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后新时期的“个人化”写作
我手写我心——个性化写作浅论

、
个性化写作的基本内涵
个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 自己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 写好作文,在文 中多用成语和精彩 的词 别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 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 常规的作文教学 语、反而使文章缺少 了灵气 。 二 、实施个性化写作教学的策略 人特质。对写作活动而言,个性意味着 因受到课本题材和 内容的局限,一方面 什么?我认为,有四个基本特 点: 自主 使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得不到充分发挥的 1 拓展写作空间,张扬 自我个性 .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 “ 什
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吸收和批判地
看问题。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 ,会批
判,才能显示他 的个性。现实的作文教 学中,很多学生形成了盲 目从众的思维
惰性 。天南地北 的学生,在对同一问题 的认识和表述上 ,保持着惊人的-致, u - 一 所 以 ,在作文 教学 中多提 倡批判和质
疑 ,才能使 学生 的发 散性 思维得到培
性、创造性、体验性、批判性
1 自主性 .
空间,另一方面使学生为了完成规定的
任 务,去编 造,作文很难 写 出个性思 么叫写作 ?写作就是把 自己心中的一切
就是要 以自己的观察思考为主,在 想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多 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 :写作也 留一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不 就是绝对的坦 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 写作时,自由地表达个人独特 的感受,
维普资讯
/
C 教 船寥 )学
持之 那一天 的到来,我无法想象 ,离别的时 改变这种现 象呢 ?我们先来 看宗璞 的 以每天 自己最想 写的东西为内容, 《 紫藤萝瀑布》~段中的描写 : 只见 以恒的练习最终都让他们达成共识。学 候,我会用什么来冲淡悲伤 ……当你不 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 ,从空 生认为:用真心去写,很畅快,是倾诉 再拥有 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再
总体性视域下的个人化写作

总体性视域下的个人化写作作者:傅逸尘来源:《青年作家》 2021年第10期傅逸尘一、用两只眼睛看世界这是一场关于“后印象派”经典画家的全息特展,从入口到出口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光影隧道,凡·高、高更、修拉和塞尚的画作被全息技术等比例投射在观众眼前。
穿过一幅幅逼真的光影,就好像走过了一段现代艺术狂飙突进的历史。
出口处,一幅看似普通的画作吸引了我的目光——塞尚的《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
都是经典,看这幅画却有相当的陌生感,不似凡·高的《星空》那般眼熟。
仔细端详一番,竟然生出桃子即将滚下桌子的错觉,我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总感觉哪里出了问题。
画面看似很传统,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艺术的革命却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塞尚从两个不同的视角画了水罐,一个是在平视,另一个是从上方俯视瓶颈,最终呈现出的是不同角度的综合体。
“塞尚是第一位使用双眼作画的艺术家。
”旁边的文字解说语出惊人,难道此前的画家都是“独眼龙”?“独眼龙”事实上还真的存在,包括它不同时段的所有变体:摄像、摄影以及电影、电视,当然,还有再后来的手机。
照相机的出现,导致许多艺术家放弃了造型艺术,因为他们相信,一副简单的机械镜头比任何画家和雕塑家都更能够抓住现实。
“可是他们错了。
相机看不到人类可见的东西,总有什么会漏掉。
”塞尚关注的是“这是我所看见的吗?”这一深刻的哲学洞见,把启蒙运动的理性时代末期与20世纪现代主义时代连接起来。
按照塞尚的推论,人类具有双眼视觉,左右眼记录的并不是相同的视觉信息(虽然大脑将二者合并为一),每只眼睛的所见其实略有不同。
但是,艺术曾经(现在仍是)几乎完全被创造成如同透过一个静止的单镜头而进行观察的样子。
塞尚由此断言,这就是他那个时代和之前的艺术所存在的问题:没能反映出我们的真实所见。
拒绝单一视角,用两只眼睛看世界,通往现代主义的大门就此开启。
