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植物的形态和专用术语

合集下载

兰科植物检索

兰科植物检索

兰科植物,兰科花卉分属检索表科中文名:兰科科拼音名:lanke科拉丁名:Orchidaceae科学分类界:植物界 Plantae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纲: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目:天门冬目 Asparagales科:兰科 Orchidaceae中国植物志:17:1亚科拟兰亚科杓兰亚科 Cypripedioideae树兰亚科兰亚科 Orchidoideae香荚兰亚科Vanilloideae兰科(学名:Orchidaceae植物俗称兰花,亦叫胡姬花,是开花植物中最大、最具多样性的科,约有超过800个属和25,000列出超过30,000另外100,000余个园艺家培养的交配种和变种。

英国皇家植物园的“世界兰花对照表”列出了约24,000个公认的种名,每年还会增加约800个新种。

兰科植物的种类比包括硬骨鱼纲的所有脊椎动物还要多,约占单子叶植物纲所有种类的1/4。

早期的分类系统(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兰科与水玉簪科分类于微子目内,在1998年发表的APG 分类法中归于仙茅目中,而2003年经过改进的以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II 分类法则将其列于天门冬目下,并认为与仙茅科亲缘关系接近。

兰花由于植物区系的极度复杂性,花的所有特征都充分表现对昆虫授粉的高度适应性,并与真菌建立共生关系,被认为是植物演化的顶点。

回到顶部(奇*((乐))欢迎您在()奇*乐植(物(网)查看w w w*z$hiwu%w,*com更多花卉植物种植栽培养护知识各种花卉*图片图谱兰科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生活方式有地生(如红门兰、白芨、绶草等)、附生(或有石生,绝大部分兰花皆有附生习性)和最奇特的腐生(如天麻、山珊瑚、上须兰、蕙兰属的大根兰和多根兰等等),也有少数为攀缘藤本(如香草兰),有须根,附生的有气根;茎直立、悬垂或攀缘;单叶互生,有叶鞘;花因与昆虫的授粉模式而特化出唇瓣,花器构造复杂;假鳞茎是兰科植物特有的器官,主要见于附生兰。

兰科植物介绍

兰科植物介绍

兰科植物介绍
兰科植物是一类古老的植物,它起源于约五亿四千万年前的
寒武纪。

从寒武纪到现在,兰科植物已经有了四千五百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它们经历了五次大灭绝事件,最后
一次是在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二叠纪时期。

在寒武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大动物——“三叶虫”。

后来,一种名为“草履虫”的单细胞生物开始在地球上出现。


久之后,又出现了一种名为“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动物。

不久后
又出现了一种名为“古虫”的动物,它是由一个细胞演变而成的。

接着又有了“真核生物”——植物、动物和真菌,最后又出现了
一种名为“兰科植物”的特殊物种。

在三叠纪时期,地球上曾出现过一次大灭绝事件——三叠纪
大灭绝。

当时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植物物种消失了,大约三分之一
的动物物种消失了,只剩下约四分之一的生物物种。

在这次大灭绝事件中,兰科植物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虽然兰
科植物还能生存,但它们已无法适应地球上的环境条件和生态系统。

—— 1 —1 —。

兰科传统分类方法

兰科传统分类方法

兰科传统分类方法
兰科植物是一类非常多样化的植物,传统上被分为多个亚科和族。

以下是兰科传统分类方法的概述:
1. 亚科:兰科通常被分为两个亚科,即地生兰亚科(Subfamily Orchidoideae)和附生兰亚科(Subfamily Epidendroideae)。

地生兰亚科的兰花通常生长在地面上,而附生兰亚科的兰花则附生在其他植物上。

2. 族:在每个亚科中,兰花被进一步分为不同的族。

地生兰亚科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族:兰族(Tribe Orchideae)、石豆兰族(Tribe Bulbophyllae)、树兰族(Tribe Epidendreae)、万代兰族(Tribe Vandeae)等。

附生兰亚科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族:钗兰族(Tribe Cymbidieae)、斑叶兰族(Tribe Goodyerinae)、鸟巢兰族(Tribe Neottieae)、石仙桃族(Tribe Pholidota)等。

