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马格利特的作品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大视野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马格利特的作品赏析

张艺

雷内·马格利特(1898-1967),比利时人,超现实主义大师。他那

严峻的思想、哲学家的气质、奇诡神秘的画面、丰富多变的想象力,对

现代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出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这个最初由十八

个人参加的文学运动在法国诞生后,就以其独特的思想与思维方式

给法国文坛注入了生机。它的影响波及英国、比利时、西班牙、巴西、

美国等许多欧美国家,随着超现实运动的蓬勃发展,在亚洲的日本也

曾出现了超现实主义团体。超现实主义不仅出现在诗歌、戏剧、电影、

绘画等艺术领域,并且还渗透到当时许多西方人的思想行为之中,是

西方文化艺术发展史上重要流派之一,是二十世纪一种不可忽视的

文化现象。

“超现实主义”一词是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首创,他在谈到自

己的“超现实主义戏剧”《蒂蕾西娅的乳房》时说:“当人想要模仿行走

时,却创造了完全不像腿的车轮,这样,他便不知不觉地做了超现实

主义的事情。”这就告诉我们,人即使是模仿自然,也应该充分发挥人

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不可一味刻板地照搬自然。超现实主义不满足于

对社会现实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他们在探求改变这种社会现实的

过程中,重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和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他们希

望通过这种研究找到解决人生问题的钥匙。超现实主义脱胎于“达达派”,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基础又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使

人摆脱理性的、道德的、乃至心理上的束缚,获得人生完整意义上的

自由。

可以说,超现实主义的鼎盛时期是1924年至1926年,即在其领

袖人物布雷东两次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之间。在超现实主义运动中,

意大利画家契里柯是个重要的领袖人物,他是超现实主义成员的偶

像。他指出:要使艺术作品永远不朽,就必须跳出正常人的境界,排除

269

贰零壹零年第贰期

理性的、逻辑的思维状态,在梦境和孩童的精神状态下进行绘画。马格利特深受他的思想影响,从1926年起,逐步打破对形式技巧的拘泥,追求超出绘画本身的奇特诗意,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作为自己高超的创作进行构图绘画。

马格利特是位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总是渴望过一种没有变化的、没有风格的平淡生活,力图在外表上不引人注目。但他的绘画却有着强烈的冲突性和分裂性。他表现了原始与梦幻、两性与死亡、荒诞与超越等多种意识的体验,他是那种真正的波德莱尔式的英雄,他把哲学引入到绘画领域,以哲学的思辨及坚韧的品性在孤独中自得其乐。他喜欢把熟悉的事物进行另类的组合,从而达到截然不同的表现效果,他认为“是”与“非”都很重要,其绘画创作意在抨击社会的预定思想和感觉。研究他的作品似乎是窥视一个哲学家的理智与追求的心灵,而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对审美和绘画的关注,实际上艺术的探索和科学的探索是一个道理,只是采取的形式不同而已。

马格利特的作品具有永恒性和时间凝固的感觉,他喜欢在不同时间反复创作一组略有变化的同一内容的画,以此来表现他透彻、冷峻的思考。他属于那种以具体的梦幻般的意象为具体特征的具象超现实,而不是象米罗、马塔那种抽象的超现实。他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孤立的处理构图;2混合或变更事物;3改变对象位置、尺度和质地来创造一种冲突;4偶然巧合与矛盾对立;5双重视觉形象与概念的两极性。他作品的这些属性彻底摧毁了传统意识中把理性与疯狂、严肃与幽默、梦幻与清醒截然分离的做法,从而改变了艺术家只能在外部世界发现艺术原型,独辟蹊径的赋予了表象世界的诗意和神秘。这种诗意的神秘可以解释为多种东西,却不是解释神秘本身。

马格利特通过绘画探索对象之间的潜在关系,如作品《风景》、《鞋与脚》等。这期间他也受到无声电影与侦探小说的影响,运用复合、叠透的形象作了不少拼贴画,并全神贯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界限,创造了动物与植物、解剖学与植物学的混合物。他认为能引起某些事物的巧合,比把它们归纳为生活经验更为奇特和神秘。马格利特的多数创作主题出现在三十年代,后来的作品只是这些创作的成熟发展。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演变,他的作品中有许多表现同一思想主题的画面,代表作品有《假面镜》、《自由决定》、《强奸》、《夸大幻想狂》等。

