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态术语

植物形态术语
植物形态术语

第二章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

第一节一般名称

一、根据植物生长的场所划分

陆生植物生长于陆地上的植物,通常根着生于地下,莲生于地上,由于环境条件的多样性,陆生植物又可分为:沙生植物、盐生植物和高山植物等。

水生植物生长于湖泊、河流里的植物。一些生于沼泽的植物叫沼生植物。

附生植物指那些附着生长于其它的植物体上,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无需吸取被附生者的养料

而独立生活的植物。如兰科中的一些植物。

寄生植物指那些寄生于它种植物体上,通过特殊的寄生根吸取寄主养料的植物。如莬丝子、肉苁蓉、锁阳等植物。

腐生植物生长于腐殖质较多的林下或由其它菌类植物提供养料的植物。如兰科的天麻、珊瑚兰等。

二、根据植物的性状划分

乔木有明显主干而比较高大的树木。如松树、柏树、杨树等。

灌木主干不明显,从地面即分枝形成丛状,通常高不超过3m,如丁香,珍珠梅等。

小灌木高在1m以下的低矮灌木。如沙区常见的麻黄属,红沙属等植物。

半灌木植株中下部茎干木质化,上部半木质化或草质。如胡枝子、沙蒿等植物。

草本植物植物体本质部不发达,茎草质,柔软。

藤本植物一些植物茎细长,不能直立,只能缠绕或攀援其它植物或物体向上生长,根据茎的木质化程度,

又可分为木质藤本(如葡萄属)和草质藤本(如铁线莲属,野碗豆属中的一些植物)两类。

三、根据植物(主要指草本)生活期的长短划分

1.一年生植物的生活周期,即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在一个生长期内即可完成,然后植株枯死。

2.二年生植物的生活周期为2年,即种子当年萌发生长,第二年再开花结实,然后整个植株枯死。

3.多年生植物体的生命超过2年以上,地上部分每年死去,地下部分仍能越冬,如针茅属的植物,多年生的植物一生中大多能多次开花结实。

4.短命植物(短生植物)在荒漠地区,有些植物能在短暂的降雨期间或在早春融雪期间迅速生长发育,在

1~2个月内完成其生命周期,以种子度过漫长的干旱季节。如旱麦草、荒漠庭荠等植物。

5.类短命植物(类短生植物)与短命植物相似,但它们以鳞茎、块茎、根状茎度过干旱季节,因此是多年

生的。如胀囊苔草、分枝顶冰花等。

第二节根

根是由植物种子幼胚的胚根发育而成的器官。通

常向土中生长,既支持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又可从土

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根不分节,一般不形成芽。

—、根的类型

根据根的发生情况,可分为:

1.主根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胚根所形成

的根,通常粗大而直立向下。

2.侧根由主根上生出的各级大小支根。

3.须根种子萌发不久,主根即萎缩而停止生长,

由茎基部形成许多形状相似呈须毛状的根。如禾本科

植物的根。

4.不定根由茎、叶或老根上所形成的根,没有固

定的位置。

二、根系的类型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总称为根系。它又可分为:

1.直根系有明显的垂直向下生长的主根以及各级

分枝的侧根。

2.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全由须根形成的根系。

三、根的变态(图版1)

一些植物的根因其功能发生了变化,引起其形态

特征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改变。根的变态可分为:

1.肉质根一些草本植物的地下越冬器官,贮存了

大量营养物质,因而肥大肉质。依其形态,又可分为:图版 1 根、茎的变态1-4.肉质根;5,6.根状茎;7.块茎;8.球

(1)肥大直根由主根发育而成,粗大单一,形状有茎;9.鳞茎.

圆柱形、圆锥形及球形等,如大头菜、胡萝卜。

(2)块根由侧根或不定根发育而成,肥大成块状。如甘薯、大理菊等。

2.寄生根(吸器) 寄生植物形成的不定根伸入寄主体内吸取养料和水分,称为寄生根,如莬丝子、锁阳等。

3.支持根 一些植物在近地面的茎节处可形成不定根,伸入土层中,以增强支持和吸收作用,如玉米,高粱等。

第三节 茎

茎是种子萌发时,其胚芽向上生长,在地面上形成的中轴。茎的叶腋处有腋芽,萌发后形成分枝。茎和枝上着生叶的部位叫节,各节之间的部位叫节间,叶柄与茎间的夹角叫叶腋,茎既是支持叶、花、果的器官,又是水分及营养物质运输的通道。

—、茎的类型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

1.直立茎 茎垂直于地面。这种类型最为常见。

2.斜升茎 最初偏斜,后变为直立。如斜茎黄芪。

3.斜依茎 茎基部斜依地面。如马齿苋、扁蓄等。

4.平卧茎 茎完全平卧于地面。如蒺藜、地锦等。

5.匍匐茎 茎也平卧于地面,但节都生有不定根。如叉子圆柏、鹅绒委陵菜等。

6.攀援茎 以卷须、小根,吸盘等变态器官攀援于它物上升的茎。如葡萄、豌豆等。

7.缠绕茎 茎本身缠绕于它物而生长,如啤酒花、牵牛等植物。 二、茎的变态(图版1) 地下茎变态

1.根状茎 茎在地下的延伸,呈根状,常横走于土中,有节和节间,并有鳞片状的退化叶,节上有不定根,芽可形成地上如沙鞭,芦苇等;有的根状茎肥厚多汁,如莲藕,黄精等。

2.块茎 短缩肥厚的地下茎。顶端有顶芽,侧面有螺旋状排列的芽眼及侧芽,如马铃薯等。

3.球茎 肥大肉质而扁圆的地下茎。顶端有粗壮的顶芽,侧面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部有干膜质的鳞片及腋芽,下部有多数不定根。如荸荠。

4.鳞茎 极度短缩而扁平的地下茎,其上着生许多肥厚多汁的鳞叶或芽。根据其外围有无干燥膜质的鳞叶,又可分为有被鳞基,如葱头、蒜等及无被鳞茎,如百合。

地上茎变态

1.叶状茎或叶状枝 茎或枝扁平或圆柱形,绿色如叶状,行使叶的作用。如天门冬属的植物及扁竹蓼等。

2.枝剌 枝变成尖锐而硬化的棘剌,着生的位置是枝条上芽的位置,如沙枣、沙棘、霸王等。

3.卷须 一些攀援植物的枝常变态成卷须,着生的位置常在叶腋或与叶对生处,如葡萄、草白蔹等。

第四节 叶

叶是由芽的叶原基分化而形成,通常绿色,是植物制造有机营养物质和蒸腾水分的器官。

一、叶的组成部分(图版2~I)

1.叶片通常是扁平的,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它又可分为叶尖、叶基、叶缘等部分。

2.叶柄是连接茎和叶片的部分,常为半圆柱形或扁平。无叶柄的叶叫无柄叶;其叶片基部抱茎的,叫抱茎叶;叶片基部下延于茎上形成翅或棱的,叫下延叶;叶片或叶柄基部形成圆筒状而包围茎的部分,叫叶鞘,如禾本科,伞形科的植物。

3.托叶是叶柄基部两侧的附属物,形状多样,有呈叶状的、鳞片状的、针刺状的、鞘状的,等等。也有的叶无托叶。

以上三部分都具有的,叫完全叶;如果缺叶柄、

托叶和二者缺一的,叫不完全叶。 二、叶序(图版2~II) 叶在茎、枝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可分为: 1.互生每一节上只着生1个叶,上下叶的位置是图版2~II ,叶的组成部分:1.叶柄;2.托叶; 3.叶片;4.叶基,5.叶尖;6.叶缘;7.中脉; 8.侧脉;II.叶序:9.互生;10.对生;11.轮生;12.簇生复叶的类型;13.单状羽状复叶; 14.双数复叶;15.二回羽状复叶;16.三岀复叶;17.掌状复叶.

图版3 I.叶形:1.针形;2.条形;3.披针形; 4.倒披针形;5.矩圆形;6.椭圆形;7.卵形; 8.倒卵形;9.圆形;10.菱形;11.匙形;12.扇形; 13.肾形;14.三角形;15.条状披针形;16.心形; 17.倒心形;18.鳞形。II.叶尖:19.锐尖;20.渐尖;21.钝圆;22.微凹;23.圆形;24.倒心形; 25.骤尖;26.凸尖;27.芒尖;28.尾状. 相互错开的。如杨树、柳树、榆树等。

2.对生每一节上相对着生2片叶。如丁香、梭梭。

3.轮生每一节上着生3片和3片以上的叶,环绕茎的节部,呈轮状排列。如杜松、夹竹桃、茜草等。

4.簇生在短枝上,因节间极度缩短,叶片成簇着生。如银杏、落叶松、白刺等。

5.基生叶片集中着生在地表的茎上。如马莲、矶松等。

6.束生松属植物的针叶2、3、5针成束着生在短枝上,基部有叶稍包围,叶鞘宿存或脱落。 三、单叶与复叶

—个叶柄上只生1个叶片的叫单叶;在一个总叶柄上有2个以上叶片的叫复叶;总叶柄又叫叶轴,其上的叶片叫小叶,小叶有的也有托叶,叫小托叶。

复叶(图版2~III )根据其小叶数目,排列方式及叶轴分枝的情况,又可分为:

1.羽状复叶小叶排列在叶轴的左右两侧,呈羽状,如叶轴上着生的小叶为单数,则叫单(奇)数羽状复叶,如甘草、小花棘豆等;如叶轴上着生的小叶为双数,则叫双(偶)数羽状复叶,如白拧条、银沙槐等。

上述情况是叶轴不发生分枝,这叫一回羽状复叶;如叶轴的两侧有呈羽排列的分枝,分枝上再着生羽状排列的小叶,这叫二回羽状复叶,其分枝称为羽片;如羽片再发生一次分叶,则叫3^回羽状复叶。

2.掌状复叶几个小叶集中生于叶轴顶端,并齐展呈掌状,如大麻,如果叶轴再发生掌状分枝,则可形成二回、三回掌状复叶。

3.三出复叶叶轴上只有3片小叶。如II 生小叶有柄,侧生小叶橫出的,叫羽状三出复枝,如苜潸、草木眾等;如三小叶集生于叶轴顶端的,叫掌状三出复叶,如沙冬青、车轴荜等。

四、脉序

叶片中的叶脉主要是由维管束组成的,是叶片中的输导系统。叶片中有一至数条较粗大的脉称主脉,主脉上的第一次分枝叫侧脉,连接各侧脉之间的次级脉叫小脉。叶脉在叶片中的分布方式叫脉序,它可分为:

1.网状脉 叶脉数回分枝后,相互连接成网状,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叶脉属此类型。如叶片中只有1条主脉,侧脉在两侧呈羽状排列的,叫羽状脉,如杨树、榆树等;如叶片中有几条较明显的叶脉在基部呈掌状排列的,叫掌状脉,如葡萄、瓜类;如果叶片中有3条较明显的叶脉由基部伸出的,叫掌状三出脉,如朴树。

2.平行脉叶片中主要的叶脉平行排列,叫平行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叶均属此类。其中主脉与侧脉平行排列的叫直出脉,侧脉与主脉垂直、侧脉彼此平行的叫侧出脉。

3.弧形脉叶片多为椭圆形或矩圆形,主要的叶脉呈弧形排列,如车前、玉竹等。

五、叶片的形状(图版3~I )

根据叶片的长宽比、最宽处的位置及叶片的整体形状,可将叶片分为:

1.针形 细长而先端尖锐,如松属植物叶。

2.条形长 而狭,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上下约等宽。

3.披针形 长约为宽的4~5倍,最宽处在中下部,先端渐尖;如最宽处在中部以上者,为倒披针

形。 4.椭圆形 长约为宽的3~4倍,中部最宽,基部钝圆,先端尖或钝。 5.矩圆形(长圆形) 长约为宽的3~4倍,两边近于平行。 6.卵形 长约为宽的1.5~2倍,最宽处在中下

部;如最宽处在中部以上,即为倒卵形。

7.圆形 形如圆盘。

8.心形 长宽比如卵形,基部宽圆而凹陷;如先端宽圆而凹陷者,为倒心形。 9.菱形 近等边的斜方形。

图版 4 I.叶缘:1.全缘;2.锯齿缘;3.重锯齿缘;4.牙齿缘;5.钝齿缘;6.波状缘;7.睫毛状;II.裂叶: 8.羽状浅裂;9.羽状深裂;10.羽状全裂;11.掌状半裂, 12.大头羽裂 10.肾形 叶片宽大于长,基部凹入。 11.扇形 顶端宽而圆,基部渐狭。

12.三角形 叶片三边近相等,基部近平。 13.匙形 叶狭长,先端宽而圆,基部渐狭。 14.剑形 叶长而稍宽,较坚韧,先端尖。 15.鳞形 形如鳞片。

以上的叶形只是比较典型的类型。有的叶形介于上述两种叶形之间,则可用两者的复合名称来形容,如条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三角状卵形等等。此外,这些描述叶的形状也可用来描述花萼、花瓣等。

六、叶尖的形状(图版3~II )

1.锐尖(急尖) 叶先端为一急剧收缩的锐角形尖头。

2.渐尖 先端的尖头不是急剧收缩而形成,而是逐渐尖斜形成的。

3.钝形 先端没有尖头,而呈饨圆形。

4.圆形 先端为一半圆形。

5.截形 先端平截。

6.微凹 叶端稍微凹入。

7.倒心形 先端宽而凹入较深。

8.凸尖 中咏延伸于外而形成短锐尖。 9.尾状 先端渐狭长成尾状。

10.芒尖 由凸尖继续延长成一芒状附属物。 七、叶基的形状

1.心形 叶柄处凹入,两侧形成2个圆裂片,呈心形。

2.圆形 叶基呈半圆形。

3.楔形 叶片中下部逐渐变狭,呈楔状。

4.偏斜 叶片基部左右两侧不对称。

5.截形 叶基平截,几成一直线。

6.箭形 叶基两侧有2尖锐小裂片,裂片向下。

7.戟形 叶基两侧有2尖锐小裂片,裂片向外。

8.耳垂形 叶基两侧的小裂片钝圆,下垂。

9.抱茎 叶基包围茎部。

10.下延 叶基下延,在茎上形成翅状。 八、叶缘的形状(图版4~1) 1.全缘 叶缘完整,没有齿裂。

2.锯齿状 叶缘有尖锐的锯齿,齿尖向上;如

齿尖向外且齿的两侧近相等,则叫牙齿状;如大的锯齿上再生小的锯齿,则叫重锯齿;如齿端较钝的,为钝齿。

3.波状 叶缘起伏如波状。

4.睫毛状 叶片边缘有细毛, 九、裂叶(图版4~II)

叶片边缘除上述几种形状外,有的还要发生分裂,裂片的深浅及排列方式也常不同,可分为:

1.羽状分裂 裂片在叶的左右两侧成羽状排列。如分裂的深度为叶缘至中脉的1/3左右,叫羽状浅裂;如分裂深度为叶缘至中脉的1/2左右,叫羽状半裂;如分裂深度接近中脉时,叫羽状深裂;还有的羽状分裂叶其顶端的裂片特大,这叫大头羽裂叶。

2.掌状分裂 裂片呈掌状排列并有掌状脉序。根据其分裂的深浅,也可分为掌状浅裂、掌状半裂及掌状深裂。

3.篦齿状深裂 裂片羽状排裂,但裂片狭窄而紧密,呈蓖齿状。

4.全裂叶 叶裂片彼此完全分离,很像复叶,但各裂片基部仍有叶肉相连,并没有形成小叶。又可分为羽状全裂和掌状全裂十、叶的变态

1.叶刺 叶变为刺状,其腋部常有芽,如小檗、仙人掌等;有的植物其托叶成刺,着生于叶柄(叶轴)的两侧,如锦鸟儿、刺槐等。

2.叶卷须 有的羽状复叶先端的小叶变成卷须,如豌豆、野豌豆等;有的托叶变成卷须,如菝葜。

第五节 花

花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梗是着生花的小枝,花萼、花瓣、雄蕊、雌蕊都是变态的叶。所以,花其实是适应繁殖的变态枝。

一、花的组成与形态

图版5 I.花的组成:1.完全花纵切,(1)萼片(2)花瓣

(3)雄蕊(4)雌蕊;2.裸花(雄);3.裸花(雌);4.单被花;

5.双被花;II.花冠类型:

6.蔷薇形;

7.十字形;

8.

辐状,9.坛状,10.高脚碟状;11.钟状;12.漏斗

状;13.管状,14.蝶形15.唇形;16.舌状

.

(一)花的组成〔图版5~I) 一朵完全的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花萼由萼片组成;花冠由花瓣组成;花萼与花冠合称花被;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着生处叫花托。

(二)花的形态

1.依花的组成情况划分

(1)完全花 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均具备的花。如苹果、梨等。

(2)不完全花 花的4个组成部分中,缺其中任何1~3部分的花。如杨树、榆树等。

2.依雌蕊与雄蕊的状况划分。

(1)两性花 一朵花中,不论其花被存在与否,只要有能正常发育的雄蕊及雌蕊,即叫两性花,如豆科、蔷薇科等植物。

(2)单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如沙棘、瓜类等。如果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但这二者中只有其一能正常发育者,也是单性花。在单性花中,雄蕊能正常发育的叫雄花,雌蕊能正常发育的叫雌花。雌花与雄花生在同一植株上的叫雌雄同株,如玉米、桦木等;雌花与雄花分别生在不同植株上的叫雌雄异株,如杨、柳等。

(3)中性花 一朵花中,雌蕊,雄蕊均缺或均不发育的花。如八仙花。

(4)杂性花 同一株植物上或同种植物的不同植株上,既有两性花,也有单性花,如文冠果。

3.依花被的状况划分

(1)双被花 一朵花既有花萼,又有花冠,如桃,杏等。

(2)单被花 一朵花只有花萼而无花冠,如榆树;有的

单被花其花萼具有鲜艳的颜色,呈花瓣状,如铁线莲等。

(3)裸花(无被花) 一朵花中花萼、花冠均缺。如杨、

柳等。

(4)重瓣花 一些栽培的花灌木中,一朵花具有2-多轮的花瓣。如重瓣榆叶梅等。 4.依花被的排列划分

(1)辐射对称花 一朵花的花被片大小、形状相似,排列整齐,通过花的中心可以作出2个以上的切面把花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如苹果、沙芥等。本类型又叫整齐花,

(2)左右对称花(两侧对称花) 一朵花的花被片大小、形状不同,通过花的中心只能作1个切面把花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如锦鸡儿、列当等。本类型又叫不整齐花。

二、花萼

花萼由萼片组成,通常绿色,当花在开放以前,能起保护作用。萼片彼此完全分离的,叫离萼。如铁线莲等;萼片部分或全部合生的,叫合萼。如蔷薇、甘草等;合生的部分叫萼筒,分离的部分叫萼齿或萼裂片。

有些植物具有2轮花萼,其外轮花萼叫副萼,如委陵菜、锦葵等。菊科植物的花萼常变态成冠毛、鳞片或刺芒等形状。

花萼通常在开花后即脱落,有些植物的花萼一直保持在成熟的果实上,这叫萼宿存。如茄、天仙子等。 花冠

花冠由花瓣组成,位于花萼的内方,通常有各种鲜艳的颜色,具有保护雄蕊、雌蕊及引诱昆虫传粉等作用。 花瓣完全分离的,叫离瓣花冠;其花瓣上端宽大的部分叫瓣片,下端狭长的部分叫瓣爪,花瓣部分或全部合生的,叫合瓣花冠;合瓣花冠连合的部分叫冠筒(冠管),分离的部分叫花冠裂片。

有些物的花还具有副花冠,即花冠或雄蕊的附属物。如杠柳,牛心朴子等。 (一)花冠的类型(图版5~II ) 1.辐射对称花冠

(1)十字形 花瓣4,分离,相对排成十字形。如十字花科的植物。 (2)蔷薇形 花辮5,分离,无瓣片与瓣爪之分。如桃,梨等。

(3)辐状 花冠筒极短,裂片在花冠筒上向四周辐射状伸展。如茄、马铃薯等。

(4)坛状 花冠筒膨大成坛状或近球形,先端收缩,冠裂片外展。如北极果,松毛翠等。

(5)高脚碟状 花冠筒下部细长,上部水平扩展成碟状。如丁香,紫筒草等。(6)钟状 花冠筒宽而稍短,上

图版 6 I.雄蕊的类型:1.单体雄蕊;2.二体雄蕊;3.聚药雄蕊;4.二强雄蕊;5.四强雄蕊。II.子房位置:6.上位子房(下位花);7.上位子房(周位花);8.半下位子房(周位花);9.下位子房(上位花);III.胎座类型:10、11.边缘胎座;12.侧膜胎座;13.中轴胎座;14、15.特立中央胎座;16.基生胎座;17.顶生胎座。

都扩大成一钟形。如桔梗科的植物。

(7)漏斗状 花冠全部连合,下部圆筒形,上部扩大成漏斗状,如枸杞、打碗花等。 (8)管状 花冠大部分呈管状,先端裂片向上伸展。如砂蓝刺头及蒿类植物等。 2.两侧对称花冠

