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简介

黄瓜简介
黄瓜简介

黄瓜简介

本文是关于黄瓜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黄瓜,葫芦科甜瓜属植物。也称胡瓜、青瓜。果实颜色呈油绿或翠绿,表面有柔软的小刺。中国各地普遍栽培,可大面积露养,也可小范围栽培。阳台种植也是不错的选择。

黄瓜别名

胡瓜、青瓜

黄瓜形态特征

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茎、枝伸长,有棱沟,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须细,不分歧,具白色柔毛。

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两面甚粗糙,被糙硬毛,裂片三角形,有齿;有时边缘有缘毛,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弯缺半圆形,有时基部向后靠合。雌雄同株。

黄瓜生长习性

中国各地普遍能种植黄瓜,现广泛种植于温带和热带地区。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

黄瓜护理技巧

温度

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生育适温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最适宜的昼夜温差10~15℃。黄瓜高温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现高温障碍,低温-2~0℃冻死,如果低温炼苗可承受3℃的低温。

光照

华南型品种对短日照较为敏感,而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已成为日照中性植物。多数品种在 8~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水分

黄瓜产量高,需水量大。适宜土壤湿度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

土壤湿度60~70%,结果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土壤湿度80~90%。黄瓜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很容易发病,造成减产。

土壤

黄瓜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宜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一般喜欢pH 5.5~7.2之间的土壤,但以PH值为6.5最好。

黄瓜的价值

观赏:阳台上种植一株黄瓜,不仅可当绿植观赏,还能看到小黄花,然后看到小黄瓜。

食用:黄瓜在夏季的时候,成熟了,采摘下来,生吃,凉拌,都是避暑方式之一,与夏日酷热一战到底。

面膜:将黄瓜切成薄薄的圆片,敷在脸上,体验清凉的同时,达到护肤的效果。

最新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实验一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张宪政,1992)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反映植物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大小,比值高则大,则反之。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 三、实验步骤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2~0.3g,加乙醇10ml,提取直至无绿色为止。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四、实验结果按计算 丙酮法(Arnon法)【可以用于丙酮乙醇混合法和80%丙酮提取法的计算】 叶绿素a的含量(mg/g)=(12.71?OD663 – 2.59?OD645)V/1000*W 叶绿素b的含量(mg/g)=(22.88OD645 – 4.67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8.04?OD663 +20.29?OD645) V/1000*W 按Inskeep公式 叶绿素a的含量(mg/g)=(12.63?OD663 – 2.52?OD645)V/1000*W 叶绿素b的含量(mg/g)=(20.47OD645 – 4.73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7.90?OD663 + 17.95?OD645) V/1000*W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大全_百度文库.

1、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60-100次/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140/90mmHg,不低于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1.054--1.062 女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男(4.0--5.5×10^12/L(4.0--5.5×10^6/ul 女(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 男0.4--0.5(40--50vo% 女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 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 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V: 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 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 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 白细胞数: (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ul 出血时间:(Duke法1--3min(lvy法0.5--6min 凝血时间: (毛细管法3--7min (玻片法2--8min (试管法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 30--60min开始回缩,18h后明显收缩,24h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5--45sec 凝血酶时间: 13--17sec 复钙时间: 1.5--3min 2、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正常值在4--6min内,基质血浆凝固时间为9--11sec。病人标本与基质血浆混合后的最短时间比正常值>5sec表示不正常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10--15sec 全血凝块溶解试验: 正常人在24--48h内不发生溶解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正常>120min,可疑70--90min,阳性<70min 纤维蛋白溶酶活性:0--15% 纤维蛋白溶酶原:6.8--12.8U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阴性