塞尚通过“视角转换”(这种技巧导致了立体主义的形成)将不同的颜色重叠、整合,从而融合了时间与空间。
浅谈个性作文

浅谈个性作文
个性作文是一类可以显示作者个性特征的文章,其主要旨在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作者的心情和思想。
个性作文也被称为“个人话语”。
这种类型的作文可以让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展示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看待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从而使读者对作者有更多的了解。
阐述个性作文,首先要明确的是,个性作文的写作风格有许多不同。
有些人会写流畅和富有情感的句子,而另一些人则会选择把一段生动的描述、精彩的论述以及深刻的思考穿插入文章中,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度。
无论采用何种写作风格,最重要的是,个性作文不应该受到太多的约束,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头脑去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个性风格。
个性作文写作的要点有许多。
首先,在写作前,作者应该先给自己定下一个主题,并涉及到一些社会焦点话题,例如环境污染、政治现象、经济发展等。
另外,要让自己的内容更加有趣、深入,可以尝试从客观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观点和感受,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及认知和解读清晰而形象地表达出来。
另外,在书写个性作文时,也要注意词句的选择。
词句的选择不仅可以使作文的表达更加通顺,而且可以让文章的意义更加透彻。
个性作文的语言也要简洁,清楚而富有张力,有助于强调观点和论证思想,让文章更加凝练和有力。
总之,个性作文是一种可以让作者表达自己特定思想的有趣作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
通过系统的训练,写作者可以熟练地
掌握个性写作的技巧。
但是,虽然有许多技巧和技法可以指导作者书写,但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一篇优秀的个性作文应该充满真实的情感和想象力,要尽量消除约束的影响,让自己更加自由地表达自我。
我手写我心——个性化写作浅论

维普资讯
/
C 教 船寥 )学
持之 那一天 的到来,我无法想象 ,离别的时 改变这种现 象呢 ?我们先来 看宗璞 的 以每天 自己最想 写的东西为内容, 《 紫藤萝瀑布》~段中的描写 : 只见 以恒的练习最终都让他们达成共识。学 候,我会用什么来冲淡悲伤 ……当你不 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 ,从空 生认为:用真心去写,很畅快,是倾诉 再拥有 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再
维普资讯
教掌 孵 | 寥 、 \ 涸 — — ■
验,人的情感的体验 ,心灵世界的独特 体验。因此,解放人的心智,解放人的 个性,使学生面 对续纷多彩的世界能焕 发出一种生命活力。一旦缺乏 了体验感 悟的生命活力,他们就不会激动,不会
欢 呼 。所 以塑造 一个 丰富 、美 好 的体 悟
一
描生活,用 自己的眼 ,以 自己的心去理 苦心经营的编造者 ,而是体验生活的主 的学生作文,全体 同学都会有轮到点评 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
角,表现生活的高手 。现摘录随笔中的 的机会。而很多学生 的作文可能是从来 没有被老师表扬过 的。如读 了那位写数
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 ,写真人真事,抒 个别段落: 天有多大?我喜欢蓝色 ,
得出不 同的结论。写作是最富有个性的 人云亦云,有 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 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新课 独特感受”、 “ 有创意地表 思维活动 ,一个人的创作过程,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集 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 ,有 自己 标谈到的 “ 展开想象和联想”无一不是这 中了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和能力,是内 的想象 , 自己的观察 , 自己的真情 实 达 ”、 “ 心世界的真实体现 在当前 的作文教学 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 。 中存在 的程式化,虚假编造等现象 ,原
“个人化”写作与市场消费

