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指南(2023)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指南(2023)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指南(2023)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指南(2023完整版)概述本指南提供了2023年完整版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诊断患者是否患有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标准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要点:1. 患者符合关节炎的定义,具有关节炎症状和体征;2. 患者排除了其他可能引起关节炎的疾病,如感染性关节炎等;3. 根据关节炎的特点和干扰程度,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评估。

诊断方法诊断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临床评估:医务人员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症状、体征等信息,结合体格检查结果来评估患者是否有风湿性关节炎;2.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超声波、MRI等,可以观察关节的损伤情况,有助于确诊和评估病情;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关节液分析等,可以检测炎症标志物、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指标。

诊断流程在诊断风湿性关节炎时,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初步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评估,排除其他可能的关节炎病因;2. 影像学检查:根据初步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观察关节是否存在损伤;3. 实验室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实验室检查,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如血液中的炎症标志物等;4. 专科就诊:根据初步评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转诊至相关专科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结论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指南(2023完整版)旨在提供一套详细的诊断流程和方法,以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诊断患者是否患有风湿性关节炎。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可确定患者的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

类风湿诊断标准

类风湿诊断标准

类风湿诊断标准类风湿诊断标准,全称“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风湿病学会于1987年联合制定的一套诊断标准,用于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该标准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四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病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史表现为对称性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持续时间超过6周。

同时还有晨僵现象、疲劳、低热等全身症状。

此外,还需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关节、皮肤、眼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方面。

关节方面需要检查对称性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活动度受限等情况。

皮肤方面需要注意是否有紫红色皮疹、皮下结节等表现。

眼部方面需要注意是否有结膜炎、巩膜炎等情况。

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需要注意有无受累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其中,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志之一。

同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抗核抗体也是重要的检查项目。

四、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MRI、超声等。

其中,X线检查可发现关节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等表现;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关节软组织的变化;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关节滑膜、软骨下骨质变化等。

总之,类风湿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参考依据。

准确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缓解疼痛、减轻关节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可以避免误诊、漏诊等问题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类风湿关节炎评定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评定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评定方法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关节炎症、疼痛和僵硬。

为了准确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定。

本文将介绍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评估和生物标志物评估等五种评定方法。

一、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了解的过程。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主观感受,如疼痛、僵硬、疲劳等,以及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等客观体征。

通过临床评估,可以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初步判断,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对患者血液、关节液等样本进行检测,以了解患者免疫系统状况和炎症反应程度的方法。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程度和病情变化,有助于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

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X线、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对关节进行无创性检查的方法。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关节结构的变化,如关节侵蚀、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等,有助于了解关节炎症和骨破坏程度,以及发现早期病变。

影像学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功能评估功能评估是通过一系列测试和量表,对患者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功能评估量表包括健康评估问卷(HAQ)、手指关节指数(FI)等。

这些量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状况,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提供依据。

五、生物标志物评估生物标志物评估是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以了解疾病进程和治疗效果的方法。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常用的生物标志物包括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等自身抗体,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

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反映免疫系统的活化状态和炎症反应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1987年修订的美 国风湿病协会 (ara) 类风湿 关节炎 的诊断要点

1987年修订的美 国风湿病协会 (ara) 类风湿 关节炎 的诊断要点

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要点包括:
1.晨僵:即晨起后关节出现的胶着感,持续至少1小时。

2.关节区关节炎:患者出现3处或3处以上的关节区关节炎。

3.手关节肿胀:包括有腕、掌指,以及近端指间关节区至少有1处关节区的肿胀。

4.对称性关节炎:指左右双侧对称的关节同时受累及而出现的炎症反应。

5.类风湿结节:患者查体时发现有类风湿结节。

6.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抽血检查,检查中血清类风湿因子呈阳性。

7.影像学检查发生改变:患者影像学检查可能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和侵袭等情况。

符合以上七项中四项者,就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然而,这个标准对于早期不典型,以及非活动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而言,较容易出现漏诊情况。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2010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2010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2010
2010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Classificatioin Criteria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RA)由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和欧洲风湿病学会(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联合制定并发布。

该标准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分类。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体征和症状:包括早晨僵硬、关节肿胀和压痛、关节疼痛等。

2. 关节受累情况:根据关节受累的部位和数量进行评估,比如手指和手腕关节、膝关节、足部关节等。

3.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如血沉、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指标评估。

