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
腺病毒性肠炎有哪些症状?

腺病毒性肠炎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腺病毒性肠炎症状,尤其是腺病毒性肠炎的早期症状,腺病毒性肠炎有什么表现?得了腺病毒性肠炎会怎样?以及腺病毒性肠炎有哪些并发病症,腺病毒性肠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腺病毒性肠炎常见症状:
发烧、腹痛、腹胀
*一、症状
1、腺病毒性肠炎大多数由病毒性肠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是无症状的。
2、在有症状的感染中,潜伏期3~10天,多为7天。
患儿以腹泻为主要表现,每日数次至十次,稀水样便,粪便很少含有粘液和血液。
婴儿及年幼儿童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可发生严重水样腹泻,持续5-7天,可导致等渗性脱水。
成人患者亦可有发热,头痛,肌痛。
腺病毒性胃肠炎的特点是腹泻持续1-2周。
罹患的婴儿及儿童可有轻度呕吐,典型者可在腹泻发生后1-2天开始。
约50%患者发生低热。
部分患儿可同时有鼻炎、咽炎、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6%有肺炎表现。
*以上是对于腺病毒性肠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
面再看下腺病毒性肠炎并发症,腺病毒性肠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腺病毒性肠炎常见并发症:
肺炎
*一、并发病症
并发肺炎。
肺炎: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病毒感染等诱因,约1/3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
病程7~10天。
具体症状为寒战、高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腺病毒性肠炎症状,腺病毒性肠炎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腺病毒性肠炎”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临床查验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临床查验【关键词】诺如病毒性胃肠炎临床查验一些传染病,目前只有支持疗法,均无特效疗法,其疗效均不尽人意,迫切要求咱们针对每一个疾病的特点,进行预防,增强检疫,拒“瘟神”于国门之外。
相信在不远的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将使这些肆虐人类的传染病,慢慢会取得操纵。
[病原体]在病毒性腹泻中,除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外,杯状病毒是常见的病毒,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目前尚不能进行体外培育,亦缺乏相应的动物模型,故无法对该病毒进行血清分型。
1990年病毒基因组克隆成功,依据病毒基因组的多样性进行基因分组。
诺如病毒分为基因I、Ⅱ、Ⅲ、Ⅳ、V组,I、Ⅱ、Ⅲ组还可进一步分为基因型,3组别离有8个、17个和2个基因型,I、Ⅱ、Ⅳ组中包括有感染人的病毒株。
一样情形下,感染是单一型的,但有时也会显现2型以上的重叠感染。
而且病毒还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显现新的基因型。
诺如病毒对多种消毒剂如酒精、季胺有必然的抗击能力,因此,完全消灭环境中的诺如病毒是比较困难的。
如诺瓦克病毒可耐受一般饮用水中3.75~6.25mg/L的氯离子浓度(游离氯0.5~1.0mg/L),但在10mg/L的高浓度氯离子(处置污染水采纳的氯离子浓度)时,诺瓦克病毒可灭活。
[传播途径]诺如病毒通常存在于牡蛎等贝类中,感染诺如病毒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均含有病毒。
患者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受污染贝类,和与感染者紧密接触,易经粪一口途径及接触被感染。
呕吐时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也可造成经呼吸道的传播。
急性期患者经粪便排出病毒,若是他人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接触受污染的物品都能够被传染,因此,该病毒能够通过附着在门把、水龙头、冲水马桶开关、饮水机开关、扶手等表面,传染给随后接触的人。
诺如病毒的感染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多发。
亦可造成流行和散发,流行常发生于休养娱乐地、旅行船、学校、医院病房、军队、养老院。
在美国,73%.95%腹泻的暴发起源于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是发达国家散发胃肠炎的常见病原。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CPE)又称犬传染性病毒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呕吐、腹泻、白细胞显著减少和急性心肌炎等。
可分为:出血性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前者较多见,后者较少;后者多出现急性死亡,幼犬多发,死亡率达80%以上。
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目前国内宠物门诊中常见疾病之一。
传染途径细小病毒主要存活在粪便,唾液,呕吐物中。
带毒的污染物和移动的媒介物(昆虫、患病犬和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临床症状CPV感染在临床上表现各异,主要可见肠炎和心肌炎两种病型。
有时某些肠炎型病例伴有心肌炎变化。
精神沉郁,厌食,呕吐腹泻。
呕吐物清亮、胆汁样或带血。
起初粪便呈灰色或黄色,内含多量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腹泻物呈现番茄样,腥臭难闻,最后可出现血便,腹泻较严重病犬表现出腹泻疼感,部分病初体温达40℃。
此时病犬精神萎靡,可视黏膜苍白。
胃肠道症状出现后24~48h表现脱水和体重减轻等症状,此病病程多在3-10天或者更长,这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
幼犬发病快,病程短,病情严重,多因器官衰竭,可在24h-48h内死亡。
急性心肌炎引发导致心衰而急性死亡。
治疗措施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增强机体免疫、中和病毒、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要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防止脱水,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提高患犬综合抵抗能力。
专家建议一旦发现您的爱犬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预防因该病无特效药物,因此预防至关重要。
45天以上健康犬第一年均需注射三次犬五联或六联疫苗,每3周一次,以后每年加强一次。
患病犬在康复后必须重新进行免疫。
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有哪些症状?