3. 属和种:在每个族中,兰花被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属和种。

每个属通常由一些共同的特征来定义,而每个种则是在属内具有独特特征的个体。

这种传统分类方法基于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对于识别和研究兰花非常重要。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分类学方法也开始使用分子标记来研究兰花的分类关系,这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兰花的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大花对叶兰植物知识简介_形态特点功效作用

大花对叶兰植物知识简介_形态特点功效作用

大花对叶兰植物知识简介_形态特点|功效作用
大花对叶兰是兰科,对叶兰属的植物,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别名半颗珠,不知是描述未开的花骨朵还是果实的形状。

或许还和其他部位的形状有关,也许有别的典故。

兰科植物叶子多是互生,而对叶兰的两片叶子成对生。

给他增加了很高的辨识度,【资源志】记载,其全草可补中益气。

用于麻疹,肺炎,神经衰弱。

看过许多植物的功效,虽然并不确定是不是真的能有效。

因为真正在药房里面的就那几种植物,看这些,大概就是为了给以后做铺垫。

如果能够有机会从事新药开发时候,有了或多或少的方向。

种植的时候也容易找到可以种的东西。

除了资源志上面的记载,剩下的就是植物志上的,就说了生于海拔2600-3500米的林下或阴湿处。

就是小寨子沟的那个海拔。

假鳞茎

假鳞茎

主要价值
主要价值
假鳞茎和叶片碧绿,可盆栽用于布置客厅、书房等,也是切花的好材料,花叶共赏,观赏价值高。
生长特性
生长特性
虽然假鳞茎的寿命只有1-5年,根状茎的生长锥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假鳞茎。热带附生兰的另外一个生长特性 是单轴生长。
栽培方法
栽培方法
(一)直接栽植
在分株繁殖时常常剪下一些老的假鳞茎,这也是宝贵的繁殖材料。中国兰和虎头兰通常每个假鳞茎下部有两 个芽(上部还有隐芽),一般每年只萌发1个,另1个处于休眠状态。将这些无根无叶的假鳞茎剥除上面的叶鞘,用 清水洗净后,用苔藓栽植于小花盆中,经常保持湿润和温暖的环境,大约每个老假鳞茎能生出1—2枚新芽,尔后 在新芽基部生根,细心培养可以成为新的植株。此法在贵重的兰花品种和艺兰品种栽培中应用较多。有人将老株 的根、叶故意剪掉,将多数假鳞茎栽植在大花盆或木箱中,以促其萌生新芽,加速繁殖或促其产生叶变。
形状有陨形、圆柱形、扁圆形、椭圆形等,其大小也因兰种而异。国兰中蕙兰的芦头较小,墨兰的较大。芦 头上有节。第一节着生一片叶或鞘状叶。花芽和叶芽都生长在芦头的节上。肉质根生长在芦头的基部。叶芽形成 后,长成新的兰苗时,其基部又会形成一个新的芦头,其生长周期通常为一年,野生状态下,常看到兰株朝一个 方向生长,通常称之为“龙头”方阳。在自然环境,兰花生长受到某种限制,形成了如根状的茎,称为竹节根 等。
谢谢观看
葫芦头:兰花假鳞茎的俗称,也称“芦头”、“蒲头”、“龙头”。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假鳞茎是两片叶子的结处产生的变态茎,是水和养分的贮藏器官,假鳞茎是兰科植物特有的器官,而且主要 见于附生兰,可能是由单个或多个常绿叶或落叶的节间构成。一些兰花的假鳞茎看起来很平常,跟其他长满叶子 的植物茎没什么两样,而另外一些兰花,如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却有体积很大的球形假鳞茎,而且在每1 片或2片叶子的基部都有假鳞茎。

兰花介绍资料300字以上

兰花介绍资料300字以上

兰花介绍资料300字以上
兰花,学名兰科,属兰花属,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花卉植物。

兰花被广泛认为是花中至尊,以其高雅的姿态和迷人的花香而备受喜爱。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兰花的基本信息。