4. 持续时间:关节炎症状持续6周以上。

根据以上因素,计算得分来判断患者是否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

标准主要是用于早期RA的诊断和筛查。

需要注意的是,该分类标准并非用于临床诊断RA的唯一依据,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诊断。

类风湿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的诊断标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的疾病,主要以关节炎为特征,同时还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

早期诊断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呢?首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方面的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关节炎的持续时间、炎症的部位和数量、以及早晨僵硬等。

实验室检查方面,类风湿因子(RF)和抗循环肽酶(ACPA)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标志物,它们的阳性率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此外,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也是常用的炎症指标。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超声和MRI,可以帮助评估关节的破坏程度和软组织的受累情况。

其次,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的诊断标准,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关节炎持续时间≥6周;②满足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包括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晨僵等;③实验室检查中RF和/或ACPA阳性;④X线检查显示关节破坏;⑤排除其他关节炎的可能性。

另外,近年来,EULAR还提出了新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了综合评分,分数≥6分时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这一新的诊断标准更加注重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早期诊断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有所了解,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关节周围组织炎症和系统性病变。

对于RA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判断。

目前,国际上对RA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提出的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RA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和体征。

RA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对称性多关节炎、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度受限、全身不适、疲乏等。

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痛、肿胀,特别是手指、手腕、脚踝等小关节的受累较为明显。

此外,还可能出现皮肤红斑、皮下结节、眼部炎症等额外关节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RA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血清类风湿因子(RF)和抗循环肽蛋白(CCP)抗体是RA的特异性标志物,阳性率较高。

此外,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也可以反映炎症程度。

影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磁共振等可以帮助发现关节破坏、软组织肿胀等病变。

三、诊断标准。

根据ACR和EULAR提出的标准,RA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关节炎持续时间≥6周;2)满足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包括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晨僵等;3)实验室检查显示RF或CCP抗体阳性;4)关节X线检查显示关节破坏等特征。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标准外,临床医生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如关节穿刺液检查、骨密度检查等。

关节穿刺液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感染性关节炎,骨密度检查可以评估骨质疏松情况。

总之,RA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判断。

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对RA的诊断有所帮助。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关节的炎症性损害,同时也可累及其他器官系统。

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晨僵、功能障碍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发热、食欲减退等。

需要注意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常常呈现波动性,有时症状会缓解,有时又会加重,这对于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实验室检查。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实验室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

血清学检查中,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较高,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呈现阳性。

另外,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性标志物。

此外,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也常常升高。

关节穿刺液检查可发现炎症渗出,对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和评估也具有重要价值。

关节X线片可显示关节面的骨质疏松、关节腔变窄、骨赘形成等表现。

而MRI对于早期诊断和病变的定位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四、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的共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关节炎的持续时间、关节受累的数量和部位、血清学指标、急性期反应物、影像学改变等。

根据这些标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骨密度检测、关节超声等,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总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

只有准确地掌握诊断标准,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准一、诊断标准:1.ACR(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诊断标准:(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三个关节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

(3)手关节炎。

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

(4)对称性关节炎。

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

(5)皮下结节。

(6)RF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7)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注:表中1-4项必须持续超过6周,符合表中7项中至少4项者可诊断为RA 但是,不除外符合标准者合并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

2.国内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1988):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

并有如下分期:①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

②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

③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3.ACR/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2010)新标准:冀节受累血淸学【至少需要1采》(0-3^)0RF和ACPA均阴性02-1M大关节1FJF和/缺(:册底漓度阳件2小天廿{椁成车伴太黄节受累)2RF和/或ACPA高橋度處过正常垃3儕以上)阳性34 7叶小黄节佛敢甲侔大黄节曼JS)3冋0牛关节【至少一节小天节哽累)ZA5益性时相反应物(至少需要1条}需裁(0-1^)龊狀持读时间CRPM ES RHjiEB0<6ffl0CRP 或ESRJfl 高11总得分6分以上可确诊RA注:名词解释:①受累关节数:指评价时压痛和肿胀的关节数但不包括DIP、第一腕掌关节、第一跖趾关节;②关节大小的定义:中大关节指肩、肘、膝、髋、踝;小关节指MCP PIP、第一指间关节、跖趾关节2-5及腕;③滴度的定义:高滴度阳性指RF或抗CCP K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3倍或以上;低滴度阳性指RF或抗CCP 抗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但不超过正常上线3倍.二、评价标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案,因此可以说对疾病的活动性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衡量,但是总的原则是一致的,即炎症程度、骨侵蚀的加剧和功能的快速减低均提示病情处于活动状态。

