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词语读音

常用词语读音
常用词语读音

电荷.diàn hè动辄.dòng zhé笃信dǔxìn 对峙duì zhì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 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 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 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 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 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 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 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形容人的成语

形容人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形容人的成语 1、胸有丘壑:比喻思虑深远,胸怀远大。 2、浓眉大眼:(1)形容人的眉目分明,带有英气。(2)长相粗犷豪放。 3、势如奔马:气势如奔腾之马般勇猛威武。 4、朱颜鹤发:形容老人身体健朗。 5、深谋远虑:计划周密而思虑深远。 6、风姿潇洒:形容人的姿容仪态清高绝俗﹑洒脱不羁的样子。 7、能言巧辩:形容口齿伶俐,能言善道。 8、鹤处鸡群:比喻人的仪表、才能超群出众。 9、虎体狼腰:形容人雄壮威猛,气概轩昂的样子。 10、鹤发童颜:形容老人气色好、有精神。 11、大人大量:形容人心胸宽大,不会记恨。 12、料事如神:预测事情的发展非常准确。 13、鹤骨松姿:形容人身体清瘦,外表、气质有仙风道骨之貌。 14、白净面皮:形容脸色干净洁白。 15、燕颔虎须:形容人容貌生得威仪,有富贵之相。 16、大大法法:形容身体高大健壮。

17、三头六臂:比喻人神通广大,力强可畏。 18、乐善好施:指乐于行善,喜好施舍、济助他人。 19、精悍短小:形容人身材矮小,精明强悍。 20、直鼻权腮:鼻子挺直,面颊宽阔。用以形容相貌。 21、魁梧奇伟:形容身材雄伟高大,风格奇特非凡。 22、好模好样:长相端正。 23、心细如发:形容心思极为细密,如头发一般。 24、胸无宿物:比喻为人坦率正直,对人没有成见。 25、一表人物:形容人相貌俊秀,风度翩翩。 26、臂有四肘:比喻不凡的相貌。 27、眉清目秀:形容面貌清明俊秀,长相美丽。 28、彪形大汉:形容身材高大,健壮如虎的男子。 29、施恩不望报:形容人有爱心,而且心胸宽大。 30、胸有甲兵:比喻人有智谋。 31、栋梁之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 32、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正直,没有心机。 33、挺胸凸肚:强壮威武的样子。 34、龙凤之表:形容贵人或帝王的相貌。 35、不怒自威:形容人威严内敛,外表虽然平和,威严自然外现。 36、豹头猿臂:形容人相貌凶猛,体态健硕。 37、翩然俊雅:形容人的外表英挺斯文﹑举止洒脱。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 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 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 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 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 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 一豆羹) 18.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 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

(完整版)形容人的词语和成语

形容人的词语和成语 一、性格指人自身态度和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二、有关性格的词语: 外向善良开朗活泼好动轻松愉快热情可亲豁达稳重幽默真诚豪爽耿直成熟独立果断健谈机敏深沉坚强兴奋热情率直毅力友爱风趣沉静谨慎忠诚友善严肃忠心乐观坦率勇敢自信自立沉著执著容忍体贴满足积极有趣知足勤劳和气无畏务实轻浮冲动幼稚自私依赖任性自负拜金暴躁倔强虚伪孤僻刻薄武断浮躁莽撞易怒轻率善变狡猾易怒多疑懒惰专横顽固猜疑挑衅冷漠虚荣冷淡反覆跋扈自负逆反怨恨鲁莽放任贫乏固执内向脆弱自卑害羞敏感迟钝柔弱畏缩顺从胆小安静寡言保守被动忍让抑郁谨慎胆怯温和老实平和顺服含蓄迁就羞涩忸怩缓慢乏味散漫迟缓罗嗦耐性悲观消极拖延烦躁妥协唠叨好交际善组织有韧性可依赖规范型好心肠善交际无异议竞争性自控性受尊重激励性重秩序有条理聆听者无拘束领导者受欢迎神经质糊涂虫有惰性易兴奋好批评不专注好争吵无目标不宽恕无热忱易激动难预测不合群不灵活喜操纵情绪化大嗓门统治欲强迫性好表现适应能力强工作有效率能克服困难办事认真细心严守秩序有条理善于体察别人常为小事而动感情完美主义者轻率不踏实易见异思迁易轻率作决定语言动作迟缓不易暴露内心活动执拗不灵活适应能力差显得落落寡合不圆滑老练不善言谈交际 三、与性格有关的四字词语: 多重性格乐天达观成熟稳重幼稚调皮温柔体贴 活泼可爱普普通通内向害羞外向开朗心地善良 聪明伶俐善解人意风趣幽默思想开放积极进取 小心谨慎郁郁寡欢正义正直悲观失意好吃懒做 处事洒脱疑神疑鬼患得患失异想天开多愁善感 淡泊名利见利忘义瞻前顾后循规蹈矩热心助人 快言快语少言寡语爱管闲事追求刺激豪放不羁 狡猾多变贪小便宜见异思迁情绪多变水性扬花 重色轻友胆小怕事积极负责勇敢正义聪明好学

