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教育规划的比较研究——以《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振兴计划》为例
中日教育制度对比与研究

中日教育制度对比与研究摘要: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
日本在教育方面的丰富经验对我国完善教育体系制度有借鉴作用,所以本文对日本教育制度进行了分析。
本文对中日教育制度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发现日本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日本还始终致力于建成终身学习社会。
关键词:日本教育;中日教育制度对比;全面发展;终生学习社会1.中日教育制度对比(1)研究准备和研究方法笔者通过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官方网站和日本文部省的官方网站调查资料和数据,将教育制度按内容分类,分别为教育政策、学年制度、义务教育、学习时间、教育内容和学期,然后总结两国教育制度的各自特点和异同,最终对两国教育制度进行比较。
(2)调查结果1.在教育政策方面,日本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国家战略方针,中国提出“教育立国”的战略方针,教育在两国都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方面,可见教育在两国的重要性相同。
2.两国的学年教育制度都采用的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种六、三、三、四制度。
3.在日本,义务教育为监护人有义务让孩子接受9年的普通教育,即小学6年和初中3年.中国也同样如此。
4.两国学科不同。
日本的必修科目为:国语、算术、数学、生活、社会(公民、地理、历史)、理科、外语(主要是英语、法语、德语、中文、韩语)、体育、保健体育、技术、家庭、图画、音乐、艺术、美术、书法、工艺、信息、道德专题活动、综合学习时间(自习)。
中国必修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主要是英语、法语、德语、韩语)、保健体育、绘画、音乐、艺术、美术、书法、道德、信息技术.与中国相比,日本的教育内容更多,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5.两国学生学习时间不同:日本的初高中和补习班学习时间平均为每天8小时,中国为14小时,少于中国.中小学教师年均授课时间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值,但是年均工作时间则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主要原因是除学校的教师以外的教育机构辅导人员比英美少得多。
中小学教师的年均授课时间比中国短。
中日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比较

中日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比较
中日两国都非常重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致力于为个体提供全面的教育培训,使其
具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机构管理、财政保障等方面对
中日两国的终身教育体系进行比较。
一、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中日两国存在一些不同。
一方面,中国的终身教育主要包括职业技能
培训、业余兴趣学习以及社区教育等,在职人员可以参与终身教育学习并且使得他们的职
业水平得以提升;另一方面,日本的终身教育则更加注重国民素质提高,重点培养综合素
质和人文素质,强调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快乐的观点。
二、机构管理
在机构管理方面,日本的终身教育机构较为丰富,包括普及教育机构、教育中心、行
业协会等多种类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
机会。
而中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则相对较为松散,缺乏国家统一的终身教育研究机构和教育
培训机构。
因此,在实际推进中,中国尚需进一步加强体系规划,完善终身教育机构和管
理模式。
三、财政保障
在财政保障方面,日本的终身教育得到了较大的支持,政府在每年预算中都为终身教
育投入一大笔资金,同时还开展了多种资助政策,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终身教育。
而中国的
终身教育的财政投入较少,尤其是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基层终身教育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中国需要更加重视财政投入,优化政策,加大对基层终身教育
机构的支持力度。
综上,中日两国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方面存在差异,但都在积极推进终身教育的发展,致力于为每个人提供更加全面、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机会,提升人们的国民素质和综合素
质。
中日高等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