黄瓜广告

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 第一、有机食品Organic Food 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生产出来的经过有机农产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的一切农产品。 有机农业 是一种消耗少、效率高、能持续导向环境良性转化的最佳农业生产系统(FAO)。 是一种完全不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 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欧盟 有机农业2092/91号标准 涵盖了未加工的农作物产品和加工的主要由植物配料生产的食品类,动物产品。 种子、营养繁殖器官和秧苗均须来源于有机农业。 欧盟ECOCERT国际生态认证中心 第三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途径: 一是整个国家建立了一个欧盟认可的生产体系; 二是可通过欧盟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予以颁证。 德国 根据欧盟有机农业2092/91号标准,专门成立了“有机农业工作组”。 负责制定德国有机农业实施细则, 建立有机农业标准体系, 对有机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 提出从非欧盟国家进口有机食品的要求。 德国政府对有机农业生产进行补贴 日本 1971年成立了有机农业研究会, 对一些农产品使用“有机”或者“自然”农业的标记。 1993年就推出了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 对蔬菜、大米等实行“有机食品”认证制度。 2002年起对肉、蛋等畜产品也实行“有机食品”认证制度。 瑞士 有机农业监测体系:是政府根据欧盟法律正式批准,IFOAM认可的瑞士农产品监测机构。 IFOAM-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al Movements) 奥地利

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指标

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指标 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60-100次/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140/90mmHg,不低于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65--90ml/kg, 全血比重:男1.054--1.062女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男(4.0--5.5)×10^12/L(4.0--5.5×10^6/ul)女(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男0.4--0.5(40--50vo%)女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V):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 白细胞数:(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ul) 出血时间:(Duke法)1--3min(lvy法)0.5--6min 凝血时间:(毛细管法)3--7min(玻片法)2--8min(试管法)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30--60min开始回缩,18h后明显收缩,24h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45sec 凝血酶时间:13--17sec 复钙时间:1.5--3min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黄瓜生理病害的原因有哪些

黄瓜生理病害的原因有哪些 除病毒、线虫及少数真菌、细菌病害外,同一植株上,病斑在各部位的分布没有规律性,其病斑的发生是随机的,不管是生理性病害还是传染性病害,在进行诊断鉴定时,为了更加准确,在上述诊断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验室鉴定,才能更进一步取得比较准确不同形状的病,那应该如何防治植物病害呢?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生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每项措施要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特别是避免造成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那么黄瓜生理病害的原因有哪些呢? 1、叶烧病发生原因:高温强光,当土壤干旱,通风不利,棚内相对湿度低于80%,40摄氏度左右高温时叶片就容易被灼伤。 2、生理性萎蔫发生原因:雨后地面长期积水,或长期进行大水漫灌,使土壤含水量过高,土壤缺氧,造成根部呼吸受阻,而叶片蒸腾量大,植株水分不能满足蒸腾需要,就会发生萎蔫。