RA的活动性是表示某一时间点上疾病发展的速度。

临床上,RA的活动性既可以反应在关节肿痛、血沉增快、CRP水平升高等提示急性炎症的指标上,又可以通过影像学资料、患者的功能情况的变化进行估测。

当前,关节评价、放射学检查、实验室检测和患者问卷调查四种类型的评价方法广泛应用于RA患者的疗效评估。

这四种类型的评价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因此,通常将这些评价方法集中在一起对RA患者进行评估。

比如:美国风湿病学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核心评分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score ,DAS等。

1.ACR20/50/70:ACR20的定义:患者关节肿胀及触痛的个数(28个:PIP,MCP,腕, 肘,肩和膝)有20%的改善以及下列5项参数中至少3项有20%勺改善:1、患者对疼痛的自我评价(VAS;2、患者对目前疾病总体状况的自我评价(VAS ;3、医生对患者疾病总体状况的评分(VAS ;4、健康评估问卷(HAQ;5、急性期反应物(ESR CRP。

ACR 50、ACR7(采用同样的标准分别定义为50%^ 70%勺提高。

2.疾病活动度指数(DAS28计算法):A对28个关节(PIP. MCP t腕,肘,肩和膝)肿痛数进行评估>DAS28>3. 2为活动,高度活动.<2. 6缓解病悄改善的评估:»治疗反应良好:A DAS28> 1.2:>治疗反应一般;0. 6<A DAS28<=L 2>治疗无反应:△ DAS28 <= 0. 6DAS28 =(Q h 56*sqrt {t2S) ■+ 0. 28*£QTt+ 0. "O^:L JI<ESR) + 0. 01j l+GHDAS2BI3} = [0. 56*sqrt(t28) ■+ 0. 28*sqrt {sw28)+ 0. 70+Ln(ESR)]*L0e + 0.16DAS26-CRF(O = 0. 56*sqrt(TJC28) + 0. 28*sqrt (SJC28)十0. 36*ln(CRF+l} + 0. 014-GH + 0. 95 DAS28<RP(S) = [0. 56*sqrt (TJC2B) + 0. 28*sqrt (SJC28) + 0, 36*lnfC»F+l) ] * 1. 10 + 1. 153.Ritchie 关节指数:这个指数记录各关节压痛级别的总和。

关节记分与关节大小无关,这是由于Ritchie 及其同事制定本标准时认为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小关节受累的几率和程度远远高于大关节,并且本指数旨在评估关节疼痛程度的改变,少数大关节疼痛减轻并不表明比相同数量的小关节疼痛减轻改善更多。

为了更客观地评价疼痛程度,本指数采取了3级疼痛分级,即压痛(tender)、压痛伴畏缩(tenderand wineed)以及压痛、畏缩和躲避(tenderwineed and withdrew) ,分别记1分、2分和3分。

积分减少代表症状的改善。

Ritchie指数与影像学的结果相关,低指数者侵蚀较轻。

(见表47 —4)嬴"亠4 fiitrhk__ _ 卩分]_P井〉(2好】躱遅"分) 軽M FMjtf (temporvmarKiiLiulu jouitJ0ltt{cerHvl spine)W®^T(S!efT»ocU^icuUr 丽nJ腭峰迪禅英% {acTOmLO-da^'icLiLa r jcim :有关悄JhtukjenO左右肘求-节'212时订左右挺X;节(wrists)左右拿捞戋节:MCT而皿)左右近嵐掩闿笑节砂iotat)左右■養节1 ktrtw)左右H Jt ankles}K右童眾黄节t ttiJaakuiEiI joinli)左右申Wf■■关ITtmidtars&l jchc a)左苦乌趾关n(MTP Jcukt)左tf总廿nsbury关节指数:由Lansbury及其同事们在1956年发表,其主要依据是根据各关节关节软骨的面积确定各关节的指数。