(1)蝶形 花瓣5,最上(外)的一片最大,常向外反卷,叫旗瓣;侧面的2瓣较小,叫翼瓣;最下面的2瓣其下缘靠合,呈龙骨状,叫龙骨瓣。如豆科植物多为此类型。

(2)唇形 花瓣5,基部合生成花冠筒,上部分为上唇及下唇两个部分,上唇先端2裂,下唇先端3裂。如唇形科的植物。

(3)舌状 花冠基部合生成一短筒,上部扁平成舌状。如苦菜、蒲公英等。 花瓣和萼片在花芽内排列的方式

1.镊合状 各片的边缘彼此接触,但并不覆盖。如茄属的植物。

2.旋转状 各片边缘依次被上一片覆盖。如夹竹桃。

3.覆瓦状 与旋转状相似,但有1片或2片完全在外,另有1片或2片完全在内。如蔷薇科的一些植物。 (二)距有些植物的花萼、花瓣基部下延成管状,叫距。如翠雀花、紫堇等。 四、雄蕊

雄蕊是花的雄性器官,由花丝和花药组成。 (一)雄蕊的类型(图版6~I)

根据一朵花中雄蕊的分离、连合、长短、着生位置等可将雄蕊分为以下类型: 1.离生雄蕊 雄蕊彼此分离。

2.单体雄蕊 花中雄蕊的花丝彼此连合成一束。如锦葵科的植物。

3.二体雄蕊 一朵花中有10枚雄蕊,其中9枚合生成一束,另1枚分离;或者由5枚连合形成一束,另5枚也连合成另一束。如豆科中的许多植物。

4.多体雄蕊 一朵花中雄蕊多数,连合成多束。如金丝桃。

5.聚药雄蕊 雄蕊的花药彼此连合,花丝分离。如菊科植物。

6.二强雄蕊 一朵花中有4枚雄蕊,彼此分离,其中2长,2短。如唇形科植物。

7.四强雄蕊 一朵花中有6枚雄蕊,彼此分离,其中4长,2短。如十字花科的许多植物。

8.冠生雄蕊 雄蕊着生在花冠上,如丁香、砂引草。

(二)花药在花丝上着生的方式

1.全着药 花药全部着生在花丝上。

2.基着药 花药基都着生在花丝顶端。

3.丁字药 花药橫卧,以背部中央着生在花丝顶端。

4.个字药 药室基部叉开,花丝着生在叉开处的上端。

5.广歧药 药室完全叉开,几成一直线,着生在花丝顶部。

(三)花药开裂的方式 1.纵裂 药室开裂,绝大多数植物均如此。 2.孔裂 在药室顶部裂开一小孔,花粉由此孔散出。如杜鹃花科。 3.瓣裂 药室有1~4个活板状的盖,雄蕊成熟时盖就掀开,花粉由此散出。如小檗科。 五、雌蕊

雌蕊是花的雌性器官,位于花的中央,它是由1~几个

心皮(变态叶)组成,心皮的边缘叫腹缝线,中脉的位置叫背缝线。

(一)雌蕊的组成部分 一个典型的雌蕊是由柱头、花柱及子房三部分组成。

1.柱头 位于雌蕊的顶端,有承接花粉的作用,形状有头状、盘状、羽毛状、放射状等。

2.花柱 连接子房与柱头的细长部分,有些植物花柱不明显。花柱通常着生在子房的顶端,也有着生在子房

的侧面,如绵刺;或着生在子房的基部,如鹤虱、紫筒草等。开花以后花柱通常枯萎脱落,但铁线莲、白头翁等植物的花柱宿存在果实上。

3.子房为雌蕊基都的膨大部分,其壁为子房壁,即心皮的绝大部分,壁内为子房室,室内有胚珠。受精以后,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二)雌蕊的类裂

1.单雌蕊—朵花中只有1个由1心皮构成的雌蕊。如桃、杏、豆类等。

2.离心皮雌蕊一朵花中有几个至多数分离的心皮,每心皮形成1个雌蕊。如绣线菊,铁线莲等。这样一朵花中的雌蕊可以叫做雌蕊群。

3.复雌蕊由2~几个心皮合生形成的雌蕊,叫复雌蕊。有的复雌蕊由子房至柱头完全合生;有的仅子房、花柱合生,柱头分离;打的仅子房合生,花柱、柱头分离。在子房合生中,如果仅心皮边缘合生,则形成单室子房,如柽柳,红沙等;如果心皮边缘向内卷曲而合生,则子房就被分为2~数室,如苹果、梨等。

(三)胎座胚珠在子房内着生的地方,叫眙座。它可分为(图版6~III):

1.边缘胎座由单心皮形成的子房中,胚珠着生在心皮的边缘,即腹缝线上。如豆科植物。

2.侧膜胎座在合生心皮1室的子房中,胚珠着生在每一心皮的边缘上。如堇菜等。

3.中轴胎座在合生心皮多室的子房内,心皮边缘卷合,在中央形成中轴,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马蔺、辣椒等。

4.特立中央胎座在合生心皮上室的子房中,中轴由子房基部突起,但不达到子房顶端,胚珠着生在此中轴上。如石竹科的植物。

5.基生胎座胚珠着生在子房室的基部。如菊科植物。

6.顶生胎座胚珠着生在子房的顶部。如瑞香科植物。

六、花托

花托是花梗先端膨大的部分,其上着生了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较原始的植物花里,花各部分的排列呈螺旋状,所以花托也多少伸长,如碱毛莨、毛莨等;但在较进化的植物花里,花的各部呈轮状排列,因此花托也就相应缩短。花托有各种形状,如柱状、球状、盘状、杯状、瓶状等。由于花托形状的变化,使花的各组成部分的位置也相应发生变化,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图版6~II):

1.下位花花托凸起或呈柱状,花的各部轮状排列其上,从下向上依次为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其中,花萼、花冠、雄蕊的着生点在雌蕊的子房之下,叫下位花;子房位于一朵花中央的最高位置,叫上位子房。

2.周位花花托陷呈盘状、杯状或瓶状,花萼、花冠、雄蕊着生于花托的周围,子房着生于花托底部的中央,周围不与花托愈合,叫周位花,上位子房;如果子房下部与花托愈合,则叫半下位子房。

3.上位花花托凹陷而膨大成各种形状,子房着生子其中,且彼此完全愈合;花萼、花冠、雄蕊着生在花托的顶部,位于子房之上,叫上位花,下位子房。

此外,有些植物花托先端环形扩大,成杯状、环状、扁平状或垫状,叫花盘;位子子房基部的周围,边缘有全缘、分裂或牙齿状,也可分裂成疏离的腺体。

七、花程式

将花的各部分用符号及数字列成类似数学方程的表示形式叫花程式。通过它,可以表明花的组成、结构、各部的数目、排列及位置等。

花程式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K(Ca)花萼

C(Co)花冠

A雄蕊

G雌蕊P花被

1,2,3,4,5,……表示各部分的数目或轮数。

∞表示数目很多而不固定。

0表示该部分缺少或退化。

()表示该部分合生,不用此符号者表示分离。

+表示同一花部的轮数或彼此有显著的区别。

G. G?.G?表示上位子房、半下位子房、下位子房。

G(5:5:2)括号内第一个数字表示构成子房的心皮数,第二个数字表示子房室数,第三个数字表示每室胚珠数。

↑表示两侧对称花。

*表示辐射对称花。

♂表示雄花。♀表示雌花,表示两性花。花程式举例:

旱柳♂K0C0A2G0

图版7 花序的类型 1.总状花序;2.穗状花序 3.柔荑花

序;4.肉穗花序;5.圆锥花序 6.伞房花序;7.伞形花序; 8.头状花序9.单歧聚伞花序;10.二歧聚伞花序;11.多歧聚伞花序:12.轮伞花序.

♀K 0C 0A 0G (2:1:∞)

桃*K (5)C 0A 0G (1:1:1)

第六节 花序

花在花序轴(花枝)上排列的顺序,叫花序。生干枝顶的花序叫顶生;生于叶腋的花序叫腋生。如果花序轴出自地表或地下的茎,且不分枝,不具叶,叫花葶。花和花序基部常着生叶或鳞片状的变态叶,叫苞片。若数枚苞片聚集在一起,则形成总苞。

花序中最简单的是1朵花生于枝顶的,叫单生花。此外,花序轴上常生有多花或花序轴要发生分枝。根据花的着生情况及花序轴的分枝方式,花序可分为以下两大类(图版7):

一.无限花序(向心花序)

在形态上是属于总状分枝式的,顶端要保持一段时间能分化新花的能力。因此,开花的顺序是下部的花先开,逐渐向上开放;果花序为平顶式的,则周围的花先开,渐次向中心开放。本类花序又可分为以下类型:

1.总状花序花序轴细长,不分枝,其上着生多数花柄近于等长的花。如花棒、甘草等。

2.穗状花序与总状花序相似,但花无柄或极短。如车前、肉苁蓉等。

3.柔荑花序与穗状花序相似,但同一花序的花均为单性花,常无花被,花序轴常下垂。如杨树、柳树。

4.肉穗花序 与穗状花序相似,但花序轴肥厚肉质,并为一彿焰苞所包围。如天南星;玉米的雌花序为多数叶状苞包被。

5.圆锥花序 花序轴分枝,各分枝再形成总状

或穗状花序,因此,实际上为一复花序,外形上常呈圆锥状。如柽柳、芦苇等。

6.伞房花序 与总状花序相似,但花序轴下面的花柄较长,向上渐短,使整个花序的顶端为平头状。如山楂、土庄绣线菊等。

7.伞形花序 花抦近等长,集生于花序轴的顶端,状如开张的伞。如葱属植物;如果每一伞梗(花柄)再形成一个伞形花序,即为复伞形花序。如伞形科的很多植物。

8.头状花序 花无柄或近无柄,多花集生于短而宽、平坦成隆起的花序轴顶端(花序托),形成一头状体,外被以形状、质地各异的总苞。如菊科植物。

9.隐头花序 花集生于肉质中空的花序托内。如无花果。

二、有限花序(聚伞花序)

在形态上属于合轴分枝式的,花序轴的顶端先分化形成花,然后从上到下或从中心向周围依次开放。本类花序可分为以下类型:

1.单歧聚伞花序 花序轴顶端的花先开放,然后其下面一侧的花再开放,依此下去即形成单歧聚伞花序。在这样的花序上,如果下侧的花是左右交替出现的话,则叫蝎尾状聚伞花序。如唐菖蒲、射干鸢尾等;如果下侧的花均出自同一侧,形成卷曲状,则叫镰状聚伞花序(螺壳状聚伞花序)。如紫草科的一些植物。

2.二歧聚伞花序 花序中央的一花先开放,其下侧左右各形成的花后开放,依此下去即形成二歧聚伞花序。如石竹科的一些植物。

3.多歧聚伞花序 花序中央的一花先开放,其下侧形成的数花后开放,如榆树、大戟等。

4.轮伞花序 聚伞花序生于对生叶的叶腋,花序轴及花梗极短,呈轮状排列。如唇形科的一些植物,

第七节 果实

植物开花后,胚珠受精发育形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果皮加上里面的种子即为果实。这种果实叫真果。果皮通常可分为三层,即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各层的质地、厚薄等随植物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有些植物果实的形成除子房外,还有花托或其它部分参与,这种果实叫假果。如苹果、梨等。 根据果实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图版8)。 一、单果

一朵花中只存一个雌蕊,由其子房形成的单个果实叫单果。根据成熟果皮干燥与否,可分为干果与肉质果

图版8果实的类型1.聚合果;2.聚花果;3.蓇葖果;4.荚果; 5.长角果;6.短角果;7.蒴果;8.瘦

果; 9.颍果;10.翅果;11.坚果:12.双悬果; 13.

