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Progress in Research Work of Ne w CMC --SiC

[ 摘要]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高强度、高韧性和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阐述了CV I- CMC- SiC 制造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开展了CVI- CMC- SiC的性能与微结构特性的研究和 CV I 过程控制及其对性能影响的研究 ,研制了多种 CMC - SiC 和其构件。材料性能和整体研究与应用水平已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关键词 : CVI 制造技术 CMC - SiC 微结构应用研究

碳化硅陶瓷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抗腐蚀、耐高温和低密度而被广泛用于高温和某些苛刻的环境中,尤其在航空航天飞行器[1]需要承受极高温度的特殊部位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陶瓷不具备像金属那样的塑性变形能力,在断裂过程中除了产生新的断裂表面吸收表面能以外,几乎没有其它吸收能量的机制,这就严重限制了其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碳纤维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高温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良好等优点,在惰性气氛中2000℃时仍能保持强度基本不下降。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材料在断裂的过程中通过纤维拔出、纤维桥联、裂纹偏转等增韧机制来消耗能量,使材料表现为非脆性断裂。CMC-SiC复合材料综合了碳纤维优异的高温性能和碳化硅基体高抗氧化性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光学系统、交通工具等领域。

CMC-SiC具有高比强、高比模、耐高温、抗烧蚀、抗氧化和低密度等特点,其密度为2~2.5 g/cm3,仅是高温合金和铌合金的1/3~1/4,钨合金的1/9~1/10。CMC-SiC主要包括碳纤维增韧碳化硅(C/SiC)和碳化硅纤维增韧[2]碳化硅(SiC/SiC)两种,由于碳纤维价格便宜且容易获得,因而C/SiC成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考核与应用的首选。CMC-SiC的应用可覆盖瞬时寿命(数十秒~数百秒)、有限寿命(数十分钟~数十小时)和长寿命(数百小时~上千小时)3类服役环境的需求。用于瞬时寿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C/SiC的使用温度可达2 800~3 000 ℃;用于有限寿命的液体火箭发动机,C/SiC的使用温度可达2 000~2 200 ℃;用于长寿命航空发动机,C/SiC的使用温度为1 650℃,SiC/SiC为1

450 ℃,提高SiC纤维的使用温度是保证SiC/SiC用于1 650 ℃的关键。由于C/SiC抗氧化性能较SiC/SiC差,国内外普遍认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最终获得应用的应该是SiC/SiC。

因此CMC-SiC被认为是继碳-碳复合材料(C/C)[3]之后发展的又一新型战略性材料,可大幅度提高现有武器装备和发展未来先进武器装备性能,发达国家都在竞相发展。此外,CMC-SiC在核能、高速刹车、燃气轮机热端部件、高温气体过滤和热交换器等方面还有广泛应用潜力。

1、我国CVI-CMC-SiC 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CMC-SiC的制造方法有反应烧结(RB),热压烧结(HP),前驱体浸渍热解(PIP),反应性熔体渗透(RMI)以及CVI,CVI-PIP,CVI-RMI和 PIP-HP等。 CVI是目前唯一已商业化的制造方法,其适应性强,原理上适用于所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可制造多维编织体复合材料的界面层、基体和表面涂层。CVI必须使气相反应物渗透到纤维预制体的每一根单丝纤维上,而单丝的最小间距仅为1μm左右,因此CVI过程的控制比CVD困难得多。与其他成型方法相比,CVI 法制造CMC具有制备温度低(≈1 000℃);气相渗透能力强,便于制造大型、薄壁、复杂的近终形构件,能对基体、界面和表面层进行微观尺度的化学成分与结构设计。CVI法的主要缺点是工艺控制难度大,法国从发明CVI法制造CMC-SiC 到形成规模生产花费了近20年,其他国家虽然也对CVI法制备CMC-SiC进行了不少研究,但是均未形成商品化技术。CVI法生产周期比较长,因而一般认为成本高,排放的尾气产物复杂并有污染性,目前国际市场上还没有适用的定型CVI设备出售。

2、CVI过程的控制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2.1 CVI过程的评价参数

评价CVI致密化过程可用密度ρ(孔隙率)、致密化速度v(时间)和渗透率Ι等参数来表征。I值越大,预制体内部纤维束上沉积越多,复合材料的密度梯度越小,沉积物分布越均匀;反之,在预制体外部沉积越多,密度梯度越大。致密化速度越快,渗透率越高,材料密度越高,表明CVI技术也越先进。

2.2 致密度对CVI-CMC-SiC性能的影响

CVI工艺参数的优化目标是提高致密度、致密化速度和密度均匀性,而致密

度是CVI-CMC-SiC性能的决定性影响因素。致密度增加,材料的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断裂功均有明显增加;致密度增加,基体与纤维之间的载荷传递效果提高,纤维的增韧补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致密度增加,复合材料应力-位移中线弹性阶段的斜率增大,弹性模量增加。低致密度的复合材料断裂以纤维束拔出为主,应力-位移曲线表现为经过最大载荷后载荷下降很快;当致密度高时,基体与纤维之间的载荷传递效果好,以纤维单丝拔出为主,纤维的拔出阻力大,复合材料的强度高,经最大载荷后载荷下降慢,此时增韧效果好。

2.3 CVI工艺因素[4]与非工艺参数对CVI-CMC-SiC性能的影响

(1) 非正常物理场的影响。

非正常物理场对CVI过程的致密度和致密化速度的影响很大。由于非正常物理场严重阻碍了致密化过程的进行,使得SiC不易向纤维预制体内部的孔隙中渗透沉积,C/SiC的密度低,孔隙率高,因而断裂应变很小,断裂功很低。

(2) 化学场对CVI-SiC-CMC的影响。

在CVI过程中,化学场对纤维结构、性能和PyC(热解碳)界面层结构和形貌影响很大,因而显著影响了C/SiC的性能。在不合理化学场下,沉积的PyC 界面层不致密、不均匀且表面粗糙,从而失去了界面层的功能;而且纤维表面受到严重损伤,这种损伤发生在活性部位,而不是均匀发生在纤维表面,使C/SiC 的强度低,韧性差,成为CVI过程的控制因素。

3 CVI-CMC-SiC的性能与微结构特征

3.1 应力应变特征

从C/SiC复合材料和带缺口SiC/SiC复合材料的典型弯曲应力-位移曲线可以看出,它们都具有类似金属的韧性断裂特征,对缺口不敏感。SiC/SiC比C/SiC 具有更高的断裂应变,因而具有更高的使用可靠性。

3.2 氧化特征

在不同温度下氧化5 h后,从C/SiC和有涂层C/SiC的氧化特征曲线可以看出,由于碳纤维与SiC基体热膨胀失配引起的基体裂纹,使C/SiC在700℃左右的低温下更容易氧化,因而C/SiC的氧化对温度梯度非常敏感。采用陶瓷涂层虽然可以改善C/SiC高温防氧化性能,但不能有效提高低温抗氧化性能;采用玻璃封填虽然可以提高低温抗氧化性能,但恶化了高温抗氧化性能。采用玻璃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