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学习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交网络学习报告

1.概念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

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互联网本质上就是计算机之间的联网,早期的E-mail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的问题,至今它也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同时它也是网络社交的起点。BBS则更进了一步,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并讨论话题的功能(疆界是BBS的访问者数量)。BBS把网络社交推进了一步,从单纯的点对点交流的成本降低,推进到了点对面交流成本的降低。即时通信(IM)和博客(Blog)更像是前面两个社交工具的升级版本,前者提高了即时效果(传输速度)和同时交流能力(并行处理);后者则开始体现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信息发布节点开始体现越来越强的个体意识,因为在时间维度上的分散信息开始可以被聚合,进而成为信息发布节点的“形象”和“性格”。比如从RSS、flickr到最近的YouTube、Digg、Mini-feed、Twitter、Fexion、Video-Mail都解决或改进了单一功能,是丰富网络社交的工具。

随着网络社交的悄悄演进,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整,这时候社交网络出现了。社交网络,也就是网络+社交的意思。通过网络这一载体把人们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某一特点的团体。

交友只是社交网络的一个开端,就像Google的开端只是每个网页的backlinks 那么普通一样,社交网络的开端只是获取你的个人资料和好友列表。社交网络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早期概念化阶段──SixDegrees代表的六度分隔理论;结交陌生人阶段──Friendster帮你建立弱关系从而带来更高社会资本的理论;娱乐化阶段──MySpace创造的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注意力的理论;社交图阶段──Facebook复制线下真实人际网络来到线上低成本管理的理论。

整个SNS发展的过程是循着人们逐渐将线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流转移到线上

进行低成本管理,这让虚拟社交越来越与现实世界的社交出现交叉。

互联网服务的社会化其实简单来讲就是在原有的互联网服务中引入关系,并

且通过这种关系来更好的促进这种服务,简单的例子,比如电子商务和关系结合就形成社会化电子商务,问答和关系结合就形成社会化问答服务,新闻服务和关系结合就成为社会化新闻服务网站。

社交网络对于互联网的价值和意义有两个方面: 一是信息过滤,1.0的互联网时代,更多的通过编辑来筛选信息,2.0时代的信息用户贡献,然后通过Digg 等机制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但是从本质也是通过人在过滤信息,但是更多的是以依靠的群体智慧,然后依靠一些机制将有价值的信息提炼出来,而SNS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通过自己的好友来过滤,比如开心网的转贴,这种机制并不会取代原有的信息机制,但显而易见,基于关系的信息过滤会使得信息由于依附于关系变得更有价值。你的信息的信赖度依赖于你对于关系中的人的信赖度。二是信息推荐,社会化使得原先单板的广告有可能变的更有人情味,基于关系的信息的推荐一方面不仅解决了信息的信任问题,另外一方面又使得这种关系网络之间的推荐成为任何电子商务网站很好的一种营销的平台,这种营销基于关系。并且基于关系通过了解人的行为(分享行为)使得有可能对于用户进行细分,从而实现更好的基于网站平台的推荐。

2.国内外发展对比

2.1国外社会网络发展状况

当前,国外社交网络如果从Facebook初创开始算起,也已经经历了七年的发展时间,各种社交网络媒体层出不穷,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公司,投资可以看得出,社交网络正在向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渗透,像Google、微软等这些大公司都在社交领域发力。在美国,随着以Twitter和Facebook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融入主主流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可与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相匹敌的互联网基础性应用。

最新的2011年的国外社交网络版图如图2.1所示,可见国外的不同社交媒体的分隔已经很明显,按功能分为分享、游戏、本地、商务等七大领域,中心的Facebook和Google居于主导地位。

一个完整的社交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可以在娱乐,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满足我们的社交需要。

图2.1 最新国外社交网络版图

2.2国内社会网络发展状况

图2.2是中国社交媒体总览,与图2.1有些相像,国内的社交媒体紧随国外形势,也分化出许多功能领域,其中各行都有佼佼者。中国有4.7亿网民,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在主动的进入社交媒体——特别是本土的社交媒体平台。国内的社交媒体平台与西方的社交媒体平台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其中有文化,政策,习性等诸多因素。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都被隔离,但是相应的国内产品们在大举扩张。

图2.2 中国社交媒体总览

2.3国内外社会网络发展对比

首先,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很多社交理念都是美国率先提出并市场化的,他们做的很成功,一直在高速发展。不得不承认国内的社交媒体大都是在借鉴后才引入中国,我们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我们观察图2.3的对比,Facebook与人人网,Groupon和美团,Facebook和Groupon都这它们所处社交领域的鼻祖,它们的成功让国内很多公司躁动,随之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山寨”特色的相关网站。

图2.3 Facebook、Groupon与人人、美团对比图

同西方国家一样,中国的社会化媒体也拥有丰富多样的网络交流分享平台。中国的社会化媒体整体格局虽然与国外相似,但也充满了独特性。以社交网站(SNS)为例,国外市场中,Facebook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在中国,则产生了Qzone、开心、人人等大型社交网站,他们之间相互竞争,并拥有不同的用户群体。

为了对比和解释社交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如图2.4所示,我们将国际社交平台放在外圈,国内相应产品放在内环。这个大圆环显示,在中国,对应Twitter 的是新浪微博,对应YouTube的是Tudou和Youku。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与国际相应产品在很多的方面都有非常多的不同。这种情况不仅仅是源自审核制度。在亚洲,包括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不同是由语言、文化、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潜在的数字生态系统导致的。数字生态系统——关注在线交流的平台——在国家间,甚至国内都非常的不同。在经济发展程度相仿的国家间都可能存在实质性的差异。举个例子,就算没有政府屏蔽,日本和韩国的互联网用户更喜欢使用本土的社交平台比如GREE (www.gree.jp) 和Cyworld (www.cyworld.co.kr),而没有选择国际知名的网站。

图2.4 中国社会化媒体概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