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理与价值的材料分析题与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于我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问题,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回答。

材料1 哲学史上有不少哲学家是用观念验证某种观念的真理性。例如,斯宾诺莎就认为,认识真理要以真观念为依据。

材料2 经验主义者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凡符合人的感觉的认识就是真理,而与感觉背离的认识则不是真理。

材料3 波格丹洛夫说,真理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

请回答:(1)材料1、2、3中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什么?

(2)材料3的观点与材料1和2的观点有没有根本区别?

答:(1)材料1、2中的观点主要倾向于判断真理的标准是人类已有的认知,以真观念为标准,是典型的形而上学认识论;材料三的观点则倾向于唯心说的认识论,认为判断真理的标准是是人类的经验集合。

(2)这三种观点没有根本的区别,都是对真理标准的不准确认知。材料1与2的错误在于:①斯宾诺莎哲学的目的是证实思想的真理性并获得自由,条件是放弃世俗的东西获得思想的自由,方法是对真理标准的重新确定即真观念。他首先对知识进行了分类,把知识分为传闻的知识,经验的知识,理性的知识,直观的知识四种,并认为直观的知识是最可靠的,即真观念。②在于把呈现在古代的直观和经验世界中的“意见”提升到“知识”的水平。这种认识论的确是有较大的缺陷的。它把自然界,尤其是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人与物解读为一种数学符号式的东西,这种把客观对象演变为认识对象的过程,由于没有解释社会生活中的对象被符号化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没能把认识论建立在历史观的基础之上,因而必然呈现出与人的生活世界和直观世界相脱离的特征;同时,由于它不认为解释者自身也处在它所解释的对象之中,因而的确无法面对海德格尔所说的理论的“欺瞒”和“理论的总主宰”的问题。

而材料三的错误在于:波格丹洛夫在真理观上坚持主观真理论,反对客观真理论。他说“马克思主义包括对任何真理的绝对客观性的否定,对任何永恒真理的否定”。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的一致起来的、社会的协调起来的经验。否认了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问题与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关系问题。

材料: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八十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八十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八十年。

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分析材料,结合真理观,请回答:

(1)试简析马克思主义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观点。

(2)分析材料,从实践性出发,如何理解马哲的理论体系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3)结合绝对真理、相对真理的特点及关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4)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分析把科学技术转化成商品的重要性。

【答案要点】

(1)试简析马克思主义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观点。

真理的检验不可能在理论内部得到解决,而必须通过客观的物质活动,即实践来检验。因此检验认识的标准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从而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判断。

判断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是看认识是否同客观相符合,这就要求检验认识的标准必须同时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特点,现有的认识和理论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成为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才能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人们就以通过实践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是否同客观相符合。如果理论预期的结果与实际取得的结果是符合的,就暂时证实了这一认识;否则就暂时证伪了这一认识。

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即确定性是指: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客观标准,此外再无别的客观标准;实践最终也一定能够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检验;凡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都包含有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即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在实践性的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表现在:它来自于实践,是对无产阶级实践运动的概括与总结;它也能反过来指导无产阶级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和使命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实践性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发展的需要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任何真理都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相对真理即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真理即即真理的绝对性是真理的两种基本属性。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不同,二者有着严格的区别,但是它们也有密切的联系。绝对真理都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并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也是相互渗透的,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之中有绝对。

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最主要的就是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始终在向前发展,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前进而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实践中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又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可变性、相对性,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大胆发展马克思主义个别结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将继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述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始终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深化、丰富和完善。

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品质是与时俱进,不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是要科学地反映人类在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观点,发展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进程有力地证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