( stt o irue C ieeA ae yo c l c ne,Bin 0 32 hn ) I tue f ta r, hns cdm f oi i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 i 107 ,C ia n i Le t S aSe jg
Al —n : “ esn le ”wr igi h e P ro ai d z in stek ywodi i rtr f19 s I t r nleaueo 9 0 t tme n r a a rt nfo a g eo id vd a i p t fc l a sg e t ra i r m n l f n ii u l n s i o o - n o e
2O 年 第 3期 O9 ( 第 25 ) 总 1期
才 论 怂
1 HE NORTHERN DRUM F
N .,2O o3 O9
Toa tlNo. 5 21
“ 人 "写作 与市场 消费 个 化
江 腊 生
( 中国社会 科学 院 文学 所博 士后 流 动站 ,北京 103) 072
“ 人 化 写 作 ” 产 生 的 语 境 是 : “ 分 明 带 有 一 系 个 它
由 于 强 大 的 意 识 形 态 理 念 的 统 摄 ,2 0世 纪 中 国文 学 始 终 处 于 反 叛 的 紧 张 和 焦 虑 之 中 。 无 论
五 四 新 文 学 的 反 对 旧 传 统 写 作 ,还 是 新 时 期 文 学
gc ・ r e
脚
w rs r iac ; ac sm;cnu pi ;“ es azd r n od : e s n nri i ste ss osm tn Pr nle”wi g o o i i t
个人写作与时代表达

被俞平伯称为“小玩意儿”的小品文,而 效应,就像现代流水线,根据市场需要,
风生水起、云蒸霞蔚。小玩意儿尚如此, 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生产得又快又
大玩意儿更能变幻风云。写出《战争与 多。而当下,效益最大化倍受追捧,但不
和平》的托尔斯泰,就是大起点、大手 幸,它是个商业词语,它与精神王国的
笔。为了将写作的银针刺得更准确、更 写作方向南辕北辙。这种与时俱进、充
在 时 代 的 涛 声 里 ,在 写 作 的 小 舟
的信息,体味到形形色色沉渣泛起的欲 上,我深爱我的每一次颠簸、每一桨划
望……这种写作,往往急功近利而又激 浪。现在,我就在路上。
◤东庄西苑
不穿皮鞋的“师弟”
□顾 飞
在鲁院碰见的第一个同学就是黄 金明,因为他住我隔壁,我们必须遇见。
之初,我们都是交流阅读。到了鲁 院,没有谁敢说自己不读书。很遗憾,我 和金明在阅读上没有太多的交集。大约 是我读过的,以及自己一知半解的汉语 著作,他都读了,而他正在读的诸多外 国文学我又不感兴趣,所以有一阶段, 我们谈不到一起。
当佩服,却一时无法总结,所以我们也 就错过了一次质量可观的交流,现在假 如让我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这是一部 容量很大的中篇小说。
我所见到的黄金明是一个温文羞 涩、保持生活清苦本色、不张扬骄奢的 青年作家。在北京的 4 个月,从早春到 盛夏,大半的时间里,他都要戴围巾,这 简直成了他的标志。这个来自南粤温暖 地带的人一直怕冷,怕自己的脖子受风 而对其倍加呵护。他也许无意追求诗人 的气质,但围巾让他很有诗人的气质, 假如他不是一直穿着同一双运动鞋的 话。如果不谈创作,不谈阅读,且还要给 他一个合适的称呼,那么我认为以“一 个不穿皮鞋的人”称之,或许是最合适 的。他似乎对一切装饰性的事物保持着 敏感的敌意与抗拒,一如他的手机,最 简 单 最 廉 价 差 不 多 快 绝 迹 的 那 种 。他 说,只要能接打电话发短信就好了。在 喧嚣浮躁的今天,这实在是一种美 德。无论他的这种心理与表现来自于 少年记忆,还是来自于自身当下的现 实,在我看来,都是一种美德。他对 日常生活要求不多,能忍受并甘愿过 着很清苦的生活,但他对自己的内心 要求却很高。在离校后的历次电话 中,他都说自己没写什么东西、不够 努力云云,尽管在我看来,他的创作 数量与质量已相当可观,可是他每次 都说得那么真诚。阅读与创作占据了 他生活的大部,他实在是一个有福气 的人。
论女性“个人化”写作之衰落

论女 性 “ 个人 化 ” 写作之 衰 落
20 0 9年 第 4期
家机 构 、 文学 刊物 和评 奖 之外 , 除任何 可能变 异 文 等因素共同促成了“ 摒 个人化” 写作的兴起。 学创 作 的利 益驱 动并 把它 边缘 化 等等 。4 _
在评论界 , 对它的态度上论者们一直各执一词 , 在部分评论家和作家对 “ 个人化” 肯定和赞扬 的同
人生活》 、 白( 一个人 的战争》 、 )林 《 ) 海男 ( 我的情 《
之后 , 陈染在 《 花城 》 发表 一 系列有 关 “ 个人 化 ” 人们》 、 ) 徐小斌( 羽蛇》 , 《 ) 男作家如韩东 ( 西安故 《 写作 的论文 , 她认 为 : 个 人 化 ” “ 写作 应 该是 摆 脱 过 事》 、 )朱文 ( 我爱美元》 等 等。作家韩东 和朱文 《 ) 去 的那 种公 共 叙 事 , 回一 直 被 遮 蔽 的 私 人 生 活 。 试 图在 用一 种 批 判 否 定 的 角度 来 讨 论 “ 人 化 ” 返 个 写
20 0 9年 1 2月
广 东女 性职 业教 育论 坛
F r m n Gu n d n o n’ oye h i E u ain o u o a g o g W me s P lt c n c d c t o
De . 0 9 c20 Vo . No 4 1 7, .
