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宋元 (1)宋代:
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地方设置知州、通判、转运使,分割地 方行政权、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解读】 宋代时,虽然三省名义始终存在, 但是已经混同为一省,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 机构。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 的军权、财权被剥夺,参知政事同时分割宰 相行政权,三省制度名存实亡。
(2)演变趋势 ①“三省六部”是自魏晋以后长期发展形
成的制度,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 机构,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一直到清末。
②三省制,不同时期的统治者都做过一些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宋代三 省六部之外另设“中书门下”、枢密使、三 司使;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 省制;明代废中书省,其权归于六部,六部 取代了三省六部制等。总的趋势是削弱、分 割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其实质是强化皇权。
(4)从城市布局和分布上看,唐代以前 城市的布局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理念,城 市的分布区域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唐宋 以后,江南经济重心南移,城市逐渐增多。
(5)从城市社会生活上看,城市商品经 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影响了文学艺 术的发展,同样也推动了市民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三、思想文化上:儒学的成熟与转型和科技文化 的繁荣
【深化提升】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及特点 (1)从城市功能上看,早期“城”与“市” 是分开的。先秦至唐代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 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 逐渐增强;宋代经济功能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上看,政府对城市的 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宋代以前,市坊 分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时间和区域,宋代逐 渐打破坊市界限。 (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上看,唐代开始,商 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 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
(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 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
(4)元朝杂剧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
【解读】 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 夫所作之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 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 画。画中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风俗画是以社 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其在北宋的发展与 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关。
步入仕途。
【解读】 九品中正制下地方官把持选官权力,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以门第为选官标准不利 于选拔真正人才。因此随着庶族地主的崛起, 被科举制所取代。
2.隋唐 (1)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 率。 【解读】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 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 为三”,互相牵制;同时,又将尚书省权 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 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 皇权。
2.手工业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 术,北方烧制白瓷。 (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 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解读】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 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其在唐朝 的发展与当时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厚葬 风气盛行有关。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 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
均田制的实施,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
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 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 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唐中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
发展,土地兼并空前盛行,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 式不断地转化为私有土地,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 稀少,政府已无地授田。均田制基本瓦解。
2.科技 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 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 【解读】 指南针和火药都是在12、13世纪外 传的,印刷术是在11世纪传到东南亚国家。这三 大发明对欧洲的社会发展影响很大。
3.文学艺术 (1)文学:隋唐时期,唐诗进入黄金时代, 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 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 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 【解读】 唐诗属于贵族文学,宋词和元曲
【图析考点】唐、宋、元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
【规律认识】 隋唐、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1)中央制度创新:隋唐三省六部制,宋
代“二府三司”,元朝汉蒙综合制度。 (2)地方制度变革:唐朝设置节度使,北
宋派文臣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体现两个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
不断被削弱;地方权力逐渐被削弱,中央 集权不断加强。
【图析考点】 1.隋唐、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
2.唐、宋城市的发展变化
【思考】 两幅图体现了城市布局分别具有怎样的
特点? 图(a)展示的是我国古代唐长安城的布
局,其特点是坊市整齐划一,城市的政治 功能强于经济功能。
图(b)展示的是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 布局,这一时期坊市的界限(出现街市)被 打破,经营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出现夜 市、晓市),城市的经济功能强于政治功 能。
【图析考点】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规律认识】 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 (1)围绕一个核心:维护以皇权为核心
的中央集பைடு நூலகம்。 (2)突出两个特点:人才择优原则;制
度化、专业化原则。 (3)体现三个趋势:选官标准由注重世
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注重才学;选拔方式由 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选拔形式日益 完善,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深化提升】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演变趋势 (1)特点 ①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诏令,门下省 审核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这样可互相 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 率。 ②职掌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 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 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③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 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 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事实上皇帝经常违 背该原则)
(3)宋朝:城市商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呈现繁荣局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
【解读】 唐朝时商业已经出现夜市,突破了 时间的限制,但未突破空间限制。交子是社会 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 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 中的需要量。经历了从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 定货币的演变。其意义是容易携带,可以在较 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 品经济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隋唐和 宋元时期继续发展。隋唐时期形成了三 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时期中 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解决了中 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2.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 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激烈,经过三百多 年的融合,游牧文化大都融入中原文化。
【深化提升】 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评价 (1)演变: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 官,以后历朝沿用,但地方监察制有一些变化。 西汉时,汉武帝设13州为监察区,设刺史监 察诸侯王以及地方高官; 北宋时,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 皇帝报告,公文须经知州和通判联合签署才能生 效; 明朝时,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 司法。 (2)评价: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 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宋代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 火药的使用都取得突破性进展。知识分子 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这些都推 动了文化的发展。
历史时空定位
考点知识梳理 一、政治上: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政治制
度的成熟与发展 1.魏晋南北朝: 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
(2)科举考试选官取代了按门第选官的 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解读】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
具有客观公正的特征,有利于选拔真正人 才,对打破门阀贵族垄断官场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形成重学风气,对于中国传统社会 后半段的政治运作和教育模式都具有关键 作用。
(3)唐朝中期地方设置节度使,形成了 “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随着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的推广, 隋唐农业达到新的高峰;宋代是商业大 发展的时期,在城市里突破了坊市的界限, 在农村形成了大量的草市;宋元时期, 海上和陆地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文化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儒、佛、道“三
教并存”的局面,士族阶层深刻影响了中国 艺术的发展方向。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 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二、经济上:中国农耕经济的继续发 展与繁荣
1.农业 (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 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解读】 曲辕犁(江东犁)最早出 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不仅使犁架 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 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2)生产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 耕耙耱技术,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 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均属于平民文化。唐诗繁荣的原因与当时社 会经济发展、庶族地主崛起、科举制的推行 等因素有关;而宋词和元曲繁荣的原因与城 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关。
(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时代, 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 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 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图析考点】1.宋元时期思想、科技文化的发展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1.思想 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隋唐 时期,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局面;宋代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南宋陆九渊的心学,进一步完善了封 建伦理体系。 【解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与
当时政局动荡、统治者的大力推崇有关。新儒学 的“新”的表现是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 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 的严密思想体系。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第 2 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通 史 思 维 坐 标
➢总体概览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公元220年
曹丕代汉—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是中国古代农 耕文明初步发展到全面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 领先地位。
【解读】 宋代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 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 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 地位。
(3)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 行均田制,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 了较大发展。
【解读】 均田制是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
地国有制度。该制度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 室、贵族、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
(2)元代: 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直辖河
北、山西、山东等地;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 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解读】 行省制从设置目的和作用看, 元行省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 控制,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或 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 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
【解读】 五大名窑均属于官营手工业,棉 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是在明朝。
3.商业 (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 (2)隋唐: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唐都长安尤 其繁荣;南方工商业城市扬州、益州繁荣;出现 柜坊和飞钱。
【解读】 益州是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柜坊的出 现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也可以解决货币携带 和商业安全。飞钱:唐代中期时商人外出经商带 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 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 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 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 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