土壤干旱,也会出现生理性萎蔫现象,在土壤氧气含量很低的情况下,土壤中的微生物会产生有毒物质,使根系中毒,加重病情。 3、焦边叶发生原因: ①盐害:施用矿质元素化肥过多,而有机肥少,使土壤盐分浓度过高,或盐碱地干旱时易盐害。 ②过速失水:在棚室内高温高湿情况下,突然放大风,叶片失水过急所致。 ③药害:喷布农药时,药液浓度偏大,药液过多,滴留于叶缘造成药害。受到化学伤害的叶子边缘一般呈污绿色,干枯后变褐。 4、花斑叶发生原因:主要由于碳水化合物运输受阻而在叶片中积累所致。叶片老化生理抗性低会加重病情,钙、硼不足同样会影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1.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 鲜重: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6个重复。 株高: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每个测6个重复。 2.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测定 样品处理:取0.5g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1.5ml的Tris-HCl(pH7.4)抽提,将抽提液转移到2ml的EP管中,于4℃,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保存在-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法):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 样品),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X代表OD595),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蒽酮+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空白对照(1ml蒽酮+180ul ddH2O),测定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Y=0.0345X+0.0204(Y代表OD625,X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 蒽酮配方:称取100mg蒽酮溶于100ml稀硫酸(76ml浓硫酸+30mlH2O).注意:浓硫酸加入水中时,一点一点递加,小心溅出受伤。 丙二醛(MDA)测定: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丙二醛可与硫代巴比妥(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在532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但该反应受可溶性糖的极大干扰,糖与TBA的反应产物在532nm处也有吸收,但其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处。采用双组分分光光度法,可计算出MDA含量。MDA的计算公式为:MDA(umol/L)=6.45OD532-0.56OD450. 反应体系为:400ul 0.6%TBA+350ul H2O+50ul样品,80℃水浴10min后,测OD532和OD450。对照用Tris-HCl. 0.6%TBA配方:称取硫代巴比妥0.6g,溶于少量1M NaOH中,待其完全溶解后用10%TCA(称取10gTCA三氯乙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待其溶解即可)定容至100ml。 H2O2测定(二甲酚橙法):样品反应体系(82ul溶液A+820ul溶液B (A:B=1:10)+150ul样品提取液),30℃水浴30min,测OD560。标准曲线为:Y=0.01734X-0.0555(Y代表OD560,X代表H2O2含量)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整理版).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 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 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 60-100次 /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 140/90mmHg,不低于 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 :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 1.054--1.062 女 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 (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 男 (4.0--5.5×10^12/L(4.0--5.5×10^6/ul 女 (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 男 120--160g/L(12--16g/dl女 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 : 男 0.4--0.5(40--50vo% 女 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 : 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H: 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 (V: 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 (HC: 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 : 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 在 0.44--0.47%(平均 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 0.31--0.34(平均 0.32%盐液内全部溶解。白细胞数 : (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 (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 /ul 出血时间 :(Duke法 1--3min(lvy法 0.5--6min 凝血时间 : (毛细管法 3--7min (玻片法 2--8min (试管法 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 :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 >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 : 30--60min开始回缩, 18h 后明显收缩, 24h 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35--45sec 凝血酶时间 : 13--17sec 复钙时间 : 1.5--3min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

黄瓜种子成熟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

黄瓜种子成熟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 孙玉良;邱岸;曹齐卫;张卫华;王秀峰;孙小镭 【期刊名称】《中国瓜菜》 【年(卷),期】2012(025)004 【摘要】An inbred line 137-h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during seed maturation of cucumber. During cucumber seed development 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 rigor and thousand seed weight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reached a peak at 32-35 days after pollination. Seed protein content,SOD activity and POD content level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However,flesh protein content,SOD activity and POD content levels went through and pattern of decrease-increased-decreased. The peaks of seed protein content,SOD activity and POD content appeared later than the flesh. The activity of α-amylase in seeds continued to decrease during seed development. The dehydrogenase content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Soluble sugar conten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tarch content, and soluble sugar converted into starch at late stage of seed development.%以高代自交系137-h华北型黄瓜为试材,探讨了黄瓜种子成熟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长,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千粒质量先增长后降低,在32~35d达到最高峰:种子中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POD含量先增长后降低,而果肉中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POD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并且种子中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POD含量峰值较果肉

常见黄瓜病害大全

【作物病害】常见黄瓜病害大全 2016-10-05 雨蔬农业:用技术武装现代农民! 黄瓜霜霉病: 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上午棚温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降至70%,下午温度降至18-25℃,相对湿度降至60%-70%,夜间温度上半夜控制在15-18℃,下半夜最好控制在12-13℃; 2.烟雾法:用45%烟渊烟剂熏烟。喷雾法: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选用58%露速净500倍液、72%妥冻500倍液、50%保乐1500倍液、50%洽益发500

