剖学适应专业:口腔医学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一、课程在培育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按照口腔医学专业的特点及培育目标,本课程要为后续的专业临床课奠定良好的形态学和性能学基础。
二、课程大体要求1.大体理论和大体知识:掌握口腔牙、牙合、颌、颅的系统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规律、口腔功能与临床相结合;并适当介绍本门学科国内外的新进展;2.大体技术:(1)自学能力:教师上课时分成牙体解剖生理、口颌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口腔功能三部份内容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地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2)大体技术:掌握实验方式、培育实验操作、画图能力;写出正确的实验报告;(3)外语:讲课时给部份外语单词,要求同窗掌握并作为考核内容;提供外文资料及参考书供同窗参阅;可能条件下将部份或全数利用英语原版教材。
三、学时安排四、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成绩组成:理论考试80%,实验和平时成绩20%。
五、课程大体内容绪论[目的要求]熟悉和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和学习的大体观点、大体方式;发展史等。
[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和学习的大体观点、大体方式、发展史等;[教学方式] 教学法[教学手腕] 多媒体教学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学[目的要求]掌握牙体的形态、生理功能、牙的演化、发育及牙体与牙周组织的关系;[讲课时数] 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牙的演化了解牙体形态的演化学说,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牙附着在颌骨的方式及牙替换的次数;第二节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通过学习,掌握牙的组成、牙的分类及牙的功能;第三节牙的萌出及临床牙位记录掌握临床牙位记录法、熟悉牙萌出的特点、时间和顺序;第四节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掌握以下名词概念:中线、牙体长轴、接触区、线角、点角、轴面角、外形高点、牙体三等份;熟悉牙冠各面的命名和牙冠表面标志:唇(颊)面、舌面、近中西、远中面、合面、切嵴;牙尖、结节、轴嵴、边缘嵴、三角嵴、颊颈峪、横嵴、斜嵴、舌面隆突、窝、沟、点隙;第五节牙体外形1.掌握牙冠、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2.着重介绍恒牙部份,要求掌握各恒牙的位置、数量、形态特点、牙根数量同组牙的区别点及各恒牙的应用解剖;3.熟悉乳牙的数量、特点及其应用解剖;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第六节牙髓腔解剖1.掌握髓腔概述、恒牙的髓腔形态及乳牙髓腔形态;2.掌握髓腔形态的变异及髓腔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
牙合位名词解释

牙合位名词解释1. 引言牙合位是口腔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咀嚼功能、咬合关系、牙齿排列等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牙合位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定义、分类、测量方法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
2. 定义牙合位指的是上下颌牙齿之间接触时的位置关系。
正常的牙合位应该使得上下颌牙齿能够平稳、稳定地接触,并能够保持适当的咬合力度。
不同个体的牙合位可能存在差异,但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3. 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牙合位分为以下几类:3.1 中心性牙合位中心性牙合位是指上下颌中央尖(即上下中切)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在正常情况下,中心性牙合位应该使得上下颌后牙之间有适当的间隙,并且能够保持稳定。
3.2 前向迁移前向迁移是指在咬合过程中,下颌向前移动,使得上下颌前牙之间的距离变小。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牙齿不正常磨损、咀嚼功能受损等问题。
3.3 后向迁移后向迁移是指在咬合过程中,下颌向后移动,使得上下颌后牙之间的距离变小。
后向迁移可能会导致牙齿不正常磨损、咀嚼功能受损等问题。
3.4 偏斜性牙合位偏斜性牙合位是指在咬合过程中,上下颌之间存在一定的侧向偏差。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牙齿不均匀磨损、咀嚼功能受损等问题。
4. 测量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和记录患者的牙合位,口腔医生通常使用以下测量方法:4.1 牙合纸法牙合纸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测量方法。
患者在闭合时,将染色剂涂抹在上下颌牙齿表面,然后进行轻微的咬合动作。
通过观察染色剂在牙齿表面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牙合位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4.2 牙合板法牙合板是一种特殊的测量工具,通常由口腔医生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定制。
患者在闭合时,将牙合板放置在上下颌之间,然后进行咬合动作。