中日高等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中日高等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逯振礼1 程海燕 2(1.繁峙县砂河三中,山西繁峙 034300; 2.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9)【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还需借鉴别国的先进经验。
日本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无疑是较成功的,本文通过对中日高等教育体制的比较,主要包括行政体制、管理体制、评估体制等的比较。
总结两者的差异,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日;高等教育体制;比较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Lu Zhen-li, Cheng Hai-yanMiddle School of Shahe, Fanshi Shanxi 034300;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Abstract: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as not very perfect, has hindered our country higher education's development, for this reason we must to lear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Japan's higher education is undoubtedly the more successful. This article will compare Chinese and Japanese higher educational system, including the comparison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assessment system, and so. Summarizes their difference,作者简介:?逯振礼(1984-),男,山西天镇人,繁峙县砂河三中数学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教学与管理工作。
[整理]中日教育制度的相同点和差别
![[整理]中日教育制度的相同点和差别](https://img.taocdn.com/s3/m/0921dc0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3.png)
中日教育制度的相同点和差别剖析中日基础教育制度与学制对比范文一、当代中日基础教育均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目前日本采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制,并分为中央政府的文部省、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三个层次的管理机构。
日本的基础教育基本上由中央政府制定宏观的方针政策,决定各阶段的教学内容、颁布教学大纲、提供教科书,市町村则负责具体的实施,这样就使得全国的基础教育水平比较一致。
依据日本的法律,中央与地方不存在隶属关系,上级只能提供指导建议、不能干涉。
但是由于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改革,基本上都是在国家主导下“自上而下”地进行),地方教育委员会对于文部省的教育政策和措施往往具有很大的认同性。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进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从建国初期基本照搬前苏联模式到现在,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体制。
通过权限下放,逐步改变过去整个国家教育活动的管理权都高度集中于政府和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状况,给予地方政府和学校更多的管理权和自主权。
中日两国从历史上来看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教育政策颁布和措施的过程中都发现了中央集权制的弊端,即权利的高度集中易导致教育政策脱离各地实际。
整齐划一的制度,缺乏弹性和灵活性,便会影响地方政府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束缚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中日两国都试图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保持适度平衡,既保持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权,又能调动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中日基础教育的学制差异较大1.中日现行学制均基本上实行“六、三、三”制日本于1947年3月31日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建立了日本基础教育的现行学制“六、三、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这个学制在50年代以后虽有些小变化,但基本结构未动,至今尚亦如此。
中国现行的学制中,初等教育修业年限5~6年,中等教育分为初等和高等两个阶段,其修业年限共为6~7年,因此,存在着“六、三、三”和“五、四、三”两种学制。
中日幼师教育比较分析[论文]
![中日幼师教育比较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a626f84693daef5ef73d1d.png)
中日幼师教育比较分析摘要:幼儿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幼教事业的发展与幼儿师资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比较了中日两国的幼师教育,为改善我国目前的幼师缺乏、质量不高的现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幼师教育职前培养在职进修一、前言幼儿期是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智力开发的关键期,因此,幼儿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而同时幼教事业的发展与幼儿师资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的幼教工作者对日本幼教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介绍,但涉及到中日幼师教育比较的研究相对较少。
有鉴于此,本文从幼师教育(教师养成方面)出发,对中日两国的幼师教育做了一个大致的比较,并从中吸取经验,从而改善我国目前的幼师缺乏、质量不高的现状。
二、中日幼师教育的比较分析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
总起来说主要分为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两个阶段。
本节主要从职前培养、在职进修两个阶段来比较分析中日两国的幼师教育。
(一)中日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异同1、职前培养的相同点(1)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要想成为幼儿教师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学校教育。
具体细化到专业设置方面来看,日本幼儿教师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儿童健康、儿童心理学、早期教育和保育、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以及儿童福利等。
中国幼儿教师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科学教育法、幼儿数学教育法、幼儿音乐教育法等。
另外,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幼儿教师都必须参加幼儿教育实践活动。
1988年日本国会通过了新修改的《教育职员许可法》,增加了教育实习的时间和学分,重视教育实习的事前后事后指导。
同样在中国也有法律明确规定三年制幼师教育实习共9周,四年制幼师教育实习共11周。
(2)中日两国为提高教师队伍质量都制定了教职标准。
日本于1949年公布的《教员许可法》和《教员许可法实施令》中规定:凡在大学里学完规定的学分者,都可以获得教员资格证书。
且具有教师许可证是成为幼儿教师的前提条件。
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2)

