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LINGXIA

繁殖季节
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繁 殖,这两个季节的气候条 件比较适宜。
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01
共生关系
与一些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这些微生物可以帮助植物吸
收养分、增强抗逆性等。
02
竞争关系
与其他植物竞争阳光、水分和养分等资源,以维持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03
捕食关系
一些昆虫、鸟类等动物会以Lingxia被子植物为食,对植物的生长和繁
亚洲地区
01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包括中国、印度、日本
等国家。
欧洲地区
02
主要分布在南欧、中欧和西欧地区,如意大利、法国、德国等
国家。北美洲地区源自03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区。
Lingxia被子植物的特点
花的特点
具有真正的花,花的构造 复杂,包括花萼、花冠、
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果实的特点
木、草本植物等。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真正 的花和果实,其中种子被包裹在
果实内。
与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的种 子不裸露,而是由心皮所包裹。
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ae)
包括大部分的花卉、树木和草本植物,具有两片子叶。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ae)
包括草、禾本科植物、棕榈树等,具有一片子叶。
土壤要求
它们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需要排水良好、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土 壤。
光照需求
大多数Lingxia被子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但也有一些种类 能够在半阴环境下生长。
繁殖方式
01
02
03
有性繁殖
通过开花、结果和种子萌 发的方式进行繁殖,这是 Lingxia被子植物最主要的 繁殖方式。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目录被子植物(Angiosperm)被子植物的特征被子植物的分类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恩格勒系统分科目录被子植物的起源经济利用[编辑本段]被子植物(Angiosperm)被子植物(bèizǐzhíwù)是种子植物的一种。
被子植物或显花植物是演化阶段最後出现的植物种类。
它们首先出现在白垩记早期,在白垩纪晚期占据了世界上植物界的大部分。
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提供了生命发展很好的环境。
受精作用可由风当传媒,大部分则是由昆虫或其他动物传导,使得显花植物能广为散布。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
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
下面我们列举的被子植物的五个进化特征,是与裸子植物相比较而得出的,至于能产生种子、精子靠花粉管传送、有胚乳等种子植物共有的特征,在此就不赘述了。
亦称显花植物。
现代植物中最大的类群,种类数目(约250,000种以上)和个体数目都占优势,构成当今地球表面的优势植被。
其分类位置尚无定论,早期的分类是把被子植物列为种子植物门下的一纲,後提升为被子植物门,最近列为木兰门(Magnoliophyta)。
被子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住所、衣料、药品和花卉,是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如禾谷类(特别是稻、小麦和玉蜀黍)、甘蔗、马铃薯、块茎蔬菜和果品。
被子植物的习性、形态和大小差别很大,从极微小的青浮草到巨大的乔木桉树。
大多数直立生长,但也有缠绕、匍匐或靠其他植物的机械支持而生长的。
多含叶绿素,自己制造养料,但也有腐生和寄生的。
有几个科的植物是肉食的,如茅膏菜属(Drose ra)植物以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物。
7.2被子植物 Angiosperm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1、具有真正的花 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4部分, 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4部分,而且位置不 变。 具有雌蕊,形成果实。 2、具有雌蕊,形成果实。 雌蕊由心皮组成,每个心皮包括子房、花柱、柱头3 雌蕊由心皮组成,每个心皮包括子房、花柱、柱头3部 胚珠包藏于子房内,得到子房的保护。 分。胚珠包藏于子房内,得到子房的保护。受精后发育成 果实,既保护种子成熟,又帮助种子扩散。 果实,既保护种子成熟,又帮助种子扩散。 具有双受精现象,形成三倍体胚乳。 3、具有双受精现象,形成三倍体胚乳。 所有被子植物都有双受精现象, 所有被子植物都有双受精现象,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祖 先的证据。 先的证据。
4、孢子体高度发达 、 外部形态:多样化, 外部形态:多样化,草、灌、乔均有;生活习性有自养、 乔均有;生活习性有自养、 有自养 多样: 寄生、腐生;生活环境多样 水生、沙生、石生、 寄生、腐生;生活环境多样:水生、沙生、石生、盐碱地 的植物。内部结构:木质部主要由导管组成, 的植物。内部结构:木质部主要由导管组成,韧皮部由筛 管组成。 管组成。 5、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雄配子体仅具有2或 个细胞 个营养细胞 个生殖细 个细胞: 个营养细胞, 雄配子体仅具有 或3个细胞:1个营养细胞,1个生殖细 胞或2个精子 个精子。 胞或 个精子。 雌配子体仅具有7个细胞( 个核 个反足细胞, 雌配子体仅具有 个细胞(8个核):3个反足细胞,2个 个细胞 个核) 个反足细胞 个 极核, 个助细胞 个卵 个助细胞, 个卵。 极核,2个助细胞,1个卵。其中助细胞和卵为颈卵器的残 留物。 留物。
山胡椒 Lindera glauca 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精品文档