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生字词语拼音及解释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词语带拼音及注 释 整理:熊威 2017年11月11日 第1课春 朗润.()嫩嫩.()迷藏.()宛.转()卖弄.() 应和.()嘹.亮()烘.托()静默.()健.壮() 窠.巢()黄晕.()嗡嗡()酝酿.( ) 抖撇.()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第2课济南的冬天 镶()着落 ..()慈.善()肌肤.()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响.晴() 第3课雨的四季 棱.镜()静谧.()高邈.()莅.临()造.访() 吝啬 ..()菜畦.()化妆.()粗犷.()干涩.() 草垛.()花苞.()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第5课秋天的怀念 仿膳.()憔悴.()瘫.痪()暴怒.()侍.弄()捶.打()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第6课散步 信.服()分歧.()取决.()一霎.()粼粼() 各得其所: 第7课散文诗两首 匿.笑()花瑞.()菡萏 ..()攲.斜()徘.徊()遮.蔽()荫庇.()姊.妹()沐浴.()祷.告()心绪.()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轻捷.()桑椹.()斑蝥.()攒()收敛.()确凿.() 宿.儒()鉴.赏()倘.若()拗() 盔.甲()寻觅.()倜傥 ..()淋.漓()和蔼.()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感慨.:()搓捻 ..()绽.开()争执.()惭愧.()悔.恨()激荡.()奥秘.()拼凑.()企盼.()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 小心翼翼: 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恍然大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第12课纪念白求恩 殉.职()狭隘.()热忱.()出路.()鄙.视()派遣.()冷.清()纯粹.()极端.()

常见文言文词语解释

常见文言文词语解释 一、七年级上 1、说:通“悦”,愉快。 2、愠:生气。(人不知而不愠。) 3、信:真诚,诚实。(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罔:迷惑。(学而不思则罔) 5、殆: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6、是:此,这。(是知也) 7、其:大概,也许。(其恕乎。)8、女:通“汝”,你。9、省:反省。(三省)10、徐:慢慢地。(徐喷以烟)11、方:正。(方出神) 12、恒:经常。(数年恒不一见)13、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顾惊疑)14、无何(未几):不久,不一会儿。15、始:才。(始悟) 16、裁:通“才”。(裁如星点)17、凭:靠着。(或凭或立) 18、逾时:过了一会儿。19、倏忽:突然。20、危:高。(危楼)21、俄而:不久,一会儿。22、拟:相比。(差可拟) 23、期:约定。(期行)(期日中)24、委:丢下、舍弃。(相委而去) 25、去:离开。(相委而去)(舍去)26、引:拉。(下车引之)(引弦而战) 27、顾: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28、乃:才。(乃至) 29、不:通“否”。(尊君在不)30、智:以……为聪明。(其家甚智其子) 31、①果:果然。②亡: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 32、①雨:下雨。②坏:毁坏。(天雨墙坏) 33、亡:逃跑。(马无故亡而入胡)34、居:经过。(居数月) 35、吊:对不幸者表安慰。(人皆吊之) 36、将:带领。(其马将胡骏马而归)37、何遽:怎么就。(此何遽不为福乎) 二、七年级下 1、隶:属于。(世隶耕) 2、尝:曾经。(未尝识书具) 3、异:对……感到诧异。(父异焉) 4、是:这。(自是) 5、就:完成。(立就) 6、奇:对……感到惊奇。(邑人奇之) 7、或:有的人。(或以钱币乞之)8、利:认为……有利。(父利其然也) 9、称:相当。(不能称前时之闻)10、泯然:消失。(泯然众人矣) 11、卒:最终,终于。(卒之为众人)12、固:本来。(固众人) 13、惟:只。(惟闻女叹息)14、市:买。(愿为市鞍马) 15、旦:早晨。(旦辞爷娘去)16、但:只。(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当涉猎) 17、①郭:外城②。扶将:扶持。(出郭相扶将) 18、涉猎:粗略的阅读。(但当涉猎)19、乃:于是,就。(蒙乃始就学) 20、见:了解。(见往事耳) 21、①及:到了……的时候。②过:到。(及鲁肃过寻阳) 22、更: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3、会:适逢,正赶上。(会宾客大宴) 24、施:设置,安放。(施八尺屏障)25、既而(未几):不久。 26、一时:同时。(一时齐发)27、毕:全,都。(众妙毕备) 28、少:稍微。(意少舒)29、中间:其中夹杂着。 30、曳:拉。(曳屋许许声)31、虽:即使。(虽人有百手) 32、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33、奋:扬起,举起。(奋袖出臂) 34、股:大腿。(两股战战)35、①几:几乎。②走:跑。(几欲先走)(逐走)36、绝:断。(地维绝)37、止:通“只”。(止有剩骨)(止增笑耳) 38、①并:一起。②故:旧,原来。(两狼之并驱如故) 39、缀:连接,这里指紧跟。(缀行甚远)