目标 的飘移 状态 ”之 前 文 学 中 的 “ , 反抗 与挑 战 的 姿 和通 俗性而 被视 为低 下 的文学 品类 , 它在被 男性 写作
态 已经荡然无存 , 而代之的是 彻底 的零度写作” 所不 屑一顾 的 同时与女性 的书 写发生 的天然 的契合 , 取 , 作家“ 真正以随波逐流 的方式逃脱 了文学 由来 已久 让女性获得以言说的空隙。正如玛丽 ・ 伊格尔顿在阐 的启蒙主义梦魇 。 丁帆 , ” 王世城等人则有不同的 述 西方小说兴起 的历史 时指 出的 :小 说 是一种不具男 “ 看法 , 他们认为“ 个人化” 写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文 性权威长久历史的形式, 其内容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 学在 9 0年代 缺乏 共 同 的 文 化 记 忆 。6在 “ 人 化 ” 被认 为适合于妇女 的形式 。I _ 个 ”9
高中语文论文作文写作 迷津与争渡 个人化写作的反思以“柏桦现象”为例

高中语文论文作文写作迷津与争渡个人化写作的反思以“柏桦现象”为例摘要:在异彩纷呈的当代诗坛上,柏桦是很难引起广泛注意的一个诗人。
可能最大的原因恰恰就是他成功的动力,即固守个人的反抗和独立,近乎苛刻的写作导致诗歌的产量极低。
柏桦无论写作反抗的文本,还是抒发怀古、怀旧的幽情,他一直都试图在回忆与生命的交响中治疗童年的宿疾。
反抗与幽情,这两种极端在他的诗歌中往往显得平和有序。
柏桦诗歌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最大的原因莫过于他所坚持的诗歌“独抒心灵”方向和诗歌叙事的手段。
在新诗的迷津时代,对柏桦现象的反思会给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启示。
关键词:柏桦现象、独抒心灵、短时叙事、时代意义在异彩纷呈的当代诗坛上,柏桦现象是较少涉及的话题。
柏桦很难引起广泛注意,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他固守个人的反抗和独立,近乎苛刻的写作导致诗歌的产量极低。
柏桦诗歌写作驳杂,一方面他无法摆脱“下午激情”、“夏天精神”,一直以反抗的姿态示人,而另一方面他又有怀古、怀旧的情调,试图在回忆与生命的交响中治疗童年的宿疾。
一边是水,一边是火焰,这两种的极端在他的诗中却显得平和有序、相得益彰。
能够制衡两者的,就是他诗歌主情的倾向,即他一直坚持的“独抒心灵”的写作方向。
这就使得无论书写生命激情,还是回忆的温婉忧思都在一个统一的方向上,决不肆意游离,充满个人色彩和时代气息。
更值得一提是,柏桦坚持着潜意识语言、个人化写作的同时,他还极力创造一个个故事——“就我而言,我每一首诗都是由感受出发,而这感受又必须落到一个实处,这实处就是每一具体地诗都有一个具体的事件……而诗歌中的事件之于我往往是在记忆中形成的……从中找出自己成长的轨迹。
生命的必然。
”本文之所以将这两个问题一起分析,原因就在于此:即抒情是柏桦诗歌的方向,而诗歌叙事则是他抒情的最大手段。
这是柏桦的一大功绩,但却难以获得诗界的一致认可。
一流的创作,沉默的声名,这就是柏桦现象的最大特点。
因此,本文反思的主要在于柏桦现象的特点及其留给我们的经验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创作活动都是个人性的 , 都是个人的精神创造产物 。 文革时期盛行 的什么“ 创作组” 那都只是欺骗性 的假 ,
象和文学作 品的异 化。这里所指 的“ 个人化” 相对 是 “ 共同性” 而言 , 故有其特定、 独特的含义。被称为“ 个
创作整体格调 、 没有文学轰动的整体效应的变异年代 。 鉴于此 , 有评论家从文学史的角度提出: 中国当代文学
涵、 思潮特征。两相权衡 , 我还是选 择 了“ 后新时期 ”
这 一语 词 。很 可 能 , 一 概 念 会 显 示 出它 所 具 有 的前 这 瞻性 。 )
在 中国的文学长河 中, 古代女性作家真是凤毛麟角 , 象 李清照、 蔡文姬等 , 屈指可数 , 她们或是大家闺秀 , 或是 青楼名妓。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 虽先有冰心、 庐隐等 , 后有丁玲、 张爱 玲等 , 但这些 “ 新女性” 作家们似乎未 能成“ ” 群 。到 了新 时期 , 从张 洁、 张欣 到王安忆 、 铁
亮丽的风景线。她们的创作无疑勾勒出中国女性人性
收 稿 日期 :0 1—1 0 21 1— 2