倍液、60%可鲁巴500倍液、70%多保净800倍液、69%辉常赞600倍液、33.5%净果精700倍液,隔7-10天用药1次。 黄瓜靶斑病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呈大小不一的枯斑,小斑为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大斑直径有1.5-2厘米,近圆形且凹陷,有略白靶心,湿度大时病斑靶心外围形成一个黑色霉菌组成的菌圈,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可出现。病斑迅速连片致叶片干枯,造成提早拉秧。 防治方法:1.通风排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2.盛瓜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3.发病前用好意+健植宝防病;发病初期用露速净+溴硝醇+海生素、拢总好+春雷霉素+健植宝、净果精+春雷霉素、加米农+氨基寡糖素等配方喷洒整株,隔5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显著。 黄瓜白粉病: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 防治方法:1.用30%君斗士1500倍液、“粉飞1+1”1000倍液、世泽1500倍液、33.5%净果精800倍液、40%氟硅唑1500倍液喷洒防治。2.用45%的百菌清烟剂熏棚,每亩用药250克。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水分代谢 1.内聚力 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 2.粘附力 液相与固相间不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 3.表面张力 处于界面的水分子受着垂直向内的拉力,这种作用于单位长度表面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4.毛细作用 具有细微缝隙的物体或内径很小的细管(≤1mm),称为毛细管。液体沿缝隙或毛细管上升(或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作用 5.相对含水量(RWC) 6.水的化学势 当温度、压力及物质数量(除水以外的)一定时,体系中1mol水所具有的自由能,用μw表示 7.水势 在植物生理学中,水势是指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

8.偏摩尔体积 偏摩尔体积是指在恒温、恒压,其他组分浓度不变情况下,混合体系中加入1摩尔物质(水)使体系的体积发生的变化 9.溶质势(ψs) 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值,为溶质势(ψs) 10.衬质势(ψm) 由于衬质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称为衬质势(ψm),为负值 11.压力势(ψp) 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是数值,为压力势(ψp) 12.重力势(ψg) 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是数值,为重力势(ψg) 13.集流 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14.扩散 物质分子由高化学势区域向低化学势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的动力均来自物质的化学势差(浓度差) 15.渗透作用 渗透是扩散的特殊形式,即溶液中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选择透性膜)的扩散 16.渗透吸水 由于溶质势ψs下降而引起的细胞吸水,是含有液泡的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以渗透作用为动力) 17.吸胀吸水

依赖于低的衬质势ψm而引起的细胞吸水,是无液泡的分生组织和干种子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以吸胀作用为动力) 18.降压吸水 因压力势ψp的降低而引起的细胞吸水。当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时,可能导致的吸水方式 19.主动吸水 由根系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是内皮层内外的水势差(产生根压) 20.被动吸水 由枝叶蒸腾作用所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是蒸腾拉力 21.根压 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 22.伤流 如果从植物的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位切断,不久可看到有液滴从伤口流出。这种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中溢出液体的现象,叫做伤流(bleeding) 23.吐水 没有受伤的植物如处于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的环境中,从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24.萎蔫(wilting) 植物吸水速度跟不上失水速度,叶片细胞失水,失去紧张度,气孔关闭,叶柄弯曲,叶片下垂,即萎蔫 25.暂时萎蔫(temporary wilting) 是由于蒸腾大于吸水造成的萎蔫。发生萎蔫后,转移到阴湿处或到傍晚,降低蒸腾即可恢复。这种萎蔫称为暂时萎蔫。 26.永久萎蔫(permanent wilting)

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专业: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 班级:绿食091 2012年5月15日

