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中国史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国史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国史研究生参考书目摘要:一、前言二、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1.通史类2.断代史类3.专门史类三、中国近现代史参考书目1.通史类2.断代史类3.专门史类四、结语正文:【前言】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门学科,中国史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

对于中国史研究生来说,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籍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推荐一些中国古代史及中国近现代史的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通史类】1.《史记》:司马迁著,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通史之一,涵盖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2.《汉书》:班固著,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录了西汉至新朝的历史。

【断代史类】1.《春秋左传》:左丘明著,是对《春秋》的解释和补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2.《战国策》:刘向编订,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策略和言论。

【专门史类】1.《中国思想史》:钱穆著,系统梳理了从先秦至清末的中国思想发展历程。

2.《中国经济史》:侯家驹著,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政策及经济发展状况。

【中国近现代史参考书目】【通史类】1.《中国近代史》:徐中约著,叙述了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2.《中国现代史》:王桧林著,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

【断代史类】1.《民国史稿》:赵武光著,记录了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2.《新中国史》:逄先知著,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

【专门史类】1.《中国革命史》:郭德宏著,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2.《中国改革开放史》:张海鹏著,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变革。

【结语】本文为您推荐了一些中国史研究的参考书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书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书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书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著作:
1.《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该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2.《汉书》:东汉班固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述了西汉及其前后的历史。

3.《三国志》:三国时期陈寿所写的一部史书,记录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
史,尤其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4.《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
纲、事件为目的,记录了上起春秋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

5.《山海经》:中国古代富有神话色彩的地理学名著,共18篇,包括“山经”五卷,
“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

它不单记述了古代神话,还记述了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6.《尚书》:以记言为主,由孔子编撰,是中国最早的皇室文集、中国最早的散
文总集、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此外,还有《列女传》、《通典》、《旧唐书》、《旧五代史》、《集古录》、《通志》、《史通》、《畴人传》等,都是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著作。

以上书籍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参考,不过由于古代史书的语言和内容较为复杂,阅读时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言文基础。

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注释和译文的版本,以便更好地理解史书的内容。

中国通史参考文献

中国通史参考文献

中国通史参考文献第一编史前史第一章原始群第一节猿人时期参考文献: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第二节古人时期参考文献: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

第三节有关原始群的传说参考文献:一、史料:1.《吕氏春秋·恃君览》。

2.《礼记·礼运》。

3.《韩非子·五蠹》。

二、近人论著: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第二章母系氏族公社第一节母系氏族公社的确立参考文献: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二、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合著《远古中国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第二节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参考文献: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一章第二、三节。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二。

第三章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第一节父权制的确立参考文献: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一章第二、三节。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二、九。

第二节私有制、阶级及国家的出现参考文献:一、史料: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二、近人论著: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一章第二、三节。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二、九。

3.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第二编古代史第一章夏朝第一节夏朝的兴亡参考文献:一、史料:1.《史记·夏本记》。

二、近人论著: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

2.郑杰祥:《夏史初探》,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第二节夏文化的探索参考文献:一、近人论著: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

古籍参考文献格式

古籍参考文献格式

古籍参考文献格式
古籍参考文献格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古史,如《春秋左传》、《竹书纪年》、《战国策》等。

正史,如《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二十四史。

专著,如《明一统志》、《资治通鉴》等。

抄本或刻本,如宋代刻本、清代抄本等。

不同类型的古籍有不同的著录方式,一般包括责任者、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等要素。

具体的格式规范参考下面的示例。

一、古史和正史的格式如下:
左丘明.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M]
或者
左丘明.春秋左传 [M](僖公二十八年)
其中,左丘明是责任者,春秋左传是题名,M表示专著类型。

如果要注明卷次或篇名,可以在题名后加上冒号和具体内容。

二、专著的格式如下:
假设您要引用《明一统志》中的一段话,可按照以下格式著录:
李贤.明一统志:卷七十四[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或者
李贤.明一统志 [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卷七十四)
其中,李贤是责任者,明一统志是题名,M表示专著类型,台北是出版地,商务印书馆是出版者,1986是出版年。

如果要注明卷次或篇名,可以在题名后加上冒号和具体内容。

三、抄本或刻本的格式如下:
如果要引用抄本或刻本,您可以在文献类型后面加上“抄本”或“刻本”的字样,例如:
王夫之.宋论:卷六[M].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59
或者
王夫之.宋论 [M].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59(卷六)
其中,王夫之是责任者,宋论是题名,M表示专著类型,刻本表示版本,北京是出版地,中华书局是出版者,1959是出版年。