马格利特是一位先驱,他的作品解决了在想象透视上引出的一连串问题,导致了表现幻觉的传统技巧的崩溃。1965年在《自由决定》作品里,森林中出现一个迷路的身着骑装女子形象,马被树木截成几段,忽隐忽现,即象是在树的前面,又象是在树后面,人即象是在树干之前,又象是镶在树干上。他暗示出,在面对真实空间与幻觉空间时,有些矛盾是无法调和的。他发现了现实与幻觉之间的矛盾张力,同时也提出了“内部”与“外部”的辨证主题。我们知道顿悟是格式塔心理的一种形式,它产生于对一种新关系的突然接受。这种顿悟是由视觉接受和心灵接受相结合而构成的,这正是马格利特成功形象的基础。他表现的物象具有超常性,如:岩石的特征是沉重而静止的,而在他的画中,岩石却象云朵漂浮在空中,犹如太空宇航员登上月球时的感觉,这也印证了现代物理学的原理。由此可见,他的许多想象并非是不可能的,大自然以如此类似的方式产生了合乎其本身规律的奇迹,马格利特所表现的神奇与科学的典型同样的接近,与大自然显示的状态互相吻合。马格利特以严格的技巧、精心的描绘、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而,使他的艺术风格有别于他的伙伴,确定了他在超现实队伍中的显著地位。

马格利特认为艺术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对平常感觉的挑战,他的思维方式及表现手段对现代艺术有如下几点启示:

其一是相反相成的处理视觉形象,引导

270

人们从相反的角度看问题,这种对立的画面设计常引起人们的反思,把人们的思维引向平时人们不太注意的隐蔽角落,提醒人们那些表面不合理的因素中蕴藏合理的因素。1928年,其作品《巨人的时代》就显示了这种矛盾性,主体形象一半是女人,另一半是男人,两者容为一体,画面一面很亮,另一面很暗,阴阳共处如昼夜一般循环往复,1957年的《现成物》也体现了这种思想,这种艺术表现被引用到广告设计上,通常,人们将这种表现手法称为“矛盾空间”。

其二是对传统的事物及认识进行批判性的挑战,引导人们敢于用逆向思维来处理视觉形象,对已有的习惯及权威的认识进行理性的剖析。使人们既有勇气怀疑现有的事物及认识,又有勇气面对公众的诧异与耻笑,坚定信念、坚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其三是奇妙的想象力、独特的神秘性。现代艺术为了吸引大众,总要在创意、造形、色彩及材质等方面追求新颖奇特的视觉效果,以此来满足现代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马格利特在1928年创作的《假面镜》中,用诺大的空间里精确地再现了人类的眼睛及眼球里显现的蓝天白云,使自然的眼睛与反射出的自然景致产生了意乎寻常的视觉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辽阔的天空,眼睛象一面镜子,它能摄下眼前的境象,特工人员可以根据死者眼球的残象,找到凶手的形象及第一作案现场。马格利特在这幅画中大胆的夸张了某些因素,同时又减弱了某些因素,并把他们放置在一起,使自然与非自然、现实与非现实被魔术般的混合起来,使画面呈现出多种合理的判断结果。可见,作者对物象之间的悖谬并置有着深思熟虑的把握,其高度的写实手法又使这种幻觉产生了更真实可信的效果,让人们产生了更多的想象和联想。

其四是人类潜意识的视觉透视。潜意识是一种不自觉的无意识思维,它蕴藏着个人耳闻目睹的知识和各种经验,潜藏着人类种族的祖先所体验过的知识与情感,这种代代相传的种族体验根深蒂固地潜藏在意识深处,一遇机会潜意识就会冲破意识,去影响人们的思维与行动。马格利特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心理分析创造性的表现在画面上,剖析了人们的深层心理的及白日梦的幻觉,形象化的表现出潜意识与灵感思维之间的关系,肯定了人们潜意识的微妙作用。

马格利特以其顽强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给现代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人们的思维空间与视觉空间,他独特深沉、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逼真精到、奇妙神秘的哲理表现给世界艺术史上留下灿烂的光辉。

张艺中州大学

参考文献:

①[美]苏子·嘉见丽著,舟子译,马格利特[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9.9

②[英]尼古斯·斯坦戈斯著,侯汉如译,现代艺术观念[M],成都:四川美

术出版社,1988

③[德]瓦耳特·赫斯著,宗白译,欧洲现代画派画论,[M],南宁: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④[法]伊沃纳·杜布莱西斯著,老高放译,超现实主义,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1988.11

文学大视野

2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