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图3 GCT继发ABC的形成。 (a)前后位片--左胫骨近端手术病理证实 的骨巨细胞瘤。 (b)轴位 MR图像显示液液平面(箭头) ,代表继发ABC形成。
12
不典型影像表现
➢ 部位不典型--GCT发生扁骨或隆突(骨骺等效)。 然而,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病变不太可能表明经典 外观(溶骨,无硬化缘)(图4)。GCT在这个位置 只有很少的报道。
图6 跟骨GCT。 (跟骨少见部位) (a)侧位片--泡状溶骨性病变,无硬化缘。 (b)矢状位--显示扩展到跟距关节软骨下骨,液-液平面。
病理分析,骨巨细胞瘤并ABC形成。
15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图*。43岁女,L1-GCT。 (a)腰椎前后位x光—膨胀溶骨 病变,并软组织肿块(白色箭 头)。左椎弓根椭圆形结构消 失(星号)。 (b)冠状CT重建—偏心病灶另 一侧出现硬化边(白色箭头)。 (c)轴向CT图像--骨短隔板(白 色箭头)和硬化边(灰色箭头) 与另一边不同(红色箭头) 。 (d) 轴向MRI T2加权—较低信 号延伸到脊椎旁软组织病变, 椎管,引起脊髓和神经根受压 。
10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图2 侵袭性GCT。 (a)前后位片--左股骨远端溶骨性病变,位于偏心、延伸到软骨下骨,非硬化 内侧缘。在外侧缘骨皮质破坏(箭头)。 (b)侧位片--病变延伸到软组织(箭头),软组织肿块。 鉴别诊断包括GCT和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
(c)术中照片--股骨外侧髁外侧缘完全破坏,并出现软组织肿块(箭头)。
➢ 骨扫描--显示沿病灶边缘放射性示踪剂摄取增加, 然而中心部分通常摄取减少由于骨溶解或中央坏死。
8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图1 骨巨细胞瘤典型表现 。 (a)前后位片--右股骨远 端,偏心溶骨性病变,延 伸至软骨下骨,内侧边缘 无硬化(箭头)。 (b)照片(HE染色)显 示单克隆基质细胞背景和 多核巨细胞(箭头)。
❖ 好发于20岁以内的青少年,约50%的患者在30岁之前明确诊断,男女发病 比例接近。病变主要累及指(趾)骨、掌骨和跖骨,腕骨和跗骨相对少见, 长管状骨及椎体罕见。常见症状是疼痛与肿胀,发生病理性骨折时病变复 杂化。
❖ 影像学上表现为骨端或干骺端溶骨性膨胀性病变,边缘清楚,很少向骨骺 扩展,并且不会跨越未融合的生长板。皮质菲薄,但未破坏,一般无骨膜 反应。
❖ 多达15%的报道病例发生在如骨盆、骶骨、脊柱、 肋骨、颅骨扁平骨(图5)。肩胛骨不到1%的病例 报告。
❖ 手和脚的骨头是罕见的位置(图6),小于2%。
➢ 多发性骨巨细胞瘤 不到1%。通常位于四肢远端病
变,特别是手和脚。
13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图4 粗隆GCT。 (a)前后位片--右股骨大粗 隆非硬化缘溶骨性病变。 (b)侧位片--只有剩余一薄 层外周皮质。 病理分析骨巨细胞瘤。 (大转子骨骺,GCT可以在这 个位置发生。隆突GCT,通 常不会延伸到软骨下骨)
❖ 该病需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相鉴别。 ❖ 病理检查:典型者病变呈灰褐色或棕色,有沙砾感,易碎,常见出血。一
般采用刮除术治疗,约15%~50%于刮除术后复发,但经再治疗后几乎均可 治愈。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和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这两个名称现在可以交替使用
4
南昌大学三附院
• 男,61岁。主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 因出现张口受限,用力张口时出现 右侧耳前部疼痛,伴右耳听力下降, 无发热,无面部麻木感。右侧颧弓 周围膨隆,质硬,无充血或水肿, 表面皮肤无破溃,无明显压痛,皮 温正常。
注:a新增的肿瘤、肿瘤样病变或肿瘤综合征;b原名称有更新
3
小骨的巨细胞病变(Giantcelllesionofthesmallbones)
❖ 又称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是一类发生于颅面骨、手、足等小骨的由纤维 组织构成的罕见的肿瘤样病变,伴有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不规则分布 的巨细胞和反应性骨形成。
图5 扁骨GCT。 (a)肩胛骨--膨胀性溶骨性 病变(箭头)在肩胛骨下部 。切除活检标本--GCT。 (b)另一个病人--骨盆MR 示右侧髋臼后部病变延伸到 软骨下骨,并含有液液水平 。病理分析,骨巨细胞瘤并 ABC形成。 (扁平骨的受累发生在15%的 病例中)