如果要注明卷次或篇名,可以在题名后加上冒号和具体内容。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参考文献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参考文献1. 陈寅恪. (1995). 中囯文化史讲演录. 台北: 中华书局.2. 黄宗羲. (1983). 理学大全. 北京: 中华书局.3. 丁韪良, 孙云鹤. (2002). 中华文化探源. 北京: 我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 吴晗. (2009). 中华文化源流. 北京: 我国书店.5. 黄震. (2005). 我国文化史大纲. 北京: 中华书局.6. 钱穆. (1998). 中囯文化史讲义. 北京: 中华书局.7. 王国维. (1981). 人间词话.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8. 胡适. (2001). 我国文化新探. 北京: 我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9. 张兴年. (2006). 我国文化. 北京: 我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0. 温儒敏. (2010). 我国文化通论.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国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为丰富多彩的文化之一。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将通过参考文献的形式探讨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1. 《中囯文化史讲演录》作者:陈寅恪, 出版时间:1995年,出版地:台北这本书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派别及其特点、文学、宗教、思想、美术、音乐、科技、社会制度、人物生活等方面对我国文化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

作者陈寅恪是一位著名的我国文化史学家,他对我国文化的研究深入浅出,文风朴实而深刻,能够为读者全面系统地呈现我国文化的演进历程。

2. 《理学大全》作者:黄宗羲, 出版时间:1983年,出版地:北京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他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理学大全》是其代表作之一,全面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理学的思想体系,对于理解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来源,记录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针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主要分类和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史书类文献1. 《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纪传体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该书是后世通史类书籍的重要范本,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鼻祖。

2. 《汉书》:《汉书》是东汉时期的一部史书,分为纪传体和表格式两个部分。

纪传体主要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而表格式则呈现了一系列官职任免和重要的年表内容。

《汉书》对于研究汉代历史以及政治制度变迁具有很大的价值。

3. 《后汉书》:《后汉书》是东汉末年编撰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录了从新朝到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该书对于了解东汉末年政治动荡、中外交往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4.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囊括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的历史。

该书以事件为线索,通过纵横交错的编排方式,系统梳理了中国历史上重要阶段的事件演变过程。

二、经部类文献1. 《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卜筮学的基础文献。

该书主要讲述了阴阳学说和八卦六十四卦的组成和解释,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卜筮指导意义。

2. 《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法律文献,记录了周朝早期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和各种法律条文。

该书是研究周朝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的重要参考资料。

3. 《春秋》:《春秋》是孔子编纂的一部年代纪实的史书,记载了鲁国的历史事件。

该书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方式,概括性地记录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等重要事件。

4. 《周礼》:《周礼》是古代礼制文献,记录了周朝的礼仪制度和社会风俗。

该书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制度和官职任免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古代史推荐书目

中国古代史推荐书目

中国古代史推荐书目中国古代史推荐书目一、通史《国史大纲》钱穆《国学概论》钱穆《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范文澜、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傅乐成(中国台湾)《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中国古代社会》何兹全《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剑桥中国史系列二、断代史1、先秦史《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中国早期文明》李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青铜时代》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郭沫若《十批判书》郭沫若《中华远古史》王玉哲《殷商史》胡厚宣、胡振宇《西周史》杨宽《西周史》许倬云《先秦史论稿》徐中舒《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春秋史》童书业《战国史》杨宽《古史新探》杨宽《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晁福林中国古代史推荐书目2、秦汉史《秦汉史》钱穆《秦汉史》吕思勉《秦汉史》翦伯赞《秦汉史》劳干《秦汉史》安作璋、田昌五《秦集史》马非百《秦汉史》林剑鸣《秦史稿》林剑鸣《汉唐史论稿》汪篯《秦汉史论集》高敏《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察举制变迁史稿》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汉代婚丧礼俗考》杨树达3、魏晋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整理《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读史集》何兹全《三国史》何兹全《三国史话》吕思勉《说曹操》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略》何兹全《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拓跋史探》田余庆《中古文人生活》王瑶《魏晋风度及其他》鲁迅中国古代史推荐书目4、隋唐五代史《隋唐五代史纲》韩国磐《隋唐史》岑仲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隋唐史论稿》汪篯《隋唐五代史》吕思勉《隋唐五代史》王仲荦《唐史十二讲》黄永年《唐史史料学》黄永年《隋唐帝国形成史论》日本·谷川道雄《唐代藩镇研究》张国刚《唐代官制》张国刚《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王甫5、宋史《两宋政治经济问题》邓广铭、漆侠, 《宋史专题课》邓广铭、漆侠《苏东坡转》林语堂《辛稼轩先生年谱》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邓广铭《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邓广铭《王安石传》梁启超《岳飞传》邓广铭《宋史》陈振《宋代经济史》漆侠《宋朝阶级结构》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王曾瑜《丝毫编》王曾瑜《涓埃编》王曾瑜《宋夏关系史》李华瑞《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包伟民6、辽金西夏元史《辽夏金经济史》漆侠、乔幼梅《西夏史稿》吴天墀《西夏通史》李范文主编《辽金军制》王曾瑜《辽金元史十五讲》蔡美彪《邵循正历史论文集》(蒙古史、元史部分) 邵循正《元朝史》韩儒林《元史》周良霄、顾菊英《蒙古帝国史》法国雷纳·格鲁塞《草原帝国》法国勒内·格鲁塞《辽金西夏史》李锡厚、白滨7、明清史《明清史讲义》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孟森《简明清史》戴逸《明清史论著合集》商鸿逵《清史新考》王锺翰《朱元璋传》吴晗《明朝大历史》吴晗《张居正大传》朱东润《李鸿章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南明史》顾诚《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傅衣凌《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杨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杨国桢《南明史略》杨国桢《万历十五年》黄仁宇《清史大纲》萧一山《明史》南炳文、汤纲《清史》李治亭。