核果;14.浆果;15.瓠果;16.梨果. 两类:

(一)干果 果实成熟后,果皮失水而干燥。根据果皮开裂与否,又可分为: 1.开裂干果 果成熟时,果皮开裂。常见的有:

(1)蓇葖果 由子房上位的单心皮雌形成,成熟时沿背缝线或腹缝线一侧开裂,内含1~多数种子。如绣线菊、珍珠梅等。

(2) 荚果由字房上位的单雌^形成,成熟时沿腹缝线和背缝线同时开裂。如大豆、锦鸡儿等;也有的荚果在种子间收缩呈念珠状,成熟时在收缩处渐裂形成节荚,如花棒、槐树等。

(3)角果 由2个合生心皮的雌蕊形成,子房上位,中间有假隔膜,种子多数,成熟时沿假隔膜自下而上开裂,也有些种类不裂。如果角果的长比宽大4倍以上时,为长角果。如白菜、油菜等;如果角果的长宽比在4倍以下时,为短角果。如群心菜,沙芥等。

(4)蒴果 由2个以上合生心皮的上位或下位子房形成,1室或多室,种子多数。蒴果开裂的方式有:室背开裂(沿心皮背缝线开裂,如胡麻);室间开裂(沿心皮腹缝线开裂,如文冠果);孔裂(蒴果先端形成小孔,如野罂粟);盖裂(蒴果上部横裂成盖,如车前)等。

2.不开裂干果 果熟后果皮不裂。常见的有:

(1)瘦果 由离生心皮或合生心皮的上位或下位子房形成,1室1种子,果皮紧包种子,不易分离,如沙拐枣、荞麦等。

(2)颖果 由2个合生心皮的上位子房形成,1室1种子,果皮与种皮完全愈合。如小麦、玉米等。

(3)胞果 由合生心皮的上位子房形成,1室1种子,果皮薄而膨胀,疏松地包围种子,如藜、梭梭等、

(4)翅果 由合生心皮的上位子房形成,果皮外延形成翅。如榆树、槭树等。

(5)坚果 果皮木质化,坚硬,1室1种子,如板栗、榛子等。

(6)小坚果 由合生心皮的上位或下位子房形成的坚硬小果,其子房常4深裂,因此在一花内可形成4个小坚果。如紫草科、唇形科中的植物。

(7)双悬果由2个合生心皮的上位子房形成,果熟时形成2个分离的、悬挂在果柄上的小坚果。如阿魏、防风等。

(二)内质果 果成熟时,果皮及其它参与形成果实的部分肉质多汁。常见有以下类型:

1.核果由单心皮或合生心皮的上位子房形成,外果皮薄,中果皮肥厚,肉质,内果皮坚硬而形成硬核,内有1粒种子。如杏、桃等。

2.桨果 由合生心皮的上位或下位子房形成,外果皮薄,中果皮及内果皮肥厚多汁,含1~数粒种子。如葡萄、枸杞等。

3.柑果 由合生心皮的上位子房形成,外果皮革

质,有油囊;中果皮疏松,具有分枝的维管束:内果皮分隔成若干果瓣,果瓣内有许多多汁的腺毛。如柑、橘

等。

4.瓠果 由合生心皮的下位子房形成,果皮外层由花

托和外果皮组成,中果皮,内果皮及胎座均肉质化。如各种瓜类。

5.梨果 由合生心皮的下位子房及花托形成,外果皮、中果皮不明显,内果皮革质或骨质,内有数室,如苹果、梨等。

二、聚合果

一朵花中有多数单雌蕊,每个单雌蕊形成一个单果,集生在花托上,将这样集生在一朵花内的单果合称聚合果。根据单果的类型可以分为聚合瘦果,如草莓;聚合蓇葖果,如绣线菊;聚合核果,如悬钩子等。

三、聚花果

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如桑椹、菠萝等。

第八节 毛被

许多植物体的表而是光滑无毛的,但有些植物体茎、叶,花、果等器官的表面常形成各种毛被,组成毛被

的毛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不分枝毛

1.柔毛毛细直而柔软。

2.曲柔毛毛细软而弯曲。

3.蛛丝状毛毛疏松覆盖,相互交结。

4.棉毛毛长而柔软,卷曲缠结,但不贴伏。

5.绢毛毛稠密,柔软贴伏,有光泽。

6.绒毛毛稠密而短,相互交织成丝绒状。

7.腺毛毛先端常膨大,可分泌腺汁。

8.硬毛毛直而硬,触摸无粗糙感觉。

9.刚毛基部膨大的硬毛,易折断,触摸有粗糙感觉。

二、分枝毛

1.星状毛毛顶端形成分枝,呈星芒状。

2.羽状毛毛呈羽状分枝。

3.丁字毛毛二分枝几成—直线,中间的分枝点着生在植物体表。

4.鳞片状毛先端圆形鳞片状。

5.钩状毛毛先端弯曲成构状。

裸子植物常用形态术语

裸子植物常用形态术语 小孢子叶球:亦称雄球花。是由多数小孢子叶螺旋状着生于一纵轴上形成,如马尾松等。它相当于被子植物的雄花,小孢子叶相当于雄蕊,其上的小袍子囊相当于花药(花粉囊),囊成熟的小孢子相当于花粉。 大孢子叶球:亦称雌球花。是由多数大孢子叶螺旋状着生于纵轴上形成的,大孢子叶相当于被子植物雌蕊的心皮,其腹面着生裸露的胚珠,随着胚珠发育成种子,大孢子叶球亦成为球果。 珠鳞:松柏纲植物特化了的大孢子叶,似鳞片状,其腹面着生有胚珠。胚珠发育成种子后,珠鳞则木质化,又称之为种鳞(果鳞)。 珠座(领):银杏纲植物特化了的大孢子叶,环形似衣领状,其上着生胚珠。 珠托:红豆杉科、三尖杉科植物特化了的大袍子叶,往往呈盘状或漏斗状,其上着生有胚珠,种子熟时珠托变成肉质假种皮,包被种子。 套被:罗汉松科植物特化了大孢子叶,多呈囊状或杯状,其上着生有胚珠。种子成熟时,套被变成肉质假种皮,包被种子。 鳞盾:种鳞上部裸露肥厚的部分。 鳞脐:鳞盾中央或顶端凸起或凹陷处(点)。 苞鳞:珠鳞背轴面下部较小而薄的苞片(变态叶),与鳞珠分离或结合。 气孔线:叶上面或下面的气孔纵向连续或间断排列的线。 气孔带:由多条气孔线紧密并生而成的带。 中脉带:条形叶两气孔与叶缘之间凸起或微凸起的中脉部分。 边带:气孔带与叶缘之间的有色部分(通常呈绿色)。 树脂道:含有树脂的管道,亦称树脂管,裸子植物叶中往往具有。靠叶表皮下层细胞着生的为边生;位于叶肉薄壁组织中的为中生;靠维管束鞘着生的为生。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与被子植物比较) 裸子植物亚门(门)全球共有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倪藤纲5个纲9目13科(依《中国高等植物图鉴》)70属约800余种。国产5纲8目10科34属约300种,其中银杏科、银杉属、金钱松属、水杉属、水松属、侧柏属、白豆杉属等为我国特有。 铁科的识别要点:常绿乔木,茎干粗壮,常不分枝。大型羽状复叶集生茎顶,幼叶拳卷,成熟叶革质,锐尖。孢子叶单性,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熟期10月。 银杏科的识别要点:落叶乔木,分枝繁多,有长、短枝。扇形叶具二叉分枝的细脉。孢子叶单性,雌雄异株,大孢子叶特化为珠领。种子核果状,熟期10月。 松科的识别要点:木本,常绿或落叶。大孢子叶特化为珠鳞,球果,种鳞与苞鳞分离。

植物形态术语

植物形态术语 一、裸子植物特用形态术语 1.雄球花:是由许多小孢子叶组成,下面产生小孢子囊,即花粉囊,内产生大量的小孢子,即花粉。 2.雌球花:是由许多大孢子叶组成,其基部或边缘(如苏铁)生大孢子囊(即裸露的胚珠),内生卵,受精 后发育成种子的胚。 3.珠鳞:松、杉、柏等科植物的雌球花上着生胚珠的鳞片。 4.珠托:银杏科或红豆杉科植物的雌球花顶部着生胚珠的鳞片,通常呈盘状或漏斗状。 5.苞鳞:承托雌球花上珠鳞或球果上种鳞背面的苞片。 6.球果:松、杉、柏科植物的成熟的雌球花,由多数种子及着生种子的种鳞与苞鳞组成。 7.种鳞:球果上着生种子的鳞片。 8.鳞盾:松属植物的种鳞上部露出部分,通常肥厚。 9.鳞脐:鳞盾顶端或中央突起或凹陷的部分。 10.鳞脊:鳞盾上由鳞脐向外缘延伸的若干条凸起的线。 11.气孔线:叶上面或下面的气孔纵向连续或间断排列所形成的线。 12.气孔带:由多条气孔线排成紧密并生所形成的带。 13.树脂道:叶内含有树脂的管道,又叫树脂管。在叶横断面上,靠皮下层细胞(表皮下的细胞)着生的叫边生树脂道;位于叶肉组织中的叫中生树脂道;靠维管束鞘着生的叫内生树脂道。不同种类其树脂道的数目 和着生位置有所不同。 二、被子植物主要形态术语 (一)植物类型 植物,根据生长场所,可分为: 1.陆生植物:生长在陆地上。 2.水生植物:生长于水中。 3.附生植物:附着在别种植物体上生长,但并不依赖别种植物供给营养。 4.寄生植物:着生在别种植物上,以其特殊的器官吸收寄主植物的养料而生活。又可以分为地上性寄生植物和地下性寄生植物,前者一般寄生在树木的枝干上,后者则寄生在别种植物的地下部分。 5.腐生植物:着生在死亡了的动、植物有机体上,并以此得到养料而生活。 高等植物的器官可分为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两大部分。属于营养器官的,有根、茎、叶;属于生殖器官的有花、果实、种子。 (二)根 根通常是植物体向土壤中伸长的部分,用以支持植物由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器官,一般不生芽,绝不生叶和花。 1.根,依其发生的情况,可分为: (1)主根:自种子萌发出的最初的根,有些植物的根呈圆柱状的主轴,这个主轴即是主根。 (2)侧根:是由主根分叉出来的分枝。

