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名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1 百花井

《合肥地名录》中云:百花井相传为五代吴王杨行密女儿百花公主府第中的井,这条巷子因井而得名。百花井巷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唐末年间,合肥人杨行密任庐州刺史,他相貌奇伟,力举百斤,屡建战功,是当时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后官至淮南节度使,又被封为吴王。吴王有一女儿名为百花公主,嫁到合肥,吴王遂为女儿建造一座府第。在百花公主府第的院中,有一口老井,此井深不见底,井水清澈,冬暖夏凉,且不论旱涝常年保持充足的水源。而百花公主每日必以井水为镜、临井化妆的美妙传说更是代代相传。

NO.2 赤阑桥

南宋著名词人姜夔怡情山水,热爱自然。据考证,中青年时期的游历中他至少三次来过合肥,均居城南赤阑桥畔。他第一次来时,便爱上了赤阑桥边那位弹琵琶的歌女。姜夔词中的她体态“燕燕轻盈”,言语“莺莺娇软”,可谓千般妩媚,万种风情。她对姜夔“别时针线”,“别后书辞”,温柔体贴,经久难忘。而且,弹琵琶的歌女还有一个弹古筝的妹妹。姐妹俩陪姜夔游巢湖、登姥山,又常泛舟环城河中,弹唱演绎“姜词”如锦上添花,令懂音律、善谱曲的姜夔心旷神怡,即便暂时别离,他在梦中也时常与这对姐妹相会。姜夔的笔下,有“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这样怅然若失、缠绵难解的词句。

姜夔有时为“儿女情长”所累,甚至被

合肥俩姐妹所批评。相传有一次合肥城被金兀术所破,姜夔时正在江西家中。他毅然赶来合肥,到赤阑桥畔探望俩姐妹。殊料却遭到姐姐的白眼。琵琶女认为,山河破碎,大敌当前,你姜夔堂堂七尺男儿,自应投军精忠报国,跑来看我们俩做啥?她在素笺上疾书:“酒磨壮志,花消英气。国家有难,岂能熟视?”姜夔读罢,羞愧难当,遂暂别赤阑桥,投奔抗金名将刘。刘在柘皋大败金兵后又收复合肥。姜夔回到赤阑桥,眼见桥毁楼空,俩姐妹亦不知所终。经多方打听,只知道姐姐不甘金兵屈辱,在杀死一个小头目后,跳河自杀。姜夔大哭一场,以后写下了许多充满情愫的怀念诗词。

NO.3 梨花巷

梨花一枝春带雨。在长江中路的青云楼斜对面,有这样一条充满诗意的小巷——梨花巷。直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巷里还有3个大花坛,每个花坛里都有着几棵梨树,每到春暖花开时分,巷子两边路旁的梨树上都开满了雪白的梨花,走在其中,香气扑鼻。不过如今已成记忆。

NO.4 凤凰桥

旧时,合肥东门外坝上街东首沿淝河向北有条汊河,在汊河口上有一桥,名曰:“凤凰桥”。最早时,这里是一处河滩,滩岸绿树红花相拥,蜂喧鸟鸣相和,景色十分美丽。

传说在一年的七夕节晚上,河滩附近

一个乡村的姐妹们聚会一起,纷纷结七彩线穿七彩针,希望能成为“巧手”、“巧姐”、“巧媳妇”,以得到天神赏赐。就在众姐妹忙得不亦乐乎时,一个手儿最灵巧的姑娘忽见夜空天门大开,银河初渡,牛郎与织女相会了。姑娘喜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快看呀!快看呀!牛郎织女会面啦!”为了不失姑娘的文雅,该姑娘不时用手在嘴上遮遮捂捂。孰知此动作让天神看见,误认为巧姑娘想要在嘴上长出胡须,便慨而赐之。自此,这巧姑娘嘴上就长出了许多浓密的胡子来了。

一个姑娘家,嘴上长出这许多浓密的胡子,男不男女不女的,如何见人?巧姑娘终日躲在闺房,大门不出,忧愁不止,苦不堪言。又是一个银月当空之夜,巧姑娘越想越觉得滋味难受,日子难熬,便一个人悄悄来到淝河边,对着苍天和银月叹道:“天神啊,您的赏赐没给我带来丝毫幸福和快乐,