古代文献学的重要文献资料

古代文献学的重要文献资料

古代文献学的重要文献资料古代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通过对历史时期产生的各种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思想、政治、经济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这门学科中,一些特定的文献资料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文将介绍几种古代文献学中的重要文献资料。

一、《尚书》《尚书》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重要资料,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性文献著作。

它是周朝国家史志的记载,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礼仪、法律等方面。

《尚书》中的资料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官职制度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尚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周朝的统治机构、官吏分任和任免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等,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古代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史记》《史记》是古代文献学中的又一重要文献资料。

它是司马迁创作的一部叙述中国历史的巨著,被称为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中囊括了从上古时期到西汉的历史,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座宝库。

《史记》中的资料内容丰富,包括了历史人物的传记、政治制度的演变、文化思想的变迁等,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汉书》《汉书》是西汉时期的一部重要文献资料,它是西汉著名学者班固所撰写的一部政治历史著作。

《汉书》主要对西汉的政治制度、社会风貌、文化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其中,对于刘邦、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传记记载尤为详细,是我们认识这些古代政治家的重要窗口。

同时,《汉书》还对当时的经济状况、吏治制度、科举制度等进行了广泛的记录,对于研究西汉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史记·列女传》《史记·列女传》是《史记》中的一部分,它是记载古代中国女性的历史文献,对于研究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家庭角色、教育状况等具有重要意义。

《列女传》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有名的女性人物,如女强人武则天、巾帼英雄花木兰等,通过对这些女性的故事和事迹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妇女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表现,为我们深入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
(一)先秦史参考书目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翦伯赞等,中华
《中国通史》,范文澜,人民
《中国史稿》,郭沫若,人民
《中国原始社会史》,宋兆麟等,人民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徐旭生,科学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考古所,文物
《战国史》(增订),杨宽,上海人民
《东周与秦代文明》(增订),李学勤,文物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
《先秦七子思想研究》,童书业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
《论国家》,列宁
《马恩列斯论资本主义以前诸社会形态》,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国历史地图册》(1--8),谭其骧
(二)秦汉史参考书目
《秦汉史》,翦伯赞,人民
《秦史稿》,林剑鸣,上海人民
《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
《秦汉史略》,何兹全,上海人民
《秦汉官制史稿》,安作璋,齐鲁书社
《秦汉农民战争史》,漆侠,三联
《北狄与匈奴》,马长寿,人民
《西汉与西域关系史》,安作璋,人民
《汉代考古概况》,王仲殊,中华
《秦始皇传》,马非百,江苏古籍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
《中国历史大事编年》,张习礼
(三)魏晋南北朝参考书目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三册,唐长孺主编
《中国古代史》中册,十院校编写
《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范文澜
《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
《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犖
《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札记》,周一良
《读史存稿》、《冰茧庵丛稿》,缪钺
《魏晋隋唐史论集》一、二集,社科院历史所编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马恩列斯论历史科学》
《资治通鉴》——魏纪、晋纪、宋纪、齐纪、陈纪。

(四)隋唐五代史参考书目
《资治通鉴》隋纪、唐纪
《中国通史》三、四册,范文渊
《隋唐史》,岑仲勉
《隋唐五代史》,吕思勉
《隋唐五代史纲》,韩国磐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
《汪隋唐史论集》
《唐史研究会论文集》
《唐史学会论文集》
《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
《唐太宗与昭陵》
《武则天与乾陵》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四册
(五)辽宋夏金元参考书目
《中国史纲要》第三册,翦伯赞主编
《中国史稿》第五册,郭沫若主编
《中国通史》第四册,范文渊
《五代史略》,陶懋炳
《简明宋史》,周宝珠、陈振
《王安石变法》,漆侠
《两宋史论》,关履权
《西夏史稿》,吴天墀
《岳飞传》,邓广铭
《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张家驹
《金史简编》张博泉
《元朝史》上、下册,韩儒林主编
《蒙古族简史》,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所
《宋蒙(元)关系史》,胡昭曦主编
《中国文学史》,文学研究所
《中国哲学史简编》,任继愈
《中国史学发展史》,尹达主编:
《宋明理学史》,侯外庐等编
(六)明清参考书目
《朱元璋传》,吴晗
《明史》汤纲、南炳文
《明代政争探源》,郑克晟
《明清史资料》,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
《明清易代独见》,陈生玺
《明史讲座》,吴晗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七册、第八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
《清史研究概说》,陈生玺、杜家骥
《清史简编》,戴逸
《清史》,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
《清史杂考》,王宗翰
《明末三大思想家》,杨正福
《清史稿》
《清史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