文言文 词语解释大全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形容人的成语贬义词

形容人的成语贬义词 导读:1、[豺狼当道]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2、[豺狼横道]横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3、[狐唱枭和]比喻坏人互相呼应。 4、[蝇粪点玉]点:斑点,引伸为污辱、玷污。苍蝇粪玷污了美玉。比喻坏人诬陷好人。 5、[鼠凭社贵]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坏人仗势欺人。 6、[狼前虎后]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7、[狼奔鼠偷]形容坏人到处扰乱。 8、[豺狼野心]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 9、[狗口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10、[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11、[蜂目豺声]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12、[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13、[狂犬吠日]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 14、[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15、[狼突鸱张]像狼一样奔突,像鹞鹰一样张开翅膀。形容坏人猖狂嚣张到了极点。 16、[上窜下跳]比喻坏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17、[蠹居棋处]比喻坏人深入社会,散布各处。

18、[狗仗人势]仗:倚仗、仗势。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 19、[狗仗官势]比喻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 20、[豺虎肆虐]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 21、[狐狸尾巴]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成为妖的标志。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 22、[兴妖作怪]比喻坏人破坏捣乱,或坏思想扩大影响。 23、[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24、[蠹居棊处]蠹居:像蛀虫一样,深居在蛀坏的器物里。棊:同“棋”。像蛀虫一样深居,像棋子一样密布。形容坏人隐蔽很深,散布在各个要害地方。 25、[猖獗一时]猖獗:凶猛而放肆。形容坏人或反动势力一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 26、[狗口里生不出象牙]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27、[狗傍人势]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同“狗仗人势”。 28、[狗急跳墙]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 29、[阴魂不散]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看拼音写词语有答案

第一单元看拼音写词语 姓名组名 tuō xià bīnɡ dònɡ xiǎo xī mián huā tàn tóu (脱下 ) ( 冰冻 ) ( 小溪 ) ( 棉花 ) ( 探头 ) dònɡ yáo yěwài duǒ zài jiě kāi wèi lái ( 动摇 ) ( 野外 ) ( 躲在 ) ( 解开 ) ( 未来 ) zhuī shànɡ qù diàn zhǔ kū huánɡ xú xú shànɡ shēnɡ( 追上去 ) ( 店主 ) ( 枯黄 ) ( 徐徐上升 ) shāo huǒ ɡuānɡ rónɡ cài huā zhùsù shān ɡānɡ( 烧火 ) ( 光荣 ) ( 菜花 ) ( 住宿 ) ( 山冈 ) shì jiè hōnɡ dònɡ sǔn yá hǎn jiào hū huàn ( 世界 ) ( 轰动 ) ( 笋芽 ) ( 喊叫 ) ( 呼唤 ) dì di ɡēɡe ɡǔ tou chōu shuǐ ɡuǎi zǒu ( 弟弟 ) ( 哥哥 ) (骨头 ) ( 抽水 ) ( 拐走 ) jiāo shuǐshāo huǒ zhōnɡ yú ān jìnɡ tǎnɡ xià(浇水 ) ( 烧火 ) ( 终于 ) ( 安静 ) ( 躺下 ) xiè xie jiàn jiɑn wēi xiào wēi fēng (谢谢 ) (渐渐 ) ( 微笑 ) ( 微风 ) 默写古诗:《草》《宿新市徐公店》————————————————————————————————————————————————————————————————————————————————————————————————————————————————————