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症状,尤其是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的早期症状,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有什么表现?得了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会怎样?以及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有哪些并发病症,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常见症状:
乏力、恶心、水样便、食欲减退
*一、症状
潜伏期24~48h。
起病急,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常有明显恶心。
腹泻每天数次或10多次,水样便或黄稀便。
腹泻为非血性,可有腹痛,有时腹痛呈剧烈绞痛,伴食欲减退、全身乏力、头痛、低热等。
儿童患者先出现呕吐水样物,然后出现腹泻。
病程一般3天,有自限性,老年患者病程较长。
*二、诊断
1.流行病学主要了解接触史,发病季节,所在地区有无类似疾病流行。
2.临床表现病程短暂的水样腹泻及呕吐。
3.实验室检查与其他辅助检查。
*以上是对于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并发症,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常见并发症:
脱水、休克
*一、并发病症
少数重症可并发脱水和休克。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症状,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分析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分析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胃肠道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发热、腹痛等。
这种疾病通常在冬春季节高发,对于小儿来说,病毒性胃肠炎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
及时治疗和有效控制病情对于小儿病毒性胃肠炎非常重要。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提高肠道环境稳定性来发挥作用。
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中,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的效果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将对其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双歧三联活菌片的作用机制双歧三联活菌片是一种含有多种活性益生菌的药物,通过补充益生菌来调节人体肠道菌群,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改善肠道环境,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腹泻次数,缩短腹泻时间。
双歧三联活菌片还可促进肠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帮助恢复肠道黏膜功能,减轻肠道炎症。
二、复方消化酶胶囊的作用机制复方消化酶胶囊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能够帮助小儿消化各种食物。
在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中,消化酶可以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减轻胃肠道负担,减少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据临床研究发现,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明显。
双歧三联活菌片可以改善肠道菌群,促进有益菌群生长,抑制有害菌群繁殖,调节肠道环境,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复方消化酶胶囊可以帮助小儿消化各种食物,缓解消化系统症状,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研究表明,采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恢复肠道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患儿服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后,往往可以明显减少腹泻次数,缓解腹痛、呕吐等症状,加快康复进程。
由于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对肠道菌群和营养吸收具有调节作用,有助于预防病情反复、促进身体康复。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分析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分析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是一种造成胃肠道不适的常见疾病,尤其在小儿中更为常见。
病毒性胃肠炎常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给患儿带来不适甚至危害。
因其传染性强、易引发呕吐、腹泻等并发症,给患儿及家庭带来极大困扰。
在临床治疗中,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成为了一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案,但其治疗效果如何,为何成为主要治疗方式,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一、双歧三联活菌片的作用及效果双歧三联活菌片是通过口服途径,在胃肠道内生长繁殖的有益菌群。