植物特征识别归纳

植物特征识别 裸子植物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孢子体特别发达,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数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林。分枝常有长枝 与短枝之分,长枝细长,无限生长,叶子在枝上螺旋状排列;短枝粗短,生长缓慢,叶 簇生枝顶。网状中柱,并生型维管束,具有形成层和次生生长。木质部大多数只有管胞 ,极少数具有导管;韧皮部只有筛胞而无伴胞。大型叶,多为针形、条形或鳞片形,极

少数为扁平的阔叶。条形叶面的气孔纵向单列成气孔线,叶背的气孔线常驻条紧密排列 成浅色的气孔带(stomatal band),气孔带之间凸起的绿色中脉区为中脉带,气孔带 与叶缘之间的绿色区为边带。 孢子叶大多数聚生成球果状(strobiliform),称孢子叶球。孢子叶球单生或多个聚生成 各式球序,通常都城是单性同株或异株。小孢子叶(雄蕊)聚生成小孢子叶球(雄球花 staminate strobilus),每个小孢子叶下面生有贮满小孢子(花粉)的小孢子囊(花 粉囊)。大孢子叶(心皮)丛生或聚生成大孢子叶球(雄球花female cone),某些种类 的大孢子叶常驻变态为珠鳞、珠领、珠托或套被。每个大孢

子叶上或边缘生有裸露的胚 珠。胚珠是由胚囊(雌配子体)、珠心(大孢子囊)和珠被(大孢子囊外侧附属物)组 成,顶端开孔,称为珠孔(micropyle)。珠孔的顶部常有贮水的花粉室(pollen chamber),或珠孔附近的珠补伸长而形成珠孔管(mocropylartube)。 配子体非常微小,构造简单,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雌配子体由大孢子发育而成,下端 原叶体中部就是胚乳,充满丰富的营养物质;顶端则生有2或多上颈卵器,或极少数不 生颈卵器。雄配子体是由小孢子萌发形成的花粉管,内有两个游动或不游动的精子。小 孢子在小孢子囊中萌发:通常在4细胞时主要由风力传播。

果的形态术语.

果的形态术语 果实是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同样具有单果、聚花果、聚合果等各种类型,形状和颜色千变万化,是自然界中又一大观赏价值的植物部位。 真果:真正由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 根据果实的形态结构可分为三大类 (一)单果:由一朵花的单雌蕊或复雌蕊子房所形成的果实 干果(裂果闭果) 1)裂果:蓇葖果荚果角果蒴果 B 荚果:由单雌蕊子房发育形成,成熟时沿背缝线和腹缝线两边开裂(少数不开裂)。 C 角果:由两个心皮的复雌蕊子房发育而成,果实中央有一片由侧膜胎座向内延伸形成的假隔膜,成熟时果皮由下而上两边开裂。 D 蒴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的复雌蕊子房形成,成熟时以多种方式开裂(腹裂、背裂、盖裂、孔裂等)。 2)闭果:瘦果颖果坚果翅果分果胞果 A 瘦果:由单雌蕊或2—3个心皮合生的复雌蕊而仅具一室的子房发育而成,内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分离。 B 颖果:与瘦果相似,也是一室,内含一粒种子,但果皮与种皮愈合。 C 坚果:果皮坚硬,一室,内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分离常包藏于总苞内。 D 翅果:果皮沿一侧、两侧和周围延伸成翅状,以适应风力传播 E 分果:复雌蕊子房发育而成,成熟后各心皮分离,形成分离的小果,但小果的果皮不开裂 肉质果 浆果柑果核果梨果瓠果 2)核果:由单雌蕊或复雌蕊子房发育而成。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形成坚硬的壳,

通常包围一粒种子形成坚硬的核。 3)梨果:由下位子房的复雌蕊形成,花托强烈增大和肉质化并与果皮愈合,外果皮、中果皮肉质化而无明显界限 4)柑果:由多心皮复雌蕊发育而成,外果皮和中果皮无明显分界,或中果皮较疏松并有很多维管束,内果皮形成若干室,向内生有许多肉质的表皮毛,内果皮是主要的食用部分。5)瓠果:由下位子房的复雌蕊形成,花托与果皮愈合(果肉),无明显的外、中、内果皮之分,果皮和胎座肉质化。 (二)聚合果:由一朵花中多数离心皮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来,每一雌蕊都形成一独立的小果聚合蓇葖果聚合瘦果聚合核果聚合坚果聚合翅果 (三)复果(聚花果):由整个花序发育形成的果实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花及花序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花及花序 时间:2011-05-31 21:49录入者:邓益琴阅读次数: 970次 一、花序花序(inflorescence) 是指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花序生于枝顶端的叫顶生;生于叶腋的叫腋生。一朵花单独生于枝顶端或叶腋时叫单生花。整个花序的轴叫花序轴(rachis) 。如 一、花序 花序(inflorescence)是指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花序生于枝顶端的叫顶生;生于叶腋的叫腋生。一朵花单独生于枝顶端或叶腋时叫单生花。整个花序的轴叫花序轴(rachis)。如果花序轴自地表附近及地下茎伸出,不分枝,不具叶,叫花亭(scape)。如果花序轴上有多数花,除顶花以外,其余各花都是由侧生变态叶的叶腋生出,这种变态叶较小而简单,叫苞片(bract),有些是苞片集生在花序基部,叫总苞(involucre)。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 (一)无限花序 无限花序(indefinite inflorescence)或向心花序(centripetal inflorescence)是一种类似总状分枝的花序,开花顺序是花序轴下部或周围的花先开放,渐及上部或向中心依次开放,而花序轴可继续生长。 1.简单花序(simple inflorescence)。花序轴不分枝,其上直接生长小花。

包括如下几种: (1)总状花序(raceme)。花有梗,排列在一不分枝且较长的花序轴上,花柄长度相等。如油菜、荠菜等。 (2)穗状花序(spike)。花轴直立,较长,花的排列与总状花序相似,但花无柄或近无柄,直接生长在花序轴上呈穗状,如车前、大麦等。

(3)葇荑花序(catkin)。花序轴柔软,常下垂,花无柄,单性,花后整个花序或连果一齐脱落。如杨、柳、桑。

最新裸子植物常用形态术语

1 裸子植物常用形态术语 2 3 小孢子叶球:亦称雄球花。是由多数小孢子叶螺旋状着生于一纵轴上4 形成,如马尾松等。它相当于被子植物的雄花,小孢子叶相当于雄蕊,其上的5 小袍子囊相当于花药(花粉囊),囊内成熟的小孢子相当于花粉。 6 大孢子叶球:亦称雌球花。是由多数大孢子叶螺旋状着生于纵轴上形成7 的,大孢子叶相当于被子植物雌蕊的心皮,其腹面着生裸露的胚珠,随着胚珠8 发育成种子,大孢子叶球亦成为球果。 9 珠鳞:松柏纲植物特化了的大孢子叶,似鳞片状,其腹面着生有胚珠。 10 胚珠发育成种子后,珠鳞则木质化,又称之为种鳞(果鳞)。 11 珠座(领):银杏纲植物特化了的大孢子叶,环形似衣领状,其上着生胚珠。 12 珠托:红豆杉科、三尖杉科植物特化了的大袍子叶,往往呈盘状或漏13 斗状,其上着生有胚珠,种子熟时珠托变成肉质假种皮,包被种子。 14 套被:罗汉松科植物特化了大孢子叶,多呈囊状或杯状,其上着生有15 胚珠。种子成熟时,套被变成肉质假种皮,包被种子。 16 鳞盾:种鳞上部裸露肥厚的部分。 17 鳞脐:鳞盾中央或顶端凸起或凹陷处(点)。 18 苞鳞:珠鳞背轴面下部较小而薄的苞片(变态叶),与鳞珠分离或结合。 19 气孔线:叶上面或下面的气孔纵向连续或间断排列的线。 20 气孔带:由多条气孔线紧密并生而成的带。

21 中脉带:条形叶两气孔与叶缘之间凸起或微凸起的中脉部分。 22 边带:气孔带与叶缘之间的有色部分(通常呈绿色)。 23 树脂道:含有树脂的管道,亦称树脂管,裸子植物叶中往往具有。靠叶24 表皮下层细胞着生的为边生;位于叶肉薄壁组织中的为中生;靠维管束鞘着生25 的为内生。 26 27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与被子植物比较) 28 29 裸子植物亚门(门)全球共有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倪藤纲5