词语带拼音

工ɡōn ɡ 厂chǎn ɡ 生shēn ɡ 产chǎn 介jiè 意yì 农nón ɡ 业yè 科kē 技jì 纺fǎn ɡ 织zhī 科kē 学xué 技jì 术shù 历lì 史shǐ 消xiāo 灭miè 克kè 服fú 化huà 石shí 现xiàn 代dài 代dài 表biǎo 子zǐ 孙sūn 植zhí 物wù 水shuǐ 杯bēi 事shì 件jiàn 必bì 训xùn 记jì 住zhù 功ɡōn ɡ 能nén ɡ 漂piāo 浮fú 飘piāo 浮fú 事shì 情qín ɡ 海hǎi 岸àn 波bō 纹wén 桥qiáo 洞dòn ɡ 倒dào 影yǐn ɡ 游yóu 玩wán 游yóu 戏xì 圆yuán 形xín ɡ 包bāo 围wéi 帮bān ɡ 助zhù 晒shài 干ɡān 水shuǐ 池chí 浮fú 力lì 灾zāi 害hài 害hài 怕pà 黑hēi 夜yè 机jī 器qì 合hé 并bìn ɡ 夜yè 晚wǎn 喜xǐ 欢hu ɑn 重zhòn ɡ 要yào 味wèi 觉jué 轻qīn ɡ 松sōn ɡ 刻kè 苦kǔ 群qún 众zhòn ɡ 长chán ɡ 久jiǔ 在zài 乎hu 至zhì 于yú 生shēn ɡ 死sǐ 弯wān 腰yāo 捡jiǎn 起qǐ 颗kē 粒lì 被bèi 动dòn ɡ 失shī 去qù 知zhī 觉jué 扔rēn ɡ 掉diào 眼yǎn 睛jin ɡ

纸zhǐ 船chuán 味wèi 觉jué 纸zhǐ 张zhān ɡ 眼yǎn 神shén 羽yǔ 毛máo 带dài 领lǐn ɡ 捉zhuō 虫chón ɡ 真zhēn 理lǐ 活huó 跃yuè 蹦bèn ɡ 跳tiào 机jī 灵lin ɡ 清qīn ɡ 晨chén 草cǎo 丛cón ɡ 牢láo 记jì 拍pāi 球qiú 保bǎo 护hù 食shí 物wù 公ɡōn ɡ 鸡jī 花huā 猫māo 爱ài 护hù 小xiǎo 舟zhōu 乘chén ɡ 客kè 音yīn 乐yuè 声shēn ɡ 音yīn 请qǐn ɡ 客kè 如rú 何hé 何hé 处chù 汪wān ɡ 洋yán ɡ 年nián 份fèn 粉fén 笔bǐ 昨zuó 天tiān 晴qín ɡ 天tiān 姑ɡū 娘ni ɑn ɡ 姐jiě 妹mèi 读dú 书shū 粉fěn 红hón ɡ 寻xún 食shí 哭kū 闹nào 良lián ɡ 好hǎo 食shí 物wù 双shuān ɡ 手shǒu 体tǐ 操cāo 操cāo 场chǎn ɡ 场chǎn ɡ 地dì 户hù 口kǒu 亚yà 军jūn 角jiǎo 落luò 周zhōu 围wéi 病bìn ɡ 床chuán ɡ 开kāi 始shǐ 生shēn ɡ 病bìn ɡ 张zhān ɡ 开kāi 美měi 丑chǒu 永yón ɡ 远yuǎn 饥jī 饱bǎo 温wēn 暖nuǎn 暖nuǎn 和huo 贫pín 穷qión ɡ 富fù 有yǒu 吃chī 饱bǎo