其通过调节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免疫力、抑制有害细菌滋生等多种途径,对肠道疾病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治疗中,双歧三联活菌片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发挥效果:1. 调节肠道微生态:病毒性胃肠炎常伴随肠道内有害菌群滋生,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
而双歧三联活菌片可以通过口服途径,定植于肠道内,调节有益菌群与有害菌群之间的比例关系,重建肠道内微生态平衡,从而减少病毒性胃肠炎的症状发作。
2. 提高免疫力: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而双歧三联活菌片可以在肠道内释放有益物质,活化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对病毒的抵抗力,减少病毒性胃肠炎的发生和复发。
二、复方消化酶胶囊的作用及效果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患儿常因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食欲不振,营养吸收减少,身体虚弱。
而复方消化酶胶囊恰好可以帮助患儿在恢复期内更好地吸收养分,提高免疫力,加速康复。
1. 帮助消化吸收:复方消化酶胶囊中含有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种酶类物质,在胃肠道内可以加速食物的分解与吸收,帮助患儿更好地获取养分,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2. 缓解肠道负担: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患儿常伴有消化道症状明显,而复方消化酶胶囊可以减轻胃肠道的消化负担,保护黏膜功能,促进伤口愈合,有助于患儿更快地康复。
3.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后,患儿肠道功能往往尚未完全恢复,而复方消化酶胶囊可以通过激活肠道酶类活性,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助于加速营养的吸收,促进康复。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及其防治措施
附有血样 的稀便或继续流出恶臭的血便。肠系膜血 管 呈 树 枝 状 充 血 , 巴结 出 血 、 肿 , 面 呈 大理 石 淋 水 切 样, 小肠 黏 膜 出血 、 坏死 , 至 脱落 , 甚 内容 物呈 酱 油样
或果 酱样 。 检可见腹 腔积 液 , 剖 病变 主要见 于空肠 、 回 肠, 血液 粘 稠 暗紫 。严 重 时肠 管外 观 紫红 , 膜 下充 浆 血、 出血 , 膜 坏死 、 落 , 管扩 张 , 黏 脱 肠 内容 物 呈水 样 , 混 有 血液和 粘液 , 系膜淋 巴结充 血 、 肠 出血 、 肿胀 。 心 肌 炎 型 可见 肺 水 肿 , 灶性 充 血 、 局 出血 , 致使
加, 里急后重 。血便数小时后 , 病犬表现严重的脱பைடு நூலகம் 症状。眼球下陷 , 鼻端干燥 , 皮肤弹力高度降低 , 体重
明显减 轻 。对 于肠 道 出血严 重的病 例 , 南于肠 道 内 的 腐 败物堆 积 , 可造 成 中璃
及时隔离,对犬舍和饲具用 2 %烧碱 、%福尔马 % 4 1
林 、.%过 氧 乙酸 或 5 6 05 %~ %次氯 酸 钠 反复 消 毒 。 对 无 治愈可 能 的病犬 , 应尽早 扑 杀 , 焚烧深 埋 。
主 , 年犬 多 以肠 炎 综合 征为 主 。 青
3 临 床 症 状
肠 炎 型 多见 于 3 4月龄 的幼 犬 。病 初 可 见体 温 ~ 升 高 , 神 变差 , 食 , 吐。 呕吐 物初 期 为食 物 , 精 不 呕 即
而 为黄绿 色 或 带有 血 液 的粘 液状 物 质 。发 病 1 后 天
易感性高。 ~ 24月龄幼犬易感性最强, 死亡率也较高 。 本 病 每年 各季 均可 发生 , 但冬 、 季多发 。长途 运输 , 春
轮状病毒性肠炎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3天。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
无黏液及脓血,量多,一般5-10次/天,重者超过20次/天。多数伴
有发热,30%-50%病6个月-2岁婴幼儿。
护理
1、饮食管理:重度腹泻患儿禁食6后改为流食,同时给予 全静脉营养,轻度腹泻患儿继续母乳或不含乳糖奶制品。
2、控制感染:房间每天开窗通风2次,10-20min/次, 患儿的食具用后煮沸消毒,护理患儿前后手消毒。
3、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 并吸干,局部涂氧化锌油,及时更换尿布。
4、严密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发现异 常及时送检。
5、发热的患儿: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应给予头 枕冰袋,温水擦浴,鼓励患儿多饮水,注意观察脱水是否 纠正,防止脱水热。
轮状病毒性肠炎
• 轮状病毒由表浅的肠粘膜刷状缘向粘膜深层组织侵犯, 进入富含血管、淋巴管的固有层,有利于轮状病毒经血 或淋巴扩散,导致轮状病毒血症的形成,引起心肌细胞 损害,这种心肌损害并随高热、脱水、酸中毒症状的加 重而加重。
• 心肌酶谱不仅可做为轮状病毒肠炎对心肌损伤的指标,
也可做为肠炎严重程度的标志。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肝胆及其他肠外损害
• 表现为转氨酶增高,无黄疸、肝脏肿大,
• 有报道轮状病毒可引起肠套叠,可能与高胃泌素血症有
关,腹泻发病时胃泌素无明显增高,而发病后的10d 内明
显增高,此时期是腹泻后肠套叠的高发期。说明轮状病
毒有引起肠套叠的可能性。 • 轮状病毒还可以引起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如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DIC、成人的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等。
心血管系统损害
