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模糊综合评价及其决策支持系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级好较好一般较差差评分>9075 ̄9060 ̄7545 ̄60<45

一、引言生态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观,其中心内容是其对自然资源的消费即能够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能满足

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这种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问题,不只是涉及可再生资源的永续性,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所谓生态城市,就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一般是指城市经济增长与人口、生态环境之间相协调、持久的发展,即在一定的时空尺

度上,以高素质劳动力、高级化的产业结构、低污染的环境质量、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等来保障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

其结构优化,从而实现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性。

建设生态城市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

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一套能反映生态

城市特征而又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多元的,既有人口、经济、环境目标,又有增长、结

构优化目标,还有公平、效率目标。因此,生态城市评价指

标体系应该具备指标多、层次复杂、关联性大、信息动态等

特点。而所有这些特点从本质上来讲都具备某些模糊特

性,正是基于生态城市所固有的这些模糊特性,本文选择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进行生态城市的综合评价。

二、生态城市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包含的因子极多,对它进行生态学评价不可能包罗无遗,必须在其中选择若干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根据生态城

市的基本内涵和设计原则,在参考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采集性,建立起了生态城市

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其中,目标层为生态城市综合

水平,用以衡量城市生态发展水平、能力与协调度;准则层

由反映目标层的各项准则构成,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等

范畴;领域层由各准则层下的一些子系统构成;指标层由

各领域的具体指标构成,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城市发展的水

平、效率、潜在力、压力态、协调度、开放度、调控度及均衡

度等特征。具体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表1生态城市评价分级表2.确定评价对象指标集。根据上述指标体系,

本模型的评价指标集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指标集U={U1,U2,

U3},准则层指标集Ui={Ui1,Ui2,∧,Uik},

领域层指标集Uij={Uij1,Uij2,∧,Uijlij}。其中,i=1,2,3;j=1,2,∧,

ki;ki为某个准则层下领域的数目;lij为某个领域层下指标的数目。

3.评价集的确定。在评价时,

所有指标都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即V={V1(好),V2(较好),V3(一般),V4(较差),V5

(差)}至于各个指标等级的标准,由于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不便直接衡量。为此,在本文评价中,不直接给出具体的等级标准,改由各专家根据一些参考资料及经验自主确定。4.权重系数的确定。一般来说,

影响评价对象的各个指标其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某些指标较为重要,考虑的分量重一些,而另一些指标分量则轻一些。所以应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其相对应的权重。权重集可以通过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或组合赋权法等方法获得。本文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2,2)EM主观赋权法来确定,得到的评价权重集也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权重集A={a1,

a2,a3},准则层指标集Ai={ai1,ai2,∧,aik},领域层指标集Aij={aij1,aij2,∧,aijl}

。其中每层权重集应满足归一性和非负性。5.获得评价信息矩阵。选取政府代表、

居民代表及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团,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领域层下各个指标进行单因素评价,具体做法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

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统计,即得到单因素模糊r1111r1112∧r1115u111r1121r1122∧r1125u112MMOMMi=1,2,3评判矩阵R=rijm1rijm2∧rijm5uijm,j=1,2,∧,ki。MMOMMm=1,2,∧,lijr3kl1r3kl2∧r3kl5u3kl生态城市模糊综合评价及其决策支持系统

●胡建渊黄鹍

摘要: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种度量监测持续趋势的有效方法来评价生态城市发展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效果。本文针对生态城市的模糊综合评价问题,确定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生态城市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支持系统,为正确评价和监测生态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经济可持续发展ijii33k33k33k33k3333

A11oR11A12oR12

A1oR1A21oR21

B=AoR=AoA2oR2=AoA2oA22oR22

=(b1,b2,∧,b5)

A3oR3A23oR23

A31oR31

A32oR32

A33oR33A34oR34

A1o

A3okij=1∨其中,rijmn为某个领域层下某个指标uijm的某个评价等级n的模糊评价隶属度,n=1,2,∧,

5。6.评价模型。根据上述数据,

可根据模型1进行数据合成。其中,“o”

表示广义的合成算子。一般有三种算子可供选择:M(∧,∨)、M(.,∨)和M(.,+),为了突出主因素,本文选择算子M(∧,∨)

,这时,rijn=(aijm∧rijmn),rin=(aij∧rijn),bn=(ai∧

rin)

。7.综合评价。将B进行归一化,

得B*=[b1b

,b2b,∧,b5b],其中,b=5

i=1

&bi。根据B*,可得综合评价值W=B*

・CT。根据W,参考表1,就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其中,C为代表评价集中每个等级的标准值组成的

向量,可设置为C={95,82.5,67.5,52.5,37.5}。

三、生态城市综合评价决策支持系统根据前面建立的模型,运用软件工程原理、面向对象方法和决策支持系统理论,本文开发了生

态城市综合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具体系统如图2所示。四、实证研究根据前面建立的生态城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和开发的支持系统,现以南京市为例进行综合评

价。1.在评价过程中,

首先对各指标进行全面测量,取得实测值,本文获得的实际数据如表2所

示。2.在实测工作完成后,

根据模糊评价的特点,需要对各指标进行评价。本文选取了5位政府代表、5位居民代表及10位领域专家共20人进行评判。通过对评判结果的整理、统计,可得到模糊

评判矩阵R,结果也示于表2中。3.运用(-2,2)EM主观赋权法确定权重系数,得到的各级权向量也示于表2中。(因篇幅所限,具体计算过程本文从略)4.领域层综合评价。

B11=A11oR11=(0.3,0.4,0.3,0.3,0)

B12=A12oR12=(0.15,0.2,0.2,0.2,0.05)B21=A21oR21=(0.05,0.225,0.225,0.15,0.15)B22=A22oR22=(0,0.1,0.15,0.6,0.15)

B23=A23oR23=(0.15,0.167,0.167,0.1,0)

U111人均耕地面积

U112人均水资源拥有量U113人均消费电费U121环境空气良好率U122水质达标率U123环境噪音达标率U124绿化覆盖率

U125环境功能区达标率U126环保投资占GDP比例U127生态建设投资比重U211人均GDPU212从业系数U213三产占重U214人均粮食产量U215经济外向度

U22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U22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U231土地产出率

U232GDP年增长率

U233劳动生产率

U234土地利用率

U235万元GDP耗水U236万元GDP

耗能U311社会保险综合参保覆盖率

U312刑事案件发生率U313城镇失业率U314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U315城市化水平

U316就业者负担系数

U321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

U322文教卫生投入占GDP的比重

U323万人拥有科技人员

U324人均受教育程度U325科技贡献率U326高等教育入学率U327万人有中小学教师

U331人口自然增长率U332平均预期寿命U333城乡人均收入比

U334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U335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U336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U341法规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U342资源开发规划的合理性

U343公众对城市目标的认同程度

U344对区域发展诸多方面变化的监控能力资源条件U11

生态环境U12

总体水平U21

城乡经济U22

发展能力U23社会进步U31科技教育U32人口与城乡建设U33政策与管理水平U34自然状况U2

经济状况U2

社会状况U3

态城市U

目标层准则层

领域层指标层

图1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lijm=1

∨i=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