摘要 (2) 前言 (3) 1 黄瓜幼苗异常 (4) 1.1黄瓜苗“戴帽” (4) 1.1.1 黄瓜苗“戴帽”的症状及病因 (4) 1.1.2 防治措施: (4) 1.2黄瓜幼苗子叶畸形 (4) 1.2.1 黄瓜幼苗子叶畸形的症状及病因 (4) 1.2.2 防治措施: (4) 2黄瓜茎叶异常 (5) 2.1黄瓜的生理性萎蔫 (5) 2.1.1 萎蔫症状及病因 (5) 2.1.2 防治措施 (5) 2.2 黄瓜叶片的边枯 (5) 2.2.1黄瓜叶片边枯的症状及病因 (5) 2.2.2 防治措施: (5) 3 黄瓜花果异常 (6) 3.1 黄瓜花打顶 (6) 3.1.1黄瓜花打顶的症状及病因 (6) 3.1.2 防治措施 (6) 3.2 苦味瓜 (6) 3.2.1苦味瓜的症状及病因 (6) 3.2.2 防治措施 (6) 4 温度异常对黄瓜的危害 (7) 4. 1 高温障碍 (7) 4.1.1高温障碍的症状及病因 (7) 4.1.2 防治措施 (7) 4. 2 低温障碍 (7) 4.2.1低温障碍的症状及病因 (7) 4.2.2 防治措施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对黄瓜幼苗子叶及成苗期茎叶、花、果的常见生理病害的病症、病因及相应防治措施进行论述,并对因温度异常引起的生理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阐述。黄瓜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营养条件、以及不当的水肥管理等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此类病害不相互传染,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生,及时识别并及时防治黄瓜生理性病害非常必要。 关键词:生理性病害;黄瓜;防治措施;病因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精)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1. 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 鲜重 :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 6个重复。 株高 :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 :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 :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 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 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每个测 6个重复。 2. 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 和 H2O2含量测定 样品处理:取 0.5g 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 ,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 1.5ml 的 Tris-HCl (pH7.4 抽提, 将抽提液转移到 2ml 的 EP 管中, 于 4℃, 12000rpm 离心 15min , 取上清, 保存在 -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 、可溶性糖和 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 法 :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样品 , 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 。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 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 X 代表 OD595 ,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 蒽酮 +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 ; 空白对照 (1ml 蒽酮 +180ul ddH2O , 测定 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 : Y=0.0345X+0.0204(Y代表 OD625, X 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

奶牛正常生理指标

奶牛的正常生理指标 (一)体温 38~39.2℃,小犊牛、兴奋状态的牛或暴露在高温环境的牛体温可达39.5℃或更高,若超出这个范围均视为异常。发热可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稽留热是一旦体温升高即高温维持数天或更长时间,弛张热是温度忽高忽低,昼夜间有较大的升、降变化(变化中幅度在1.0℃—2.0℃以上),但不会低至正常范围;间歇热是在一天之内有时恢复到正常温度范围,第二天会重复前一天的温度模式,回归热的特点是发热几天隔1天或数天体温正常,以后又重新升温。发热是机体一种破坏微生物和激发保护性防御机制的手段,不应被抗炎或退热药物所掩盖。 (二)脉搏率 成牛的正常脉搏率为60~80次/分,犊牛为72—100次/分。 多种环境因素和牛的状态(运动,采食等)均可影响脉搏率。热性、代谢性、心脏器质性、呼吸系统、疼痛性疾病及毒血症都引起心动过速,饥饿、垂体肿瘤,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等可以引起心动徐缓,脉搏率、心音、心动节律及其强度变化也可以提示心脏代谢性疾病。 (三)呼吸频率 成牛安静时的正常呼吸频率为18—28次/分,犊牛为20~40次/分。正常呼吸的次数、深度受多种环境因素(气温等)和牛的状态(运动等)影响,呼吸的次数、深度、特性可作为多种疾病的依据,兴奋、运动、缺氧时呼吸的深度增加;代谢性酸中毒会导致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胸、膈、前腹疼痛时,呼吸变得浅表;牛的正常呼吸应该是胸腹式,腹膜炎和腹部膨胀、腹部疼痛等妨碍腹部参与呼吸运动,引发胸式呼吸,同样胸部及肺部疾患则发生腹式呼吸。 (四)消化系统生理指标 健康牛瘤胃蠕动每分钟约1~3次,瘤胃内容物pH5.0~8.1,一般为6~6.8,每昼夜反刍6~8次,每次约4~50分钟,每口咀嚼20多次,每分钟嗳气17~20次。 1/ 1

大棚黄瓜生理异常的原因及防治(精)