• 轮状病毒肠炎易引起心肌酶谱升高,提示心肌受累,但 LDH、CK增高无特异性。 • CK-MB 是心肌特异性标志物,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内, 当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时,便从细胞中大量逸入循环血 流中,致使血清中含量显著升高。
பைடு நூலகம்
• 心肌损害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欠佳,无严重的心肌炎表 现, 预后佳。重者可引起房性、室性早搏及传导阻滞 的心电图改变
• 可引起脑炎、脑膜炎、良性惊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 损害轮状病毒 • 具体发病机制及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理改变尚不 清楚。 • 纠酸过程中出现惊厥,考虑可能与患儿应用碳酸氢钠后 ,p H 增高引起离子钙下降有关; • 惊厥与低钠等电解质紊乱有关;
• 未发现有低钠、低钙、低血糖,考虑为良性惊厥,惊厥 时主要表现为全身大发作,持续时间约1~3min 后缓解。 • 轮状病毒所致的脑炎、良性惊厥一般预后较好,多数不 需特殊治疗,无明显的后遗症,但也有少数免疫缺陷患 者发生后遗症和死亡的病例报道。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分析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分析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是指由病毒引起的小儿胃肠道感染,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这种疾病常见于儿童,不仅给孩子们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
针对这种疾病,目前医学界提倡联合使用双歧三联活菌片和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本文将就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双歧三联活菌片是一种含有多种益生菌的药物,通过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宿主免疫力,从而改善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腹泻的发生率,并且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
复方消化酶胶囊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消化系统对食物进行分解和吸收,提高食物的降解和消化吸收效率,减少胃肠道不适症状。
临床数据显示,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可以明显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
经过治疗,患儿的腹泻和呕吐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病程明显缩短,大大减少了孩子们的痛苦和不适感。
同时通过消化酶的补充,可以帮助患儿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还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容易引起腹泻、脱水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而双歧三联活菌片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减少肠道不良菌的生长,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复方消化酶胶囊的使用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效率,减少腹泻期间的营养丧失,有助于减少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的身体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小儿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使得他们无法正常进食、吸收营养,身体疲惫,情绪低落。
通过双歧三联活菌片与复方消化酶胶囊的联合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症状,让孩子们更快恢复正常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1月 第5卷第2期 MEDICINE INNOVATION RESEARCH 譬 ≯誊- 曩 曩露 曩z ll 。曩≯: 毒 蒡 。誊 。 莹 誓。。誊 : 曩≯。誊 l曩 |≯lIll薯 -
病毒性肠炎 刘育红王芳 淇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淇县456750) 【中图分类号】R516.1 【文献标识码】A 病毒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80%婴幼儿腹泻是由 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全身症状,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造成4,7L营养不良、生长发育 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70年代国外证明了病毒 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类微小病毒,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括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沃克类病毒、冠状病毒、 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等。 1病因、病理 1.1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高度季节性分布的特点, 尤其是秋冬季发病率最高,11~12月份为高峰,故又称秋季腹 泻。