文言文词语的理解技巧

技巧链接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 《考试大纲》中的这条要求,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讲,“常见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了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辨析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文言实词方面的知识。 1.古今异义 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不相同的词为古今异义,其词义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中的“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例如,“穷”在古代有阻塞不通、生活困难、不得志、不显贵以及穷尽、穷究等多种义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的“穷”,用的就是不得志、不显贵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 (3)词义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现在则指鼻涕;“偷”在古代是苟且、马虎或刻薄、不厚道的意思,后来则转移为偷盗。 (4)词义弱化。例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例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先帝在时,每与臣论及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例如,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在古代表示社会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本来没有贬义,但现在却用来表示道德败坏、品行恶劣,变成纯粹的贬义词了。 (7)名称说法改变。例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等。 2.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最为常见。一般说来,一个词不管有多少个义项,总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其他义项都是从这个基本的义项中引申出来的,而且各个义项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以“兵”为例,兵的基本意义是武器,由武器引申到使用武器的兵士,由兵士的集合引申到军队,由军队引申到战争,由战争引申到作战策略,引申到军备,等等。在分析词义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二) 1.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意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 (1)两个语素意义上相对。例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句中的“异同”用义偏在“异”,不在“同”。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例如: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意义,“圃”只作陪衬。

(完整版)形容人的词语

形容人的成语 3楼 忍耐 忍气吞声忍辱含羞忍辱负重唾面自干委曲求全 其他 人弃我取山高水长知书达礼 ⑿团结 团结 打成一片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坚如磐石精诚团结磐石之固铜墙铁壁同心同德同心合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众人拾柴火焰高 齐心 和衷共济戮力同心齐心协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同心协力一体同心一德一心一心一德众擎易举 帮助 博施济众打抱不平济困扶危济弱扶倾解囊相助救困扶危相濡以沫夏雨雨人燮理阴阳抑强扶弱以沫相濡治病救人助我张目左提右挈 同甘苦 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同生死,共存亡同呼吸,共命运休戚相关休戚与共有福同享其他 和而不同如左右手天下一家息息相关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心照神交血肉相连意气相投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志同道合周而不比 ⒀才能 才学 八斗之才才高八斗学问深广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学多才博古通今辩才无碍不栉进士才貌双全才气过人藏龙卧虎沧海遗珠出将入相出类拔萃出口成章踔绝之能大才盘盘德才兼备登高能赋栋梁之材斗南一人斗酒百篇多才多艺风流才子风华绝代凤毛麟角高才疾足高足弟子国士无双和氏之璧鹤鸣九皋后起之秀锦心绣肠金声玉振金玉满堂看杀卫玠经天纬地麟风龟龙灵蛇之珠梦笔生花面壁功深妙手丹青莫测高深南州冠冕南金东箭能事毕矣能者多劳牛刀小试女中尧舜旁求俊彦弸中彪外七步之才被褐怀玉千里之足强将手下无弱兵巧同造化三寸之舌三头六臂扫眉才子珊瑚在网神工鬼斧升堂入室淑质英才腾蛟起凤文武双全文不加点五言长城下笔成篇下笔成章下笔千言贤良方正新硎初试雄才大略秀出班行药笼中物衙官屈宋游戏三昧一技之长一目十行一世之雄一柱擎天倚马可待有脚书橱隐若敌国玉堂金马困任授官真才实学直谅多闻智勇双全着手成春卓尔不群左宜右有 智谋 将计就计举无遗策老谋深算盘马弯弓旁敲侧击千方百计穷寇勿追权宜之计人定胜天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神机妙算神通广大文韬武略万全之策胸中甲兵研桑心计以一持万运筹帷幄遵时养晦足智多谋 聪明 别具只眼冰雪聪明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独具只眼耳聪目明告往知来过目成诵过目不忘见微知著料事如神明见万里讷言敏行人中骐骥生而知之未卜先知先知先觉

读音词语

一、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迂.回(yǔ y ū)暖和.(hé huo)情谊.( yí yì)脊.梁(jǐjí)气氛.( fēn fèn )尴尬.( gā gà)炽.热(zhì chì)充沛.(fèi pèi )凹.凸(ǎo āo ) 开凿.(záo zháo )媒.体(méi měi )寝.室( qín qǐn )蚂蚱.(zhà zà)河蚌.( bang fēng)樱.桃(yíng yīng)倭.瓜( wěi wō)天赋.( fù wǔ)窘.况( qióng jiǒng)柑.橘(gǎn gā)收敛.(liǎn jiǎn )青稞.( k è kē)哽噎.(yē yè)募.捐(mù mò)上卿.(jí qīng)水寨.(zhài zài )弓弩.(nú nǔ)诡.计(wēi gu ǐ)霹雳.(lí lì)报刊.( kān kǎn)警惕.(cì tì)抖擞.(shǒu sǒu)吐痰.(tán yán )保姆.( mǔ mǒ)雇.主(g ù guò)巨蟒.(mǎng máng)篝.火(gōu guō)匕.首( bì bǐ)都.督( dōu dū)应.接不暇(yīng yìng)囚.犯( qiú qóu)诸.位( zhù zhū)清平乐.( lè yuè)莞.尔一笑( w ǎn wán)粗犷.( guǎng kuàng)迸.裂( bèng pèng) 发怔.( zhēng zhèng) 扳.动( bān bāi)含情脉.脉( mài mò) 二、擦亮眼睛,圈出广告中的错别字,将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括号 中。 (1)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2)眼睛广告:一明惊 人() (3)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文言词语注音及解释