大棚黄瓜生理异常的原因及防治.txt 主要表现是瓜条长到2~5厘米长,停止生长、萎蔫。发生原因:一是连阴天气、光照不 足、密度过大、透光不良、光合作用减弱、养分积累不足而化瓜;二是水肥不足、养分配比 不合理、植株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受阻,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三是植株下部瓜采收不及时, 而植株上部雌花养分供应不足,瓜条之间争夺营养而造成营养不良产生化瓜;四是高温或低 温下雌花发育不良,低温下光合作用和根系吸收能力受到影响,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五是 夜温高、湿度大,氮肥供应过多黄瓜徒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化瓜;六是病虫害引 起叶片坏死变黄而影响光合作用,使黄瓜生长不良造成化瓜。 防治方法:一是调控温度,白天温度一搬控制在25℃~30℃,夜间15℃左右;二是合理 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防止密度过大;三是增加光照,阴天低温时,尽量增 加散射光,有条件的进行人工补光,并进行叶面喷肥;四是适当通风,排出有毒有害气体, 增加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促进同化物质积累;五是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二、畸形瓜 正常生长的黄瓜结出的瓜条顺直,呈圆柱状,先端稍尖。如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 营养不良,光照不足,管理不善等环境条件,特别是大棚反季栽培过程中,常因某些条件不 能满足黄瓜生长的要求而出现瓜条畸形现象,从而影响黄瓜的商品价值和产量。 1.弯曲瓜。主要表现瓜条中部向一侧弯曲。发生原因:一是种植过密,田间郁闭,通风 透光不良造成;二是土壤干旱,肥料不足,水分和养分缺乏造成;三是光照不足,温度过高 过低造成;四是绑蔓不及时,正在伸长的瓜条受茎蔓、叶柄障碍,不能下垂伸长造成。 2.大肚瓜。主要表现瓜条中部到顶端部分膨大变粗。发生原因:一是营养不良,特别是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田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黄瓜霜霉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炭疽病、黄瓜灰霉病、黄瓜黑星病、黄瓜菌核病、黄瓜白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八大病害;虫害形成危害的主要有瓜蚜和美洲斑潜蝇,就上述黄瓜病虫害的识别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以简述,供防治时参考。 一)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又称“跑马干”、“黑毛”,各地黄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尤以保护地黄瓜危害为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30-40%。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偶尔也危害茎、卷须和花梗。叶上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后为淡褐色,病斑连合成片,全叶卷缩干枯,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该病由黄瓜霜霉病菌侵染致病。黄瓜霜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离开黄瓜植株不能长期存活。黑龙江省为北方寒冷地区,可在冬季温室生产的黄瓜植株上越冬。冬季没有黄瓜生产的地区,最初菌源来自于邻近早发病的地区。孢子囊借风、雨传播,高湿是发病的有利条件,从中心病株形成到扩展全田,只需10-15天,形成暴发流行,故有“跑马干”之名,形容其叶片发病和枯死速度之快。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栽培条件的抗病品种。 2.生态防治:对保护地黄瓜,利用黄瓜霜霉病发病要求的湿度和温度条件,通过通风换气,进行人为调节加以控制,使环境条件不利于病害发生,而有利于黄瓜生长。