其常见发病年龄为6~24mo 4,7L。轮状病毒导致急性肠炎 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是病毒侵犯小肠或绒毛上皮细胞,在胞浆中 增殖并引起大包涵体,上皮细胞脱落后代之以缺乏消化酶的鳞状 或方形上皮细胞,因此肠粘膜上正常存在的绒毛酶如麦芽糖酶、 蔗糖酶、乳糖酶减少,导致吸收功能障碍。至病后8wk才完全恢 复正常,腹泻发生的原理是由于乳糖及其他双糖不能吸收而滞留 在肠内,同时结肠中分解葡萄糖和乳糖,成为短键的酸又增加结 肠的渗透压,因此肠腔内渗入多量液体,当轮状病毒破坏粘膜表 面细胞后,隐窝新生细胞加速增生,使绒毛尖部由未成熟细胞构 成而导致葡萄糖促使钠的转移发生变化,故腹泻粪便中含钠20 30Eg/L,高于正常,因本病不涉及环磷酸腺苷介质系统的作用, 故腹泻的发生原理并非分泌增加。 轮状病毒感染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十二指肠或组 织用负性染色法做电镜检查(发病后幻~129h期间),见粘膜呈 斑块不规则,十二直肠上皮细胞可变成方形或不整齐,但多数肠 粘膜细胞尚正常。尸检见小肠粘膜水肿、肠扩张、肠腔中积液。 肝呈脂肪变性及点状坏死,胸腺内淋巴细胞增生,淋巴结的滤泡 中心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脑细胞水肿。 1.2类微小病毒类微小病毒肠炎是一种自限性的流行疾病, 主要发生于儿童和成年人,可发生于家庭、学校和公共场所内,患 者的空肠粘膜活检示24~48h内有组织病理学变化,至2wk后恢 复正常。显微镜下,可见空肠绒毛变宽、变钝,上皮细胞未见中 断,很多细胞出现空泡,粘膜中有单核和中性白细胞浸润,空肠超 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上皮空泡内无病毒样颗粒,微绒毛明显缩短 及变形,感染的急性期,T细胞、B细胞及裸淋巴细胞均减少。 2临床表现 病毒性肠炎经粪一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 染所致,潜伏期1~3d,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有时合并心肌炎,高热时体温多在39—40℃,病初即有呕吐,常 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 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常并发中、重度等渗或高渗性脱水及酸中 毒。本病为子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不喂乳类的 【文章编号】1671—7821(2008)02—0019—02 患儿恢复更快,病程约3~8d,少数较长。 3诊断和鉴别诊断 3.1诊断应以临床表现及下述检查为依据 3.1.1季节性流行。 3.1.2大便检查未找到腹泻原因或寄生虫,镜检脓细胞少见,可 有脂肪球。 3.1.3早期粪便培养或电镜找到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等。 3.1.4用RIA或EJISA检测到类似滤液中相应的病毒抗原,或 用核酸凝胶电脉检测到轮状病毒RNA片段。 3.2鉴别诊断 3.2.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mo以下的小儿,外观虚胖,常有湿 疹。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 好、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 正常。 3.2.2细菌性痢疾常有菌痢接触史,大便呈粘便、脓血便,细菌 培养可以鉴别。 3.2.3坏死性肠炎中毒症状严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 起初大便为稀水粘液状或蛋花汤样,逐渐出现血便或呈红豆汤样 便,具有腥臭味,重症常出现休克。 4治疗 原则为: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4.1 饮食疗法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 耗,以缩短腹泻的康复时间,但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况、 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时的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调整,母乳喂养儿 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乳 或其他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有严重 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h(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 多,由稀到稠,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4.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脱水往往是急性腹泻死亡 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4.3抗病毒治疗可试用潘生丁治疗,成人50mg/次,3次/d,儿 童剂量酌减,另可用病毒唑、病毒灵等。 4.4微生态疗法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常用 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制刹。 4.5肠粘膜保护剂 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 和分泌功能,与肠道粘膜蛋白共同作用可增强屏障功能,组织病 原微生物的攻击,如蒙脱石粉,1岁以下每日1袋,1~2岁每13 2 袋,3岁以上每日3袋。 4.6中医辨证论治有较好疗效,并可配合推拿、捏脊、针灸和磁 疗等,如北京儿童医院常用的腹泻方为:藿香9g,肉豆寇6g,丁香 2g,赤石脂20g,龙肝9g,寒水石9g,呕吐加草豆蔻6g,腹冷久泄加 官桂1.5—3g,咳嗽加木瓜9g,乌梅9g。 1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综 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1月 第5卷第2期MEDICINE INNOVATION RESEARCH 述彭 。 ≯i。≯ 磐尊跨曩|誊|≯。I孝 譬量0 0∥ 一垂爱曩参≯碧 ≯0季_孝 曩∥ ≯