反害得我好苦啊!您若有灵,就让**上翅膀,飞到南天,脱离这无边的苦海吧。”语罢,扑嗵一声跳入河中。

却说那天神在南天之上还真的听到巧姑娘的哭诉,深感愧疚。然而,巧姑娘已投河而去,该怎么办呢?天神略思片刻,拿出一尾锦羽向巧姑娘投河的地方丢去,只见瞬间河水泛波,忽地从河中飞出一只五彩金凤凰。

自那以后,这里得天神所赐祥瑞之气,每日清晨,旭日东升,彩霞辉映大地,吉祥之气萦绕,总有数只凤凰于其间飞来舞去,好一派仙乐景象。后来人们为仰慕巧姑娘,并思得惠凤凰之灵气,便在这里架设一座大青石桥,名曰“凤凰桥”。

NO.5 雨花塘

雨花塘位于环城公园南段,四周的丛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鹭,觅食时盘旋在西山的上空,犹如天女洒落的漫天飞花。碧水蓝天,白鹭飞翔,鱼翔浅底,人浮水中,一幅情景交融的优美画面尽收眼底。

NO.6 稻香楼

在合肥老城西南。合肥城壕,自包河而西为银河,银河以西名楼河。《庐州府志》云:西平门左护城河,名为楼河,由稻香楼得名。

清初,合肥人龚鼎孠从浙江仙居知县退归后,在合肥建稻香、水明二楼。其中稻香楼很快成为合肥名胜,文武百官和名人迁客都喜欢来此,登楼凭栏,赏四时景致,览八方风情,而吟咏而写意。据考证,其兄龚鼎孳就曾携如夫人顾眉数回合肥,住稻香楼,与地方文儒互有唱和。龚鼎孳曾有诗云:雨过城荫碧淑长,画龙彩鷁斗芳塘。使君心似冰壶月,不闻荷香闻稻香。千村花柳映凫鸥,府主清廉岁有秋。租吏缓来兵甲远,野夫真卧稻香楼。

龚鼎孳稍后,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

士的合肥人李天馥及其子、名诗人李孚青也曾入住稻香楼。李天馥和庐州知府张见易留住新安画派大师石涛和尚于稻香楼月余,石涛后来在其名作《巢湖图》的跋文中还叙及过他在稻香楼内与尚书太守们诗酒唱和之乐事。

稻香楼历风雨百年,后逐渐荒圮坍塌。清人邵陵在目睹稻香楼遗存后有诗云:“惨淡郊原落日黄,一声秋笛下牛羊。高楼不见人危倚,依旧西风送稻香”。如今,稻香虽没有了,但“稻香楼”这个地名却延续下来。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人民政府将稻香楼一带重新规划并加以绿化美化,建起稻香楼饭店(今称稻香楼宾馆),80年代又新建庐阳饭店,稻香楼的南面还陆续添建了安徽饭店、梅山迎宾馆等,这一带现已成为安

徽省和合肥市对外接待的中心,其源盖出于稻香楼“风景这边独好”。近年来不断有民间人士呼吁,走市场化运作之路,进一步开掘稻香楼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打名人牌,打旅游牌,复建稻香楼,进而把稻香楼建成合肥的大观园。

NO.7 杏花村

据说在南宋时,有一辛姓的老儒随难民逃来合肥,在城北搭一草棚住下,白天以打草鞋营生,晚间常挑灯读书至深夜,终日寡言少语,极少出户。其打制的草鞋结实耐穿,且价钱便宜,故买者甚多。有时遇有逃难者和饥民路此,取其草鞋,非但分文不收,并济以茶水饭食。时间久了,辛公成了远近知晓的一位大善人。为了感激辛公的善德,凡来此的人,都按老人的嘱托,或稍赠以杏苗,或带来杏核相送。辛公每见送来的杏苗、杏核,甚为高兴,并一一将其栽种于棚舍附近的空地上。至于辛公为何这样做,人们并不关心。

却说一日,州府忽遣人来此寻找一名叫辛子豪的人,经打听,得到的众口一词是:只知有一姓辛的老人,却不曾听说有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