兰花的特征:兰花茎直立,高度因品种而异,茎上有叶片,形状也因品种而异,兰花的花朵多为细长的喇叭形,花色丰富多样,包括纯色、斑驳、花纹等。

兰花的花瓣和萼片通常呈六片,具有花蜜腺和花粉囊,少数品种的花朵是完全无色的。

兰花的生长环境:兰花一般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较适宜在生长季节保持15-30℃的温度,相对湿度在60-80%为宜。

兰花较喜欢半阴半阳的生长环境,适合放置在明亮但避免直射阳光的地方。

它们通常栽培在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并保持适度的湿润度。

兰花的繁殖方式:兰花主要通过种子、分株、茎片离体培养等方式进行繁殖。

其中,种子繁殖是最常见的方式,但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分株繁殖则是较为简单的方式,可以通过分离兰花的茎或球茎来进行繁殖。

兰花的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兰花被赋予了深厚的意义。

它象征着高洁、优雅、尊贵和品位,
被尊为文人墨客的象征。

兰花也常常被用来赋诗、画画和作为文人雅士的象征物。

总结起来,兰花是一种美丽高雅的花卉植物,它以其独特的花朵和芳香的气味受到广泛喜爱。

这种花有着多样的颜色和形状,常被人们用来表达高贵、纯洁和品味。

不仅如此,兰花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

养殖兰花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但通过适当的环境和细心的照料,兰花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欣赏和喜悦。

贵州 兰科植物种类

贵州 兰科植物种类

贵州兰科植物种类
贵州省是中国兰科植物的重要分布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

据研究,贵州省的兰科植物种类繁多,包括了不少珍稀和特有种。

以下是一些贵州省的兰科植物种类:
1. 贵州地宝兰(Paphiopedilum henryanum):这是一种珍稀的兰花,以其独特的花朵形态著称。

2. 麻栗坡绒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见于林下阴湿处。

3. 密花石斛(Dendrobium densiflorum):石斛属植物,常生长在岩石上或树干上。

4. 岩生羊耳蒜(Coelogyne ovalis):生长在岩石缝隙中,花色鲜艳,形态优美。

5. 拟蜘蛛兰(Epipactis helleborine):是一种附生兰,常见于林缘或疏林中。

除了上述几种,贵州还有许多其他的兰科植物,例如文心兰、虾脊兰、万代兰等。

由于兰科植物对生长环境有特殊的要求,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为兰科植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有助于维持其多样性。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植物资源,中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

此外,贵州省内也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兰科植物及其自
然生态环境。

花卉鉴赏--兰科花卉

花卉鉴赏--兰科花卉





音乐




音乐
3、蕊柱: 是繁殖部分,是区别兰科与所有其它科植物的主要特点。蕊柱上有
雌雄两部分性器官。雌性部分是柱头区,在蕊柱上部的一个黏性部 位。雄性部分是在蕊柱顶端或靠近顶端有1个雄蕊生有花粉块。
4、整个花左右对称。




音乐
(二)叶

兰花的叶片因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2、根状茎:根状茎上有节,节上有根,并能长出新芽。可分株繁殖。 如卡特兰。



的Leabharlann 音乐3、假鳞茎:是一种变态茎。是在生长季节开始时从根状茎上生出的新 芽,到生长季节结束时生长成熟。假鳞茎顶端或各节上生有叶片, 并且是花芽着生的地方。
假鳞茎的形态变化甚大,有的呈卵圆形至棒状,如卡特兰虎头兰;有的 呈细长条形,如石斛。在兰花栽培中,常常用假鳞茎栽培法繁殖优 良的品种。

有的叶片呈棒状,如棒叶万带兰;

有的叶片肥厚呈硬革质,如卡特兰;

有的叶片呈细长的线性,如中国兰中的春兰;

有的叶片大而薄软,如鹤顶兰。




音乐
万带兰




音乐
卡特兰




音乐
春兰




音乐
鹤顶兰




音乐
(三)茎

茎的形态差异较大,分为直立茎、根状茎、假鳞茎。
1、直立茎:如万带兰的茎干直立或稍倾斜向上生长。
3、热带的非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科植物的形态和专用术语
根与茎
单轴生长(Monopodial):主轴(茎)的延长是顶芽不断生长的结果。

