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_抗震设计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13条】1. 龄期为 28d 的以毛截面计算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 B 级时,应根据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分别按下列规定采用:1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1采用。
注:当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大于30%时,表中数值应乘以0.9。
2. 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2采用。
3. 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3 采用。
注:当采用专用砂浆砌筑时,其抗压强度设计值按表中数值采用。
4. 单排孔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4 采用。
注: 1 对独立柱或厚度为双排组砌的砌块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7;2 对T 形截面墙体、柱,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5 。
5.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方法确定:1)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且不应低于1.5倍的块体强度等级。
灌孔混凝土强度指标取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指标。
2) 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公式计算:6. 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5 采用。
7. 块体高度为180mm~350mm 的毛料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6采用。
注:对细料石砌体、粗料石砌体和干砌勾缝石砌体,表中数值应分别乘以调整系数1.4 、1.2 和0.8 。
8. 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7 采用。
3.2.2 龄期为28d 的以毛截面计算的各类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 级时,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2 采用:2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fvg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fg——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习题解答1-5章

第一章的习题答案1.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强弱程度(即所释放能量的大小)的指标。
地震烈度是衡量一次地震时某地区地面震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震级大时,烈度就高;但某地区地震烈度同时还受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2. 参见教材第10面。
3. 大烈度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小烈度地震发生概率较高,可根据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确定小、中、大烈度地震;由统计关系:小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大震烈度=基本烈度+1.00度。
4. 概念设计为结构抗震设计提出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抗震计算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抗震目的提供具体数据和要求;构造措施从结构的整体性、锚固连接等方面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弥补部分情况无法进行正确、简洁计算的缺陷。
5. 结构延性好意味可容许结构产生一定的弹塑性变形,通过结构一定程度的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截面尺寸,降低造价;同时可避免产生结构的倒塌。
第二章的习题答案1. 地震波中与土层固有周期相一致或相近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放大;与土层固有周期相差较大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衰减甚至完全过滤掉了。
因此土层固有周期与地震动的卓越周期相近,2. 考虑材料的动力下的承载力大于静力下的承载力;材料在地震下地基承载力的安全储备可低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储备,因此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高于静力承载力。
3. 土层的地质年代;土体中的粘粒含量;地下水位;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地震的烈度和作用时间。
4. a 中软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比中硬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要差(建筑物条件均同)。
b. 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愈大,则愈容易液化. c .液化指数越小,地震时地面喷水冒砂现象越轻微。
d .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为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5. s m v m 5.2444208.32602.82008.51802.220=+++=因m v 小于s m 250,场地为中软场地。
6.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烈度为7度,取80=N砂土的临界标贯值:[])(1.09.00w s cr d d N N -+=,其中m d w 5.1=土层厚度:第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的上界取上部非液化土层的底面或第1-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土层的底面;其下界取下部非液化土层的顶面或相邻实测标贯点的深度的均值。
模块3-3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3.5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3.5.1 概述
底部框架砌体房屋主要指结构底层或底部两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
的多层砌体房屋。 为了防止底部因变形集中而发生严重的震害,在抗震设计中必须在结构底 部加设抗震墙,不得采用纯框架布置。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墙的数量,应依据第二层与底层的纵横向侧移刚 度比值要求来确定。
外墙转角,灌实7个孔;内 外墙交接处,灌实5个孔;内墙 交接处,灌实4~5个孔;洞口两 侧各灌实1个孔
(二)钢筋混凝土芯柱
对混凝土小砌块房屋,可按下表要求设置芯柱。
1.设置位置与要求 2.截面尺寸、配筋和连接的要求 (1)截面与配筋
混凝土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不宜少于120×120mm2,芯柱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插筋不应小于1φ12;对7度时超过五层、8 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少于1φ14。
底部抗震横墙的间距应符合表3-16的要求。
表3-16底部抗震墙最大间距(m)
6 度 21 7 度 18 8 度 15 9 度 —
底部框架砖房的总高度和层数,不宜超过表4-17的限制。 表3-17总高度(m)和层数限值
6 高度
22
度 层数7Biblioteka 7 高度22度 层数
7
8 高度
19
度 层数
6
9 高度
度 层数
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 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 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 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 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 于100mm。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φ14,间
新编《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简介