植物形态术语

第二章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 第一节一般名称 一、根据植物生长的场所划分 陆生植物生长于陆地上的植物,通常根着生于地下,莲生于地上,由于环境条件的多样性,陆生植物又可分为:沙生植物、盐生植物和高山植物等。 水生植物生长于湖泊、河流里的植物。一些生于沼泽的植物叫沼生植物。 附生植物指那些附着生长于其它的植物体上,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无需吸取被附生者的养料 而独立生活的植物。如兰科中的一些植物。 寄生植物指那些寄生于它种植物体上,通过特殊的寄生根吸取寄主养料的植物。如莬丝子、肉苁蓉、锁阳等植物。 腐生植物生长于腐殖质较多的林下或由其它菌类植物提供养料的植物。如兰科的天麻、珊瑚兰等。 二、根据植物的性状划分 乔木有明显主干而比较高大的树木。如松树、柏树、杨树等。 灌木主干不明显,从地面即分枝形成丛状,通常高不超过3m,如丁香,珍珠梅等。 小灌木高在1m以下的低矮灌木。如沙区常见的麻黄属,红沙属等植物。 半灌木植株中下部茎干木质化,上部半木质化或草质。如胡枝子、沙蒿等植物。 草本植物植物体本质部不发达,茎草质,柔软。 藤本植物一些植物茎细长,不能直立,只能缠绕或攀援其它植物或物体向上生长,根据茎的木质化程度, 又可分为木质藤本(如葡萄属)和草质藤本(如铁线莲属,野碗豆属中的一些植物)两类。 三、根据植物(主要指草本)生活期的长短划分 1.一年生植物的生活周期,即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在一个生长期内即可完成,然后植株枯死。 2.二年生植物的生活周期为2年,即种子当年萌发生长,第二年再开花结实,然后整个植株枯死。 3.多年生植物体的生命超过2年以上,地上部分每年死去,地下部分仍能越冬,如针茅属的植物,多年生的植物一生中大多能多次开花结实。 4.短命植物(短生植物)在荒漠地区,有些植物能在短暂的降雨期间或在早春融雪期间迅速生长发育,在 1~2个月内完成其生命周期,以种子度过漫长的干旱季节。如旱麦草、荒漠庭荠等植物。 5.类短命植物(类短生植物)与短命植物相似,但它们以鳞茎、块茎、根状茎度过干旱季节,因此是多年 生的。如胀囊苔草、分枝顶冰花等。 第二节根 根是由植物种子幼胚的胚根发育而成的器官。通 常向土中生长,既支持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又可从土 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根不分节,一般不形成芽。 —、根的类型 根据根的发生情况,可分为: 1.主根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胚根所形成 的根,通常粗大而直立向下。 2.侧根由主根上生出的各级大小支根。 3.须根种子萌发不久,主根即萎缩而停止生长, 由茎基部形成许多形状相似呈须毛状的根。如禾本科 植物的根。 4.不定根由茎、叶或老根上所形成的根,没有固 定的位置。 二、根系的类型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总称为根系。它又可分为: 1.直根系有明显的垂直向下生长的主根以及各级 分枝的侧根。 2.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全由须根形成的根系。 三、根的变态(图版1) 一些植物的根因其功能发生了变化,引起其形态 特征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改变。根的变态可分为: 1.肉质根一些草本植物的地下越冬器官,贮存了 大量营养物质,因而肥大肉质。依其形态,又可分为:图版 1 根、茎的变态1-4.肉质根;5,6.根状茎;7.块茎;8.球 (1)肥大直根由主根发育而成,粗大单一,形状有茎;9.鳞茎.

植物形态术语汇总

植物形态术语 、裸子植物特用形态术语 1.雄球花:是由许多小孢子叶组成,下面产生小孢子囊,即花粉囊,内产生大量的小孢子,即花粉。 2.雌球花:是由许多大孢子叶组成,其基部或边缘 (如苏铁)生大孢子囊(即裸露的胚珠),内生卵,受精 后发育成种子的胚。3.珠鳞:松、杉、柏等科植物的雌球花上着生胚珠的鳞片。 4.珠托:银杏科或红豆杉科植物的雌球花顶部着生胚珠的鳞片,通常呈盘状或漏斗状。 5.苞鳞:承托雌球花上珠鳞或球果上种鳞背面的苞片。 6.球果:松、杉、柏科植物的成熟的雌球花,由多数种子及着生种子的种鳞与苞鳞组成。 7.种鳞:球果上着生种子的鳞片。 8.鳞盾:松属植物的种鳞上部露出部分,通常肥厚。 9.鳞脐:鳞盾顶端或中央突起或凹陷的部分。 10.鳞脊:鳞盾上由鳞脐向外缘延伸的若干条凸起的线。 11.气孔线:叶上面或下面的气孔纵向连续或间断排列所形成的线。 12.气孔带:由多条气孔线排成紧密并生所形成的带。 13.树脂道:叶内含有树脂的管道,又叫树脂管。在叶横断面上,靠皮下层细胞(表皮下的细胞)着生的叫边生树脂道;位于叶肉组织中的叫中生树脂道;靠维管束鞘着生的叫内生树脂道。不同种类其树脂道的数目和着生位置有所不同。 二、被子植物主要形态术语 (一)植物类型植物,根据生长场所,可分为: 1.陆生植物:生长在陆地上。 2.水生植物:生长于水中。 3.附生植物:附着在别种植物体上生长,但并不依赖别种植物供给营养。 4.寄生植物:着生在别种植物上,以其特殊的器官吸收寄主植物的养料而生活。又可以分为地上性寄生植物和地下性寄生植物,前者一般寄生在树木的枝干上,后者则寄生在别种植物的地下部分。 5.腐生植物:着生在死亡了的动、植物有机体上,并以此得到养料而生活。 高等植物的器官可分为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两大部分。属于营养器官的,有根、茎、叶;属于生殖器官的有花、果实、种子。 (二)根 根通常是植物体向土壤中伸长的部分,用以支持植物由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器官,一般不生芽,绝不生叶和花。 1.根,依其发生的情况,可分为: (1)主根:自种子萌发出的最初的根,有些植物的根呈圆柱状的主轴,这个主轴即是主根。 (2)侧根:是由主根分叉出来的分枝。 (3)纤维根:是由主根或侧根上生出的小分枝。 (4)直根或单根倘若侧根小而且少,主根特大时则叫直根,其几乎不分枝的侧根叫单根,如胡萝卜。单根有多种形状,如圆锥状、块状、纺锤状、芜菁状等。

植物形态术语

植物形态术语 - 蕨类植物之特征术语 无口粒(Alete) 蕨类植物 厚环孢子囊壁(Annulus):环绕孢子囊一周之厚壁,协助放出成熟孢子。 藏精器(Antheridium):原叶体或配子体上产生精子的器官。 藏卵器(Archegonium):原叶体或配子体上产生卵的器官。 网腔(Areole):网状叶脉包围的空间。 耳裂(Auricle):羽状复叶之浅裂。 卷叶(Circinate venation):卷状幼叶。 鳞片脉同型(Conform):茎节鳞片脉全部为纵裂平行脉而同型者。 叶双型(Dimorphic frond):孢子叶与营养叶大小、形状不同者。 孢子叶(Fertile frond):具孢子的实叶。 离脉(Free vernation):侧脉直达叶缘不成网状脉。 叶(Frond):蕨类的叶,包括叶柄之总称。 配子体(Gametophyte):产生配子的原叶体。 孢子异型(Heterosporous):孢子大小、形状不同者。 孢子同型(Homosporous):孢子大小、形状相同者。 孢子囊膜(Indusium):覆盖孢子囊之组织,包括假膜。 鳞片脉异型(Marginate):茎节沿鳞片边缘部分之网状脉向内部平行脉近似垂直排列而异型者。 大孢子(Megaspore):雌配子体产生之大型孢子。 大孢子叶(Megasporophyll):具大孢子囊之有实叶。 小孢子(Microspore):雄配子体产生之小型孢子。 小孢子叶(Microsporophyll):具小孢子囊之有实叶。 中肋(Midrib, Costa):叶之中心脉。 单裂沟口粒(Monolete):单裂沟状萌芽口之孢子粒。 叶单型(Monomorphic frond):孢子叶与营养叶大小、形状相同者。 节部叶隙(Nodalleaf gap):发生于叶柄与茎部相连之部位而阻止茎部维管束之运输功能。

第4章 描述植物的形态术语

第4章描述植物的形态术语 植物特征的资料是对任何一种植物进行分析所必需的。对一种植物的形态学描述(描述植物学phytography)是通过一系列的术语用半技术性的语言来合适地表达,从而提供了对这种植物的准确描述。对于一个分类群的分析,描述的形态术语要走在分类学或系统发育分析的前面。维管植物(Tracheophyes)的营养结构统一包括根(root)、茎(stem)及叶(leave)这样的器官,繁殖结构在不同的类群中有所不同。蕨类植物以孢子叶球、球果、孢子叶、小孢子叶、大孢子叶和孢子为代表。裸子植物以球果、大孢子叶、小孢子叶为代表。有花植物有不同的花序(inflorescence)、花(flowers)、种子(seed)和果实(fruit)。所有这些器官都表现出相当的变异性,要通过大量的术语进行充分的描述。 形态描述术语被用于描述物种已经有几个世纪了,并且将继续成为分类证据的主要来源。描述术语非常详尽,在这里我们仅就最常用的进行阐述。 习性和寿命 一年生植物(Annual):在一个生长季节生活和完成生活周期的植物。短命植物(ephemeral)每年只存活一到两周(如蔓黄细心Boerhavia repens)。 两年生植物(Biennial):存活两个生长季的植物,在第一个生长季营养生长,在第二个生长季开花。 多年生植物(Perennial):生活两年以上并且在生命周期里开花数次(只结一次果的植物除外,这些植物可存活数年,但是开花后即死亡,比如龙舌兰属植物和竹子的一些种类)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herbaceous perennial),地上的苗每年冬天都会死去,每年再由接近地面的储藏部分长出地上的苗。木本多年生植物(woody perennial),地上枝条是木本的,可存活很多年。木本多年生植物可以是乔木(tree)(具有明显的树干或者从树干伸出的枝条由顶部产生——歧伞树(deliquescent tree)如印度榕树;茎(caudex)干完全不分枝,而顶端由叶子形成树冠,如棕榈树;或者主干持续生长,逐渐变细并按向顶的顺序长出枝条——塔状树(excurrent tree)如暗罗属polyalthia植物)或灌木(shrub)(有一些明显的枝条从地面上长出)。半灌木(suffrutescent plant)是一种介于木本和草本之间的中间状态的植物,它的基部一年又一年持续生长,然而它的上部每年都死去。纤弱的攀缘类植物可能是木本(木质藤本(liana))的或者草本(草质藤本)(vine)的。 值得注意的是草本、灌木、半灌木和乔木代表的是不同习性类型。一年生植物、两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代表了寿命或植物生长的时间。 根 根与茎不同,没有节和节间,但具有不规则的分枝并可从内部长出侧根。在种子萌发后,胚根伸长形成主根,进而形成直根(taproot),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 不定根(Adventitious):从胚根或其他根部以外的部分长出的根。 气生根(Aerial):生长在空气中。在附生植物中,气生根被称为附生根(epiphytic roots),在兰科植物中发现有悬挂的附生根,且这些根被海绵状的根被(velamen)组织覆盖。兰科植物也有一些固着根,可以穿过缝隙帮助固定。 同化根(Assimilatory):绿色的含叶绿素的根具有同化二氧化碳的能力如青牛胆属(Tinospra cordifolia)和川苔草科(Podostemaceae)的许多植物。 须根(Fibrous):是线形坚韧的根,普遍存在于单子叶植物,尤其是禾草类植物中,在自然界中通常为不定根。