Fas基因与细胞凋亡 慕进勇赵爱丽 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 荣成264309)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21(2008)02—0020—02 【摘要】Fas抗原和Fas配体是细胞表面的两种跨膜蛋白;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对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和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细胞凋亡Fas配体 早在本世纪60年代,人们就注意到细胞死亡的另外一种方 式:一些散在的单个细胞不断转变成小块的细胞质块,其中含或 不含凝聚的染色质,显然是细胞死亡的结果,但并不伴有炎症,组 织学表现也不同于坏死细胞,其中的溶酶体等细胞器在细胞破裂 后仍然保持其结构。为了和一般坏死相区别,1972年Kerr等就 把细胞的这种死亡方式命名为细胞凋亡(apoptosis)。通过细胞 凋亡可清除生物体多余的、发育不正常的细胞;清除对机体有害 的细胞;清除衰老的细胞并代之以新生的细胞;还可以清除体内 有癌前病变的细胞,防止癌变并参与构成机体的防御机制。 Fas为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凋亡调控基因之一,Fas抗原及Fas 配体(FasL)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对膜蛋白,可溶性Fas(sFas)与 FasL有很高的亲合力,起间接抑制凋亡的作用。 1 Fas基因的结构与分布 1.1结构Fas又称APO一1,即CD5分子。人Fas中的CDNA 是从T淋巴细胞瘤KT一3细胞CDNA文库中分离出来的,长度 为2534bp,由32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45ku的单跨膜区糖基 化受体蛋白…。Fas蛋白N端在膜外,具有3个富含半胱氨酸的 结构域;C端在膜内,有一段80个氨基酸的序列与细胞凋亡信号 的传递密切相关,称为死亡域幢J。人Fas基因位于l0号染色体 q23上,是全长为25kb的单拷贝基因,由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 子组成,其中外显子2、3、4编码跨膜区,膜内区由外显子9编码。 FasL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q23上,由28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 子量约为40ku 。 1.2分布Fas主要分布于人活化的T、B淋巴细胞以及人恶性 淋巴样细胞,在肝胆管细胞、内皮细胞也可以检测到Fas J。Fas 多肽的细胞外氨基酸末端部分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肿瘤坏死因 子受体、B细胞抗原CIMO以及T细胞抗原0)(40等分子的跨膜 蛋白的细胞外部分,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属于同一个超家族。 FasL主要表达活化的成熟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 或在IL一2存在时,其表面迅速被诱导出FasL|5』。FasL属于肿 瘤坏死因子家庭成员。Fas与FasL均可分泌至细胞外,成为可溶 性功能活性分子。 2 Fas基因的表达及功能 2、1 表达在不同的组织和细胞系中,Fas的表达不同。人类胸 腺细胞仅有微量的表达信号,但激活的成熟淋巴细胞或用人类T 细胞白血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EB病毒等转化的淋 巴细胞都有Fas的高表达 J。目前研究认为,FasL是死亡因子, Fas则是它的受体。Fas分子膜外接受FasL的激活后,将刺激信 号传导至膜内,膜内结构域导致细胞自身程序性死亡。从人B淋 巴细胞eDNA文库中筛选的含Fas死亡区的Fas关联蛋白FADD (Fas associated death domainprotein)以及用酵母基因选择系统从 人T淋巴细胞文库中筛出的另一种分子量为74ku的蛋白RIP, 均可作为Fas的底物,连接于Fas分子膜内部分,与细胞凋亡密 切相关 , 。 2.2功能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对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有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Fas可能参与了胸腺 细胞成熟过程中的阳性选择过程,对CD4 、CD“双阳性及CD4一 CD 双阴性不成熟的T淋巴细胞克隆删除(clone deletion),可避 免这两种不成熟细胞被运送到外周后,对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及 能量的浪费。有证据表明,缺失Fas分子的转基因IPr小鼠的脾 和淋巴结中积累了大量的双阴性细胞 。(2)Fas在克隆消除外 周自身反应性细胞和建立外周免疫耐受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少 数逃逸到外周的不成熟T淋巴细胞可经Fas途径被清除,从而建 立起外周免疫耐受,以保证机体的稳定。(3)参与清除机体中被 外来微生物感染的细胞和机体不再需要的细胞。Fas/FasL介导 的细胞毒性作用,主要是限制了某些群落的过分膨胀,维持机体 平衡,可达到下调免疫反应的目的。Fas与FasL系统还参与了靶 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凋亡,靶细胞双方既可表达Fas,也可表达 FasL。在靶细胞之间既引起一方死亡,也可以双方死亡,使机体 细胞在不产生炎症的情况下消失。 3 Fas系统与疾病 3.1肝脏疾病在肝脏疾病中,造成肝损害的病毒可以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