M
a 4.5 10 (有洞口时) (3-4) l0
(3-5)
hw N 0.44 2.1 l0
对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M
hb M 2.7 0.08 (3-6) l 0i
M
ai 3.8 8 l 0i
(3-7)
hw N 0.8 2.6 (3-8) l 0i M1i—荷载设计值Q1、F1作用下的简支梁跨中弯矩或按连
3-3 墙梁的墙体设计
1.墙梁的墙体受剪承载力
hb hl V2 1 2 0.2 fhhw l0 i l 0 i
V2 —Q2作用下墙梁支座边剪力的最大值;
(3-12)
1 —翼墙或构造柱影响系数,对单层墙梁取1.0,对多层墙梁, b b b
当
f
h
=3 时取1.3,当
2.剪力墙在偏心受拉时的受剪承载力
Aw Ash 1 V (0.6 f vg bh0 0.22N ) 0.9 f yh h0 0.5 A S
图4-11 V1-3墙片滞回曲线
图4-12 V2-2墙片滞回曲线
图4-13 恢复力模型
1
五 、一般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和防裂措 5-1 允许高厚比的补充规定
2.3 2.5 2.5 2.8 3.1 3.5 1.5
GBJ3—88
表3—11 砌体结构可靠指标 生产控制 B级 生产控制 B级 施工控制 B级 施工控制 B级
CIB58
标 准
5.67
BS5628
5.98
GBJ3—88
生产控制 B级
施工控
2-1 梁端有效支承长度
0 f
表2-1 系数
1值
完整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202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003-20111总则1.0.1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坚持墙材革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选用结构方案和砌体材料,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下列砌体结构设计,特殊条件下或有特殊要求的应按专门规定进行设计:1砖砌体: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孔砖的无筋和配筋砌体;2砌块砌体:包括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的无筋和配筋砌体;3石砌体:包括各种料石和毛石的砌体。
1.0.3本规范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规定的原则制订。
设计术语和符号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的规定采用。
1.0.4按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执行;墙体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的规定执行;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要求;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1.0.5砌体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砌体结构masonry structure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2.1.2配筋砌体结构reinforced masonry structure由配置钢筋的砌体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是网状配筋砌体柱、水平配筋砌体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砌体柱(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和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的统称。
情境6砌体结构抗震构造要求..

图1—3—12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构造柱的基础处理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 面以下500mm,或锚固于浅于500mm的基 础圈梁之内。
(8)构造柱与墙、圈梁的连接
•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 墙高每隔500rnm设2φ6拉结筋,且每边伸 人墙内不宜小于1m。 •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 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190
21
7
21
7
18
6
-
-
2、多层房屋的最大高宽比
烈度 6 7 8 9
最大高 宽比
2.5
2.5
2.0
1.5
3、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
房屋类别 烈度 6 多层砌体 现浇或装配式钢筋混 凝土楼、屋盖 18 7 18 15 11 8 15 11 7 9 11 7 4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15 屋盖 11 木楼、屋盖 底部框架-抗 震墙 多排柱内框架 上部各层 底层或底部两层
6、其他构造要求
(1)门窗洞口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 6~8度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时不应小于 360mm。 (2)预制阳台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板带可靠连接。 (3)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符合轻质、均匀对称布 置和主体结构有可靠的柔性连接,不得采用嵌砌 砌体墙。 (4)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或桩承台),宜采用同一 类型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上,否则应 增设基础圈梁并应按1:2的台阶逐步放坡。
(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 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 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 拦板。 (4)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 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 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 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masonry structuresGB 50003-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3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9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1998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03-2001,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3.1.1、3.2.1、3.2.2、3.2.3、5.1.1、5.2.4、5.2.5、6.1.1、6.2.1、6.2.2、6.2.8、6.2.10、6.2.11、7.1.2、7.1.3、7.3.2、7.3.12、7.4.1、7.4.6、8.2.8、9.2.2、9.4.3、10.1.8、10.4.11、10.4.12、10.4.14、10.4.19、10.5.5、10.5.6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 3-88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1月10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1998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单位,对《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 3-88 进行全面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新型砌体材料结构的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和试设计,最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组织审查定稿。
砖混结构安全等级和抗震等级

砖混结构安全等级和抗震等级抗震级别一般能够达到5级左右,所以如果地震来的时候超过了6级,这样的房屋就会比较危险。
砖混结构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要求它的抗震防烈度能够达到5级,但是在不同的地区,抗震级别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比如重庆、四川,因为是地震多发带,抗震的级别就要达到6级或者7级。
现在的房屋基本上都是框架结构,家里的自建房基本上采取的是砖混结构,这两种不同的结构抗震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那么砖混结构能抗几级的地震?一、砖混结构能抗几级地震城市建设当中,现在已经很少会使用砖混结构了,不过对于一些农村的房子或者一些城郊的建筑,有些因为建筑时间比较久,所以选择的是砖混结构。
而这样的房屋结构,它的抗震级别一般能够达到5级左右,但是如果地震来的时候超过了6级,这样的房屋就比较危险了。
砖混结构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它的抗震防烈度能够达到5级,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它的抗震级别也会有所区别,比如重庆、四川,因为是地震多发带,所以抗震的级别就要达到6级或者7级。
二、关于房屋抗几级地震1、我们在判断房子是否能够抗地震,这是以抗争列数为标准的。
而商品房的抗震指数一般来说达到了4.0~4.8级左右,主要就是根据它的结构来判断,所以现在的住宅结构就是砖混结构或者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另外就是根据抗震力,按照国际上的标准抗震的指标分为1~8.9级。
2、如果发生了1~3级的地震,对于建筑物没有任何伤害。
但是如果发生了4级的地震,对于有些建筑物就会产生轻微破坏。
5级以上的地震就比较大了,对于建筑物就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对于5级以上的地震一定要考虑到防震的效果。
3、所以现在基本上会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框架结构,抗震级别系数会比较高,比较适合中高层的住宅或者高层的住宅,而砖混结构基本上是一些低层的住宅。
总结:不同的房屋结构,抗震级别也是不同的,现在房屋基本上都要选择框架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才能够在地震的时候起到了抗震的效果,保护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