通过观察牙合板的形态变化和压力分布情况,可以评估牙合位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4.3 口腔扫描技术口腔扫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通过使用三维口腔扫描仪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扫描,可以获取到精确的牙齿位置信息。
通过对扫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出牙合位的相关参数,并进行进一步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印本页 第二章 (牙合)与颌位 [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大 中 小
一、A1 1、按照形态特征分型,牙列分为 A.恒牙列、乳牙列、混合牙列 B.方圆型、尖圆形、椭圆型 C.正常牙列、异常牙列 D.正常恒牙列、异常恒牙列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按照形态特征分型,牙列分为方圆型、尖圆形、椭圆型。 【该题针对“第二章 (牙合)与颌位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横牙合曲线有哪些牙尖的连线所构成 A.左右两侧磨牙舌尖的连线 B.左右两侧双尖牙的颊舌尖的连线 C.左右两侧磨牙颊舌尖的连线 D.左右两侧磨牙颊尖的连线 E.左右两侧双尖牙舌尖的连线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横(牙合)曲线是连接一侧磨牙的颊尖、舌尖及对侧同名牙的颊尖、舌尖的一条向下凸的线。但必须是相对应磨牙。 【该题针对“第二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 A.为下颌牙列的纵曲线 B.形成一条向下凹的曲线 C.连接下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 D.在切牙段较平 E.自尖牙起向后逐渐降低,到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处最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Spee曲线:它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嵴、尖牙的牙尖以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所形成的一条向上凹的曲线。该曲线在切牙段较平,自尖牙起向后则逐渐降低。于第一磨牙远颊尖处为最低点,往后又逐渐升高。它表明下颌牙弓的(牙合)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有规律的凹面;表示在同一下颌牙列中,各牙的上下位置不在一个平面。
【该题针对“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知识点进行考核】 4、下列哪项不是替牙期间的特征 A.左右中切牙之间有一间隙 B.侧切牙向远中倾斜 C.前牙拥挤 D.磨牙关系偏近中 E.暂时性的深覆(牙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替牙期间的特点 约在6岁时,第一恒磨牙萌出,即为替牙期的开始。约至12岁时,乳牙全部为恒牙所替换,即为替牙期的结束。故从6~12岁,皆属替牙期。替牙期间的特点常表现为暂时性错,此类错在的发育过程中常可自行调整为正常。 1.中切牙间间隙。 2.侧切牙歪斜。 3.前牙拥挤 恒切牙初萌时,可能显示拥挤状态,随着颌骨的长大,恒牙列逐渐排齐,牙弓规则。若在颌骨发育完全之后,牙列仍是拥挤的,即属异常。 4.磨牙关系偏远中。 5.暂时性深覆(牙合)。
5、乳牙(牙合)期间特征不包括 A.无明显倾斜 B.曲线不明显 C.平齐末端 D.牙列拥挤 E.覆深(牙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乳牙期间的特点 完整的乳牙约在2岁半时建成。从2岁半至6岁,皆属乳牙时期。 1.从2岁半至4岁期间的特征为 (1)牙排列紧密而无间隙。 (2)切缘及面尚无显著磨耗。 (3)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 2. 4~6岁期间的特征是 (1)牙排列不紧密,前牙间隙逐渐形成。 (2)牙的切缘及面产生显著磨耗。 (3)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稍前方。 【该题针对“第二章 (牙合)与颌位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6、没有咬合接触的是 A.牙尖交错位 B.下颌姿势位 C.正中关系 D.前伸位 E.下颌后退接触位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下颌姿势位曾称为息止颌位。当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之为息止(牙合)间隙,一般为1~3mm(下颌姿势位的垂直距离与 垂直距离之差)。此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7、建(牙合)过程中向前的动力为 A.唇颊肌 B.升颌肌和舌肌 C.咽肌 D.表情肌 E.舌骨上肌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向前的动力:颞肌、咬肌、翼内肌(升颌肌)的咀嚼力及舌肌;向后的动力:口轮匝肌、上下唇方肌、颊肌、颏肌、颧肌等。
8、Bennett运动是指 A.下颌的侧方运动 B.下颌的前伸运动 C.下颌的边缘运动 D.下颌的开闭运动 E.下颌的功能运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Bennett就是贝内特,一个人名,Bennett运动是指下颌的侧方运动。