植物形态术语及使用说明

植物形态术语及使用说明 本书内之各植物排列系统,由裸子植物开始,裸子植物系按照R. Pilger与H. Melchior(1954)之系统,继而介绍被子植物系按照J. Hutchinson(1973)之系统排列。 在各科植物介绍之前,先简单列出该科之景观植物之最显著的外形特征,以便於对该科植物有一概略辨识方向。尔後再按学名之属名开头大写字母之顺序排列介绍,每一植物有一表格化文字说明,继而配合数张该植物之株型、花、果、枝、叶及树干等数张彩色照片,以便图、文共同配合来加强对该植物的辨识及其观赏特性并应用价值的了解。 兹将文字表格内容说明如下: ●中名(Chinese name):中文名称。 ●英名(English name):英文名称。 ●学名(Scientific name):国际通用之统一名称,用拉丁语来书写,本书采用二名制命名法,前为属名(generic name)後为种名(specific name),属名首字须大写。 ●原产地(Area of origin):植物原始生长地。本书将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本地自生种者,包括台湾本岛及离岛各地区原产植物,第二类为外来引进种,包括其它有别於第一类原产地者,第三瞠为园艺栽培种,乃园艺学家育种、栽培或将突变种保留繁殖之植物。 ●生活习性: ○乔木(tree):具有明显主干,且在胸高以上始有分枝出现,树高多在5公尺以上者称之。树高在5-9公尺者称小乔木,树高在9-18公尺者称为中乔木,树高在18公尺以上者称之为大乔木。 ○灌木(shrub):不具有明显主干,在近地面低处即行分枝,且木质化支干多数丛集,树高常在5公尺以下者称之。株高往2~5公尺者称为大灌木,1~2公尺之间称为中灌木,1公尺以下称为小灌木。 ○亚灌木(suffruticose):多年生的低矮灌木,但植株下部的茎技已呈木质化,上部茎枝仍属草质性者。 ○藤本(woody vine):具木质化的茎枝,但茎枝极易抽伸甚长且无按自立,而呈悬垂、匐匍状,必须藉蔓茎缠绕、卷须或气生根吸附,以及人为帮助方能固持而定型。 ○蔓灌:其生长习性介於权木与藤本二者之间,茎枝亦会抽伸但长度有限,不如藤本之易有数公尺之蔓生,而茎枝亦易软垂自立性不高者。故蔓灌者在文字表格中同时圈选灌木及藤本二项。 ○草本(herb.或herbaceous plant) :茎枝未木质化而属草质性者。 ○常绿(evergreen):植物全年之叶维持常绿,虽陆续有少部份落叶发生,但秋冬之际全株叶片不会一致乾枯或有一起脱落的现象。 ○落叶(deciduous):在秋冬之际,全株叶片生长停顿而呈现枯乾或终至完全掉落的现象。 ●叶(leaf) 一个完全叶乃由叶身、叶柄及托叶三者所构成。 ○叶序(Phyllotaxy):叶片在技条茎节上着生排列的方式。 本书各植物表格中所圈选的叶序,乃仅指单叶以及掌状复叶、单身复叶的复叶叶序;至於羽状复叶则另特别标明“大”及“小”,“大”乃指羽片的叶序,“小”乃指小叶片的叶序,羽状复叶之叶序若未标明大、小者,系羽片及小叶片之叶序相同。 1.互生(alternate):茎上每节仅着生一叶片者。 2.对生(opposite):茎上每节相对着生二叶片者。 3.覆瓦状(overlap) :茎枝相邻二节之叶片交互成十字形对生且密集如同覆瓦状者。

21植物学

《植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概述 1.绪论部分包括植物界多样性的表现,植物学各分支学科 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植物与环境及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2.植物细胞部分,主要包括细胞学说、植物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器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植物细胞的三种分裂 万式。 3.植物组织部分,包括六种基本组织类型在植物体的分布、组成细胞的特点和功能以及维管组织、维管束的概念,维管束的类型。 4.种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功能和解剖特征,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以及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5.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繁殖过程,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与结构,开花、传粉、受精过程。 6.植物分类等级与命名,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分别包括的类群以及它们的特征和代表类群。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考试方式。 满分:150分(单科成绩)。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试题难易程度分布 较易试题约占5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30%,较难试题约占20%。 四、题型及分值分布 单选题约占13%,多选题约占13%,判断题约占10%,填空题约占17%,名词解释约占10%,简答题约占17%,论述题约占20%。可增加识图与绘图题,分值控制在10分左右,并调整其他题型相应的分值。 五、内容比例 绪论约占5%;植物细胞约占8%;植物组织约占12%;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约占35%;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繁殖过程约占20%;植物界的基本类型约占

20%。 六、参考教材 1.徐汉卿主编:《植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强胜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七、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介绍植物界的基本情况、植物学研究内容与林业科学的关系。 一、了解植物的多样性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循环中的作用。 2.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3.维持生态平衡。 4.保持环境等。 二、理解植物学研究内容及分支学科 三、掌握植物学的研究方法,植物学与农林业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植物细胞 阐明植物有机体由细胞组成;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及意义 掌握以下重要名词:细胞学说、原生质、原生质体、纹孔、胞间连丝、细胞器、细胞周期、细胞壁的特化。 二、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超微结构与功能 三、掌握植物细胞的三种分裂方式发生的时期、部位、过程与植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关系 第三章植物组织 介绍组织的形成类型以及各种组织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一、掌握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的概念 二、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分生、薄壁、保护、机械、输导、分泌组织的结构、组成细胞特点及主要功能) 三、掌握植物体内的维管系统部分 掌握维管组织、维管束、组织系统的概念。 掌握维管束主要类型:辐射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外韧维管束。 第四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了解种子植物器官的形成、功能及根、叶对环境的适应。

树木学实验教程

树木学实验指导书 编写:潘健 二零一一年一月

树木学实验室实验守则 一、实验室内一切仪器设备、实验桌椅及实验材料,未经许可,不得任意搬动或取走。 二、爱护和保管好实验用具、腊叶标本,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三、保持实验室安静清洁的良好工作环境,不许大声谈笑,不可乱丢纸屑废物。 四、课前必须预习本实验指导书,实验过程中应独立思考,独立操作,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五、实验课须自备文具、笔记、参考书及实验报告纸。必须遵守上课时间,不得无故缺

实验一裸子植物特征观察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对裸子植物球花、球果的解剖观察,进一步明确裸子植物雌雄球花的基本构造,认识“裸子植物”这一概念,了解该类群在分类中的系统地位。通过本节的观察,掌握裸子植物的形态术语及华东地区常见裸子植物的识别特征。 实验材料 苏铁、银杏、江南油杉、日本冷杉、金钱松、雪松、马尾松、杉木、池杉、水松、日本柳杉、水杉、侧柏、北美香柏、柏木、日本扁柏、罗汉松 实验仪器及用品 解剖镜、扩大镜、修枝剪、高枝剪、标本纸、擦镜纸、解剖刀、双面刀片、烧杯、保存液(甲醛、无水乙醇、冰醋酸)培养皿、载玻片、解剖针、盖玻片 实验内容及方法 1、银杏标本观察以下特征: ①枝具长枝和短枝(思考长枝和短枝的概念);②叶扇形,有多数叉状排列的细脉;③种子核果状 2、日本冷杉标本观察冷杉属以下特征: ①枝具叶痕,基部有宿存芽鳞;②叶条形,螺旋状着生,先端凹缺或2裂,无柄,基部吸盘状,上面中脉凹下,下面中脉隆起,每边各有1条气孔带,将叶横切在解剖镜下观察树脂道,见叶脉两侧有褐色发亮小点即树脂道,在叶横面中部者为中生树脂道,在边缘者为边生树脂道,看该种具几个树脂道,是边生还是中生?③球果直立,长卵形,矩圆形或圆柱形,种鳞螺旋状着生于宿存的果轴上,可以由种鳞脱落后在果轴上的遗痕推知,每种鳞内具2顶端具翅种子,苞鳞露出或不露出。注意观察种鳞,苞鳞着生的部位,种子着生在哪个鳞片上?何为苞鳞露出。 3、雪松标本观察雪松属以下特征: ①枝有长、短枝之分,基部有宿存芽鳞;②叶针形、坚硬,横断面三棱形成或四棱形,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③球果形大,直立,种鳞木质、扇状三角形,鳞背密被短柔毛,熟时自球果轴脱落,苞鳞小,不露出,种子具翅。 4、金钱松标本,观察该属如下特征: ①枝有长、短枝之分;②叶条形、柔软、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下面中脉两侧各有数条气孔线;③球果形小,种鳞木质脱落,苞鳞不露出。 5、松属标本观察松属以下特征:①枝是否有长短枝之分;②叶针形,2-5枚束生,每束针叶基部的叶鞘脱落或宿存,针叶横断面具1-2维管束和2-10个树脂道;③球果形大,种鳞木质,有鳞盾和鳞脐之分,每种鳞具2种子,种子上部具长翅、短翅或无翅。

裸子植物常用形态术语

裸子植物常用形态术语 小孢子叶球: 亦称雄球花。就是由多数小孢子叶螺旋状着生于一纵轴上形成,如马尾松等。它相当于被子植物的雄花,小孢子叶相当于雄蕊,其上的小袍子囊相当于花药(花粉囊),囊内成熟的小孢子相当于花粉。 大孢子叶球:亦称雌球花。就是由多数大孢子叶螺旋状着生于纵轴上形成的,大孢子叶相当于被子植物雌蕊的心皮,其腹面着生裸露的胚珠,随着胚珠发育成种子,大孢子叶球亦成为球果。 珠鳞: 松柏纲植物特化了的大孢子叶,似鳞片状,其腹面着生有胚珠。胚珠发育成种子后,珠鳞则木质化,又称之为种鳞(果鳞)。 珠座(领):银杏纲植物特化了的大孢子叶,环形似衣领状,其上着生胚珠。 珠托: 红豆杉科、三尖杉科植物特化了的大袍子叶,往往呈盘状或漏斗状,其上着生有胚珠,种子熟时珠托变成肉质假种皮,包被种子。 套被: 罗汉松科植物特化了大孢子叶,多呈囊状或杯状,其上着生有胚珠。种子成熟时,套被变成肉质假种皮,包被种子。 鳞盾: 种鳞上部裸露肥厚的部分。 鳞脐: 鳞盾中央或顶端凸起或凹陷处(点)。 苞鳞: 珠鳞背轴面下部较小而薄的苞片(变态叶),与鳞珠分离或结合。 气孔线: 叶上面或下面的气孔纵向连续或间断排列的线。 气孔带: 由多条气孔线紧密并生而成的带。 中脉带: 条形叶两气孔与叶缘之间凸起或微凸起的中脉部分。 边带: 气孔带与叶缘之间的有色部分(通常呈绿色)。 树脂道: 含有树脂的管道,亦称树脂管,裸子植物叶中往往具有。靠叶表皮下层细胞着生的为边生;位于叶肉薄壁组织中的为中生;靠维管束鞘着生的为内生。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与被子植物比较) 科(依《中国高等植物图鉴》)70属约800余种。国产5纲8目10科34属约300种,其中银杏科、银杉属、金钱松属、水杉属、水松属、侧柏属、白豆杉属等为我国特有。 苏铁科的识别要点:常绿乔木,茎干粗壮,常不分枝。大型羽状复叶集生茎顶,幼叶拳卷,成熟叶革质,锐尖。孢子叶单性,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熟期10月。 银杏科的识别要点:落叶乔木,分枝繁多,有长、短枝。扇形叶具二叉分枝的细脉。孢子叶单性,雌雄异株,大孢子叶特化为珠领。种子核果状,熟期10月。 松科的识别要点:木本,常绿或落叶。大孢子叶特化为珠鳞,球果,种鳞与苞鳞分离。 杉科的识别要点: 木本,常绿或落叶。大孢子叶特化为珠鳞;球果。种鳞与苞鳞分离或半结合。 柏科的识别要点: 木本,常绿或落叶。大孢子叶特化为珠鳞,球果,种鳞与苞鳞完全结合。