被子植物拉丁名Angiospermae,来源于希 腊文复合词。Angio---包被的与---Sperma 种子,两者复合而成。用复数第一格即成 Angiospermae,英文名为Angiosperm。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 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 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 界的一半,我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 • 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 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 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 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 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 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当前流行有两大学 派,即真花学说和假花学说。
• (一) 假花学说(葇荑学派)这个学派 有7个系统,这里介绍恩格勒系统。 • 一.恩格勒系统 • 恩格勒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 (A.Engle)和柏兰特于1892年提出 的。这个系统主要是在艾氏系统基础 上改进而成的。它是分类学史上第一 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他们认 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单性的孢子叶球 演(相合而成的)化来的,只含小孢 叶和只含大孢子叶的孢子叶球分别演 化为雄的和雌的葇荑花序,进而演化 成花。因此,被子植物的花是由花序 演化来的,不是一个真正的花而是一 演化了的花序,这种假说称为假花学 说。
•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型等方面,比其他各类植物 更完善化、多样化 • 有世界上最高大的乔木,如杏仁桉(Eucalyptus amygdalina Labill.),高达156米; • 有微细如沙粒的小草本如无根萍[Wolffia arrhiza(L.) Wimm.],每 平方米水面可容纳300万个个体 • 有重达25千克仅含1颗种子的果实,如王棕(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H. B. K. ) O. F. Cook]; • 有轻如尘埃,5万颗种子仅重0.1克的植物如热带雨林中的一些附生 兰; • 有寿命长达6千年的植物,如龙血树(Dracaena draco L.); • 有在3周内开花结籽完成生命周期的植物(如一些生长在荒漠的十字 花科植物); • 有水生、砂生、石生和盐碱地生的植物; • 有自养的植物,也有腐生、寄生的植物。 • 在解剖构造上,次生木质部有导管,韧皮部有伴胞;输导组织的完善 使体内物质运输畅通,适应性得到加强。
被子植物起源与发展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目录被子植物概述 (3)被子植物的起源 (3)被子植物可能的祖先 (3)多元论 (3)单元论 (3)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 (4)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 (5)1.高纬度起源说(北极起源说) (5)2.低纬度热带起源说 (5)3.被子植物起源的东亚中心假说 (5)4.被子植物的华夏植物区系起源说 (5)被子植物的演化 (6)被子植物演化假说 (6)假花学说 (6)真花学说 (6)被子植物的演化发展 (6)被子植物的演化趋势 (8)被子植物现存类群的进化趋势 (8)被子植物输导系统的进化趋势 (8)被子植物的叶、花、果实、种子和染色体的进化趋势 (8)被子植物概述被子植物(Angiosperm)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出现得最晚的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3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
除细菌和致病的真菌外,被子植物直接关系着今天地球上人类的生存。
被子植物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农作物,这些是供给人类生存的基本食物。
建筑木材、药材和纤维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被子植物的起源被子植物可能的祖先被子植物的属种十分庞杂,形态变化很大,分布极广,粗看起来,确实难用统一的特征将所有的被子植物归成一类。
因此,对被子植物的祖先存在不同的假说,有多元论和单元论两种起源说。
多元论多元论认为被子植物来自许多不相亲近的群类,彼此是平行发展的。
胡先骕、米塞(Meeuse)、恩格勒(Engler)和兰姆(Lam)等人是多元论的代表。
我国的分类学家胡先骕1950年发表了一个被子植物多元起源的系统,也是我国学者发表的被子植物的唯一系统。
单元论单元论是当前多数植物学家主张的被子植物起源说。
主要依据是被子植物有许多独特和高度特化的性状,如雄蕊都有四个孢子(花粉)囊和特有的药室内层;大孢子叶(心皮)和柱头的存在;雌雄蕊在花轴排列的位置固定不变;双受精现象和三倍体胚乳;以及筛管和伴胞的存在。
被子植物Angiosperma

双子叶植物通常具有明显的茎、叶和 根的分化,并且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 花朵具有花瓣和花萼。
双子叶植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包括 了许多常见的植物,如大豆、棉花、 苹果和菊花等。
单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在地球上分布也很广 泛,包括了许多常见的植物,如 葱、蒜、玉米和竹子等。
单子叶植物的叶子通常呈线状或 剑状,没有明显的茎、叶和根的 分化。
药用价值
中药材
被子植物中有许多种类具 有药用价值,如人参、黄 连、枸杞等,用于治疗各 种疾病。
西药原料
一些被子植物的提取物或 其成分被用作西药原料, 如紫杉醇、长春碱等抗癌 药物。
保健品
被子植物中的一些成分被 用于生产保健品,如鱼油、 维生素等。
观赏价值
花卉
被子植物中的花卉因其美丽的外 观和芳香的气味而备受人们喜爱,
三大分科
04
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两 大类,其中双子叶植物纲又分为木兰纲和菊亚 纲,单子叶植物纲则分为百合纲和泽泻亚纲。
02