他们通过称量覆盖骨骼上关节软骨原先占据面积的铝箔的重量获得了相对准确的关节指数,见表47 —6。

如ry其节播空上肢(Upper caCfrein-Liiy)指數將瑞18间芜节(Esacb 叶mtnaJ mserphiaLangas!: gattii)1毎个粧舞播HE芙怕白th fnuximal inlerphalahAcBl joint)2每卜拿&*ch rMiecaspOlshaL&imefll juint)5葡牛JK韋美节(Each cuixjiTkmnrpal jdhnt)4单fl■间戋节懂覆面^KTnrrwvrf*- ihirrranwil >jinr «m}15曲关]5肘覺节52瞬关节t Should^45用锲共节(AHQmi】匚IdiiculfLr》4脚豐关节(.SlernuijlfivituLar)12■TflftH (TefnpmnundiUibju)4下搜(L OWE exlrf-miiy)哥牛囲笛趾利鬓暫(Radi ttftni胡inierphiiAn*p%l join订fi.S第一近靖趾同拱节(Fbrsi pT&jimal iimpirphal且ngT ]oi.nt)3余IF 的全SC 近編世冏关.节(Rrrnaini ng proximal Lntcrphslnngcd joints)1第j跖虱关节{Fiw niEtALarajph^UnEEal jcjLhc)8墟表Upper wjiTremiiy) 指数余十的会部跖趾关RemAining metJitsr'nges:I. jkMncfl) 5谢跖Jfe 节ifif ( Tar soflTwl a tarsal joinl area) 25路膏间夬节横載曲积(TmnsErw intcr^rsol juinc e-rca) 关节-Talcjntvicu Lar cR!cana;ciJlK.kd IftifK jt 节(Talocaltaned -1犀关节fAnkT计算疾病程度的时候,将受累关节的指数依次相加后除以10再乘以“ % , 这样就得到了代表关节受损程度的一个百分比。

这个百分数对于估计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疾病进展情况(spread)有效,在发病初期也可N代表疾病的活动性,但大于关节畸形的发生率。

而随着疾病的进展,关节畸形及活动受限的发生率会逐渐超过这个值。

如果希望将关节炎症程度以及畸形程度考虑在内,则评估就变得相对复杂。

依靠影像学方法等可以较准确地确定关节受损程度,但操作上比较麻烦。

通过研究,Lansbury及其同事认为可以将症状粗略地分为4级(表47-7),而具体到一个病人时分类只能依靠临床医生的分析以及经验。

关节1空(«<ho* -25%)O (gff2b%- 50*)in tt仲那5」*75«)76%-邯个堀増!黄节(E.dbi leraiinal. inierphalAnfUflllovDl)OJ0.50.7I毎牛抵鏑指伺芙节(Ezh pEtaxiinal mwFphjiLfl^taJ 冲JST)0.51 1.52每牛拿指其节(Ench j屈LJ 2.53上5毎牛腕拿Jt 节(E«h CATpum抚RDSFpAl jbiflit)I234章肯闻.It 节慣雀而SKTraJiivciw mecrtajpai 冲im am) 3.77.5J1.2i53 77.511.215討关节(Elbow)J52639?2fi*5{ShaiIdfr)Jl22站45■ftttJfe.UC Arrom Lldavicvhr)J234掏fl!关书(S4CJTbOclAVl.CIJil.aT)36912垠下型:Jt 节(T ctnpusviMrLdi buloer )1234禅个虬3融间关芳征・讪lErmirLBit i-nt^rph&tAnge&ljoinl)0.10.20.3Q.SWtf flfljt IK Finn pmcimal iRtnphaiuiBMl jdnl)0.7L5 2.23悔十余l7的近博EL司夬节(E#rh rwrijiininti FTP)Q.Z n.50.7J第一跖itJfe节(Fir/ rjieWUrwpWtbiHfirfli }oinl)24&s博亍金F的斷It关节renuminff MTP)L32,5 3.B5全部蹭<5关节面扭仃fligm砂tiTWil joint area toRcther)12in25环骨闻養节litIR(Tn EUFWIW rnwriFMl jcim am)36y12即舟(ft 关第f T slnnavictliJi^ 3 |厲i>Mn j5101531厢跟黑节(THlrxakaneal)^.5913.519關关节(Anklr)8.71735Bf w"h pilelLa)365278104曲关ntWip)20416282计算疾病程度的时候,同样将受累关节的指数依次相加后除以10再乘以“%,得到代表关节受损程度的百分比5.Thomps on 指数:1R1(14»2Thompson及其同事经过研究发现以下指数与类风湿关节炎的C反应蛋白(CRP)最为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