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辞 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学

文学院:赵巧玲

绪论——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修辞学

第一节交际和修辞

言者所以通己于人也,闻者所以通人于己也。

——《淮南子·泰族训》

语言是人类藉以助益他人的伟大工具,藉助语言,我们才有思想的交流与传达,也才能改进我们的生活。

——布莱尔《演说集》

一、交际活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单个的人必须通过交际活动同他人结成某种关系构成社会才能够很好地生存下来。交际活动的本质就是把单个人连结在社会的关系网中。

人类的交际活动包括语言的交际和非语言的交际,语言交际最为重要。其他交际手段,如手势、实物、图画、身态、眼神、口哨等,这些都是辅助性的,都不能同语言相提并论。

人类是能够运用符号交际的动物。这符号就是语言。没有语言的帮助,人类的交际活动就不可能如此卓有成效,如此丰富多彩;人类社会就不能进步得如此之快,人类文明就不能达到如此之高的境界。

语言交际又分为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从语言的本质来看,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修辞学大大忽视了口语修辞的研究。

二、交际活动的多样性

1、传递信息

2、调节人际关系:吃了吗?上班去吗?近来忙吗?

3、审美享受:欣赏诗歌阅读小说

奥斯汀《言有所为》“言语行为理论”:把话语本身当作一种社会行为来看待,认为人们的言语行为不仅是“言有所述”,而且是“言有所为”,甚至“言后有果”,并区分了5种说话方式:判言(Verdictives)、施言(Exercitives)、托言(Commissives)、行言(Behavitives)、注言(Expositives)。

塞尔进一步把言语行为分为5种基本类型:断言式(Assertives)、指向式(Directives)、承诺式(Commissives)、表达式(Expressives)、宣言式(Declaratives)。

言语行为学说大大推进了语用学的发展,也给现代修辞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借助言语行为理论,我们可以在修辞学研究中区分出4种类型的话语:表达信息的话语、影响言行的话语、言语即行为的话语、抒发情感的话语。

表达信息的话语,说话人的目的在话语之内,当听话人解读了话语所传递的内容之后,交际的目的就算达到了,交际行为就结束了。

——几点了?——5点。

影响言行的话语,说话人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发听话人做出相应的反应,促成某件事情。

古代战争中的骂营广告劝告警戒邀请等

影响言行的话语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在语言形式上已经表明是影响言行的话语是直接的、显性的。

请你刮刮胡子吧。

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志,形式上只是一个表达信息的话语,但是说话人真正的目的却是要引发听话人做出相应的反应就是间接的、隐性的。胡子长了。

言语即行为的话语,话语本身就是某种社会行为的实现方式。如法院的判决书“现在本庭宣判被告赔偿原告2万元人民币”(施为句),其成立条件:说话人必须是法官、说话在法庭上。又如诉苦。

抒发情感的话语,指那些单纯的个人自我表现,主要目的不在于传递信息、影响他人的言行、实现某种社会行为。如文学作品

这4种话语目的不同、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式也不同,对语言环境的依赖关系也不同,评价的标准也不同。

第二节交际过程中的矛盾

人类的交际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千变万化的。于是有人说,修辞现象不同于语法现象。修辞活动只能够言随意遣,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运用语言材料,所以不可以象语法那样模式化。这其实是对修辞现象和语法现象的一种误解。事实上,无论是语法还是修辞都不是既一味的简单,也不是一味的复杂。对于研究者来说,重要的是:在简单的东西背后去发现复杂而丰富的世界;在复杂的对象面前,去揭示它的原本简单的真实面目。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应当把握住研究对象的内在矛盾。对于修辞学研究者来说,首先要分析的就是交际活动中有些什么矛盾。

1、交际活动有时候要受到第三者的影响

《红楼梦》28回:有一个丫头说道:“那块绸子角儿还不好呢,再熨他熨。”黛玉把剪子一撂,说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

《红楼梦》27回薛宝钗在滴翠亭听见丫环和坠儿的私房话: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2、交际的双方凭借着话语而相互联系起来并组成了一个交际场。在这个交际场中,说写者是信息源,而听读者是信息接受者。一个编码,一个解码。

编码者的任务是把信息转化为话语——信息的物质载体。用来编码的工具就是语言或者叫做代码。信息同代码之间的矛盾是编码阶段的主要矛盾。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存在语言形式同发送器具之间的矛盾。在任何编码过程中,都必然要出现“编码差”,即编码的不同程度上的失误。换句话就是说写者所要发送的信息同话语所中所包含的信息之间有一个“信息差”。尽力减少这个信息差就是编码过程中编码者的主要任务。

3、传递,指的是编码完成之后,把话语传送出去。传诵需要有一定的传送器具。传送过程中还需要排除各种干扰。传送过程的要求是尽量“保真”,减少信息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但是在流通传递的过程中,信息的损耗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就产生了“信息的传递差”。

4、解码阶段包括接收和译码两个部分。话语——接收——听读者(语境)——译码——信息,这就是解码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器具同话语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也就是信息损耗的一个原因。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信息同代码之间的矛盾。信息在解码过程中的损耗也是不可避免的,于是话语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同听说者实际接收到的信息之间也存在“信息差”。

语用学把编码和解码两个子系统都作为研究对象,而修辞学则主要以交际活动中第一个子系统即编码作为研究对象。虽然也要考察解码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但修辞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和揭示编码中的现象和问题,更好地建立编码规则系统,即建立包括一整套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则的修辞系统。换句话说,修辞学研究的是交际活动中的表达部分,而语用学既研究表达问题,也研究理解问题。

5、交际活动是一个充满多种多样矛盾的运动过程。如:思想与语言的矛盾、语言与言语的矛盾、语音与语义的矛盾、语流义与情景义的矛盾、准确与模糊的矛盾、模仿与创新的矛盾、个人与社会时代的矛盾、说写者与听读者的矛盾、话语与语境的矛盾。这些矛盾都制约着交际的效果。

在这众多的矛盾中,最重要的是交际双方所构成的矛盾,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在分析和研究交际活动的时候抓住了说写者和听读者的矛盾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说写者方面的矛盾和苦恼在于:他所使用的交际工具语言本身并不是绝对完美的。语言具有缺漏性,语言材料总是有限的,而他想要表达的主客观世界却是无限的。他要依据语言环境来运用语言,但他以为已经把握住了的语言环境同客观存在着的语言环境之间永远是有差距的。他要适应交际的对象来使用语言,但是他以为把握住了的对象同客观存在着的对象之间也总是有着某些差距的。说写者所把握的客观现实同事实上的客观现实之间有某种差距,这就使他陷入困惑的境地。

听读者方面的矛盾和苦恼在于:他只能根据话语来理解说写者所传递的信息和感情,但是话语在交际活动中是不自足的,它会随着语言环境而改变自己的内容。他知道应当根据语言环境来解码,但他所把握的语言环境同客观存在着的语言环境之间永远是有差距的。他知道必须依据说写者的主体特征来解读他的话语,但是他所掌握的说写者永远同那个客观存在的说写者之间存在者某种差距。

李延寿《南史·牛弘传》: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其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闻,无所怪问,直答曰:“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辍。其宽和如此也。

第三节交际效果

一、交际效果和最佳效果

交际的效果,是交际双方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修辞学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修辞学就是一门研究最佳表达效果的科学。

最佳表达效果的获得是很不容易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对于效果的评价我们还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没有一套可以量化的操作手段和方式。

雅可布逊提出的交际理论认为交际活动有6种成分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