植物形态术语

树木分类 树木分类方法 树木分类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2种,即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人为分类法是着眼于应用上面的方便,例如本草学是为了医学的目的;而自然分类法则是着眼于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 1)种、属、科的概念: (1)种 种是物种的简称, 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群形态类似的群体所组成,来自共同的祖先,并繁衍出类似的后代。分类学上是指一种植物大量个体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特征。这是长期发展中与所处主要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是进化的一个阶段,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属 形态特征相近且密切关系的种集合为属,属较种有更大的稳定性,同时它又是亲缘关系上很自然的类群等级。 (3)科 科是有亲缘关系的属的总合,或者说将一些特征类似的属归为科。 2) 树木分类单位 基本分类等级有6个:门、纲、目、科、属、种。在这些等级下还可设一级辅助等级,即在级次单位前面加“亚”字来表示。 现以油松为例: 门……种子植物门 亚门……裸子植物亚门 纲……松柏纲 目……松柏目 科……松科 属……松属 亚属……双维管束松亚属 种……油松

树木分类学形态术语 根 根是种子植物的重要营养器官。除少数气生根外,一般是植物生长在地下的营养器官,它主要功能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以及溶于水中的无机盐,同时使植物固着于土壤中。 1)根的来源与种类 根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地下部分。由胚根直接发育而形成的根称为主根。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在一定部位产 生许多分枝,这类分枝的根称侧根。侧根长到一定长度时,又可形成新的侧根。 2)根系的类型 植物地下部分根的总和,称为根系。不论由定根或不定根发育而成的,统称为根系。根据根的起源和形态,种子植物的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见图2-2)。 (1)直根系 主根发达、明显,极易与侧根相区别,这种由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如蒲公英、大豆、萝卜、番茄,等植物的根都属于直根系。一般直根系入土较深,其侧根在土壤中的伸延范围也较广。 (2)须根系 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的区分,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根系主要由不定根和分枝组成。如水稻、小麦、玉米等植物的根都属于须根系。 3)根的变态类型 根、茎、叶都一定与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然而在自然界中,植物为适应某一特殊环境,而改变器官原有的功能、其形态、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这种由于功能的改变所引起的形态结构上的变化称为变态。 由于植物适应不同生活条件,根的功能特化,产生了许多变态,主要有:贮藏根、气生根和寄生根三类。 (1)贮藏根 具有贮藏养料的功能,所贮藏的养料可供越冬植物来年生长发育使用。根据来源可以分为: 图2-2 根的种类与根系类型 A 麻利的直根系 B 马尾松的直根系 C 棕榈的须根系 D 柳树枝条扦插产生的不定根与定根 1.不定根2.定根

植物的多样性调查与分析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1202 姓名懵懂 学号2012119010*** 成绩 日期2014.6

目录 一、实习目的 (1) 二、实习内容 (1) 一、校园植物分析 (1) (一)校园主要植物科属 (1) (二)主要植物介绍 (1) 二、生科标本馆 (一)主要标本介绍 (2) (二)蜡叶标本的制作 (3) 三、植物界各大类群简介 (3) 四、植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4) 三、实习路线 (5) 四、结果与分析 (5) 参考文献 (5)

一、实习目的 1、通过亲自实践,对校园里植物的寻找和大致分类,掌握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学会基本的植物分类; 2、通过参观了解标本实体以及标本的具体制作过程,学会掌握标本的具体制作过程,为以后标本的制作作为参考; 3、通过观察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4、掌握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和使用检索表鉴定植物的方法。 二、实习内容 (一)校园植物分析 1、校园主要植物科属 通过了解和实地考察,我们得出了一下植物种类:蕨类植物、漆(槭)树科植物、裸子植物、菊科植物、禾本科植物、豆科植物、蔷薇科植物、木兰科植物、水生植物等等,可见校园内,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各种植物汇聚,构造成了丰富的植物资源。 2、主要植物介绍 蔷薇科:樱花 樱花原产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在世界各地都有生长,主要在日本地带生长。花每支三到五朵,成伞状花序,花瓣先端缺刻,花色多为白色、粉红色。花常于3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随季节变化,樱花花色幽香艳丽,常用于园林观赏。樱花可分单瓣和复瓣两类,单瓣类能开花结果,复瓣类多半不结果。樱属植物有百余种,分布北半球温和地带:亚洲、欧洲至北美洲,在中国分布在北起黑龙江,南至贵州均有分布。以中国西南山区种类最为丰富。在学校主要分在樱花路以及湖师大道有零星分布。 山茶科:山茶花 山茶花,又名:山茶、茶花,拉丁文名:Camellia japonica L. 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属常绿灌木和小乔木。古名海石榴。有玉茗花、耐冬或曼陀罗等别名,又被分为华东山茶、川茶花和晚山茶。茶花的品种极多,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七,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分布于重庆、浙江、四川、江西及山东;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山茶是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枝条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紫色至紫褐色。叶片革质,互生,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至倒卵形,长4~10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

(整理)一些植物形态学术语 -.

胎座 胎座(P1acenta) 胚珠着生的心皮壁部位,往往形成肉质突起,称为胎座(P1acenta)。胎座一般位于心皮的腹缝线上。心皮数目与联合状况的不同产生了多种胎座类型:边缘胎座(marginal placentation):单心皮或多心皮离生雌蕊,子房1室,胚珠沿心皮边缘着生,如豌豆、黄芪、甘草。边缘胎座是由单心皮的边缘愈合形成的。 侧膜胎座(parietal placentation):多心皮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于每一心皮的边缘,如黄瓜、紫花地丁。侧膜胎座的形成可能源于多个张开心皮的边缘彼此联合。 中轴胎座(axile placentation):多心皮合生,子房多室,心皮的腹缝线向内卷入在中央融合形成中央轴,胚珠着生于每一心皮的内角上(即中轴上),如桔梗、百合、西红柿等。中轴胎座的形成可能源于多个边缘愈合心皮的在靠近中央的位置彼此联合。 特立中央胎座(free central placentation):多心皮合生,子房1室,中轴由子房腔的底部升起,但不达于子房顶,胚珠着生于此轴上,如石竹科、报春花科植物。特立中央胎座是由于具中轴胎座的子房室间隔膜消失演化形成的。 基生胎座(basal placentation):胚珠着生于子房底部,如向日葵。 顶生胎座(apical placentation):胚珠着生于子房顶部而悬垂室中,如桑。基生胎座与顶生胎座可能源于特立中央胎座的大部分消失,也可能源于侧膜胎座的大部分简化。 花被:具花萼与花冠的总称,特别是萼、冠形态相似不易区分时,则称为花被,如木兰、百合、黄精等。 1、花萼:是一朵花中所有萼片的总称,位于花最外层,常呈绿色叶片状。有离生萼、合生萼、距、早落萼、宿萼、瓣状萼、副萼、整齐萼、不整齐萼之分,有膜质、冠毛等变化。 2、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位于花萼内侧,是花中最显眼的部分。有离瓣花冠、合瓣花冠、距、副花冠等。 花色绚丽多彩,无色素时,为白色,吸引动物传粉。 3、花被卷迭式:花被各片之间排列形式与关系,称之为花被卷迭式, 在花蕾将绽开期 最明显。常见类型:镊合状(内向镊合、外向镊合)、旋转状、覆瓦状、重覆瓦状、下行覆瓦状、上行覆瓦状等。 (四)雄蕊群:一朵花中全部雄蕊全称。一般着生于花托上,花被内侧,合瓣花则生花冠上称贴生或冠生。一般是花瓣同数或倍数,超过10枚称“∞”。分为花丝、花药两部分。

《植物系统分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系统分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系统分类学(Plant Systematics and Taxonomy)课程编码:Z113302 总学时/总学分:56/3.5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32/2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24/1.5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二)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2. 课程目的:植物系统分类学是研究植物各分类群的形态差别、亲缘关系、分类性状、系统演化及发生、发展和消亡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本课程通过课堂理论、实验、实习等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系统分类学发展的新进展,重点培养学生观察、鉴别植物的能力和实际应用分类学知识的实践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绪论3学时 1. 植物分类学概述; 2.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及分类系统; 3.现代植物分类学进展; 4.植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5.植物的命名; 6.植物界的基本(大)类群。教学要求:1.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发展简史及学习方法;了解植物界的物种多样性,并掌握分类的等级单位与命名法则。2.本绪论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大量信息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识,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参考书及文献资料。 第一章藻类植物(Algae) 5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2学时) 第一节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特性 第二节藻类植物分门概述 第三节藻类植物的演化 第四节藻类植物的作用与经济利用 实验一:藻类植物(2学时) 教学要求:1.掌握藻类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结构组成、繁殖方式、生活史及演化规律;通过实验掌握藻类各门的重点特征、代表植物。 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鼓励学生自行收集部分实验材料。 第二章菌类植物(Fungi)3学时(理论1.5学时、实验1.5学时) 第一节细菌Bacteriophyta 第二节粘菌Myxomycota 第三节真菌Eumycota 第三章地衣植物(Lichens)1学时(理论0.5学时、实验0.5学时) 一)、地衣通性;二)、形态与构造;三)、繁殖;四)、分类;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经济价值。 实验二:菌类植物、地衣植物(2学时) 教学要求:1.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分类及代表植物,了解菌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经济利用;掌握地衣的构造、形态类型,了解地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