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是种子植物中的一个大类 ,其显著特征是种子中的胚芽发育成 两片叶子。
双子叶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可以通 过种子、分株、扦插等方式进行繁殖 。
如玫瑰、月季、茉莉等。
园林树木
被子植物中的一些树木和灌木具有 优美的树形和叶形,成为园林绿化 的重要材料,如松树、柏树、银杏 等。
水生植物
被子植物中的一些水生植物具有独 特的形态和适应性,如荷花、睡莲 等,可用于美化水体景观。
06
被子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被子植物的生 态环境和种质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 人为破坏。
被子植物(Angiosperm)

可编辑ppt
9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 趋向
植物系统分类学要达到的目的:
1、把自然界的植物按彼此的亲缘关系进行系 统排列,建立分类系统;
2、根据植物分类系统识别和区分不同植物。
可编辑ppt
10
被子植物系统分类原则的类型:
1、以植物的起源、进化序列以及演化亲缘 关系为系统根据;
可编辑ppt
3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一、具有真正的花 二、具有雌蕊,形成果实 三、具有双受精现象 四、孢子体进一步的发达和分化 五、配子体进一步退化
可编辑ppt
4
一、具有真正的花: 由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4部分组 成,各部分称为花部。
花的作用: 1、增强传粉效率,促成异花传粉; 2、进化和适应方式多样: 虫媒、风媒、鸟媒、兽媒或水媒.
2、以植物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形态表达和分 化程度高低,判断原始性和进化性;
3、以功能的高效性程度决定进化程度; 4、以遗传上的变异优势体现进化程度。
可编辑ppt
11
被子植物形态构造的演化规律和分类原则: (P390表13-1) 表中每一个演化规律和分类原则属于哪
一 种 类型? 植物形态特征演化趋势的辩证判断:
可编辑ppt
2 4 菠菜 3 大白菜 小白菜 5 6 萝卜 胡萝卜 莲藕 马铃薯
21
3、编制检索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检索表为人为编辑,不追求自然系统亲缘 关系,可根据用途确定范围,根据易判断性 选择特征;
2)选择的特征对必须是相互对立,非此即彼 的;
3)植物的特征可变化时,应把此植物编进可 变的特征范围,“彼此”均可检到;
wwwartcomcokrcompanylogo5对检索结果运用植物志和植物图谱比照如果全部特征相符检索鉴定成功否则应重新研究直至全部特征相符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花——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是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继1998年APG I及2003年APG II之后,花了6年半修定的被子植物分类法,于2009年10月正式在林奈学会植物学报发表[1]。
APG III承认了早前版本的所有45目,并新接受了14个目,共计59目。
新增的目有:无油樟目、睡莲目、金粟兰目、无叶莲目、昆栏树目、黄杨目、智利藤目、葡萄目、蒺藜目、美洲苦木目、十齿花目、南鼠刺目、鳞叶树目及盔瓣花目。
APG III所承认的科共有415个,有许多小型科被合并,早前被建议合并的55科之中有44个被合并,即八角茴香科、葱科、百子莲科、龙舌兰科、星捧月科、西丽草科、风信子科、异蕊草科、假叶树科、紫灯花科、独尾草科、萱草科、独叶草科、荷包牡丹科、蕨叶草科、此外,还有3个属的地位未定,即Gumillea、Nicobariodendron及Petenaea;其中Nicobariodendron及Petenaea是首次在此列出。
目录eurosids II)▪五蕊茶科 Oncothecaceae(目未定)无油樟目科目分类[编辑] 标志:(1999)cons.cons.(1965)cons.)留)cons.cons.2.^ Simmons MP. 2004. Celastraceae. In: Kubitzki K, ed. Thefamilies and genera of vascular plants. VI. Floweringplants.Dicotyledons. Celastrales, Oxalidales, Rosales,Cornales, Ericales. Berlin: Springer, 29–64.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41: 399–436.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2009.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II.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61: 105–1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塔赫他间系统
原苏联植物分类学家塔赫他间(A. Takhtajan)在1954年出版的 《被子植物起源》一书发表的。1997年修订后有17亚纲、71超目、232 目、591科。他主张被子植物单元起源,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草 本植物是由木本植物演化而来的;认为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代表, 由木兰目发展出毛茛目及睡莲目;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原始的水生双子叶 植物的具舟形花粉的睡莲目;柔荑花序类各自起源于金缕梅目。他打破 了传统的把双子叶植物纲分成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的概念,增加了 亚纲的数目,使各自的安排更为合理;在分类等级方面,于“亚纲”和 “目”之间增设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特别是目和科的范围和安排 都作了重要的变动。
6.花粉具单个萌发孔
第六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本教材采用的是克朗奎斯特系统的分类系统, 把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
第六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
五桠果亚纲
菊亚纲
百合亚纲
石竹亚纲
蔷薇亚纲
姜亚纲 鸭趾草亚纲
金缕梅亚纲
木兰亚纲 木兰目
原被子植物
泽泻亚纲 槟榔亚纲
克郎奎斯特被子植第六物章被子分植物类Ang系iospe统rm 概图(1981)