14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 化验室检查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略 ↑,淋巴细胞百分数略↓ ,嗜酸粒细 胞百分数↓ 。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 ❖ 还会被称为含巨细胞的纤维病变以及实
性变异的动脉瘤样骨囊肿。 ❖ 放射学表现与典型的ABC类似。
病例来源微信公众号:骨肌学组
5
流行病学
➢ 骨巨细胞瘤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的5%,良性骨肿瘤 20%(欧美)。在南印度和中国患病率高,占20% 的原发性骨肿瘤。
➢ 三个最常见的位置分别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 骨远端。
➢ GCT可能与Paget病有关,最常见于颅骨,面骨,骨 盆和脊柱。
7
典型影像表现
➢ X线--溶骨性病变,边缘清楚但无硬化缘,偏心,延 伸到软骨下骨(骨骺闭合后的骨端)(图1)。
➢ MR--表现不典型,通常由T1WI中等或低信号,增强 后可见强化。
9பைடு நூலகம்
典型影像表现
➢ 侵袭性GCT--宽的过渡带,大区的皮质变薄,膨胀 性重塑,甚至皮质骨破坏和相关的软组织肿块(图 2)。
这些特征可能更常见于小口径长骨,如腓骨或尺骨 (出现病理性骨折或骨膜反应时会使诊断复杂化)。
➢ 由于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形成,GCT 也可能含有液液平面(图3),发生率约14%。
骨巨细胞瘤
内容
1. 概要 2. 流行病学 3. 典型及非典型影像表现 4. 鉴别诊断 5. 治疗与并发症
2
概要
➢ 骨巨细胞瘤(GCT)--1818年由Cooper和Travers报道。
➢ 肿瘤一般是良性的,其组织学特点为多核巨细胞和 单核基质细胞背景。多核巨细胞类似于破骨细胞。
➢ 尽管被归类为良性病变,有侵袭性,手术切除术后 容易复发。
➢ 一些研究报告男女发病率相等,但大多数研究表明 女性的患病率稍高。
➢ 在21-30岁是GCT 发病高峰期,80%的病例发生在 20-50岁。
6
流行病学
➢ 不到3%的病例发生在14岁之前,只有13%的病例发 生在50岁以上的患者。
➢ 大多数病变发生在长骨(75% - 90%),大多数病例 (50% - 65%)发生在膝关节周围。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图3 GCT继发ABC的形成。 (a)前后位片--左胫骨近端手术病理证实 的骨巨细胞瘤。 (b)轴位 MR图像显示液液平面(箭头) ,代表继发ABC形成。
12
不典型影像表现
➢ 部位不典型--GCT发生扁骨或隆突(骨骺等效)。 然而,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病变不太可能表明经典 外观(溶骨,无硬化缘)(图4)。GCT在这个位置 只有很少的报道。
图6 跟骨GCT。 (跟骨少见部位) (a)侧位片--泡状溶骨性病变,无硬化缘。 (b)矢状位--显示扩展到跟距关节软骨下骨,液-液平面。
病理分析,骨巨细胞瘤并ABC形成。
15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图*。43岁女,L1-GCT。 (a)腰椎前后位x光—膨胀溶骨 病变,并软组织肿块(白色箭 头)。左椎弓根椭圆形结构消 失(星号)。 (b)冠状CT重建—偏心病灶另 一侧出现硬化边(白色箭头)。 (c)轴向CT图像--骨短隔板(白 色箭头)和硬化边(灰色箭头) 与另一边不同(红色箭头) 。 (d) 轴向MRI T2加权—较低信 号延伸到脊椎旁软组织病变, 椎管,引起脊髓和神经根受压 。
10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图2 侵袭性GCT。 (a)前后位片--左股骨远端溶骨性病变,位于偏心、延伸到软骨下骨,非硬化 内侧缘。在外侧缘骨皮质破坏(箭头)。 (b)侧位片--病变延伸到软组织(箭头),软组织肿块。 鉴别诊断包括GCT和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
(c)术中照片--股骨外侧髁外侧缘完全破坏,并出现软组织肿块(箭头)。
➢ 骨扫描--显示沿病灶边缘放射性示踪剂摄取增加, 然而中心部分通常摄取减少由于骨溶解或中央坏死。
8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图1 骨巨细胞瘤典型表现 。 (a)前后位片--右股骨远 端,偏心溶骨性病变,延 伸至软骨下骨,内侧边缘 无硬化(箭头)。 (b)照片(HE染色)显 示单克隆基质细胞背景和 多核巨细胞(箭头)。
❖ 好发于20岁以内的青少年,约50%的患者在30岁之前明确诊断,男女发病 比例接近。病变主要累及指(趾)骨、掌骨和跖骨,腕骨和跗骨相对少见, 长管状骨及椎体罕见。常见症状是疼痛与肿胀,发生病理性骨折时病变复 杂化。