作。 只是恐怕他们 自己当时也未 意识到 : 当用 “ 人 个 化” 写作来指认这些 女性作家 的创作 时 , 他们 指出 的
解放、 个性解 放 的轨 迹 。也勾 勒 出 中华 民族人 性解 放 、
思潮 史 的视角 来看 , 这是 一 个没 有 文学 主导 潮 流、 没有
说” 甚至那些仍 以启蒙意识、 , 精英姿态为特征 的知识 份子写作 , 也因“ 被边缘化 ” 而不得不 “ 在边缘处叙述”
而呈现出与过去 的知识份子写作不同 的“ 个人化” 色 彩。( 同样须要说 明的是 : 从文学 的本质而言 , 任何文
原 因是经济社 会经济价值的一元化造成 文学创作 的边缘 化 , 另一 重要 原 因是老 一代作 家的“ 边缘化 ” 灵魂 的裂 变, 被 和
尤其是“ 生代” 出现 。 由于群体意识历 来是 中华 民族 的传 统主 流意识 , 新 的 个体 的人 的价值 向 来被 忽视 , 因此 张扬个性 解放 、 强调个体 的人 的价值 的个人 化写作是有 文学史的意义的。
人化 ” 写作的作家 , 他们对 “ 个人化 ” 有各 自不 同的理 解和创作实践 , 但就其 总体倾 向而言 , 他们不 同于此前
进入了一个新 的时期 , 他们将之命名为——后新时期 。 ( 须说明的是 :后新时期 ” “ 这一概念在思潮 内涵、 文学
对社会集体 和时代 主潮 的关 注而转 向个人的生 存状 态、 人 的人 生 感 受 等 , 才 是 所 谓 “ 个 这 个人 化 ” 的
与“ 共同性” 相对应 的是什 么呢?当然就是“ 个人 化” 。所 以, 9 当 0年代初 文 坛上 出现 陈染 、 白、 林 海 男、 徐坤等的文学创作时 , 有颇为敏锐的评论家迅即将
她们定义为“ 个人化” “ ( 私人 化” “ 、 私语化” 女性写 )
凝 、 以及残雪等 , 方方 女性作家如雨后春笋纷纷亮相文 坛, 女作家群的女性文学成为新时期 文坛上一道十分
中国当代文学进入 2 O世纪 9 0年代后 , 一个 明显
而触 目的变化便 是“ 同性 ” 共 现象 的消 失。它不再象 思想解放的突破阶段那样 ,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 新趋 向。纵观整个“ 后新时期 ” 的文学 , 除了个人化女 充分显示这种个人化文学趋 向的还有旗号 文学思潮迭起、 一潮未平 一潮又起 , 而是创 作轨 迹纷 性写作外 ,
内涵。 ) 谈“ 个人化 ” 的女性创作 , 应该从女性文学说 起。
内质等各方面并无理论上明确的、 系统 的、 令人信服的
阐释, 故并未 被学界 广泛认 同和 接受。于是 便又 有 “0 2 世纪 9 O年” 新世纪 1 ” 及“ 0年 等提法 。只是这样
的术语除了时间上指谓 明确外 , 根本就不关乎文学 内
关键词 : 后新 时期 ; 个人化写作 ; 边缘化 ; 体意识 ; 群 个性解放
中图分类号 : 0 . I 67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34 2 1 )200 -4 17 -4 X(0 1 1-0 10
作者简介 : 熊忠武(90 , 湖北 汉川人 , 15 一) 男, 教授 , 究方向为 中国当代文 学。 研
文学鼎足并峙 , 相辅相成、 共荣共进 , 而是文学形态繁 复, 呈现为一种“ 无名” 状态 。文学不再表现共 同的主 旨, 不再使用共 同的语词 , 不再 进行共 同的艺术探索 , 不再具有共同的艺术形态 , 也不再谋求共 同的审美趣 味。当然 , 它同时也就没有 共同的阅读群 体。从文学
熊 忠 武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院, 武汉 4 00 ) 3 25
摘 要 : 学的后新 时期 , 文 一个 明显 而触 目的变化是“ 同性 ” 象的 消失 和 “ 共 现 个人化 ” 向 的 出现 。个人 化写作 不仅 包 趋
括个人化女性文 学, 包括 “ 生代” 也 新 小说和“ 后新诗 潮” 甚至还 包括 “ 识份 子 写作 ” 出现个人化 写作趋 向的最重要 , 知 。
21年 1 01 2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u o m ̄ o b iUnv ̄i fEd c t n fHu e ie t o u a o y i
De . c 201 1
第 2 卷第 1 期 8 2
V0. 8 N . 2 12 o 1
浅论 后新 时期 的“ 个人化"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