如万代兰。

合轴生长(Sympodial):主轴(茎)的生长是有限的。

它的延伸是靠每年侧芽发出的新侧轴,新侧轴的延长又靠下一年的新侧轴,如此连续不断,整个植株的轴(茎)是由许多侧轴连接而成。

如卡特兰、春兰。

菌根(Mycorrhiza):指真菌侵入植物根部,根部消化菌丝体,从中取得养分,而真菌也从植物根部取得某种物质,两者共生,成为菌根。

根状茎(Rhizome):又叫根茎,指横走的、无叶的茎。

一般近圆柱状,有节。

通常位于地下的较肥厚粗短,如天麻;位于地上的较细长,如贝母兰(Coelogyne)
块茎(Tuber):指肥厚的地下茎。

常为不规则的长椭圆形、卵球形或其它形状,一般无节。

假鳞茎(Pseudobulb):指膨大成卵球形或其它形状的茎。

通常位于地上,绿色。

也有位于地下,非绿色的

花葶(Scape):古籍上称为“箭”,也有称为“花莛”的,即生花的茎。

苞片(Bract):古籍上称为“箨”或“小包衣”,是变态的叶。

存在于花梗基部,花生于其腋内,故也称花苞片。

萼片(Sepal):花的外轮花被片。

由1片中萼片(背萼片)和2片侧萼片组成。

背萼片(Dorsal sepal):又叫中萼片,古籍上叫“主瓣”。

指中央的一片萼片,靠近直立。

侧萼片(Lateral sepal):古籍上称为“副瓣”,常向左右伸展。

合萼片(Synsepal):由2片侧萼片和生而成,见于兜兰与杓兰中。

花瓣(Pepal):古籍中成为“捧心”,是内轮花被片中的左右两片。

唇瓣(Lip,Labellum):古籍中成为“舌”,是内轮花被片中央的1片变态而成,常有鲜艳的色泽。

下唇(Hypochile):唇瓣由于中部缢缩而分为两部分时,靠近基部的那部分。

上唇(Epichile):唇瓣由于中部缢缩而分为两部分时,靠近顶端的那部分。

距(Spur):唇瓣基部向下延伸成中空的圆筒状的部分。

萼囊(Mentum):指由蕊柱足和着生于其两侧的两片侧萼片基部组成的囊状部分。

褶片(Lamella):唇瓣上面纵向延伸的薄片状或薄脊状组织。

蕊柱(Column):雌雄蕊融合而成的柱状器官,上面通常只有1枚雄蕊和1个柱头(腔)。

蕊柱足(Column foot):蕊柱基部向前下方延伸的部分。

蕊喙(Rostellum):位于花药和柱头之间的舌状组织,是由柱头组织的一部分变态而来的。

花药(Anther):雄蕊中产生花粉的部分。

药床(Clinandrium):蕊柱顶端的凹陷部分,花药存卧于其中。

药帽(Operculum):花药顶端帽状组织,药室包藏于其下。

退化雄蕊(Stamonode):由雄蕊退化变态而来,呈种种形状,或2枚位于蕊柱顶端两侧,或一枚位于蕊柱后上方,比如兜兰和杓兰。

花粉块
花粉团(Pollinia):花粉粘合而成的团块,每个花药内有2-8个。

可分为松弛柔软的粒粉质花粉团和坚硬的蜡质花粉团。

花粉团柄(Caudicle):花粉团的一部分变态而成的柄状部分。

常伸出药室之外,连接于蕊喙的粘盘上。

粘盘柄(Stipe):由柱头组织起源的,一端连接于粘盘,另一端连接于花粉团或花粉团柄。

粘盘(Viscid disk):包藏于蕊喙或镶嵌于蕊喙中的盘状粘块,在接触昆虫身体后脱出并粘贴于昆虫身体上。

花粉块(Pollinarium):整个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粘盘结构的总称。

但有些种类缺少花粉团柄,有些种类缺少粘盘柄,亦称花粉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