3.高温闷棚:保护地黄瓜普遍发病后可采用此法。选择晴天上午关闭棚室,升温到45℃持续2小时,可控制病害蔓延。注意在闷棚前一天必须浇透水,温度计必须挂在黄瓜“龙头”即生长点相同高度的位置,摘掉近地面20厘米内的重病叶,闷棚结束后应缓慢降温到正常的温度。闷棚的温度不可随意提高,严格按以上要求操作,防止高温灾害。 4.药剂防治:保护地应采用烟剂,在发病初期,每公顷45%百菌清烟剂千克熏烟,隔9~10天防治1次,连防4-5次。露地黄瓜用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5次。上述农药宜交替使用。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天丰素150毫升或%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二)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是黑龙江省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尤其是保护地黄瓜受害严重。一般棚室发病率为3-5%,严重的可达50%左右。此病多在开花结瓜期陆续发病。初时瓜株在中午是中、下部叶片似缺水状萎蔫,早晚叶片尚可恢复正常,翌日中午再次萎蔫,并且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叶片。叶片萎蔫、恢复如此反复,少则2~3天、多则5-7天萎蔫叶片不再恢复。病株茎基部变褐色,水浸状,病部表面生出白色和略带粉红色的霉状物,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一章 水孔蛋白:是指细胞膜或液泡膜上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通道蛋白。活性受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调节。 水势:在植物生理学中,水势(ψw )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即水溶液的化学势(μw )与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的纯水的化学势(μ0 w )之差(△μ w ),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w)所得的商。 水势ψw 可用下式表示:ψw= (μw –μ0w )/ = △μw / 水粉临界期 : 是指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需水量不一定多。 大题: 一细胞吸水过程中,体积和水势各组分的变化 1、强烈蒸腾下的细胞Ψp为负值 2、初始质壁分离细胞Ψp=0, Ψw=Ψs 3、细胞吸水Ψw=Ψp+Ψs;Ψp ,Ψs ,Ψw 4、充分吸水细胞Ψw=0,Ψp=-Ψs 二蒸腾作用的影响 A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1)光照:光照↑,蒸腾速率↑。气孔开度↑,气孔阻力↓;气温和叶温↑,叶内外的蒸汽压差↑。 (2)温度:一定范围,温度↑,蒸腾↑。温度过低过高,蒸腾↓。 (3)湿度(RH):RH↓,蒸腾↑;RH太低,气孔关闭,蒸腾反而又下降。 (4)风速:微风促进蒸腾。强风可能会引起气孔关闭或开度减小,内部阻力加大,蒸腾减弱。 (5)昼夜变化 B内部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1)气孔频度 (2)气孔大小(3)气孔下腔(4)气孔开度 (5)气孔构造 三根系吸水的动力:根压主动吸水;蒸腾拉力被动吸水 四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1.土壤可利用水是指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水。与土粒粗细和胶体数量有关。砂质土壤大于粘重土壤。 2.土壤通气状况 CO2浓度过高、缺乏O2 ,吸水量降低;供O2 ,吸水量增加 3.土壤温度低温:水和原生质粘度增加,水扩散速率下降;呼吸作用减弱,影响吸水;根系生长缓慢,有碍吸水表面的增加。“午不浇园”高温:根易木质化,导水性下降。 4.土壤溶液浓度根系细胞水势必须低于土壤溶液的水势,才能从土壤中吸水化肥施用过量或过于集中时,产生"烧苗"现象 五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答: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六气孔张开机理: 五.气孔运动调节蒸腾: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 生长发育:生长发育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长是指增加细胞数目和扩大细胞体积而导致植物体积和质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不断分化,形成新组织、新器官,即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 信号转导:信号转导是指单个细胞水平上,信号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系统,产生生理反应。 农业生产实践原理:“多粪肥田”、“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施肥与灌溉 “种,伤湿、郁,热则生虫也”——种子安全贮藏的基本原则 “曝使极燥”——降低种子含水量 “日曝令干,及热埋之”——热进仓窑麦法 “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斑驳驳椎之”——嫁接技术/使树干韧皮部受轻伤,有机物质向下 运输减少,地上枝条有机营养相应增多,促使花 芽分化,有利于开花结实。 第一章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束缚水(bound water):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自由水(free water):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高,植物代谢强度大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低,植物抗逆性强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理解水分跨膜运输的途径 渗透作用(osmosis):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细胞吸水情况取决于细胞水势:典型细胞水势=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衬质势 相邻两细胞间的水分移动方向,取决于两细胞间的水势差异,水势高的细胞中的水分向水势低的细胞流动。 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根系吸水的途径有三条: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共质体途径 根压(root pressure):因根部细胞生理活动导致皮层细胞和中柱细胞之间产生水势梯度,从而引起水分进入中柱产生的压力,称为根压。 根压的证明;伤流、吐水 蒸腾拉力(transpiration pull):因叶片蒸腾作用导致叶片和根部之间的组织、细胞产生水势梯度而引起根部吸水的动力称为蒸腾拉力。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水分以气态形式通过植物体表(主要是叶片)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1.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植物对矿物质盐类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3.降低叶片温度

人体各项正常的生理指标_百度文库.