于玃【yú jué】:未祥何物,可能是喜鹊。例:~识往,归终知来。 厥初【quē chū】:那个最初时代。例:~邃古,民无阶级。 靦然【tián rán】:面目具备的样子。例:余虽~而人面哉,吾犹禽兽也。 旋旆【xuán pèi】:撤军。例:魏式干木,锐寇~。 缞麻【cuī má】:古时的丧服,以麻布制成,披在胸前。例:~在身,不成丧至毁者…… 毁瘠【huǐ jí】:因父母去世,过度悲哀而导致身体瘦弱。例:居亲丧皆~逾制。 含章【hán zhāng】:胸怀美才。例:古今之惑,~括囊。 踸踔【chěn chuō】:行为独特放浪的样子。例:犹以~自病,得失财不相补。 阘茸【tà róng】:低劣平庸。例:竞逐其~之徒。 从肆【zòng sì】:放纵恣肆。例:~邪僻。 驽薾【nú nié】:疲惫的劣马。例:不以~服鸾衡。 刍荛【chú ráo】:割草打柴的人。例:先民有言,询于~。 禘祫【dì xiá】:古代祭祀台。例:~之法。 鞫誓【jū shì】:内容贫乏枯燥的誓言。例:军旅之~。 骅騄【huá lù】:骏马名。例:~迹于千里之途。 衮藻【gǔn zǎo】:衮服上的花纹。例:群色会而~丽。 紬绎【chōu yì】:本指抽丝,这里引申为阐发思想。例:其所~也妙。 慺诚【lóu chéng】:真心实意。例:~以为尔。 疑断【nǐ duàn】:一斩即断。极言刀锋之锋利。疑,通“拟”,指向。引申为击斩。例:~之剑。《大玄》【tài xuán】:书名,即《太玄》 枳棘【zhǐ jí】:两种长刺的灌木。比喻坏人。例:殖~而剪椒桂。 轻侻【qīng tuò】:轻佻狂放。例:骄矜~者。 磐马【pán mǎ】:骑马奔驰。例:~弄矟。 扆闼【yǐ tò】:这里泛指宫中的门户。例:飞锋荐于~。 斥鴳【chì yàn】:沼泽中的一种小鸟,比喻小人。例:鸳凤卷~于丛棘。 升合【shēng gě】:古代计量单位,比喻数量很少。例:饥士不蒙~之救。 帑藏【tǎng zàng】:国库,这里泛指仓库。例:各珍陷于~。 葭莩【jiā fú】:芦苇里的薄膜。比喻非常的微薄。例:无~之薄。 彍弩【kuò nǔ】:拉开的弓弩。例:危机急于~。 贡楛【gòng hù】:本指进贡以楛木为杆的箭。这里泛指进贡的物品。例:~盈庭。 輷磕【hōng kē】:象声词。形容雷声。例:殷雷~于龙潜之月。 舆榇【yú chèn】:用车子拉着自己的棺材。例:而孙氏~。 原菽【yuán shū】:原野中的豆子。例:播~之与与。 麰秬【móu jù】:泛指谷物。例:收~之千仓。 荼蓼【tú liǎo】:两种野菜名。例:~之味不能甘其口。 鹡鸰【jí líng】:一种小鸟名。例:~傲蓬林以鼓翼。 藜湌【lí cān】:野菜饭。例:余虽~之不充。 哿矣【gě yǐ】:可以了,不错了。哿,可以。例:《诗》美“~” 鱣鲔【zhān wěi】:两种体型较大的鱼。例:垂饵香则~来。 筐篚【kuāng fěi】:竹筐,代指竹筐装的礼物。例:~实者,进于草莱。 嶵巍【zuì wēi】:高峻的样子。例:洪涛~。 行潦【háng lǎo】:路上的积水。例:是以~集。 瑚簋【hú guǐ】:两种礼器。例:器非~。 鹪鹩【jiāo liáo】:小鸟名。例:是以~倦翮。