❖ 影像学上表现为骨端或干骺端溶骨性膨胀性病变,边缘清楚,很少向骨骺 扩展,并且不会跨越未融合的生长板。皮质菲薄,但未破坏,一般无骨膜 反应。
❖ 多达15%的报道病例发生在如骨盆、骶骨、脊柱、 肋骨、颅骨扁平骨(图5)。肩胛骨不到1%的病例 报告。
❖ 手和脚的骨头是罕见的位置(图6),小于2%。
➢ 多发性骨巨细胞瘤 不到1%。通常位于四肢远端病
变,特别是手和脚。
13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图4 粗隆GCT。 (a)前后位片--右股骨大粗 隆非硬化缘溶骨性病变。 (b)侧位片--只有剩余一薄 层外周皮质。 病理分析骨巨细胞瘤。 (大转子骨骺,GCT可以在这 个位置发生。隆突GCT,通 常不会延伸到软骨下骨)
❖ 该病需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相鉴别。 ❖ 病理检查:典型者病变呈灰褐色或棕色,有沙砾感,易碎,常见出血。一
般采用刮除术治疗,约15%~50%于刮除术后复发,但经再治疗后几乎均可 治愈。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和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这两个名称现在可以交替使用
4
南昌大学三附院
• 男,61岁。主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 因出现张口受限,用力张口时出现 右侧耳前部疼痛,伴右耳听力下降, 无发热,无面部麻木感。右侧颧弓 周围膨隆,质硬,无充血或水肿, 表面皮肤无破溃,无明显压痛,皮 温正常。
注:a新增的肿瘤、肿瘤样病变或肿瘤综合征;b原名称有更新
3
小骨的巨细胞病变(Giantcelllesionofthesmallbones)
❖ 又称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是一类发生于颅面骨、手、足等小骨的由纤维 组织构成的罕见的肿瘤样病变,伴有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不规则分布 的巨细胞和反应性骨形成。
图5 扁骨GCT。 (a)肩胛骨--膨胀性溶骨性 病变(箭头)在肩胛骨下部 。切除活检标本--GCT。 (b)另一个病人--骨盆MR 示右侧髋臼后部病变延伸到 软骨下骨,并含有液液水平 。病理分析,骨巨细胞瘤并 ABC形成。 (扁平骨的受累发生在15%的 病例中)
14
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三附院
• 化验室检查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略 ↑,淋巴细胞百分数略↓ ,嗜酸粒细 胞百分数↓ 。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 ❖ 还会被称为含巨细胞的纤维病变以及实
性变异的动脉瘤样骨囊肿。 ❖ 放射学表现与典型的ABC类似。
病例来源微信公众号:骨肌学组
5
流行病学
➢ 骨巨细胞瘤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的5%,良性骨肿瘤 20%(欧美)。在南印度和中国患病率高,占20% 的原发性骨肿瘤。
➢ 三个最常见的位置分别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 骨远端。
➢ GCT可能与Paget病有关,最常见于颅骨,面骨,骨 盆和脊柱。
7
典型影像表现
➢ X线--溶骨性病变,边缘清楚但无硬化缘,偏心,延 伸到软骨下骨(骨骺闭合后的骨端)(图1)。
➢ MR--表现不典型,通常由T1WI中等或低信号,增强 后可见强化。
9பைடு நூலகம்
典型影像表现
➢ 侵袭性GCT--宽的过渡带,大区的皮质变薄,膨胀 性重塑,甚至皮质骨破坏和相关的软组织肿块(图 2)。
这些特征可能更常见于小口径长骨,如腓骨或尺骨 (出现病理性骨折或骨膜反应时会使诊断复杂化)。
➢ 由于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形成,GCT 也可能含有液液平面(图3),发生率约14%。
骨巨细胞瘤
内容
1. 概要 2. 流行病学 3. 典型及非典型影像表现 4. 鉴别诊断 5. 治疗与并发症
2
概要
➢ 骨巨细胞瘤(GCT)--1818年由Cooper和Travers报道。
➢ 肿瘤一般是良性的,其组织学特点为多核巨细胞和 单核基质细胞背景。多核巨细胞类似于破骨细胞。
➢ 尽管被归类为良性病变,有侵袭性,手术切除术后 容易复发。
➢ 一些研究报告男女发病率相等,但大多数研究表明 女性的患病率稍高。
➢ 在21-30岁是GCT 发病高峰期,80%的病例发生在 20-50岁。
6
流行病学
➢ 不到3%的病例发生在14岁之前,只有13%的病例发 生在50岁以上的患者。
➢ 大多数病变发生在长骨(75% - 90%),大多数病例 (50% - 65%)发生在膝关节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