人体各项正常的生理指标 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 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 60-100次 /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 140/90mmHg,不低于 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 :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 1.054--1.062 女 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 (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 男 (4.0--5.5×10^12/L(4.0--5.5×10^6/ul 女 (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 男 120--160g/L(12--16g/dl女 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 : 男 0.4--0.5(40--50vo% 女 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 : 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H: 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 (V: 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 (HC: 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 : 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 在 0.44--0.47%(平均 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 0.31--0.34(平均 0.32%盐液内全部溶解。白细胞数 : (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 (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 /ul 出血时间 :(Duke法 1--3min(lvy法 0.5--6min 凝血时间 : (毛细管法 3--7min (玻片法 2--8min (试管法 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 :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 >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 : 30--60min开始回缩, 18h 后明显收缩, 24h 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35--45sec 凝血酶时间 : 13--17sec 复钙时间 : 1.5--3min

大棚黄瓜生理异常的原因及防治

大棚黄瓜生理异常的原因及防治 大棚黄瓜属于反季节种植,在生长发育期间,经常出现生理异常现象。所谓生理异常,是指不正常的管理措施或管理技术不科学造成黄瓜植株生长异常的现象。同病害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基本上不需要化学药剂防治,通过改善造成植株异常的管理措施,即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根据异常的症状,找准发生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才能保证黄瓜的正常生长。 一、化瓜 主要表现是瓜条长到2~5厘米长,停止生长、萎蔫。发生原因:一是连阴天气、光照不足、密度过大、透光不良、光合作用减弱、养分积累不足而化瓜;二是水肥不足、养分配比不合理、植株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受阻,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三是植株下部瓜采收不及时,而植株上部雌花养分供应不足,瓜条之间争夺营养而造成营养不良产生化瓜;四是高温或低温下雌花发育不良,低温下光合作用和根系吸收能力受到影响,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五是夜温高、湿度大,氮肥供应过多黄瓜徒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化瓜;六是病虫害引起叶片坏死变黄而影响光合作用,使黄瓜生长不良造成化瓜。 防治方法:一是调控温度,白天温度一搬控制在25℃~30℃,夜

间15℃左右;二是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防止密度过大;三是增加光照,阴天低温时,尽量增加散射光,有条件的进行人工补光,并进行叶面喷肥;四是适当通风,排出有毒有害气体,增加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促进同化物质积累;五是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二、畸形瓜 正常生长的黄瓜结出的瓜条顺直,呈圆柱状,先端稍尖。如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营养不良,光照不足,管理不善等环境条件,特别是大棚反季栽培过程中,常因某些条件不能满足黄瓜生长的要求而出现瓜条畸形现象,从而影响黄瓜的商品价值和产量。 1.弯曲瓜。主要表现瓜条中部向一侧弯曲。发生原因:一是种植过密,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造成;二是土壤干旱,肥料不足,水分和养分缺乏造成;三是光照不足,温度过高过低造成;四是绑蔓不及时,正在伸长的瓜条受茎蔓、叶柄障碍,不能下垂伸长造成。 2.大肚瓜。主要表现瓜条中部到顶端部分膨大变粗。发生原因:一是营养不良,特别是土壤中氮、钾、铁等元素不足时,植株长势弱,干物质积累少造成;二是雌花授粉不充分,受精种子迅速膨大造成;三是同一条瓜在膨大过程中,前期缺水,后期水分供应充足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