三、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1.胚具2片子叶(极少1、3或4)
第六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
2.哈钦松系统
该系统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在《有花植物科志》一书 中提出的。1973年修订,由原来的332科扩展到411科,这一 系统以真花学说和单元起源为理论基础,认为双子叶植物以 木兰目和毛茛目为起点,分别演化出木本与草本平行的两大 支。无被花和单被花是由双被花退化的产物。哈钦松系统为 毛茛学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坚持将木本和草本作为第一级 区分,导致许多亲缘关系很近的科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 五加科、山茱萸科被分开在系统位置很远的2处,因而难以 为人接受。我国华南、西南各大标本馆多采用此系统。
❖ 买麻藤目
葇荑花序
真花
第六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
2.真花学说(毛茛学派)
❖ 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两性孢子叶球 (如已灭绝了的裸子植物中的本内苏铁目)演化来 的,大孢子叶演化为雌蕊,小孢子叶演化为雄蕊, 其下的苞片演化为花被,构成被子植物原始的两性 花。 ❖ 葇荑花序是由两性花适应风媒传粉进化来的。
第六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
4.克郎奎斯特系统
❖ 该系统是美国分类学家克郎奎斯特(A.Cronquist)1957年在《双子叶 植物目、科新系统纲要》一书中发表的。1981年修订后有11个亚纲、83 目、383科。他的系统亦采用真花学说和单元起源的观点,认为有花植物 起源于一类已经灭绝的种子蕨,现代所有生活着的被子植物各亚纲都不 可能是从现存的其它亚纲的植物进化来的;木兰亚纲是有花植物基础的 复合群;木兰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型;柔荑花序类各目起源于古代的 金缕梅目;单子叶植物来源于类似现代睡莲目的祖先,并认为泽泻亚纲 是百合亚纲进化线上近基部的一个侧枝。这个系统采用塔赫他间的打破 传统的把双子叶植物纲分成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的概念,简化了塔 赫他间系统,取消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因而这个系统显得更为合 理,科的数目及范围比较适中。
第六章 被子植物(Angiosperm)分科
一、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三、被子植物的分类 四、被子植物分科的形态术语
第六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
一、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来, 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 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我国有2700多属,约3万 种。如此多的种类,有极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 构复杂化、完善化是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 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 的内在条件,使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 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
第六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主要特征
1、具有真正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组 成;
2、雌蕊由心皮组成,胚珠包藏于子房内,发育成种 子和果实;
3、具有双受精现象,胚和胚乳都具有双亲的遗传性 状;
4、孢子体高度发达,更具多样性;配子体进一步简 化,寄生在孢子体之上;
5、生长方式、营养方式和传粉方式多样化。
❖ 本内苏铁目
两性花
单性花
第六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
1.恩格勒系统
❖ 该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 Engler)和柏兰特(Prantl) 于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Die Naturlich Pflanzenfamilien)(1887-1909)一书中发表的。共45目280 科,将柔荑花序类当作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型,把双子叶植 物分为古生花被亚纲(离瓣花类)和后生花被亚纲(合瓣花 类),并把单子叶植物纲放在双子叶植物纲之前。此后几经 修订,成为62目344科。《中国植物志》和我国各大标本馆 科目的排列多采用此系统。
第六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
二.被子植物的形态学分类原则
第六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
应注意(二)各器官的进化不是同步的
第六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
关于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学说
❖ 1.假花学说(恩格勒学派)
❖ 假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单性孢 子叶球演化来的,小孢子叶球演化为雄的葇 荑花序,大孢子叶球演化为雌的葇荑花序, 再进一步演化成花。因此,被子植物的花, 不是一个真正的花,而是一个演化了的花序。
1.胚内仅含1片子叶(或有时胚不分化)
2.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 3.茎内维管束作环状排列,具形成层 4.叶具网状脉
2.主根不发达,由多数不定根形成须 根系
3.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通常 不能加粗
4.叶常具平行脉或弧形脉
5.花部通常5或4基数,极少3基数 6.花粉具3个萌发孔
5.花部常3基数,极少4基数,绝无5 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