9、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远中出现的间隙称为 A.生长间隙 B.灵长间隙 C.替牙间隙 D.可用间隙 E.必须间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灵长间隙是出现在上颌乳侧切牙与乳尖牙之间,下颌乳尖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间隙 【该题针对“第二章 (牙合)与颌位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0、影响牙尖交错牙合稳定最重要的因素是 A.正中(牙合)接触良好 B.牙列排列整齐 C.无前伸干扰 D.无非工作侧干扰 E.牙周组织健康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11、可以认为是牙合创伤的是 A.反牙合 B.内倾性深覆 C.牙列排列不整齐 D.平衡牙合 E.对牙周组织产生损伤的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12、“长正中”所指的滑动距离为 A.由下颌后退接触位自如滑到牙尖交错位 B.由牙尖交错位向前滑到下颌后退接触位 C.由下颌后退接触位向前滑到牙尖交错位 D.由牙尖交错位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下颌后退接触位 E.由下颌后退接触位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牙尖交错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牙尖交错位与下颌后退接触位之间有1mm左右的距离,为长正中。下颌后退接触位可自如的向前滑动1mm,达到完全咬合。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3、有关正中关系的定义中,说法错误的是 A.下颌适居正中 B.髁状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 C.在适当的垂直距离下 D.它的最后位是下颌后退接触位 E.是一个功能性的下颌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正中关系是指下颌不偏左、不偏右,适居正中,髁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 骨的位置关系。髁突在关节窝的后位时,髁突对上颌的位置称为正中关系位。它是一个稳定而可重复性的位置,是一个功能性的后退边缘位,如果迫使下颌再向后退,则会由于附着在下颌骨上的肌肉受拉,髁突后方的软组织受压而感到不适。
14、尖牙保护(牙合)的特点是 A.侧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形成接触 B.侧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脱离接触 C.侧运动时,非工作侧只有尖牙形成接触 D.侧运动时,非工作侧只有尖牙脱离接触 E.非正中时双侧尖牙形成均匀接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正常乳牙列大多存在生理间隙。临床可见随年龄增大二,生理间隙变大。建(牙合)初期,下牙弓微处于远中位置,上下乳磨牙一名牙尖相对。以后因下颌牙弓向前移动的速度大于上颌牙弓,才逐渐建立中性(牙合)关系。正常乳牙he的特征是终末平面平齐为多, 终末平面平齐为多是指远中面彼此相齐较多。乳前牙上下关系近似于垂直. 【该题针对“尖牙保护(牙合)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15、尖牙保护(牙合)的(理论)依据是 A.尖牙的位置和解剖结构能抵御较大咀嚼力 B.尖牙是恒牙中萌出最晚的牙 C.尖牙在恒牙中往往存留到最后 D.尖牙易在牙列中处于唇舌错位状态 E.尖牙是一个不重要的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尖牙保护(牙合)是以尖牙作支撑,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 (1)特点 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侧方咬合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保持接触,非工作侧牙齿不接触;在作前伸咬合运动时,上下颌前牙切缘相对接触,后牙不接触。 (2)尖牙的有利条件 ①尖牙具有适合制导的舌面窝,可导致(牙合)力趋于轴向;②根长且粗大,支持力强;③尖牙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时构成三类杠杆,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④牙周韧带感受器丰富,对刺激敏感,能及时调整反应。 【该题针对“第二章 (牙合)与颌位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6、牙列拥挤最常见的原因是 A.伸舌吞咽 B.咬物习惯 C.乳牙早失 D.偏侧咀嚼 E.遗传因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7、乳牙上前牙散在间隙称为 A.可用间隙 B.灵长间隙 C.替牙间隙 D.发育间隙 E.必须间隙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随着颌骨的发育,3~4岁左右乳牙列中出现的生理性间隙称为发育间隙。间隙的出现表明颌骨在增长,这些间隙的出现有利于未来恒牙的萌出与排列。
18、正常乳牙(牙合)的特征是 A.有剩余间隙 B.乳尖牙为远中关系 C.前牙覆盖偏大 D.终末平面平齐为多 E.终末平面远中为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正常乳牙列大多存在生理间隙。临床可见随年龄增大,生理间隙变大。建(牙合)初期,下牙弓微处于远中位置,上下乳磨牙一名牙尖相对。以后因下颌牙弓向前移动的速度大于上颌牙弓,才逐渐建立中性(牙合)关系。正常乳牙(牙合)的特征是终末平面平齐为多, 终末平面平齐为多是指远中面彼此相齐较多。乳前牙上下关系近似于垂直。 【该题针对“第二章 (牙合)与颌位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9、属于替牙期间的暂时性错(牙合)是 A.额外牙导致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 B.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可出现前牙反(牙合) C.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近中倾斜 D.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牙合)初期,为完全远中关系 E.恒切牙萌出初期,出现轻度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