形容有内涵的成语

形容有内涵的成语 篇一:形容人优点的词语四 形容人优点的词语四 活泼,开朗,稳重,美丽,大方,有智慧,有毅力,勇敢,自信,坚强,理智,冷静,有活力,有干劲,浪漫,和谐,团结,善良,有气质,有才华,漂亮,可爱,羞涩,细致,耐心,热情,认真善良,刻苦,勤奋,有诚信,乐于助人,大方,无私,宽容,自信,乐观,不服输,坚强,勇敢,开朗,同情心,认真,理智,耐心,谦虚,有孝心正直乐观善良大方宽容热心 勤劳自信坚强谦虚忠实坦诚 稳重成熟认真温柔善解人意。。。优秀,聪明,棒 描写人物相貌的词语:膀大腰园、披头散发、虎背熊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鹤发童颜、眉清目秀、美若天仙、貌美如花、貌若潘安、仙风道骨、端庄秀丽、骨瘦如柴、文质彬彬、满脸横肉、气度不凡 正义老实憨厚单纯真诚伟大老练 万民称颂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冰魂雪魄不同流俗高风亮节高节清风高情远致高人雅士高山仰止厚德载物怀瑾握瑜敬老尊贤积善成德敬贤礼士麟凤龟龙澧兰沅芷兰心蕙性兰芝常生涅而不缁 形容人的·相貌·的成语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美如冠玉眉目如画出水芙蓉如花似玉虎背熊腰心宽体胖衣冠楚楚国色天香眉清目秀鹤发童颜亭亭玉立憨态可掬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相貌堂堂容光焕发冰肌玉骨如花似玉婀娜多姿 形容人的·品格·的成语 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力挽狂澜风流倜傥正人君子赞声不绝内心赞许击掌叫绝传诵不绝高风亮节叹为观止万民称颂光明磊落歌功颂德文质彬彬堂堂正正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善解人意开朗乐观真诚热情心地善良谦恭有礼彬彬有礼虚怀若谷严于律己雍容大度热情洋溢从容自若诚挚温厚谦让勤恳耿直顽强刚毅心灵手巧助人为乐 好学不倦兢兢业业锲而不舍能言善辩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百折不挠 不耻下问 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俊逸非凡秀外慧中冰清玉洁眉清目秀冰雪聪明颇具才干聪慧聪颖机灵机敏足智多谋 真精神.能干.可爱.活拨.善良. 细心.等等褒义的形容词都可以 工作认真效率高待人诚恳 吃苦耐劳善良开朗人际关系好 工作出息谨慎细心口才好 人品好诚实有文采有内涵

常用拼音词语

一、汉语拼音的声母(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二、汉语拼音的韵母(24个) (一)单韵母(6个):a o e i u ü (二)复韵母(9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三)鼻韵母(9个) (前鼻韵母5个) 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4个) ang eng ing ong 三、音节: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 调号中(zh ōng) 声母韵母 四、零声母:阿(a ) 安( an) 五、拼读方法, (一)两拼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gòu zào qūgǎn 构造驱赶 (二)三拼法:声轻介快韵母亮,三音连读很便当。qiǎo miào huáng guā巧妙黄瓜

六、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n yin yuan ying 七、《汉语拼音字母表》 (一)大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二)小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八、音序:字母表的顺序 (一)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淄( Z )博( B ) 知( Z )识( S ) (二)排序:“赵钱孙李”按字母表顺序排:( ZQSL---LQSZ) 九、大写字母的用法。 (一) 一个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Yìtiáo dàyúyóu Dào hǎi dǐqùle。 会议室开门了。 (二)诗歌每一行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Chuáng qián mǐng yuèguāng, Yíshìdìshàng shuāng. 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其解释 悬赏分:100 - 解决时间:2009-4-18 12:18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其解释(越多越好) 提问者: 贝贝sgdtc - 三 级 最佳答案 九年级下册的附录就有了,你可以对照着看书下的注解,这样记忆比较牢靠.又复习了一遍课文,何乐而不为呢?你还要注意一些字词所有意项套下去都不合理的话,那就是通假字的可能.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