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2)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篇二《中日英语教育比较及启示》摘要:中日两国的英语教育在教育目的、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借鉴日本英语教育经验,对中国英语教育的改革进行反思,中国英语教育应突出实用性,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善英语教师培训机制。
关键词:中国;日本;英语教育;教育目的;教学模式;师资力量中日两国同是非英语国家,又是亚洲的邻国,二者同受东亚地区汉字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社会文化、教育方式、语言环境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因此,日本的英语教育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比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中日英语教育的历史沿革(一)中国英语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国的英语教育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艰难前行,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历史时期。
1.建国前英语教育的缓慢发展(1862-1919年)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开启了中国紧闭的国门,也开始了早期的英语教育。
他们创办教会学校,利用英语传播西方文化及宗教思想。
1862年,洋务运动蓬勃发展,建立了京师同文馆。
接着,又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区创办新式学堂,讲授英语。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教育部,颁布《壬子学制》,明确指出:“在条件允许的地区,从小学三年级开设外语课程。
”[1]此时的学生已具有相当高的英语能力,但受当时社会限制,其教学难免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2.建国后英语教育的停滞期(1949-1978年)建国初期,秉承向苏联学习的方针政策,俄语成为当时外语学习的主要语言,英语教育陷入停滞期。
教育部于1950年8月颁布《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初高中必须设立一门外国语,如若有条件(如师资、教材等)宜设俄语,但若已授英语之班级,仍应继续授英语”[2]。
由此可见,英语只是作为不具备教授俄语条件时的补充。
到1952年,全国只保留了8个英语教学点。
1954年,教育部下达通知,初中将不再开设英语课。
60年代,中苏关系宣告破裂,国家对外语教育也作了政策性调整。
中日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比较

中日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比较终身教育是指人们从出生到死亡,一生都在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中日两国都在积极推进的事业。
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比较,探讨两国在这一领域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一、相似之处1. 政府支持中日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终身教育,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
例如,中国提出了“全民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行动计划”等政策;日本则制定了“终身学习基本法”、“学年制变革试验区域推进计划”等政策,以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
2. 多元化课程中日两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均致力于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课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中国开展了各类业余培训、文化活动和职业培训等课程,让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日本则注重个性化培训,提供了各种特色课程,如料理课程、茶道、园艺等。
3. 社会机制中日两国的终身教育体系都重视社会机制的建设,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支持。
例如,中国的社区学习中心、城市公共图书馆等,可以为人们提供自主学习的场所;日本则有各种社会团体和教育组织,为人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
二、不同之处1. 教育理念中日两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差异。
中国注重培养人们的实践技能和职业技能,更关注能力的提升;而日本则更注重道德教育和品质教育,更注重人的修养和个人素质的提高。
2. 教育水平中日两国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
中国前期由于历史原因,教育质量一般,终身教育体系也比较单一。
现在,随着国家扶持终身教育的政策不断完善,终身教育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而日本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大国,教育水平较高,所以终身教育的水平也较高。
3. 学习方式中日两国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学习方式也有差异。
中国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而日本则更注重面对面的学习交流,例如社会团体、教育组织等。
总体来看,中日两国在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就都很大,同时也存在着差异。
中日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比较

中日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比较
中日两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均是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中日两国的终身教育体系。
一、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框架的比较
中国的终身教育观念较为新近,目前对外宣传主要是政府文献中的提法,其具体实践尚待深入开展。
而日本在20世纪初即开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其终身教育部门设置历史较为悠久。
日本的终身教育观念以培养独立思考、终身学习为核心,旨在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
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比较
中日两国的终身教育都注重发展创新能力、信息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以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在实践方面,中国推广终身学习形式多样:如业余余暇课程、继续教育、在职教育等。
而日本的终身教育方式也非常丰富,包括社区学习、大学开放课程、企业内部培训等多种形式。
三、政策和制度的比较
中国目前正在建立基本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此支持终身学习,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
日本的终身教育则在政策和制度方面具有相对成熟的体系,例如透明度高、权威性强的学习成果评价制度、开设统一课程与证书的继续教育制度、多元的学习机会与形式等。
同时,日本还推行企业内部培训、灵活的职业培训制度,以满足各自特殊的教育需求。
总之,中日两国在终身教育的观念、政策制度、教育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应加大政策和制度建设的力度,使终身教育真正落地。
而日本则需注重创新,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吸收全世界的优秀教育经验,推进终身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